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写作教学漫谈
作者:尤益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作文水平不容乐观,作文课上,学生往往是愁眉不展,搜肠刮肚,望题兴叹,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抄西凑,学生处于一种“为作文而作文”的盲目状态,怎样走出困境,改变这种学生水平低下的局面呢?
       一、多读书,重积累。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阅读量太少,很少进行课外阅读,以致“营养不良”,作文语言贫乏,思路狭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杜甫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体现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博览群书,积累丰厚,写起文章来自然才思敏捷,文采飞扬。
       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语文书,对课本中的名篇,不仅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而且要感悟其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让学生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只有大量的阅读,博采众长,作文才会有创新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要多读名家名作,也要阅读书报杂志上的散文、诗歌、小小说、杂文。有的章节要背诵下来,有些内容还有熟读成诵。多读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事情,积累多的素材,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想象能力。正如人们说的:“读书如攒钱,口袋里攒的钱多了,还怕花不出去。”如果学生手头积累的素材丰富,学生写起文章来就自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第三,读书积累是作文的重要源泉,只有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正如叶老说的“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文等方面的积累”。
       平时让学生按素材的不同进行归类,编制知识卡。如:俗语、成语、典故、格言警句、诗词名句、精彩材料片段等。定期召开“书评”、“故事会”、“朗诵会”,进行背诵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交流、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多读多背长期积累,写作材料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才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了,自然走出“没材料可写”的困境。
       二、善观察,激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好源泉。”观察是写作之门,是获得感性表象的渠道,要使学生摄取一个个镜头、积累一个个写作素材,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作文素材。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大自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天地风云,山川流水,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的各自特点和具体变化。让学生亲自观察到各种事物的形态、结构及作用,观察各种景物。
       2.观察生活。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观察各色人物的形象、语言、动作极其复杂的关系。
       3.结合阅读教学,教给观察方法。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过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而写成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体察和感悟,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生活、捕捉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和细节的。
       三、爱想象,能创新。
       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想象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活动,是阅读的桥梁,又是作文的翅膀。如何才能使写作课变成学生想象思维的天堂呢?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同题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每讲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后,先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题目展开想象,或小组讨论以口代笔,相互启迪,看谁说的新鲜、新颖、有创新。如讲《我的老师》一文,先让学生说,如果让你来写《我的老师》你将如何选材、构思。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自然导入。那么,我们来看魏巍是从哪几个方面选材的,学生自读课文,比较“我”所设想的和作者思维的异同,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了学生想象的天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解除学生作文的种种心理束缚,允许和鼓励学生写他自己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作文俗套的束缚,让学生写作形式多样化,启发学生的作文在构思上“与众不同”,做到立意新、题材新、语言新。只有想象新奇,文章才能焕发出奇丽的光彩。
       总之,通过多读书,善观察,爱想象,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作文教学应灵活多样,适时改进,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定会呈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尤益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