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艺杂谈]谈谈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二重性
作者:王 冉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物性格,是指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性格也会出现不同,这就是人物性格的二重性,也可以称之为性格分裂,即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受不同性格的控制。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二重性表现的极为普遍,这是因为多重性的人物性格描写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度。复杂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物性格的多重性,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否成功,也成为了小说创作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人物性格的二重性是如何生成的?它是怎样矛盾对立而又统一地表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的呢?我认为,人物性格二重性的构建是由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从人的本质特点来讲,人的身上仍带有一定的动物性,如暴力倾向、兽性冲动等等,但人在长期的社会演变与进化中,不断地超越了动物性,形成了人类特有的社会生活与伦理道德。动物性的退化与弱化,人类文明的不断构建,使人具有社会性。动物性与社会性是矛盾的,随着动物性的弱化与社会性的强化,两者又能够统一在人身上。著名的婚姻写作作家王海鸰在小说《中国式离婚》中有一段精辟的言论:人的背叛有三种,一是心的背叛,一是身的背叛,一是身心的背叛。其中身的背叛就是典型的人的动物性的表现,在这里,我不得不提起《中国式离婚》中的一个人物——刘东北。刘东北是个典型的暴发户,在他的感情里,似乎说不上“真爱”这两个字。他三十多岁了一直单身,女朋友谈了不少,就是没有一个能够成为他真正的夫人。刘东北和外资医院的女护士娟子爱得死去活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他和娟子结婚后,对娟子也表现出许多的爱与体贴。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刘东北在厨房炖棒骨汤,都说棒骨汤补钙,孕妇和胎儿都需补钙。娟子歪在床上翻看一本杂志。小时工在收拾屋子里的卫生。不大的家里洋溢着骨头汤的浓浓的香味,洋溢着家的安详、温馨。忽然娟子大叫一声:‘我要吐!’刘东北闻声冲了过来,情急之下找不到合适的家什,两手伸了过去去接娟子的呕吐物,接完一捧甩到地上,再去接。”“小时工收拾刘东北甩到地上的呕吐物。由于那里面有早晨喝下去的牛奶,气味格外难闻,酸臭腥膻,凭小时工那么泼辣能吃苦的人,都得憋着气才敢往跟前靠。那男的却是一点都不嫌乎。”连小工都觉得恶心的呕吐物刘东北丝毫不在乎,不能说刘东北不爱娟子。但他对女性的爱有特殊的要求,即做爱的疯狂。娟子为刘东北做过多次人流,刘东北也爱娟子,但刘东北是个做爱机器,离不开女人。当娟子因出现了先兆流产的症状,刘东北的公司里特别忙,所以娟子的妈妈把娟子接回了青岛老家,时间不长,刘东北又在一个酒吧里认识了另外的女孩并且同居。刘东北和女孩同居纯属生理上的需要,动物性在刘东北身上表露得非常突出,社会性的伦理道德要求此时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性格的二重性是导致刘东北与娟子离婚的直接原因,动物性和社会性在刘东北身上表现得同样的强烈,可以说是两个矛盾的性格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又表现出那样的统一。
       二、传统性与叛逆性的统一
       性格的传统性是指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这种文化产生不由自主的认可。传统性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影响十分明显,具有传统性格的人主要表现在传统教育、伦理道德、行为趋向、意识观念等方面。性格的叛逆性则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性的否定,进而产生与传统教育、伦理观念、行为趋向相反的举止行为。像传统性和叛逆性这两种格格不入的性格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物的性格便具有二重性了,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探究。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以其坚定地、不妥协地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精神,得到了文学评论者的赞誉,她被认为是那个历史阶段反抗封建礼教和反抗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在极力赞誉刘兰芝坚定的反抗性及着力强调焦母与兰芝矛盾冲突中的社会与政治因素的时候,忽略了兰芝性格中所具有的矛盾的二重性。
       《孔雀东南飞》一开始就通过兰芝之口直接点明她与婆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兰芝一出场就表现得十分坚强,显示出她性格中反抗的一面。她沉痛而又激愤地控诉了在焦家所受到的迫害,接着便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要求,毫无懦弱退让地表示宁愿承担未来生活中的一切痛苦和灾难,也不愿再在焦家过那种奴隶似的生活。这一大胆的举动是当时一般妇女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在兰芝却付诸了实践,这确实反映了兰芝具有坚定的反抗性,她对婆母迫害的反抗,其实也就是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抗议。
       刘兰芝身上是不是没有传统性的影响呢?也不是。刘兰芝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封建传统礼教的深深影响。在告别中,也显露出她性格中矛盾二重性的另一面——对封建礼教的恪守与顺从。“堂上别阿母和劝小姑”的一段话是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的。她的这一矛盾性格的形成和她的出身与所受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诗中可以看出:刘兰芝出身于一个遵守封建礼教且经济境况较好的封建家庭,她从小就受到了正规的封建礼教的教育,是一个颇有教养的女子,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由此可见,兰芝接受了封建家庭所要她接受的封建闺德教育,并且掌握了作为人妇所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虽然,由于刘母的原因,养成了她渴望自由与无拘无束的个性,但是,应该承认,起初,兰芝也还是按照封建礼教对她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事实上,她在焦家,也正是这么做的。从诗中可以看出,兰芝在焦家遭到了婆母的百般虐待和迫害,“鸡鸣人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在这种“君家妇难为”“心中常苦悲”的情况下,她仍然能够做到“守节情不移”,在焦家一呆三年,还能通过丈夫去“白公姥”,要求“相遣归”。这里,虽然也体现了爱情的力量,但同时,不正体现出她是一个恪守礼教的好媳妇吗?难道一个“无礼节”的媳妇能做到这些吗?
       三、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性格的稳定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性格特征与行为处事方式,性格的变异性是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客观因素而产生的与自身性格特征、行为处事方式截然不同的一面。变异性的产生并不影响稳定性,因为在人的性格特征中,稳定性占有主导地位,但变异性和稳定性相比,却是表现得“极端”,构成了人性格的二重性。
       著名公安作家朱维坚的长篇小说《黑白道—暗算》中就描写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山阳县公安局副局长邱晓明。邱晓明原是公安局刑警队长,工作任劳任怨,而且全局90%以上的案件都是他破的。邱晓明为人正直、稳重、爱护部下、尊重领导、关心受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全局中的口碑极好。就在公安局领导班子换届时,本已被局长推荐为副局长的邱晓明,无意在一个酒席上因生性不喝酒而拒绝了市委书记秘书李权的敬酒,结果李权在外放言:邱晓明提拔副局长没戏。深知李权能力的公安局曾局长于是示意邱晓明上门赔礼道歉,并做工作说:“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在更好的岗位上发挥他的才能,即使委屈一下也没什么。”邱晓明的思想在反复的痛苦斗争中,终于借李权来山阳县的时候,一人进了李权的房间,送上2万元钱,并在李权的戏弄下,拼命地将酒灌进自己的嘴里。副局长终于顺利的当上了,但这一幕,却成了邱晓明心中永远的伤痛与耻辱的回忆。
       在权利的重压下,一个正直稳重、不擅长阿谀奉承的人的性格发生了变异,从而出现了与原本性格格格不入的一面,走向极端。这种性格变异的出现,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是一种较为短暂的现象,不能改变人的性格特征,与性格的稳定性依然是统一的。
       参考文献:
       1、晓苏 著:《文学写作系统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王海鸰著:《中国式离婚》北京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3、朱维坚 著:《黑白道》 作家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4、陈茹:《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分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5卷2期。
       王冉,教师,现居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