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代风采]丹心谱写正气歌
作者:周纪委

《含笑花》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黄正雄于2001年11月受命任中共富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2003年1月至今,任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自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扎实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勤政为民,扭转了富宁县纪检监察工作的落后局面。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他的带领下。富宁县纪检监察系统机构不断健全、制度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县纪委和监察局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一身正气敢碰硬
       作为纪委书记,黄正雄,担当着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掌舵人”的角色,无论在查办案件还是在处理违纪党员的决策上,他都始终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甘当“黑脸”。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过程中,碰到最多的是情与法的考验、权与纪的较量,不管遇到何种障碍,每次他都会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纪委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敢查案是本职,会查案是称职,能查案是水平,有案不查就是失职。作为一名纪委书记,对腐败分子的宽容与包庇就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就是对上级和群众交给权力的亵渎。”这是黄正雄常说的一句话。因此,他在实际工作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了“群众盼望的就是我们要做的”,突出查办了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县纪委监察局不断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治力度,4年来,共立案51件,查处违纪党员干部31人,其中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4人,收缴违纪资金近百万元。《公医案》、《韦正祥等人集体嫖娼案》、《县公安局看守所留所犯人脱逃案》、《陈正违反公务员八条禁令案》、《黄建斌汽枪伤人案》、《原县林业局局长董加龙受贿案》等几起大案要案的及时查处,在全县上下引起强烈震动。尤其在查处县公安局看守所留所犯人脱逃案件过程中,黄正雄带领办案人员顶住压力,立案查处了看守所所长、副所长、指导员等相关责任人和县局分管领导。有人说,现实生活中,最难办的是平级管平级。但他在对同级县委班子的监督上却毫不含糊,只要发现县级领导分管的单位存在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他都要及时打招呼、拿意见。凡属重大问题他总要先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拿出具体意见,组织有效实施。有的人说他太教条,他说:“作为纪委书记,履行监督职能,这是我的职责!”每年的党风廉政重点工作,他总是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几年来,县纪委先后就领导干部收受礼金、拖欠公款、违规购车、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和报销话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检查,纠正不廉洁问题。此外,他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看病难以及涉农负担问题加大规范化管理和治理力度,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欢迎。
       殚精竭虑兴廉风
       近年来,富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在全县营造廉政勤政的良好环境,确立了“抓廉政、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黄正雄带领县纪委一班人,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突出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从县级领导干部抓起,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责任目标的落实与考核,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风政风的好转。
       全面推行党政机关效能建设。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他率先在全州开展了党政机关效能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和行政效率投诉中心,制定出台了《富宁县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告诫暂行规定》突出对推诿扯皮、办事不公、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理规定。在具体工作中,对环境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对损害投资环境的行为严厉查处,并予以公开曝光。同时,根据他的建议,县委、政府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服务中心、投诉中心,落实了“窗口办公”、“一条龙”服务,促进了全县行业风气和干部作风的好转,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引起了省、州纪委的高度重视。2004年8月27日,省纪委电教中心、云南电视台和州纪委宣教室派采访组深入富宁采访,制作了《抓效能建设,促经济发展》的专题片,lO月4日在云南电视台“党风教育”栏目向全省播放。
       注重教育和防范。黄正雄说:“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目的,不是整治干部,而是保护和教育干部。如果只祛邪,不扶正,不教而诛,就是对党员干部不负责任。”2001年以来,县纪委对全县乡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平时,黄正雄十分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情况,特别对乡科级领导干部,谁有什么优缺点,他都相当了解,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都及时警示,超前防范。对于受过处分的干部,他更是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激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2004年,县纪委对全县45名受处分干部进行教育回访,一个受过处分的干部感动地说:“黄书记,好人,好官,我服气!”。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宣传渠道和宣传影响力,黄正雄筹集资金,组织本部门懂电脑的技术骨干,用两个月的时间建立了富宁县纪检监察网,这也是全州第一家专业性的纪检监察网站。网站建起后,他又为全县15个乡镇纪委配备电脑,实现网络信息化和网上举报。
       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整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种力量,2004年4月,黄正雄提出了由县纪委监察局等九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党风廉政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半年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互相通报干部违纪违法及查处、执行情况。
       抓源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四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在他的带领下,县纪委先后建立了“一把手”廉政谈话制度、党政领导干部五不准、行风检查制度、纪检监察机关下访工作制度、党员巡视制度、效能告诫制度等十几项管理和监督制度,有效地解决了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
       一片赤诚公仆情
       黄正雄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对欺压百姓、违法乱纪的事敢查敢管,铁面无私。对群众的疾苦、冷暖总是时刻挂在心头,四年来,他总是挤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记下了满满两大篇民情日记,饱含着他给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一片真情,以拳拳赤子之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富宁县纪委监察局的定点扶贫挂钩点,是一个叫上农的偏僻壮族村委会,距乡政府13公里。全村辖13个村小组,大部分村寨水、电不通,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仅两三百元,80%的人口还处在温饱线上。面对这样的一个贫困村,黄正雄到富宁上任仅一个星期。就带领干部职工深入上农13个村小组访贫问苦,制定帮扶计划。他说:“县纪委监察局和上农村委会,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也不脱钩。”从那时起。上至书记,下至职工,每个人都把扶贫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对待。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运筹帷
       幄,解危济困,奉献着一片赤诚之心。县纪委监察局先后向上农村委会派出纪检监察帮扶干部58人次。筹集帮扶资金45.5万元、水泥600余吨、炸药300余件、节能灶115台、打印机和复印机各1台、各类图书万余册,这其中90%的物资和资金都是黄正雄亲自协调解决的。2003年,他到上农调研后,又调整帮扶思路,改变帮扶方式,决定进行重点帮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就这样,上农村委会第一个小康示范村——弄流村各项工程动工建设。’2004年底,该村49口沼气池、500米进村水泥路、自来水等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厩舍改造、有限电视等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了解到上农村完小6个班的孩子挤在破旧的危房里上课,他心急如焚,多次找当地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协商,并发动县纪委监察局干部捐资,为上农村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他还每年都要挤出一部分工资,长期资助贫困学生。从上农到乡政府有一条前几年由群众自行开挖的土公路,“晴天一路尘土,雨天遍地稀泥”的村道,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但村里的经济才刚刚起步,让他们自己修路,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会削弱他们刚调动起来的创业积极性。想来想去,从来不习惯于向各部门打招呼的黄正雄,决定到各部门走一趟。黄正雄的真诚打动了各部门有关领导,终于协调到炸药150余件、水泥50吨。村委干部得知情况后,把这一情况告知了村民。村民们说:“黄书记刚上任就这样一心一意为咱老百姓着想,咱也不能让黄书记为难。咱没钱,但有力气。”就这样,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小孩都上阵修路。2001年底过春节前,上农村第一条乡村公路终于如期完成,几代人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高尚人格铸党魂
       这些年来,黄正雄带领县纪委的同志办了那么多案,处理了不少违法违纪的人,不仅没有影响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县几套班子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受处分的人也服气。黄正雄作为纪委书记,能在富宁县上上下下的干部群众中有着极好的口碑,这主要源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和多年来养成的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他不以权谋私,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不管办案遇到多大阻力,他都能坚决顶住,放手让办案同志大胆工作,实事求是地秉公处理。同时,他注意讲究工作方法和办案策略,既严肃执纪,又注重从教育人手,关心爱护干部,对全县乡科级干部都勤于考察和了解,发现不良苗头倾向,就及时打招呼,从而使上上下下的人都很敬佩和服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黄正雄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事业心非常强,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说:“他这个人不管干什么工作,都特认真。平时同志们加班,他总是和大家一起干,从来不摆领导架子。下乡不带秘书、不带记者,不事先向基层领导打招呼,基层干部都称他为平民书记。”他父母几次生病住院,都因忙于工作,顾不上回去照顾。2005年2月,住在文山的父亲突然患重病住院,父亲深知他工作忙,就没打电话告诉他,后来医院下病危通知时,父亲才不得不叫人通知他,此时富宁剥隘库区移民搬迁工作正是紧要关头,一些案件的查处也正处在关键时刻,很多问题都需要他去处理。面对体弱多病的老父亲,他只能从心底发出深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