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酷评]为什么要PK
作者:张 晨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超级女声”就像台风“麦莎”,先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总动员,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论“超女”再怎么变着花样折腾,“超女”的影响力已经告一个段落。没有了PK的“超女”,已经很难调动大家的胃口,就像“超女”最后的三甲,因为是以短信投票,大家坐在电视机前已经像是在完成任务,从那一刻起“超女”就已经露出败相。
       “玉米”们“凉粉”们“粉笔”们也都鸟兽散了,支持他们的旧偶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原来是谁的粉丝现在依旧听谁的唱片,因为投票而绝交的善男信女们也依旧要重新聚在一起,往事如烟。
       没有了PK,“超女”就没有了存在的社会价值,至于说她们带来的民主,那就像黄粱一梦,我们过过嘴瘾而已。“想唱就唱”的口号可以理解为个性解放,但“超女”真正留下的是PK,这或许可以被称为遗产吧。
       PK是英文单词PlayerKilling的缩写,是个游戏专有名词,特别是指网络游戏中玩家相互战斗的模式,一般网络游戏都支持玩家PK,而且有的游戏还有群PK,就是所谓的打群架。也有人说是起源于欧洲,用来指单挑。
       可以说“超女”就是网络游戏的社会现实版,我们作为参与者,就像是在玩角色扮演类的网络游戏,超女们就是我们在游戏中的角色。
       我们喜欢PK,除了天性以外,在一个物竞天择的环境中,我们其实是渴望鲁迅讲的“费尔泼赖”(fairplay),我们心向“超女”,热衷于PK,我们心甘情愿地做“玉米”和“凉粉”,不如说我们渴望规则和公平。
       “超女”最后没有能够逃脱一个世俗的结果,这是一种妥协,让我们终于索然无味。没有人害怕竞争,也没有人害怕失败,超女们在绚丽的舞台上PK之后的泪水,是为自己而流,而不是为别人而流。
       一个PK的时代,更是一个寻找规则的时代,也是一个为自己流泪的年代。
       (杨 阳摘自《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