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语言]《荷花淀》语言教学设计
作者:胡 斌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文学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学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意识、情感)、提高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对文学作品教学功能认识的缺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在实施文学语言目标教学时,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只停留在对文本意义理解的层面。笔者查阅了一些语文教学辅导资料和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上课实录,在实施文学教学的语言教学目标时,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分析重点词句的意义,掌握课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了解语言特点等等。
       如果文学语言教学只是停留在意义理解的层面,那么就不能使读写有机结合,不能充分实现文本学习价值。事实上,在学习一篇文章时,除了要求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体验和内化文本的意义,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也有很多教师知道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够找到有效的途径,只是利用文本积累词句,训练思路,结果只是停留在静态的语言的层面,这样“‘语言’教学所触及的只是语义的表层结构;而‘言语’所触及的却是语义的深层结构。”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因为语言生成能力肯定会涉及深层语义结构,动态的思维运动和语境因素的制约等。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需要使语言教学走向言语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文学语言的生成规律和方法,科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言语生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言语生成能力呢?笔者以《荷花淀》为例,从语段意义生成角度大胆探讨如何实施《荷花淀》的语言教学。
       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②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③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④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⑤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⑥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⑦这女人编着席。⑧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⑨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是一经典的诗性叙事语段。作者运用质朴自然、清新灵动的语言,高超的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色调淡雅、意境清幽画面,使文章诗意盎然。教师常常把这段文字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或让学生反复阅读慢慢地品味,或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语言的特点、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等,以求学生能够运用作者的笔法诗性叙事,但是,往往难以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尝试就从语段的意义生成来实施教学活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生成能力。
       一、弄清语段的意义生成的思维途径
       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进入语言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和练习,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句⑦和其它句子的各成分之间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问题设计说明:
       本段是一个叙事语段,语段中的各句子,实际上都是在中心句子“水生嫂织苇席”的成分上生成的意义单位。和中心动词“织”发生意义联系的单位有:①、⑨、②、③、⑧,表示时间、空间、原因、情状、结果等意义;和核心名词“水生嫂”和“苇席”发生意义联系的语义单位有④、⑤、⑥,表示事物的性质、数量等意义。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使学生明白本语段意义是围绕中心句各成分展开的。
       二、了解语言符号和语言意象联系和功能差异
       1、把⑤、⑥、⑧句用概括性语言改写?
       2、改写后句子和原句之间有何不同?
       3、抽象的语言符号和语言意象传递的意义有何不同?
       问题设计说明:
       在普通语言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在文学语言活动中,主要运用语言意象作为意义生成的基本单位。语言意象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形成另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意象除了能够传递认知意义外,还能够传递情感意义和审美意义;语言符号本身只能够传递认知信息。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体会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功能。
       三、理解语段的意义生成单位之间的联系
       4、语段的各单位意义是否发生在同一个时空?
       5、不同时空中的意象组合有什么效果?
       6、语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设计说明:
       艺术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以形象思维为表层形式的一种复合思维方式。在文学写作中,想象往往要突破现实时空的束缚,在现实时空、历史时空和艺术时空中自由穿越飞扬。
       艺术想象需要在艺术情感的推动下,才能够获得想象的动力。在情感逻辑的推动下,不同的时空的意象可以自由组合叠加,各种意象纷呈,不断强化了作者对美好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传递出了丰富的审美信息。
       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体会到:艺术想象有自由的一面——可以在精神时空中自由展开,也有不自由的一面——必须要遵循情感逻辑,同时也要遵循审美原则。
       四、能力迁移训练
       8、以“等候”“回家”“晨读”等为题目写一段叙事文字(要求:运用语言意象、意境基调一致;运用想象、跨越时空限制;从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某种情感。)
       问题设计说明:当学生理解本语段的意义生成的方法和特点之后,需要学生能够将作者的方法进行迁移使用,学会诗性叙事,这是本文设计的根本目的。
       笔者是从语段的意义生成途径、语言符号和语言意象联系和功能差异、语段的意义生成单位之间的联系和能力迁移等角度设置了一系列思考问题和练习,目的是要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体会语段的意义生成方法、规律和特点,学会诗性叙事的写作方法。笔者相信在《荷花淀》阅读教学中,按照语段意义生成的内在规律实施语言教学,学生的想象将随情感之清风飞翔于精神时空,其笔端会生成一篇篇想象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实际上,语段的意义生成十分复杂,除了语义生成外,还要借助篇章语法、篇章语用等手段。本文只从言语生成过程的一个维度——语义生成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言语能力,显然在教学中是不够的。一方面语义生成是语段生成的基础,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笔者学力有限,只能抛砖引玉,希望广大一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了解不同类型语段的意义生成规律、特点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言语生成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胡斌,男,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