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谭清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自主学习应让学生主动去“找”,变被动学为主动找。学生找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去找呢?
       1、加强诵读,积累存储。新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式,离开了诵读,学生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也就难以学好语文。多积累一些典范的诗歌、文章或片断,就能增加一个人的语言库藏。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自主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应确定以“读”作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首要原则。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应以诵读为先导活动,并把读贯穿在一篇课文教学的始终,变换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在教学《童趣》和《(论语)十则》时我就深有体会。上《童趣》时我让学生读得较少,讲授完新课后再让学生背诵。最后学生虽然也能背诵了,但对课文内容真正理解的同学却不多;但在上《(论语)十则》时,我采取的是先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读,基本上达到朗读成诵的程度后才讲授新课。这时学生就基本能疏通文意了,也能提出各种问题来,效果较好。所以,“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首位活动。创设情境,讨论探究。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是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真正的讨论,应是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开启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的形式。语文课本的大多数篇章都描写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倾注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构成了真切的意境。教师可借助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生成提供适宜的环境。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可通过图片演示、教学挂图、音乐渲染、角色表演、想象描述等实体操作活动,使师生共同进入课文那种形象化的真切意境之中。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或非语言活动的对应互动中获取直觉的、综合的认识和体验。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的思想,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质的飞跃。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我在教《斑羚飞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用图片演示斑羚飞渡”,这时班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对学生的演示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起跳的高度、时间差等等,通过演示评论,同学们自然就领会了斑羚的飞渡过程,这就比教师在上面一味地讲形象得多。当然,我们也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全班交流。所以说,研究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拓展延伸,自主创新。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读书而读书”,学后不能灵活应用,岂不成了“书呆子”、“读死书”?所以,语文教学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是否养成还必须通过具体的应用来检验。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掌握的知识才会牢靠。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将课堂内容拓展延伸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检验活动,是学生成果展示的活动,是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活动。所以,拓展延伸也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我在教学《行道树》时,在学生明确了行道树的形象后,引导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以及如何看待他们的价值。学《第一次真好》时,引导学生理解“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能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理解课文。由此可见,拓展延伸同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当然,拓展延伸也应有度。
       通过上面三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自读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自然就乐学、好学了,教师也轻松,大可不必像以前那样“满堂灌”,讲得口干舌燥。只有“教师大胆放手,学生主动探索”,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谭清华,教师,现居四川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