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党史   
徐向前回忆录
第十七章 齐鲁烽烟   成立八路军一纵队
徐向前
下载:徐向前回忆录.txt
本书全文检索:
       位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东海之滨的山东半岛,是联结华北、华中、东北的枢纽,历代兵家角逐争雄的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代,它是齐、鲁等国建都立业的地方,历史上曾以“齐鲁之邦”而著称于世。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迅即沿津浦路南下,直逼山东。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指挥韩复榘,畏敌如虎,丧魂失魄,竟率十万大军不战而逃,致使该省沦入敌手,成为日寇进取徐州、南京、武汉的跳板。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从沿海到内陆积极牵制和削弱日寇的进攻能力,配合华北、华中游击战争的大力开展,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全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九三九年五月,党中央根据北方局的建议,决定我和朱瑞同志率一批干部去山东,加强那里的敌后游击战争领导工作。这项重要决定,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密切相关。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风雨年代
   童年和家庭
   读私塾 上小学
   学徒生活
   考入国民师范
   教书的岁月
第二章 革命生涯的起点
   报考黄埔军校
   紧张的学习和战斗生活
   在国民二军
   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白色恐怖下
第三章 野火烧不尽
   参加广州起义
   奔向海陆丰
   坚持东江游击战争
   离开东江之后
第四章 大别山区的工农武装割据
   初到大别山区
   粉碎三次“会剿”
   敌人的两次“会剿”
   七条游击战术原则和初期的建军经验
   一个红军士兵的通信
   出击平汉路
   红一军的整编和南下
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上)
   双桥镇大捷
   避强击弱机动歼敌
   南下之争
   白雀园“大肃反”
第六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下)
   成立红四方面军
   四大战役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七章 西行转战三千里
   枣阳新集之战
   漫川关突围
   越秦岭 走关中
   再越秦岭 南渡汉水
   风雪大巴山
   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
第八章 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进据通南巴
   十桩大事
第九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木门会议前后
   大练兵运动和根据地建设
   所谓反“右派”和“托陈取消派”
   三次进攻战役
第十章 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
   从外线进攻转入内线防御
   四期收紧阵地和两次反击战
   万源决战防御
   总反攻
第十一章 冲破“川陕会剿”
   川陕甘计划
   广昭战役
   陕南战役
   强渡嘉陵江
第十二章 长征路上(上)
   懋功会师
   曲折
   向毛儿盖进军
   打开北上的通道
第十三章 长征路上(下)
   进军川西南
   百丈决战
   柳暗花明
   在道孚、炉霍、甘孜
   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
   西渡黄河
   组成西路军
   第一次西进
   第二次西进
   兵败祁连山
第十五章 奔赴抗日前线
   “七·七事变”前后
   太原谈判与五台之行
   转战晋东南
   积小胜为大胜
第十六章 冀南平原造“人山”
   初到冀南
   会见卡尔逊
   反摩擦斗争
   平原游击战
第十七章 齐鲁烽烟
   成立八路军一纵队
   发动群众建立政权
   发展武装力量
   粉碎新“扫荡”
   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十八章 在延安的岁月
   重返延安
   在联防司令部
   任抗大校长
   参加延安整风
第十九章 初到解放战争前线
   抗战胜利后
   解放运城
   临汾攻坚战
第二十章 晋中决战
   决战前夜
   初战告捷
   北上创造战场
   总攻歼敌
第二十一章 解放太原
   参加西柏坡会议
   四大要点争夺战
   围困与瓦解
   攻城时刻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莫斯科之行
   关于民兵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中
第二十三章 我军走向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