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悠悠茶语
作者:子 静
《含笑花》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我几乎不可一日无茶。那淡淡的略带苦味的清香,夹杂着阳光雨露与山野的气息,总能曲曲折折地流淌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引人神思。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那份清雅如沙漠中的绿洲,亲切而清凉;那份平和的滋味,散发着繁华中优美的淡泊。
清新的茶是犒劳自己的奢侈品。周末清晨,思绪还在蛰伏中,一杯香茶却可以将清晨的宁静拉得很长。用一个毫不雕饰、通体透明的玻璃杯为自己泡一杯香茶,那杯子就是香茶物语的透明舞台;冬日黄昏,雪花在窗外飞舞,品茗听雪,放一曲悠扬古乐,读一册散淡诗书,—天的疲劳便在茶香书韵中飘散……”
花茶还因季节的变迁而不同,春是洋菊,夏是茉莉,秋是白菊,冬是玫魄。在滚烫的水中,干估的花迅速获得新生。她们微微颤抖着,旋转着,以最快的速度缩放出昔日的灿烂光彩。那种死而后生历尽浮华的姿容是最动人心魄的美丽,似远古的文物,因岁月的勾勒愈发从容沉静,只是尽情地把满满腹心事吐在杯中,让人去想象她们无忧的时光,领略她们恍如暗夜星辰闪烁于叶间的骄傲。
渴望有一间傍水的茶楼,清幽古朴,临风而坐可望绿水小桥,树影婆娑里有袅袅音乐若无地飘来。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邀约二三知己围桌而坐,让阵阵茶香传递彼此的真诚与关怀,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关于湖光山色,关于几本有趣的书,关于一些久远故事。黄昏渐暗,心灵的噪热退去了,油然而生的是疏淡中面对纷繁世间的坦然。这样的品茶才品出了真滋味。
二
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是正名。“茶”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由于茶文化的发展,“茶”字使用率越来越高,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列清楚直观,于是把“荼”字减去一画,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有很多分类,比如绿茶、红茶、黑茶、花茶、苦丁茶等等。茶还有很多有趣的别名,即使不喝茶,光听听那些美丽的别名就是十足的享受,如:色彩斑斓的“凤凰水仙”,亲切憨厚的“南山观音”,奇幻飘逸的“黄山毛峰”,气势遒劲的“西湖乌龙”,精细华丽的“凤尾尾龙须”……让人浮想联翩,不禁想象到优美别名背后那同样优美的典故。
从来佳茗似佳人。铁观音的气质有点像山东大汉,浓郁豪爽;碧螺春则如江南女子,典雅温婉;大红袍的热烈中,似有铿铿锵锵的音律;“银针”、“玉露”的诗意里,流淌着的是晶莹剔透的情愫。“廉、美、和、静”的中国茶德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心灵,使之呈现出别样的神韵。得茶之道,恬淡平静,素俭和谐。而那些茶道中的女子,即使长相不漂亮,即使苍老,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仍散发着优雅,那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气质,虽然无形,却动人心魄;饮茶的男人们。深谙那饮进的天地精华,在茶事中寻找到了美的享受,也自觉地修养了自身的品行。
三
有一个关于茶的美丽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一天他采药时不小心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此时有风吹过,几片清香的叶子飘落于他的身边,神家随手拾了几片放进嘴里咀嚼,顿时,一股清香油然而生,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那种叶子就是茶叶。茶的发现似有一种神奇的色彩。悠悠古国蕴育生长着神奇的茶,滋润哺育着勤劳朴实的俗话说人民,几千年来,茶与国人相随相伴,相互浸染。茶香悠悠,茶中凝结的古人智慧至今闪闪烁烁:西晋人在茶香中抚摸失国的伤口,一改奢靡之风,倡导以简朴为荣;大唐人在茶香中品味着和谐安乐之道,开创了太平盛世;榷茶、茶司马等专用名词是祖先记事而结下的绳,梳理它,繁荣兴衰自现。
茶在滋养神州大地的同时,也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自公元四世纪始,植茶,饮茶以及茶文化相继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俄国,东南亚、中东,日本“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规至今芬芳着中国唐宋时代的气息。如今,茶清新优雅的香气和品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人,据统计,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植茶、饮茶,茶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以和平使者身份,向世界诉说着中国倡导的顺天时、和地利、谋人和。
饮尽香茶。悠悠茶思从邈远的时空回归。一杯香茶在手,手里摔着的竟是五千年厚重的文明,恍惚间,手中的杯子也一下子由轻盈变得沉甸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