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山谷的回声
作者:李 瑛
《人民文学》 2000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贺兰山谷的回声
阿拉善高原太辽阔
我的歌被流沙湮没了
没有回声
宁夏平原太空旷
我的歌被狂风撕碎了
没有回声
只有贺兰山地幽深的峡谷
收藏了它
它的影子和回声
有的栖在岩缝
有的挂在树丛
有的浸在一天到晚
唱着歌的溪流里
像一尾鱼
有的结成一只浆果或
一角炸裂的野豆荚
已经成熟
假如有人进山来
拾起一块石头
可能就是我的诗
折下一根灌木的树枝或野花
可能就是我的诗
它们纯净的语言
朴素的激情,轻轻地
在你的手指间流淌
倾听吧,这一片
火炽的真情
是我的絮语
是我向你诉说
我对大地和生活的
爱、痛苦、欢乐和渴望
读贺兰山岩画
岩画在贺兰县西贺兰口内,分布在600多米幽深沟谷的两岸石壁上,共300多幅,大多采用凿刻法和磨刻法制成,风格粗犷质朴;此外还有西夏文字题刻多处。
一扇扇望穿古代的窗子
洞开在千载荒寒的野谷
巨大的沉默中
那些人已经走去
只把影子留给我
把石头和跳舞的人留给我
把石头和欢乐留给我
把石头和奔跑的野兽留给我
把石头和飞鸟留给我
把石头和狩猎的人留给我
把石头和胜利的呼啸留给我
把石头和石头上的风痕水迹留给我
把风痕水迹上的苔藓留给我
那些人已经走去
只把谜留给我
拂去云烟,轻轻抚摸
那金属铸体般的
崖壁上的岩画,我们
实际是在抚摸古代温热的手指
实际是在抚摸石头和巨大的沉默
那是自己生命的沉默
是自己生命的根的沉默
六盘山:寓言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
霜降飞雪之前,历史
把一座山介绍给地理,地理
又把它介绍给一首诗
人们沿着这座山
盘旋着攀登
要翻过去
道路的前面仍是道路
一盘道上
是谷底不散的凝云
二盘道上
跋涉着不屈的草鞋
一双双不同籍贯不同口音的草鞋
三盘道上
是绑腿、火铳和勒紧的腰带
深刻地讲着什么是生命
四盘道上
马蹄溅出火花
照耀着冰冷的石头
并不是没有饥饿和死亡
此篇暂缺。
五盘道上
掠过雁群,叫声,撩起
人们火辣辣的乡愁和激情
六盘道上
是山巅,风
吹着豪情的歌和红旗
搅动一腔腔热血
理想和胜利
在一双双眼里
燃烧
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
人和历史一起前进了
山还留在原来的地方
昭示着人们
真理一般都是如此
西夏王陵
西夏政权自李元昊始,传十主,共一百九十年(1038-1227),今贺兰山东麓,有西夏历代帝王陵墓,陵区南北十 公里,东西四公里,随地势错落,建有九座帝陵和七十余座陪葬墓,现有博物馆。
一千年前的尽头
历史出现了裂缝
泪水洒湿了荒滩
人们管它叫痛苦
一个封建帝国
伏在低音的弦上
哭泣了十次,至今
隔了好几个朝代仍能听见
一个个帝王死了,他们的
灯灭了,梦碎了,剑锈了
无论烽燧报警
无论梦里闺情
神门、殿宇、墓道、棺椁
都一一埋进了黄土
墓外,却有传说活着
飘浮在风沙中
却有巨大的哑默活着
哑默是满地砂砾和碎石
却有云活着
任性的游来荡去
却有谜活着
让人猜想
我徘徊在座座陵墓间
搜寻、叩问、遐想
一只蜥蜴钻出来,认出了我
仿佛想告诉我一些什么
让我写诗
又好像什么也不想告诉我
让我迷惑
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在青铜峡市峡口山黄河西岸一个向东的陡峭山坡上,依山势从上到下,按一、三、五、七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形成一总体为三角形的巨大喇嘛塔群。各塔形制是实心、覆钵式, 以砖砌造,外敷白灰。
贺兰山的风在这里
打了一百零八个转儿,远去了
黄河水在这里
打了一百零八个漩儿,远去了
以奇数列队的白塔群
静静地伫立山坡
没有神灯,没有香火
夕阳衰草中,谁知道
他们在想些什么
一百零八片影子
一百零八层哑默
一百零八座须弥座上
跳动着一百零八颗心和脉搏
我像一条从远方游来的鱼
在它们缝隙间穿行游弋
轻轻地抚摸
轻轻地敲叩
荒烟紧锁的塔群啊
谁能把你们的心事告诉我
望着斑驳的塔尖
耸向深邃的长天
便想起苍茫时空
想起人间的悲剧和喜剧
想起佛祖的故事和传说
只觉邈远的历史
从我的指缝匆匆滑落
一切都已远去
迷途的彗星
飞过的雀鸟以及
塔群后是苍山
山后是远去的云
塔群前是芦花
芦花前是远去的河水
风
这里,傍晚
最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