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谭俊书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面对“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显得有点捉襟见肘。过去语文教师沿袭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陋习,不但不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要求的需要,而且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许多语文教师常常抱怨“现在语文难教”。原因固然很多,但能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并乐意去学习,这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除了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外,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使其直观、形象、生动、节时、高效等优势发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这也将是一个重大突破。下面是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电教媒体,创设育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展现画面,导入新课
       初中语文中记叙或描写的人文景观,特别是城市建筑物等,农村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就是教师,大多数也未能亲见,只凭想象和理解形成“内在形象”,这样去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就未免有点“空对空”。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再现优美的画面,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和感受,再去学习课文就事半功倍。如本人在教《北京立交桥》这一课时,首先播放北京立交桥碟片,在学生被北京立交桥优美的形式、宏大的规模所吸引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北京立交桥”。进一步提问,规模这样宏大的桥,你们知道它是怎样修建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为顺利完成该文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先声夺人,激发兴趣
       《听潮》这篇课文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但由于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大海,对大海就没有直接的体验,因此,要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体验海的博大和雄浑,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是很难达到的。于是自己在教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聆听伴有“海潮音”的课文朗读录音,静心聆听,用心去“触摸”大海浪涛。这时全班学生屏声静气,都被大海的潮音和优美的朗读吸引住了。听后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内地,都没有亲眼见过大海,刚才我们欣赏了大海“呼吸”、“侧身”、“愤怒”等情境,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和伟大力量。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创造出了这样“伟大的乐章”?这样就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兴趣,纷纷去品读课文,陶醉在声形并茂的字里行间。
       三、声像并茂,突现主题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写景抒情,评古论今,既歌颂了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伟大业绩,更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抱负。由于学生知识、阅历所限,要理解这样的主题思想,这无疑是一个难点。要使教学能突破难点,就必须让学生对所绘之景有更形象、深刻的感知,才能理解“竞折腰”的“历代英雄”,也才能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说中领略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和伟大的政治抱负。为此,课堂上一边放着《沁园春·雪》的朗诵录音,一边借助投影展示出“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等画面,使学生获得了对“江山如此多娇”的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并借助想象体会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景象,也仿佛看到了毛主席登上塬上赏雪的雄姿。这壮丽的祖国山河、高大的身影,此境此情,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四、再现情境,加深理解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初中课文中少有的描写“武侠”形象的小说。对鲁提辖的疾恶如仇、打抱不平、扶危济困的英雄壮举,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细节描写,更是酣畅淋漓,令人拍手称快。在把学生的这种情绪引导到细读这个细节描写段落,理解了作者准确使用动词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这个“打斗场面”和被打者的感觉之后,播放电视录相片段,让学生不仅直观地欣赏了疾恶如仇,毒打郑屠夫,勇救金氏父女的英雄壮举,而且受到了“豪侠”、“仗义”的“正义”感染,加深了对鲁提辖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的理解。
       五、观悟画面,出口成章
       作文教学的传统做法是老师当堂出题目,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作文。如果是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题材熟悉,学生根据已有表象写作倒还并不难,如果是不熟悉,或者已有表象不清晰时,写作起来就如“闭门造车”,难有佳作“问世”。自己在作文教学中除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参观访问等获得“直观材料和素材”外,也常常借助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对所写对象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指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如自己在指导学生写借物抒情的散文时,就借助投影,展示《松竹图》(岁寒三友)等图画,通过指导观察,学生获得了对松、竹、梅外形的认识,并通过文字提示,使学生领悟到松、竹、梅的内在品质,于是让学生看图口头作文,学生就能较生动地描绘松或竹或梅的形象,并揭示出内在品质,并进而借以赞美它们所共有的精神品质,并借物抒情达到歌颂某类人的精神品质和气质,抒发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写成文字,并反复修改、锤炼词句,不就是一篇佳作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对于创设良好的育人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谭俊书,教师,现居四川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