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习园地]授箓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丁常云

《中国道教》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丙戌年冬至,我有幸来到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与来自全国近四十位箓生,共同参加神圣而庄严的授(升)箓传度仪典,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不仅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也是我学道修仙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终身受益。这次授箓传度也给了我诸多启示,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现将有关启示与思考整理如下,与诸位道友共勉之。
       

       
   一、启示:对授箓意义和目的的进一步认识
       

       
   正一派授箓传度,是道教神圣、庄严的教务活动,在道教徒心目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参加授箓传度仪典后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授箓意义和目的的认识。
       
   第一,授箓是明正教职、肃穆道仪的根本途径。道箓,又称为“法箓”,是道士入道的凭信与行法依据。符箓道派中,通常得授符箓才能成为该派弟子。唐代规定,初入道必须授正一箓。于是,正一法箓成为正一道派传承的主要依据。这就是说,对于一般道教徒来说,必须经过授箓,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在授箓仪中,要论定箓生辈分字号,从而确定受箓在自己道派传承中的地位和职责,肩负起弘道、传道的重任。道教认为,箓为自然之气结成的文字,有神人所传授。《正一修真略仪》称:“神符宝箓,其出自然,故于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浑茫之际,空中自结飞玄妙气,成箓之章,乃元始神尊化灵应气然也。”它的功能在于能召役鬼神。故得其箓者,方能召唤箓上神吏兵将卫身形,或役之施行道法。这就是说,只有经过授箓的道士,明正教职之后,才能主持法坛、召役鬼神。道经称:“名箓于曹,乃有道位。”所以,通过正一传度授箓仪典,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授箓是明正教职、肃穆道仪的根本途径,其意义也十分重大。
       
   第二,授箓是强化戒律、清正身心的有效方法。授箓期间,我们全体箓生聆听了任法融会长的讲经说戒,可谓受益甚多。其实,授箓也是一个受戒的过程,道教通过授箓来强化戒律、清正身心。所谓“箓者,戒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也就是说,道教徒的修养,从戒情性、止愆非下手,逐步“澡雪精神”,即洗去杂念,俗念,“重积德”,进而清静无为,超凡脱俗。一般说来,授箓之后,就要持守基本戒律,道阶越高,戒律也越严。《正一法文》也明确提出:凡受箓者,必受三戒、五戒、八戒,通过受戒来规范自己。所以,道教通过授箓来强化戒律,不断提高道教自身的品德和情操,清正身心,拔除是非邪恶之念。这就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授箓传度是强化戒律、清正身心的有效方法,对于加强道教戒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授箓是提高信仰、端正道风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正一道派传度法箓,都十分重视道士的德行。所谓“无功不授箓”,就是强调授箓与功德的关系问题。道教明确指出:凡道士初授法箓后,必须严格依德行道功进阶升授,不得越级超授。若无德行道功,而单纯地追求升迁,超前多受,反而无益。所以,通过授箓传度仪典,可以引导广大正一道士,进一步提高信仰、端正道风,遵奉正一规戒。通过授箓传度仪典,使真正的修道之士明正道位神职,广宣真道之教化,度己度人,使之道德素质和宗教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所以授箓传度既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道教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思考:对授箓后努力方向的进一步思考
       

       
   授箓传度是健全和规范道教正一派教戒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道教自身建设,肃穆道仪,端正道风,促进道教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授箓传度仪典和参加“授箓与道风建设”座谈会的学习后,引发了我诸多思考。这些思考自然就成了我授箓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要进一步坚定信仰、持守规戒。授箓是纯洁信仰、强化戒律的一种手段。通过授箓传度仪典神圣而威严的教化,使我更加坚定了对于道的信仰和对于神灵的崇奉。当今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道观,也影响着道观中的道教徒。现代的道观,虽然离不开经济,但是也不能过于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道教信仰。授箓仪典明确要求我们当代道教徒应以信仰为重,把信道、崇道作为我们的人生宗旨和行为准则,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我们的信仰,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改变我们的信仰。同时,授箓传度仪典也是一个规范戒律、强调戒律的教化过程。特别是聆听了任法融会长的讲经说戒后,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进一步明确了道教戒律建设对于道教振兴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戒律不仅是规范道教徒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是我们道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道教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信仰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戒律建设也是坚定信仰、端正道风和促进道教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明代天师张宇初掌教后,很快意识到明代道教所面临的危机,思图整顿革新。他针对当时道教组织松散、戒律松弛之弊,提倡继承初期全真派的道风,强调恪守清规戒律,力图在整顿革新中重振道教,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现代道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所以,通过授箓传度使我深深感到,当代道教要振兴发展,就道教自身而言,是离不开信仰建设和戒律建设的。因此,我作为一名升授箓的箓生,必须要进一步坚定信仰、持守规戒,时刻以戒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把信仰建设和戒律建设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来推动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关爱社会、利益人群。《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明确提出了道教济世度人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学道修道之人,不能只顾自己的修持和修养,也就是说我们学道修道不能只是为自己,我们的目光要看着社会、看着众生。我们不仅要处处以道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多做利益社会和大众之事,而且还要以自己的修养、道德行为来感化众生,普度众生。陈莲笙道长在国内首次授箓传度仪典上,发表了“度人先度己”的重要讲话,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明确了授箓后努力的方向。所谓“度人”,我的理解就是要“关爱社会、利益人群”。道经称:“古之学道为己,今之学道为人。”明确指出了学道者的目的。所谓“古人学道为己”,并不是说古人学道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不顾他人。这里的“为己”则是一种“度人先度己”的思想理念,也是一种学道为人的方法。而“今之学道为人”,其意义就更加明白了。也就是说,道教学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济世利人”,这既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又是道教的济世思想。因此,在今后学道、修道的人生路上,要以“学道为人”为目标,以“关爱社会、利益人群”为己任。同时,还要积极倡导道教“慈悲仁爱”的思想和“学道为人”的理念,使道教的济世利人的思想发扬光大。
       
   第三,要积极为加强道风建设而努力。当今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道观,也影响着道观中的道教徒。于是,一些道徒出现了“道风不正”、“信仰淡化”、“世俗化味过浓”等不良现象。为此,中国道协曾明确指出:“要树立正确和纯洁的信仰……通过不断学习和修持,丰富自己的道教知识,把握道教的精神实质,升华自己的信仰”。因此,当代道教徒要树立正确的、纯洁的信仰,要通过自己的修行,淡薄名利,纯洁心灵,与人为善,坚持正信,树立良好的信仰风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道教徒自身来讲,归根结底就是要加强道风建设。特别是授箓期间,全体箓生在“授箓与道风建设”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共话道风建设与道教发展。我在深受启发和教育之时,更坚定了我对道风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并以此作为我授箓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第四,要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道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授箓之后努力的方向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她的经典、教义、教规、道德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的和谐精神。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而道之最根本的属性就是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道教是一个追求和谐的宗教,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庄子提出“太和万物”。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道教为之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道教有着十分丰富的和谐思想,如,道法自然的和谐法则,宽容慈爱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和众生平等的和谐理念等等。这些和谐思想是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大力倡导的重要内容。其中,“道法自然”说,就是一种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道教讲“宽容慈爱”就是主张对不同事物抱“宽容、和同”的态度,是讲的一种和谐精神。道教讲“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的是一种和谐理念。道教讲“众生平等”,也是一种和谐理念,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在道教参与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道教的和谐思想,使其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源。我将为之而努力,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钦赐仰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