北魏菩提留支译出《深密解脱经》後,曾广开法会,集缁俗名流对经文大意乃至章句进行反复研讨,这是中国佛学界《深密》研究的开始。真谛和求那跋陀罗都只译出了《深密》中的一部分,他们未窥经典之全貌,更不了解《深密》的严密学理系统,因此他们的翻译工作未能对《深密》研究造成真正的影响。
从印度的情况来看,《解深密经》则的确肇端了大乘唯识学之自觉与建构。无著在其《摄大乘论》中引用了「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这一著名偈颂,借以证成第八识即阿赖耶识的存在。该偈颂出自《解深密经》之(心意识相品),这说明在早期的唯识学体系建构中,《解深密经》为无著的学理自觉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我们知道,阿赖耶识的成立不仅是唯识全部观念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唯识思想成熟的标志。而《解深密经》中的种子识、阿陀那识能贮藏一切生命活动的潜能,能维持世俗生命的经验同一性,能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