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100本书

发布时间:2013/9/10 13:01:44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1 《一百分妈妈》 马以工
        这本书的内容是教导大家如何生活健康生活在不健康的环境中。第一章谈“如何避免生下畸形儿”,第二章介绍“健康的食物在哪里?”第三章指出“生活周边的有毒物”,第四章分析“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第五章是“我不……运动环保的第一步”,第六章告诉大家“节约能源就是节省开支”,最后一章马以工勉励大家“积极参与!争取健康的环境”。
       
        2 《一路走来一路读》 林达
        作者用优美而流畅的文笔,带领读者走进一座座美国历史名镇,并展现美国当今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别于一般历史述事,林达的笔触掀开的是人性、人格及制度后面的人文细节。作者相信那是民主制度的根基,由此影射对中国文化及制度的反省。作品对东西文化的异同而形成的制度不同步,轻描淡写,却令人深思。
       
        3 《二胡》 陈若曦
        小说《二胡》写了美国华人胡为恒与在中国大陆妻子梅玖、美国华人胡景汉与大陆妻子绮华的婚姻家庭关系,展示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冲突,同时也通过梅玖临终前的谅解丈夫与胡景汉决定回大陆与绮华团聚的情节,反映了两种文化是可以包容融合的,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立足于唯物史观而使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的丰富与深刻性达到新高度。
       
        4 《人在欧洲》龙应台
        《人在欧洲》是台湾作家龙应台旅居瑞士期间的“跨域”书写。双重视域互为镜像是其文本最显著的特征.双重视域既是作者在文本中呈现出来的本土与母土两个疆界不同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观察这两个疆界不同的文化视角.在《人在欧洲》中,作者一方面从中国文化视角出发观察欧洲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则以欧洲为参照系反观台湾社会现实。
         
        5 《十万个为什么》 严济远
        此书带领读者探索奇妙的大自然,逐一解开“臭氧洞”、“厄尔尼诺”、“龙卷风”、“海市蜃楼”……之谜。它以科学的态度,通俗的手法,引发读者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再以趣味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地球的形成及各种地理、地质、气象上常见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6 《三十五年的新闻追踪: 一个日本记者眼中的中国》 吉田实着; 王武云, 朱新建译
        这是一位日本记者遍历中、港、台三地的新闻生涯的纪实。作者是资深的新闻工作者,曾现场采访过中日邦交正常化、巴基斯坦军事政变、中印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他笔下再现了二十世纪下半的亚洲风云突变,既是中日关系史的现代篇章备忘录,也是新闻学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教材。
        作者生于东京,少年时代在台湾渡过,自称是“吃台湾米粉长大的日本人”。在日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任职《朝日新闻》,并派到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多个亚洲国家任特派员,至1984年升至《朝日新闻》亚洲总局长。自1990年5月起任朝日中国文化学院院长。
        作者任职记者期间,经历了中国数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文化大革命、乒乓外交、四人帮等。作者用轻松、平实的手法,和新闻工作者的触觉去报导其见闻,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中国和亚洲近代发生的大事。
       
        7 《小王子》 圣修伯理
        你儿时有没有遇过用尽心机画一些自以为表达心中所想的图画,而大人却不明所以,还着你不要浪费时间,不如专心读书的情况?你的绘画天份有否给扼杀了?本故事的主人翁驾驶的飞机意外落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从另一个星球而来小王子,小王子要求机师给他画一只小绵羊,可是自从六岁时因画蛇吞象未能为人所明白而感到沮丧后,他已放弃了画画,因此他画来画去也画不到像样的绵羊,最后画了一个箱子便算数, 还说绵羊就在里面, 小王子却十分满意。看这本书需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作者以童话式的笔触, 阐述含意深远的哲理寓言,透过小王了天真浪漫却富含意的对话,引领我们去深思,究竟什么才是生命最终的期待。不同年龄阅读这本书,感受会不同。
       
        8 《千年一叹》 余秋雨
        余秋雨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的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旅程:从希腊出发,南下埃及,再穿过中东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再走访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十个国家,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作者在书中对古代文明的兴衰、当今文明冲突的根源、中华文明的独特性都作出了细微的观察与深刻的反省,为读者带来惊喜、感叹与深思。
       
        9《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Jonathan D. Spence
        从马可波罗到利马窦、伏尔泰、奥斯汀、赛珍珠,七百年来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却又始终引人入胜。这是一本由学识渊博,文笔生动的汉学家所写的好书。作者把西方从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作家笔下新奇多样的中国,尽皆搜罗在这本足以见证其间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当中。透过这面“西洋镜”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来西方人对中国之记录与幻想、洞察与偏见。“无论是中国在西方引起的强烈情感,一波又一波尝试描述并分析这个国家及其人民的企图,或是西方人对有关中国消息的强烈兴趣,都明确道出了这个国家所散发的魅力。”
       
        10 《大学之理念》 金耀基
        本书是金耀基教授对大学的理念、性格及发展的精微论述,并涉及到人文与科学的文化观的论争、大学的世界精神、通识教育,以及在世纪之交大学理念与角色的转换、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等问题。
        What is a university? This is a question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us as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At this time of rapid social changes, what are the enduring values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cherish? Ambrose King(金耀基) - currently Vice Chancellor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a famous sociologist and educator. Anyone who aspires to the ideals of a university will find this well-written book enlightening, insightful, interesting and highly readable.
       
        11 《大学道上:教育理想与实践的反思》 郭少棠
        作者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理想和热情,他关注香港教育的发展、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又慨叹教育工作者的重担、实践理想时遇到的无奈和困惑。在大学道上走了超过三十年,作者不断的探索、反思,深信只有勇于承担与超越,大学师生才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12 《文华集》 林太乙
        《文华集》里面的文章篇篇短小精彩,很配合香港人节奏急促的生活,在工作之馀、晚饭之后,细读一两篇,不但有所启发,更是一种享受。本书共选辑了四十多篇文章,全都是中国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作者包括林语堂、陈若曦、梁实秋、张晓风、杏林子、三毛等,形式包括散文、传记、游记、短篇小说等,文笔流畅,内容感人,其中更有多篇曾翻译成外文,在外国杂志上发表。
       
        13 《文化苦旅》 余秋雨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全书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Renown for his prose, Yu Qiuyu (余秋雨) in this book brings his readers through his cultural excursions to various locations in China. Reading this book is a cultural experience that no “packaged tours” can match. Lucid and beautiful, the lines are teeming with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profound knowledge. This book is as enjoyable as other works that Yu has written, including Shuang Leng Chang He (霜冷长河: 台北时报出版社,1999) and Shan Ju Bi Ji (山居笔记:台北尔雅出版社,1995). Pick anyone and start the journey from there.
       
        14 《少年凯歌(龙血树)》 陈凯歌
        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难。陈凯歌的《少年凯歌》是一部自传式散文,讲述他如何在文革中成长。文革对他而言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过程,给予读者一种很大的启示。人确实需要面对自己,需要有勇气否定自己,亦要有勇气面对将来,陈凯歌在书中有深彻的自我反省,在认识自己之馀亦顿悟了人生的意义。
       
        15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
        黄仁宇教授的《中国大历史》(China?A Macro History) 很值得推荐, 因为: (一) 它易读,作者用很平易近人的英文写作,对任何想促进英语能力的读者都是很好的入门书。 (二) 作者对中国历史有透彻的看法,不是以道德观点看历史人物,而是看人在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及环境的回应,是一本客观的历史书。
       
        16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介绍这本书给大家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关于中国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以前,大家都觉得影响是负面的,本书作者梁漱溟也认为中国文化阻碍了中国产业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过,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四小龙,近二十年的经济成长却很快。究竟我们应该怎样看中国文化的优劣呢?第二个原因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本书有很大篇幅讲述中国文化局限了民主政制的发展。近年来,台湾、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有一股走向民主政治改革的力量。究竟这些改革会否受到中国文化的束缚而产生重大的问题呢?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
       
        17 《中国美术史百题》 谭天
        本书共有一百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一千至二千字不等,从中国美术的起源一直写到清末民初的着名画家吴昌硕,重点地介绍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作品、遗迹、艺术理论,并且顺时代的次序来编排,从而勾划出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由于这一百篇短文都独立成篇,因此初接触中国美术的读者无须由第一页读至最后一页,可以挑选自己有兴趣的专题来读。作者归纳了近年来有关中国美术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扼要地评述和介绍,无疑是认识中国美术的一个好门径。
       
        18 《分成两半的子爵》(II Visconte Dimezzato) 卡尔维诺
        好小说有很多,但有的太长,像《追忆似水年华》;有的太深,像《尤利西斯》;有的太难读,像《跳飞机》;有的太沉闷,像《城堡》;有的太出奇,像《恋人絮语》,总有这样那样困难,不一定适合年轻读者。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则有趣易读,以超现实、谐趣的手法,写主人翁在一场战争中被轰成两半,从破碎到辗转争斗,然后重新找到完整的真实。这小说既有创意,又有深意;而且可以作为认识这位文学大师,以至进入文学世界的开始。
       
        19 《未来城》(A Scientist in The City) 詹姆斯·特菲尔
        科学家告诉我们:现代都市是一连串科学发现的结果。他认为操纵原子的能力,释放储存能量的能力,利用电子储存、传送资讯的能力 , 这三种能力改变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似乎很深奥。但作者詹姆斯·特非尔身为物理学教授,深入浅出地以科技的角度检视了都市,他谈到现代都市的诞生、都市的生态,谈到钢铁城市、琉璃城、城市地下庞杂的世界,以至未来的都市以及都市的死亡。
       
        20 《失窃的未来:生命的隐形浩劫》(Our Stolen Future) Theo Colborn, Dianne Dumanoski, John Peterson Myers
        身在毒中不知毒?身在危中不知危?青蛙多了两条腿、北极熊长出双性器官、野生雏凋身躯畸变、雌雄难辨、男性精虫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女性患生殖癌的年龄下降、男性患睾丸癌上升,雌性荷尔蒙威胁人类有增无减。过去半世纪以来,人类不断将人工化学物质倾倒在土地上、河流中、海洋里,光是杀虫剂一种,就有五十亿磅,干扰荷尔蒙,改变人类的行为智商和生殖能力,对人类造成慢性的毁灭危机。人工化学革命引发荷尔蒙的浩劫是否传给后代的毒药?偷走了孩子的未来?看不见的伤害就继续“偷生”?《失窃的未来》为人类的环境悲剧敲响警钟,呼吁共同关注这扭转生命的隐形浩劫,是一本令读者读后震撼的书。
       
        21 《生命的奋进》 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
        四位作者都属于“新儒家”,他们的成就已为世公认,甚至收进了大英百科全书;他们的学问、思想、为人,都影响广泛。《生命的奋进》是他们以散文方式来写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文字清澈明白,而且感情丰富。他们在中国处于忧患的年代成长,由童年起就一直奋斗下去,真诚地做学问的工夫和寻求做人的目的。这种人生态度十分难得,对读者很有启发作用;从他们记述当年生活的文章中,更可以寻回许多已经失落了的中国传统优美精神。
       
        22 《失明给我的挑战》 程文辉
        本书是一部感情真挚的作品,作者挣扎奋斗的过程尤其感人。作者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因用了不良中医的眼药而引致失明。在当时的社会,许多人都对失明人士存有鄙视和侮辱的态度。不过,作者对此不但没有怨恨的心理,反而因为这些人无知而觉得他们很值得可怜,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改变过来。作者对于自己的不幸,也无怨天尤人或抱消极的态度。她觉得人生必定会遇到困难,因此应该努力去帮自己或他人克服彼此的困难。她这种宽大为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是很值得欣赏和学习的。
       
        23 《生活简单就是享受》(Simplify Your Life) Elaine St. James
        原来“生活简单”这回事,说时容易做时难,必须时刻有颗醒觉的心,在繁忙琐碎、太多诱惑而不知所措时,可以硬下心肠,不作无谓的事、无谓的花费,不要为别人的想法而活,不强求自己及别人。简单的生活源自简单的思维,任何事复杂化只会令自己走入死胡同。陶渊明谓:“悠然见南山。”南山就在眼前,你看到了吗?
       
        24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
        本书的英文名是「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其实轻来自重,生命可以是轻,也可以是沉重,书中的两个女主角就分别代表了生命中的轻与重。一个是典型的现代女性,有不少的经历,觉得自己的生命轻得像羽毛,经常飘来飘去,没有一处地方是据点。另一个是个较为简单的女性,她要求的就是爱情,生活很重很痛苦,但唯有这样她才感到自己真真正正的存在。本书已改篇成电影《布拉格之恋》,读者不妨一看。
       
        25 《生命中不可错过的智慧》(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罗勃·傅刚 (Robert Fulghum)
        《生命中不可错过的智慧》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角度看人生:少一些竞争、不自私、勇于自我反省及思考。本书反璞归真的精神对香港人具有醒神作用,它提醒读者要从人生真正意义着眼,而非依从一般“醒目仔”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看人生。
       
        26 《世界着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朱长超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书中收录许多篇着名科学家,如巴斯德、爱因斯坦、吴大猷及李远哲等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场合所发表的讲辞。阅读这些演讲辞让我们了解和学习这些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和理想。
       
        27 《打倒符碌──做个有料的大学生》 刘绍麟
        作者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系,对中大的情况相当熟悉。本书内容也十分充实,足以引导同学于短短三年的大学生涯里,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
       
        28 《西潮》 蒋梦麟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方式述说中国人一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努力与甘苦,文笔流畅,情理兼备,宛如一部精美的近代史。
       
        29 《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 刘再复、刘剑梅
        这本书是刘再复和他女儿刘剑梅的通信集。两人都是文字优美、见解独到的当代作家,以温馨可爱的情怀,表达深刻的思想。读此书的时候,就像是在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家中的花园树荫下,跟他父女俩谈论文学与人生。
       
        30 《朱元璋传》 吴晗
        本书不但史实有趣,而且作者的文笔很好, 把朱元璋描写得活灵活现。平常农家子弟出身的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为甚么在后来会变得那么凶残,杀掉那么多人?中国历史家都不大了解。吴晗以现代化的历史观来写这个传记,同时考虑到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政治状况、经济变化等,从各方面的因素解释一个人的行为。迄今,没有人能像吴晗那样把朱元璋这段故事讲得那么生动透彻。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考证工夫做得一丝不苟,务求每句话都有出处,这使读者一方面可以从丰富的史料中欣赏到有趣的故事,同时对史实更加尊重。
       
        31 《成功,你敢吗?》 周融
        本书由人生道上经验丰富的作者所写。文中有我们熟识的古今历史例子及故事,是一本能启发今时今日的青年,积极进取的导航书。
       
        32 《成长? 发现最好的自己》 凌志军
        作者以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精英作为分析对象,指出他们不见得更聪明,所受的教育亦跟其它人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他们却是成功、快乐、富有的典型。以个桉式的介绍,作者以轻快的文笔描绘出每位精英在成长过程中关键性的情况和事例,归纳出他们成长的共通的法则。中大学生务必一读,而中大教授亦应细读,看如何引导学生成长。
       
        33 《老虎.伍兹传奇》(A Biography of Tiger Woods) 史崔吉
        本书讲述哥尔夫球坛新贵伍兹的成长过程及其心路历程,其最吸引之处是伍兹人生的两个阶段。首先是作为一个黑人,在哥尔夫球这“上流社会活动”的圈子中,由备受冷落以至为人接受的经过;其次是在攀上高峰后求突破的艰苦岁月。他的经验正好说明成功必须经过考验,而在过程中,亦必须具备足够勇气、忍耐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披荆斩棘,方可踏上坦途。
       
        34 《安杰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 Frank McCourt
        世上基本有两种人:拥有快乐童年的人与拥有悲哀童年的人。其实,世上还有第三种人,他拥有一个快乐地悲哀——或者悲哀地快乐——的童年,就像《安杰拉的灰烬》,尽管一切灰飞烟灭,字里行间毕竟仍觉血肉相连。童年的回忆,恋恋不去,悲喜交杂地萦绕作者与读者一生。
       
        35 《地图集: 一个想象的城市的考古学》 董启章
        董启章是香港新一代作家中最有才华的其中一位。本书以异常丰富的想象力,采取近乎卡夫卡式的寓言手法,叙说香港的历史、文化、政权转移现象,游走于现实描写与虚拟阅读之间,是一位优秀的土生土长作家的优秀之作。
       
        36 《沈从文自传》 沈从文
        如果要看一个作家的性情,看他的散文就最清楚了;而自传通常是散文体。本书是作者沈从文二十岁左右时自撰的前半生传记,由十八篇散文组成。沈从文成长的年代正值清末至民国期间, 有许多事情发生。当时社会非常动荡,死人无数。看这本自传令人非常感动,从作者的描写中,读者可以感觉整个历史在变化,但作者很客观,没有悲伤,也没有涉入那个情景埸面。
       
        37 《我是谢坤山》 谢坤山
        在此刻,香港人经历数年的经济低潮、破产裁员等,委实不好受。但当看到不少人毫不珍惜生命时,我们不禁要问:“甚么是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存价值又是甚么?”在这方面,作者谢坤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说:“我不是从‘拥有’的角度;而是以‘成为’的角度来探索人生。我深信‘命’是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一切都是体验。人的一生,不只是求温饱, 而是追求生命的丰富与开阔。”
       
        38 《我对总理说实话》 李昌平
        作者出身农家,任乡镇干部18年。这本“为民请命”之书,生动而真实,让读者看到一个哭声处处的农民中国,看到中国改革的艰难,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利害冲突,种种制度上的弊病及民众的无奈。
       
        39 《李光耀回忆录》 李光耀
        本书不但是李光耀的自传:关于他的成长和奋斗以至成为政坛上成功的领袖的心路历程;更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历史鉅著,处处展现出一个政治人物应有的宏远目光,缜密思维,敏锐的判断和果敢的作为。在他非凡成就的背后蕴含着高尚的情操,“择善而固执”地为理想坚持到底,无惧无悔,堪为年轻一代的借镜。
       
        40 《见证香港五十年》 周永新
        作者以浅易的笔法写本书,做到入世而不说教。对香港的观察细致入微,对社会现象从微观至宏观加以剖析,分析香港人更是从表面看到骨子里。作者又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至群体与社会和国家的互动,反映了香港人在这五十年间的不断改变,不断融汇贯通中西文化的价值观。作者以香港为家,藉本书对这个家作出入木三分的描述,既抒发对香港的深厚情怀,又对香港的多方面演变作出中肯的分析,是少有具历史参考价值的好书。
       
        41 《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 余纯顺
        阅读游记可以把读者带往各处鲜为人知的境域,如果读者把自身当为作者,投入感更可倍增。近代探险家余纯顺徒步走遍西藏,所目睹及经历的事迹,都是常人难以接触到的,其坚毅不挠的性格,也在书中表露无遗。
       
        42 《波动》 赵振开
        作者用“意识流”的手法,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和人际关系展现年青一代在文化大革命后,面临的空虚和失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藉着讲述这些人的恋爱故事、亲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流露出对人生的看法。它既能触动人心,并且对这个世界有一套看法。全书布局巧妙,用字恰当,而且影像强烈,经常用“横切”和“跳接”的写法,很有法国电影的味道。
       
        43 《林语堂传》 林太乙
        作者替父亲立传,将我们带回一个温馨的人文世界,让我们重温清末民的历史;在作者眼中看到当时民众的遭遇,亲族的流离巅沛,俟抗战胜利以后,文化人又再遭劫难。
       
        44 《幸福之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罗素 (B. Russell)
        罗素的《幸福之路》虽然写于大半个世纪前,但书中分析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却是历久常新。无论处于任何时代,人都会经历快乐与不快乐的时刻,作者特别指出导致不快乐的原因,教读者多点认识自己,更提出一些可以引领大家走向幸福之路的方法,甚富启发性。
       
        45 《物理五千年》 朱恒足
        写一本有关科学尤其是物理方面的大众化读物是不容易的,因为既要有趣又要有相当程度的正确性。这本由朱恒足先生编着的《物理五千年》却做到了这一点。本书以讲述故事的方式阐明了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内容丰富,选材平均,相信对青年读者而言是一本颇富启发性的读物。
       
        46 《奇的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罗·达尔
        罗·达尔 (Roald Dahl) 这位英国作家曾说:“我写儿童故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儿童爱上阅读。”如果小时候不看书,长大后就不会有如此习惯。罗·达尔 (Roald Dahl)所写的《奇异的巧克力工厂》非常有趣,故事精彩紧张,甚富幻想力,娱乐性和人情味都很浓厚。小朋友甚至成年人都应该看看。
       
        47 《阿城小说: 棋王、树王、孩子王》 阿城
        这是令锺阿城在八零年代中一炮而红的三篇中篇小说,它们都以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作为社会背景。《棋王》探讨一个年青人在物质极度贫乏的环境之下,如何为生命找到意义。《树王》对由于农业政策失误引致的环境破坏,作了深刻的描绘与反省,可能是中国第一篇环保小说。《孩子王》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儿童教育的荒谬处境作了深入的观察,发人心省。锺阿城是当代中国文笔最洗练、意象最清新,以及社会洞察力最深刻的作家之一。本书已是当代中国文学经典。
       
        48 《红楼梦》 曹雪芹
        由清朝流传至今,《红楼梦》是一部极受欢迎的巨着。作者用心描写了几十个女性,个个性格不同,有可敬可畏的宝钗、利害嘴刁的探春、爽直可爱的史湘云,还有充满女强人本色的王熙凤等等,全都活生生;她们各有不同面谱和内心世界,作者都写得非常细腻,绝不平面化或黑白分明; 其中一些对白,能够充分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杂性。此书最精彩的地方是写人际关系,例子众多,是无法从其它小说中找到的。如果将这些人际关系加以研究,真的有助我们待人处世。
       
        49 《胡雪严》(上,中,下)《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上,下) 高阳
        近代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胡雪岩如何从身无分文,摇身变成中国鉅富,兼能头戴红顶;高阳这六册历史小说用更宽阔的角度,去看他的传奇:在清末中国的官场中,在列强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中,在农民的生产工业化中,如何找到一个中国商人的定位;作者亦对胡雪岩最后破败的结局,寄以无限同情。
       
        50 《城市心灵》 郭少棠
        “社区情怀,像轻烟般的思念,转眼飞越蓝天,旧街老巷,灯光不明不暗。无名的坊众,默默地辛劳度日。社区是沉默的、被动的,旧的社区尤其浮现的老态,令人容易忽略旧区埋藏的历史。发掘这些旧区的旧人旧事,既是历史的工作,也是社区重建必须作出深入的考虑。社区旧情新生命。年轻一代的热诚,正好替旧区注入新的生命。”
        作者在油麻地渡过童年,对这个社区充满了感情和回忆,他用真挚、细腻而热情的笔法,带领读者走进这个即将重建的社区,书中也呈现了藏在作者心底对逝去双亲的思念,非常感人。
       
        51 《革命之子》 梁恒、夏竹丽
        本书的特点是所写所载都是真人真事,提供了许多中国现代史的资料,例如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十多年来的大事等,虽然这些消息可以从新闻中获悉,但没有看书那么多感受。这段历史给人的印象是相当恐怖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并且受到很大的约束,差不多完全没有自由,连做过甚么梦也要供出来,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悲惨了。由于这本书讲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中有家庭变迁、做流氓、爱情等情节,令人看完之后,觉得自己也好像有这许多的经历。
       
        52 《美丽新世界》 赫胥黎
        近几十年来,关于极权政治制度的书有两本最为突出:一本是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另一本就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本书的好处是用小说形式,把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介绍给读者,其中还加插了许多很有趣和很富想象力的东西。本书写于1931年,当时正是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及共产主义等极权政治抬头的前夕。作者先知先觉,看到这些情况,加上担心应用科学会为人类带来不幸,因此就写了本书来警告世人,指出我们要是不小心的话,将来便可能产生这样的“美丽新世界”。
       
        53 《娃娃看天下:玛法达的世界》(共六册) 三毛
        这本源自阿根廷的漫画,作者利用一班幼稚园小孩子的世界,勾画出成年人世界的千奇百态,用轻松讽剌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随着三毛和她丈夫的先后离世,这原为西班牙文的三毛中文译本己成绝响。
       
        54 《科学史上的悬案》 江苏科普创作协会基础科学委员会
        科普书籍虽然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流于说理,比较沉闷,又或者只局限于某个领域,范畴过于狭窄。本书与别不同,讲述了许多不同科目的小故事,而且都是科学上的“大件事”,例如万有引力、圆周率。许多地方写得像侦探小说,非常有趣,文笔亦很流畅。读者可以藉此书提高他们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55 《思想方法五讲新编》(修订版) 劳思光
        劳思光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大师,中文大学荣休教授。是书用简短的篇幅,以浅易的文字和通俗的例子,说明思想方法的意义和重要性,解释方法论的任务和范围,并扼要介绍了形式逻辑及经验科学方法的基本知识,为同类作品中的首选,适合希望增强思考能力的年青人阅读。
       
        56 《美德书: 伟大励志故事的宝藏》(The Book of Virtues: A Treasury of Great Moral Stories) William J. Bennett
        本书收集大量着名经典故事、寓言、诗歌、散文、神话、名人逸事等,提供学习素材;作品优美隽永,激励人心。这些看来“老土”的、耳熟能详的故事,正是现今世代,每一个大学生要重温的,从中汲取经验和启发,培养道德标准和正确判断,从而装备自己,接受挑战,改造未来的命运。
       
        57 《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Stephen W. Hawking
        身患顽疾并缺乏活动能力的人,要写出一本与最尖端科学研究有关的普及读物的困难之处,绝非常人可以想象。难得的是霍金(Stephen W. Hawking)用充满乐观及风趣的笔法,将读者带往时间研究的最前线。
       
        58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大诗人余光中的《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文字优美卓绝,感情丰富多姿。写香港的山水,呈现家国的情怀,每一篇章,每一段落,都令人感受无穷的欣悦。余光中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风范。
       
        59 《站在时代的转捩点上》 沈清松
        现今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都不断改变和发展,令年青人的看法和理想与昔日的有所不同。有鉴于此,作者写成本书,鼓励及启发这一代的年青人要掌握这个时代,充实自己,奋发向上;为自己的前途订下正确的方向,从而使理想得以实现。这本书虽然是根据台湾的情况来写,但亦适用于香港现时的环境。
       
        60 《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陈方正论文自选集1984-2000》陈方正
        物理学家的训练,对国学及西方历史知识的素养,令作者对中国的现代化及文化、科学发展等问题见解独到。文集共50篇,反思传统,置疑人类发展目标;无论科学评介抑或人物回顾,都包涵着不露声色的文化探讨。作者对文章结构,遗词造句,一丝不苟,几乎每一篇都是文章及论文写作的典范。
       
        61 《犁耙集》 农妇
        《犁耙集》收录农妇由1970到1981年间写作的散文,内容包括身边琐事,她的家庭、朋友、海外生活以至家国情怀等。作者的文笔平易近人,全没说教的意味,就像坐在你身旁跟你聊天一样。作者经历过战乱苦难,最大的期望是下一代能为她完成自己做不来的事,或看到她看不到的事。
       
        62 《健康忠告》 洪昭光
        看一遍《健康忠告》这本小书的代价仅仅是九元八角加两个多小时,然而得到的却是健康的观念和知识,终生受用无穷。
       
        63 《从一到无穷大》 G·盖莫夫
        本书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作者从数论开始,带出所谓三度和四度空间的问题,并简略地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接着介绍微观世界如原子、细胞等,最后以天体和宇宙的来源来作结。本书有一套科学发展的整体概念,不但令读者对每个学科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思考。虽然科学发展一日千里,本书也早于1964年写成,距今已久,但由于它主要是介绍普及的科学问题,这些基本知识是不会变更的,即使有变,也只是让我们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带动我们去思考,所以至今仍很有阅读价值。
       
        64 《带一本书去巴黎》 林达
        作者学建筑艺术出身,却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与形成了解透彻,带领读者从巴黎的一座座建筑走进法国大革命百年史,以平静的语调,深邃的智慧,讲述血语腥风的历史事件,展示人类认知的艰难过程,荒诞背后的逻辑。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有了解的读者,处处可见作者巧妙的用心。
       
        65 《陈之藩文集》 陈之藩
        这本书收录了《剑河倒影》、《在春风》、《旅美小简》、《一星如月》等散文集,内容主要是作者的个人经验,比方在外国的生活,以及一些生活的联想。虽然全都是身边的事,但他想到很远很阔,看他的散文可以学到写文章的技巧、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等。
       
        66 《梵高传》 欧文·斯通
        本书趣味性十分高,是欧文·斯通的成名作。其内容是关于大画家梵高离奇颠倒而成功的故事。作者描写梵高短短一生中的奋斗事迹,包括恋爱、友情,以及献身艺术的无比勇气,令读者对他产生无限同情。作者写本书之前,用了十分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梵高的资料,例如参考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书信,到梵高生活过的地方亲身体验,对与梵高有关的人也都一一调查了解,可说做足准备工夫。
       
        67 《从活字版到万维网》 张信刚
        张信刚教授将其近三十年来发表的文章和讲词收集成书,分文化、社会和教育三部分。作者通过流畅而隽永的文字,带领读者漫游人类文化大观园。无论是有关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或科学发明,张教授都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读本书既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又可增进知识、扩宽视野。
       
        68 《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 方励之、褚耀泉
        香港的一般科学书籍大都比较着重实用性,甚少接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为我们揭示的新世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很多人感兴趣的理论。本书的页数虽然不多,但很扼要和有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学对时空观念的演变,以及《相对论》在物理学,特别是天文上的应用。所以这本书很适合对这方面有兴趣而非主修自然科学的人阅读。
       
        69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 江才健
        杨振宁教授的《规范与对称之美》一书,可说是近代中国传记文学中写得最好的一本。作者以客观平实的手法描述杨教授的生平,得力于他十年的努力,访问了杨教授本人和他的朋友,对杨教授的家庭亦有相当的认识,作者看到造就杨教授伟大贡献的种种背景,也看到杨教授有血有肉的一面。从杨教授跟父母、老师、朋友和后辈的交往,看到他的中国儒家传统,也看到他浓厚的西方思想。杨教授在科学界的伟大贡献, 使中国人改变了自卑的心理,年青读者应当一看本书。
       
        70 《围城》 钱锺书
        本书最独特的地方是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很细腻贴切,并且全都以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处理,非常尖锐和独特。此外,作者对一些情节的描写非常生动、戏剧化,他一方面描述表面发生的事情,同时又带读者了解每一个人物的心理状态,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多面,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可读性很高。
       
        71 《乡土中国》 费孝通
        这本社会学经典作品,是一本未经介绍大家未必会阅读的书,希望经过介绍之后,大家就会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出不同的民族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生理、心理以及文化思想。换言之,在不同的民族中,可能有不同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方式、是非、概念,需要作出比较。本书非常难得,它在一九四七年出版,却能够引用外国的观点而又并非纯粹用这种观点来看中国,并且看到中国人跟外国人的观点不同之处。
       
        72 《傅雷家书》 傅雷
        本书是着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辑录。虽然书中不少内容和音乐有关,若单从艺术的观点来说,代入任何一种艺术,同样行得通。书中书信言词亲切坦诚,作者对儿子的劝喻提点、对人对事的看法,不论大道理小事情,都很值得年青读者思考。作者文笔简洁流畅, 可读性十分高。
       
        73 《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 包约翰
        本书以问题作为书名,很有吸引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帮助读者去分析和了解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那种自我怀疑和自我收藏的原因。在今天这种经济挂帅及高度分工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愈来愈澹薄和疏离的趋向。书中的一句话:“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因为你未必喜欢这个我,而其实这个我就是我的一切。”指出为何现代人会自我隐藏和封闭,而不能够真情流露。这本书帮助读者懂得如何学习面对和认识自己,如何自我坦白和与人坦诚相处。
       
        74 《富饶的贫困》 王小强、白南风
        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其它同类书本无法给予的东西,也使读者对中国有较全面的认识。一般人只熟悉中国沿海省份的情况,对于内陆实际生活状况的认识很少。本书提供的资料和分析,对于想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读者来说,会很有参考价值。虽然书中罗列了许多数据和许多陌生的社会学名词,但只要大家怀着一股热切了解和全面认识中国的心情去阅读,就不会觉得太艰涩了。
       
        75 《干校六记》 杨绛
        推介本书的原因有三:第一,这本书是现代写得比较好的散文,即好的中文;第二,它是杨绛记述她下放干校劳改的情形,内容多为生活小事,反映了某个历史转折时期的小人物及其心态;第三,它有较高层次的视野,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学观点,所谓“哀而不伤”,从中亦可瞥见文学家宽阔的胸襟和敏感的笔触。
       
        76 《倾城之恋》 张爱玲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最大益处在于一读三补,补什么?补人情世故之深;补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手段和方法之课;补这时代匮乏的冷静、细腻和苍凉的文学精神。读《倾城之恋》可说是品嗜人生的五味汤了,必将是“大补”。
       
        77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历史不易写,中国历史尤其不易写。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独特的手法,从尊权黑暗明朝的统治阶层中取了一个横切面,再把它放在他的“显微镜”式的史笔下,写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表面冠冕堂皇,而骨子里却是腐朽衰败的反差。全书末段尤其发人深省,足以为后人鉴。
       
        78 《与法有缘》(The Seventh Child and The Law) 余叔韶
        本书作者余叔韶,是大律师行业中的传奇人物。1950年取得大律师资格,曾是港首位华人检察官,后转私人执业。处理官司无数,在当时社会,名气极高。但他对御用大律师的名衔却极为澹薄,认为是不必要的虚荣。又拒不接受委任为大法官。余叔韶执业逾三十年,退休后执笔撰写回忆录,为本港法律界之第一人。作者以生动流畅,风趣幽默的文笔撰述,使人读来趣味盎然。
       
        79 《谁搬走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 Spencer Johnson
        此书讲述两只老鼠和小矮人哈哈在重新找寻「奶酪」的过程中,学会面对转变、观察转变、接受转变、适应转变,以及最重要的:享受转变。作者让读者明白只有勇于面对环境改变,而非沉溺过去美好时光才是走出人生迷宫的妙方。本书确实能启发我们如何面对当前经济困局,走出逆境。
       
        80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
        作者为近代史家,在南开清华任教多年,三十年代投笔从戎,进入行改院及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其后代表台湾国府出席驻美大使、联合国代表等要职。作者出生湖南,最初在乡间接受传统教育。民初留学美国,20年代才返国工作。因为作者修习史学回忆录中对乡间的风土习惯,当时教会学校在湖南的情况,及后在美国留学时的各各方面都有详尽们记述。本书可以透过作者记忆,活生生地重温几十年的近代史。
       
        81 《激发心灵潜力》Unlimited Power) 安东尼·罗宾
        这是一本教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书,值得我们学习,并有助加深读者对思维的了解。文中有许多生活经验的反省,譬如一天中顺利地完成了99件事情,却有一件不如意事,这事便足够令人沮丧到不得了。究其原因,只因我们太看重那件不如意事而忽略了其它顺利的99件事。可见世事好坏如莎士比亚所说的全看你怎么想。书中亦有许多诗人金句,有助激励读者勇敢面对生活挑战。
       
        82 《禅学的黄金时代》 吴经熊
        认识禅是相当困难的,推介本书是因为它有两个好处。第一,作者先展示历史事实,由达摩禅师来中国开始,一直写到明代各禅师的经历,让读者易于掌握和理解;第二,作者并非以说教或讲道的形式来介绍禅,而是纯粹描述十多位禅师的日常生活及与门徒的对话,澹澹地将禅牵引出来,藉此令读者从中开悟禅道。作者透过讲故事、讲公桉,以及讲禅师生活的方式来介绍禅,读者会较易悟出其中道理。
       
        83 《鸿》(Wild Swans) 张戎
        本书讲述作者张戎、她的母亲与外祖母三个女人的故事,除了富于自传性外,还反映了现代中国历史。这部小说情节非常丰富,处处触动人心。既反映了人的勇敢、仁爱的行为,亦反映了时代的悲剧性、残暴及不公平的一面。
       
        84 《戏曲故事》 张晓风
        如果年青读者直接阅读中国古代戏剧的原版本,会有许多困难,甚至会因此而对这些作品完全失去兴趣。但作者张晓风用白话短篇小说的体裁,将古代戏曲故事改写,编成本书。内容以元代杂剧为主,选用的剧本横跨约九百年,较能引发年青读者进一步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此外,伟大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有一些永恒的因素和价值观念存在,这些东西不会因朝代递嬗而改变。由于作者采用了现代手法和迁就现代读者的口味,把上述这些价值重新带了出来。
       
        85 《艰难的日出: 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 杨东平
        全书三百多页,涵盖了一个世纪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从洋务教育的萌发至中国政府及知识份子推行的教育改革,尝试及失败。对49年以后模仿苏联至文革的震荡,一直到今天中国大陆最突显的教育公平及品质问题,剖析深刻,行文简洁。这部教育史提供了对中国近百年政治、社会史解读的一条途径。
       
        86 《魔戒前传:哈比人历险记》(The Hobbit) J.R.R. Tolkien
        《魔戒前传》是一个充满传奇、刺激的故事。它勾画出一个令读者向往的世界,述说了比尔博如何和矮人群在一个变幻无常、善恶频争的地方去寻找由一条恶龙护守的宝物。他们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欣赏了很多佳肴雅乐。凭着比尔博的机智因缘,这支矮人国的探险队最后战胜群魔,而得宝致富。比尔博也因此在哈比区一举成名,这是他从没梦想过的,因他是在一个好逸恶劳、饱食终日、平澹无涛的环境下长大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为读者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的,而且更有意义的生活正等待着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