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 第七卷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业品第二十四之余
善男子。众生作罪凡有二种。一者恶戒。二者无戒。恶戒之人。虽杀一羊及不杀时。常得杀罪。何以故。先发誓故。无戒之人。虽杀千口杀时得罪。不杀不得。何以故。不发誓故。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因根本故说。诸比丘犯有二种。一者身犯。二者口犯。无心犯也。如是戒者。时不具足支不具足。则不得戒。譬如钻火。有燧有力有干粪草。然后得火。若少一法则不得火。戒法亦尔。如是戒者。若得若舍若持若毁。皆随于心。如来了了知诸法性。是故制之。若复有人。因于善业思惟力故不造诸恶。名如法戒。若从他得名为受戒。若离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恶兽师子虎狼应得功德。然实不得。以是因缘。受善戒者得无量福。受恶戒者得无量罪。是故经中说恶律仪。一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