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视野]美国人的全球观
作者:张定淮 金姗姗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文是一份题为“The United States andThe Rise of China and India-Results of a 2006Multination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报告的节选编写稿。该报告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组织专家完成。其中关于美国人对全球重大事务的看法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民情有一定意义。文章内容如下。
       当今美国在对外政策方面面临许多的挑战,包括国际恐怖主义、核扩散、中东冲突、亚洲日益增长的政治与经济实力、国外的经济竞争、能源供给与环境方面面临的威胁等。然而,由于美军大规模驻扎伊拉克而导致的暴力事件以及对此所进行的报道铺天盖地,伊拉克战争已成为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自2004年以来研究对外政策事务的焦点。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一次国际军事行动,因此,因战争引起的争议也持续升温。
       一些观察家预测,在伊美军遭遇伤亡数量的持续增长将减弱美国人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并以新孤立主义的姿态,将其政策重心转向国内。也有人预测,持续的恐怖袭击带来的威胁可能使美国公众作出反击,以一种单方面使用军事力量的方式对世界采取好斗的姿态。但研究显示,以上说法均无实据。尽管媒体的标题仍被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内容所主导,但美国人仍恪守其参与国际重大事件的一贯承诺,克制使用武力和影响力,奉行多边合作的对外政策。
       一、美国的全球作用
       大多数美国人对伊战持否定态度,他们对于伊拉克战争使恐怖主义活动得以减少的说法持否定态度,对于伊战使民主在中东得以传播的说法也不赞同。相反,大部分公众都认为,战争使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恶化,伊战会使别的国家在使用武力对付邪恶国家的问题上采取更趋于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尽管在伊战问题上持否定态度,但美国人在总的对外政策上的态度,包括其对重要威胁、对外政策目标以及其他政策偏好的看法,均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一点在国际主义这个由来已久的标志性问题上得到了证明。自“二战”以来,尽管美国公众普遍支持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度仅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因越战而有所下降),而不应该游离于世界事务之外,但大多数人认为美国没有义务充当国际警察,去与违反国际法的做法和侵略行为做斗争,而如今的美国却过分地扮演了这一角色。
       与此相类似,美国公众并未因伊战的影响而改变其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多边主义偏好。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美国应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反对美国以惟一的超级大国的身份在国际问题上扮演世界领袖的角色,反对为解决国际问题付出过多努力。
       二、对世界影响力及亚洲崛起的看法
       尽管很少有美国人希望自己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突出领导人,但他们仍视自己的国家为世界的领导力量,并希望这种状态能得以保持。当被问及不同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0-10分排序)时,他们给美国的平均评分为8.5,大大高于位居第二的英国,其次是中国和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印度则被认为影响力相对较小。
       当被问及对各国未来影响力的期望值时,美国人希望是美国能保持绝对优势,日本和欧盟次之,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力的期望值则更小,甚至希望未来中国的影响力低于现有水平。
       对美国影响力的期望体现在如下具体方面,大约55%的美国人将保持美国在全球的超强军事实力作为对外政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接近半数的美国人主张美国应“积极努力”地防止出现第二个超级大国。
       然而,美国人也意识到世界权力的平衡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因此,他们预测未来10年,美国、英国的影响力将下降,中国、印度将有所上升。中国将超过英国和日本,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他们预测,未来20年左右,中国经济将发展到与美国经济同等规模的程度。鉴于存在着对中国的这种假定,只有40%的美国人认为50年后美国能够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大部分美国人认为50年后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要么有一个国家与美国平起平坐,要么有一个国家超过美国。
       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反应是谨慎而具有差异的。他们一方面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表现出平静,另一方面,对其军事与地缘政治能力的增强颇感焦虑与警觉。总之,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偏冷。尽管有证据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美、中两国视为对手而非伙伴,但大多数人也赞成与中国开展友好合作和交往,乐意与中国、印度合作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三、对美国利益具有威胁的因素
       在未来10年可能出现的重要威胁中,居前两位的是恐怖主义和对美非友好国家成为核国家。美国人对此一直保持相当的警觉。美国人感到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因素还有能源供给的中断、大量的移民和难民的涌入。另外,美国人对爱滋病、禽流感及其他潜在的传染病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对全球变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关注度有所上升。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人的关注,但只有36%的美国人视之为对美国的严重威胁,相比较而言,这个数字只比认为来自低工资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对美国具有威胁性的人数稍多。令人震惊的是,源于亚洲的一些潜在的威胁,并未引起美国人的警觉。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和冲突引起了38%的美国人的关注。只有1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对抗是严重威胁,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新的核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威胁的美国人只有17%。
       四、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美国人在对来自全球的威胁表示关注的同时,并没有表现出退缩的迹象,相反,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保持在全球的优越军事力量十分重要。美国人认为对美国具有重要性的事务还包括,向饥饿开战、改善全球环境等。绝大多数美国人(70%以上)认为,防止核扩散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他们还认为,保持充足的能源供给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0多年来,美国人始终认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保护美国工人的就业,这一点突显了美国人对经济安全的关注,而这一点必然体现在国际贸易方面。除此之外,美国人也认为控制和减少非法移民是十分重要的目标。
       人权方面的目标从来就没有被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是最优先的目标,除非是出现与饥饿抗争的情况。只有20%多的美国人将促进和保护别的国家的人权、防止弱国被强国侵犯以及改善欠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准等事务视为非常重要的目标。尽管美国官方大力鼓吹向海外推广民主,并提出帮助别国引入民主的政府形式,但只有17%(甚至更少)的美国人认为这样做很重要。
       
       五、国际参与
       大多数美国人期望主要通过多边合作方式、通过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来实现对外政策目标。他们普遍认为,实行多边主义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负担分摊,增进合法性和效率。尽管这种多边主义方式所具有的好处大于由于国家主权的缩小所存在的不利因素,但只要有必要的话,美国人似乎仍然倾心于在他们认为利益攸关的时候采取单边行动。
       大多数美国人(60%)认为,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应该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作出决定,即使这意味着美国必须顺从一种并非其第一选择的政策。美国这种接受限制的意愿还会延伸到其他领域。更多的美国人(73%)认为,即使某一国家向WTO起诉,而WTO作出的裁定不利于美国,美国也应该遵从裁定。
       绝大多数美国人赞成美国加入广泛的国际条约和协议,包括那些被美国决策者拒绝了的条约和协定。美国公众对体现国际合作承诺的条约的支持态度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稳定的,但在国际刑事法庭问题上,美国公众的支持态度有所下降,即使如此,仍有71%的公众表达了支持态度。
       美国人对多边主义而非单边主义的偏好也延伸到一系列具体的经济、人道主义、国际安全方面的议题上,而这种国际合作主义倾向的核心就是尊重联合国,以及利用和加强这一国际组织的愿望。
       美国公众对于八大国际组织的态度也不一样。他们对联合国、WHO、国际人权组织的好感较强,而对其他5个国际组织则相对冷淡。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美国人(40%)把加强联合国建设看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赞成以特别的步伐加快联合国的建设。
       美国公众(60%)主张授予联合国管理国际武器交易的权力。有人甚至提出赋予联合国对国际武器和石油贸易实施小额征税的权力,以作为联合国的活动经费。而美国官方则一向不顾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反对联合国直接征税、对武器贸易的管辖以及建立常备的维和部队。
       美国人大多赞成扩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目,加入一些新的世界强国和发展中国家,尽管这种扩大会冲淡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美国公众赞成或反对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具体数字如下:日本(+66%,-29%),德国(+62%,-32%),巴西(+52%),南非(+45%,-48%),印度(+75%,-11%)。
       虽然人们对联合国的运作存在的争议加上这个国际组织内部围绕美国对伊拉克政策发生的矛盾使美国公众对联合国的支持度有所减弱,但研究显示,美国公众对联合国的支持依然很坚定。
       六、军事能力和武力的使用
       伊战的挫折并未减弱美国人参与国际事务、展现全球军事存在的责任感和使用武力的意愿,他们主张,如果可能则进行多边合作,如果必要则采取单边行动。他们对于在出现重大威胁(核扩散和恐怖主义活动)时出于人道主义目的而使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予以特别的支持。
       大部分美国人(53%)赞成美国保留现有的海外军事基地。他们特别支持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建立新的军事基地,但对于在巴基斯坦建立长久性的军事基地问题,多数美国人持反对的态度。另外,因存在争议(如何对待可疑恐怖分子囚犯),部分人主张关闭古巴的关塔那摩基地。总之,大部分美国人希望其军事基地维持现状。
       由于美国公众的心中存在着这样的假定,即人道主义行动可能花费较少,且伤亡不多,因此,当出现来自非友好国家的核威胁以及来自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而需要采取紧急的、具有冒险性的军事行动时,美国政府通常可以获得重大支持来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美国公众中有相当部分的人(62%)表达了考虑使用美国军队来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意愿。但后来这种主张发生了变化,设置了一个限定性条件:即需得到联合国的同意,并有同盟国的参加。
       在更为传统的安全形势下,多数美国人认为在如下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考虑使用武力:即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攻击。但在下面的这些情况下,大多数美国公众反对美国动武:北朝鲜入侵南朝鲜、出于保证石油供应的需要、特别是如果中国大陆进攻台湾。在美国以武力促进民主的问题上,美国公众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支持者的数量在明显减少。然而,如果美国以多边形式处理重大的国际问题(即,如果美国出于回应联合国的努力而与其他国家共同出兵制止侵略行为),美国公众的态度又会不同。
       七、经济和贸易
       总的看来,美国人支持全球化进程,但他们认为几个主要的贸易伙伴均在进行不公平贸易。他们认为,贸易虽有利于美国消费者和美国经济,却不利于美国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就业保障。他们非常注重保护美国工人的职位的外交政策目标。只有在美国工人的职位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他们才赞成降低贸易壁垒。大部分美国人并没有将来自低工资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经济竞争看成是对美国利益最重要的威胁。当被问及全球化,尤其是增进美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问题时,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这也有助于提高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对美国经济和美国公司是一种利好。
       持否定意见者则认为国际贸易对环境、就业机会、工人的就业安全均不利。他们强烈反对对外投资,因为这样将使就业机会流向低工资的国家,虽然也有人认为这将导致美国商品的廉价化,有助于刺激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
       美国人并不赞成贸易保护主义,而是主张政府在有计划扶助失业工人的基础上降低贸易壁垒,以减轻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失业等。有人甚至认为,即使没有政府扶助计划也应降低贸易壁垒。
       一些最具竞争力的对手操纵贸易的情况受到美国人长期的关注,1990年和1994年的调查发现公众大多认为日本实施了不公平贸易,然而,随着日本经济优势的消失,这种说法走向式微。现在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墨西哥、印度、特别是中国实施了不公平贸易,对韩国的评价则毁誉参半。很大一部分人信任属于传统发达国家的贸易伙伴,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认为它们实行了公平贸易,现在,日本也被列入其中。
       由于以上因素,大多数人反对与中、印、韩签定降低壁垒如关税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是否应当允许美国公司购买中国、韩国和印度公司的股权问题上,反对与赞成的美国公众人数各占一半,而对于购买日本、欧盟公司的股份控制权的问题,半数以上的公众认为,这种做法可行。
       在开发新产品和科技方面,美国人认为美国领先于日本,居世界的领导地位,远胜于中、德、印、韩等国。10年后,美国仍将保持优势,但距离会有所缩小,日、中、印、德、韩的实力相对会有所提升。
       八、移民
       美国人对大量移民、难民的涌入极为担忧,视之为对美国的一种威胁。他们认为,控制和减少非法移民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美国人关注移民问题,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对工作的担忧,认为移民(特别是低工资工人)客观上降低了美国人的工资,逐步威胁着他们的工作安全。二是文化方面的焦虑,现在,在学校和邻里生活圈中出现大量的说另一种语言且行为不一样的人群,造成了美国人的心理压力。第三是对恐怖袭击的恐惧,认为移民政策会使类似于“9·11”袭击者那样的恐怖分子潜入美国。这三种因素影响着人们对移民的态度(尤其是前二者)。然而,如果排除以上因素,大多数美国人欢迎合法移民的涌入。
       九、全球挑战
       (1)核扩散
       美国人非常关心核扩散问题。大部分美国人认为非友好国家成为核国家是对美国利益的重大威胁,并将其视为对美国的第二大威胁。美国对外政策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阻止核武器的扩散,美国人愿意采取行动阻止核扩散,包括使用武力。
       大多数美国人反对这样的协议:即印度允许联合国核机构对其核能工厂进行检查,作为回报,美国授权开展与印度的核技术合作。美国人主张对核燃料的开发实行规制,赞成通过国际权威机构来加强无核化,认为安理会有权使用武力阻止无核国家获得核武器。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当有明显证据显示他国正在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对自己国家构成威胁时,各国均有权发起战争。事实上,这是基于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而产生的一种信念。当然,美国人仍然赞成其国家在受到攻击或有证据显示正面临威胁时宣战。但是,拥有进入战争状态的权力并不必然表示美国人支持使用武力,这仅仅显示了美国人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巨大恐惧心理。
       美国人对核扩散的焦虑则明显针对的是伊朗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因为拥有潜在或实际的核武器计划而可能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已被媒体和美国官方定义为邪恶轴心国,美国人对它们非常冷淡。美国很少怀疑伊朗在实施核武器计划,实际上,该国已宣布成功进行浓缩铀实验,因此,绝大多数人认为其浓缩铀实验的目的是开发核武器而非满足能源供给需要,人们对此非常担忧。美国人也考虑用武力阻止伊朗的下一步行动。
       但是,最优选项还是以多边努力的方式、在联合国授权及其他盟友参与下对伊朗核能设备实行打击,极少有人选择美国进行单独行动,有人甚至反对军事打击。
       进一步看,即使多边合作的打击也并非美国人目前的偏好。事实上,安理会已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实验。大多数美国人也倾向于通过经济制裁、外交努力使伊朗停止核武器的开发,甚至有人主张对其不应施加压力。
       (2)环境
       经过2004年短期的下降后,美国人对环境的关注又有所反弹。改进全球环境成为美国人认为的对外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很多人认为全球变暖问题非常严重,即使付出巨大成本也应着手采取措施。还有人认为环境变化是逐步的,应通过逐步改进的方式、采取低成本措施来处理,仅少部分人认为因费用问题暂不应该采取措施。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支持高成本治理的方案。同样,大多数美国人赞成发达国家向承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欠发达国家提供援助。70%以上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改善全球变暖的状况。
       美国人对环境的态度也反映在国际贸易上,外贸使美国公司将其生产工厂搬迁到对环境限制较低的国家,因此,美国人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对环境不利,建议国际贸易协议成员国确立保护环境的最低标准。
       (3)正义与人权
       虽然促进与保护人权没有排在美国人对外政策目标的前列,但大部分人赞成采取一系列多边政策以促进人权,如,给安理会调查人权案件的权力、授予联合国安理会使用武力的权力以阻止诸如种族屠杀之类的严重的人权侵犯事件的发生。鉴于某些国家自身不能自由审判战争罪犯、种族屠杀者、人权犯罪者,而国际刑事法庭(ICC)则有此权力和责任,美国人也赞成美国加入国际刑事法庭协议。与传统惯例相反,大部分美国人赞成政府为阻止种族屠杀、对付人权危机等人道主义目的出兵。美国人还一反常态地赞成出于应对人道主义危机而使用美国军队。
       十、红蓝对垒:党派的分歧
       此次研究中,很多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也参与了调查,从结果可以看出,两党在某些问题上观点差异明显。存在政策方向差异的同时,两者对于一些问题又具有一致性。
       (1)伊拉克战争
       民主党与共和党人均认为伊战恶化了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战争应使各国在以武力对付邪恶国家时更为谨慎。其中,民主党人更为认同此观点。至于战争是否导致了民主在中东的传播,共和党内各执己见,而民主党人则极不认同,大多数共和党人认为恐怖主义因战争而减弱,民主党人和独立派人士及少数共和党人士则持否定态度。
       (2)对美国重要利益的威胁
       两党均认为恐怖主义和非友好国家成为核国家是重大威胁,对此,共和党人尤甚。在移民和全球变暖问题上,两党意见存在分歧,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认同来自移民、难民的威胁,民主党人则更重视全球变暖问题。
       (3)联合国
       两党的对立更为明显地体现在与联合国相关的议题上。民主党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赞成美国在联合国框架内行动,赞成授予联合国在武器和燃料贸易上征收小额税收的权力。而在其他议题上,两党意见基本一致。两党大多数党员尤其是民主党人赞成联合国保持常备维和部队,赞成由联合国规范武器贸易,赞成让联合国进入各国调查人权侵犯情况。
       (4)军事
       在军事方面,最大分歧在于,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关注保持全球超级军事实力的政策目标、更支持国家在遭遇他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时拥有宣战权、支持在关塔那摩和韩国设立长期军事基地。至于减少美国驻亚洲的军事基地,两党中均乏响应者。
       (5)环境
       两党最大分歧在于环境问题。从数据上看,对全球变暖的看法是两党最大差别所在。民主党人比共和党人更倾向于花大成本改善环境,改善全球环境被看成很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民主党人也更赞成美国签订京都议定书、援助限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欠发达国家。此外,绝大多数两党党员均赞成WTO成员国确立最低环境保护标准,这也是两党意见较为接近的议题。
       (责任编辑 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