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春秋]缅怀武当道长——王光德
作者:王 斌

《中国道教》 2002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湖北省西部有一座世界瞩目、令人神思遐想的巍峨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这里优美迷人,层峦叠嶂。自古就有“三里庵、五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名山、名教、名建筑之称。同时孕育了武当一代又一代高道。王光德道长便出生在这样一座人杰地灵的大山之中,也许他认为自己是大山的儿子,有着对灵山的眷念,因此他又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道号———山愚子。
       
  王光德(道名王通圣)道长,出生于1947年12月2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年幼时,跟随李诚玉、赵元量等道长参道,后又师从萧耀宛道长习武当功夫。故从小受到道教文化的熏陶,在他稚幼的心灵深处存留了道教的印象,存留了武当真武师的形象。成就一代高道,是历尽人间之辛苦,觉悟出人生之苦乐。一切了然之后,方知度众生之门经,从而帮助世人解脱。父亲、母亲的离世,给年幼的他留下深深的隐痛,也注定了他有着不寻常的坚韧和毅力,1981年3月,他怀着对道教名山的神圣向往和对真武祖师的虔诚崇拜,出家武当山,潜修道教教理,深悟道教教义。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当年感悟出家的他一天天地成长起来。1981年11月,考入中国道教协会道教知识专修班学习深造。1983年6月回武当山主持武当山紫霄宫教务。1984年6月任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7年任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兼秘书长,并任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为六届省政协委员。1993年2月至1998年3月为七届省政协常委,1994年11月任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风景管理局)副区长(副局长)。1995年1月起任一届、二届十堰市政协副主席,1997年3月为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8月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2000年5月任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
       
  王光德道长是武当山道教协会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武当山道教现代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他从中国道教协会道教知识专修班归来后,为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积极工作,他崇敬山、热爱山、呵护山、留恋山。他从大山走出去,走向港澳台,走向东南亚,走向欧洲。……带回了友谊,带回了荣誉,带回了弘扬武当道教的信念,带回了建设武当道教的志气。他伟岸的身影是紫霄和金顶之间的一道笃定的风景。他沉着轻捷的步伐是武当道人心灵的一种依托。王光德道长是德高望重的、著名的、有重要影响的道教界上层人士,也是武当山道教的一代宗师。近二十年来,他为振兴武当道教事业、弘扬中国道教文化、竭尽心智、忘我工作,不仅使武当道教文化得以复兴,而且为扩大道教在海内外的影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光德道长十分重视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请回高道、招收道徒。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全山道友众志成城,修殿宇、复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和创业。筹积资金达3000余万元,对太和宫、紫霄宫、琼台中观等道教殿堂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修复,使紫霄、太和两宫以气势恢弘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再现了昔日皇家宫院的风采。他还致力于道教事业的复兴与发展,积极开展道教法事活动和从事与海外道教界的友好往来。近些年来,他热情接待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道教信徒和信教华侨朝山谒祖,在王道长的努力下,仅港澳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到武当山参访的道教团体就有三四百个,达三四万人次。同时,多次率团赴台湾、香港、新加坡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讲经传道,通过道教文化交流,增进友好往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作了大量工作。
       
  王光德道长是一位勤奋好学、造诣颇深的道教学者。他刻苦钻研道教经典和学术论著,关注道教学术界的研究,并进行系统的探讨。近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武当道教文化的精粹,与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数次武当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主编并与学者合著的《武当道教史略》和《仙山武当》等著作在海内外出版发行,以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学术界的好评。与武汉音乐学院合作,整理出版了《武当道教音乐》一书,先后出版了数种《武当道乐》磁带及光碟。在1993年中国道教协会与北京白云观举办的“罗天大醮”上,武当道乐以其独特而幽雅的韵腔独领风骚。为全国道教界所侧目,开辟了全国道教音乐之先河。在侧重道教音乐的同时,王光德道长也重视武当武术和医药的挖掘和整理,流传数百年的道教秘制“紫金锭”、“九还丹”仍在为大众解除疾苦,造福人类。
       
  王光德道长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带领道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他在中国道协和省道协任职期间,多次到各地宗教场所视察,了解反映道教事业发展情况,引导道教界爱国爱教,经常组织道众学习法律法规,宗教政策,教理教义和文化知识,倡导尊道贵德,修己度人,他清楚地认识到道教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在致力于提高道众综合素质的同时,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使武当山道教教团的管理日臻完善。使武当山道教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巨大活力。
       
  为了继承武当道教的道统,不负张守清祖师开创的武当本山派之初衷,冒着同道的质疑,王光德道长毅然重续武当玄武派,希望集全真与正一之精而将武当道教更加发扬光大。在祖师的启迪下,他取道名通圣,意在精道业,通圣贤,以圣人之德行为己身立世、度人之本。
       
  王光德道长道德崇高,胸怀坦荡,他遵循“为道要饱含爱心,慈悯万物”的精神;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以济世度人为本,不仅代表武当山道协先后为地方办学、扶贫、赈灾,捐款数百万元,而且经常慷慨解囊、捐助遇到困难的群众。他为人正直、刚强果毅,无不体现出武当一代宗师的风范。
       
  党中央号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此时他更深切、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如何使道教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利益于人?如何使道教的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如何使道教更好地适应于当今时代的发展?成为他新的思考点。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他体会到我们要努力学习,更好地发扬道教尊道贵德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的建设竭尽绵薄。
       
  王光德道长克勤俭、廉洁奉公。他身为道协会长,又兼任许多社会职务,但生活简朴、严格自律。为发展武当山道教事业操劳奔波,任劳任怨。然而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在忘我工作的时候,他忽略了他仅仅只是一个凡夫。虽然出家为祖师爷的弟子,但仍然是血肉之躯这一事实。终于积劳成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念念不忘工作,体现出他对道教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001年10月18日21时58分,王光德道长在武当山紫霄宫羽化仙逝。享年54岁。“尘缘功得圆满,跨鹤东去蓬瀛。”他是大山的儿子,如今又回到了大山的怀抱。王光德道长的一生是爱国爱教,弘道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一生。他为道教事业的复兴、发展和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他的仙逝是道教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武当山道教事业的重大损失。
       
  王光德道长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