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多媒体教学中语文课件的制作
作者:严 力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培养素质统一起来。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制作好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制作课件时要融入情感,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学生学习知识。
       一、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制作出形、声结合的课件,让审美对象活起来,并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审美共振。
       1.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美的创造。教材中许多文章,描写形象生动,美感强烈,如《黄鹂》、《故都的秋》等。在制作时,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在显示画面与显示文字之间,应适当留有间隙,让学生进行思考或文字表述。
       2.恰当地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美的想象。在课件制作中要注重音乐美,利用它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如在《孔雀东南飞》、《黛玉之死》等课件中,加入与课文相关的曲子,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通过音乐体会文章内容。
       3.配备良好的配音,加深学生美的感受。好的配音能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归园田居》,可采用舒缓的语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让学生体会陶渊明重返田园的愉悦心情;《沁园春·长沙》采用深沉的语调、雄浑激昂的情绪朗诵,让学生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创设恰当情境,让学生领略美。
       作者在优美的文章中,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写景抒情中揭示出生活本质和人生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属性。对此,教学应努力指导学生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就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在课件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可插入一段越剧《红楼梦》的录像,剧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能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
       三、运用比较手法,让学生鉴赏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在制作课件时,要把握并突出这一点,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并受到美的陶冶。
       比较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文章的立意、标题、内容、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到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抒情的色彩、议论的作用乃至文章风格、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都在可比之列。方法上可采用纵比和横比的方法来展示比较结果。
       四、留下想象余地,让学生创造美。
       叶圣陶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课件制作中,要留下足够的余地,让学生根据已提供的有关信息,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归纳、组合,在大脑中形成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领会其中蕴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达到深刻领会课文内容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去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因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避免喧宾夺主。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
       严力,教师,现居甘肃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