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民间语文]母亲致女儿电子信(2000—2001)
作者:佚名

《天涯》 2002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亲爱的女儿: 你好。
       今天是你离开我们的第一天,我们好想你啊。昨天我和你爸爸在机场送你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矛盾,只是我们不放在脸上。其实在三天前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我只希望离别的这天永远不要来到。但是想到你的前途,你的希望,你的幸福……所以我不得不让你走,去实现你的理想。我听你的话,把你这次远行当成是又一次出门开会,会开完了就回来了,只是时间很长而已。
       昨天在机场本来想等着送你进场(侯机厅)的,可是我怕我会控制不住大哭,你爸爸也已经忍不住眼泪了,所以他只得狠心先走了,但是到了车上我们再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我们真的不放心你啊!回到家只有六点多钟,路上一切很顺利。一开门就面临你已经不在家的现实。只剩下你爸和你妈两个人。但是你放心,这只是开始,等一段时间大家习惯了我们就会和以前一样。只要我们心里有女儿,女儿心里也一直有爸爸妈妈,我们永远都在一起。
       昨天晚上我和你爸爸一晚上都没睡,一直在想着“你现在到了哪里?”直到早上还没有接到你的电话真是急坏了。后来听到你的电话我们才放下悬空的心。同时也收到了你的电子邮件,到了晚上又收到一封一样的信,这是正常的吧?
       现在你的行李收拾好了没有?慢慢收拾,不要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先要适应下来,我想我的女儿一定会过好这个关的,有什么困难和烦恼、不如意的地方一定要告诉我,因为我是你妈妈。还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等到下一封信再说吧。
       今天吃的什么饭?你要学着自己做饭,不要一直在外面吃,知道吗?
       妈妈
       2000年9月24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吗?
       今天收到你的信,觉得写得真好,你的每一封来信都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准备把你所有来信打印保存,以后也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你说好吗?
       女儿,每次看你的信和平时想到你,我都会很伤心,流眼泪。每次走到你的房间我都想象着你还在床上睡懒觉,每次走进书房我都会想到你在电脑前忙碌着……家里到处都是你的痕迹。这一星期来,我每天都想着一个问题:我们全家在一起过着安定平静的生活,不十分富裕但也不窘迫,为什么要让你远渡重洋,去受那样的苦?这是为什么?!在你走的那一刻,我和你父亲就非常后悔让你走。如果当时我坚持不让你离家,那也许现在我们都不用承受这生离的苦了。别人都羡慕我,说我有福气,女儿出国了可以享福了。可是我心里真的很苦。我宁愿过苦日子也不要女儿离开我。今天我很不开心,因为我觉得我很孤独。
       希望你快乐!
       想你的妈妈
       2000年9月29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我们昨天中午去丹阳,今天下午五点钟就回到了家。在丹阳整整二十四小时。现在把此次丹阳之行简述一下:去时火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丹阳,然后打的15元钱就到了我原来插队的村庄,直接在队长家门前停车。丹阳二十多年前的旧城区彻底消失,代之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建筑,和其他新兴小城市一样,样样都有。我连去村上的路都不认得了,一路问过去,最后总算到了。一进村口,其变化也和城市一样,原来的老土房,草房,地主富农的青砖瓦房全都没有了,都是新建的现代化民宅,每家都造占地很大的楼房,还有一个大院子。队长家的房在全村最大最漂亮,院子前是一个自然大池塘,很气派。
       全村的人都知道我要去的消息,一路上都是热情的旧朋友、熟人,只是大家都老了。在队长家,他们捉鱼、杀鸡、到院子里采新鲜蔬菜,忙得不亦乐乎,把我们当贵宾待。农村有这种风俗,谁家来了客人,尤其像我们这种在繁华城市里有些地位的亲戚朋友,他们家就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晚饭吃得十分丰富,你爸爸也很高兴,和队长喝了好多葡萄酒,还有好多村里人来助兴,顺便看望我们,队长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都回来陪我们吃饭,热闹非凡。
       队长的儿女们都很有出息,都当了厂长、干部。他们的儿女们也长大了,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北京,真是一代胜过一代,人丁兴旺。我们住了一晚,晚上的村子安静极了。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起床去村口摄像,日出时的乡村景色和池塘中的雾气,真有一种紫气东来的壮观!你爸不禁赞叹起来。后来我们又到村中央寻找三十年前的旧居。我们原来的房子早已拆了,只留下一片树林。我在那片小树林里徘徊、回忆、寻找过去的痕迹……最后居然发现,当年我们腌老鼠咸菜的大缸横躺在角落!不过已经破烂不堪。村子中央的旧房子都已经没人住了,留下的老房子已人去楼空,地主家的房子也成了断墙残垣,乱草丛生,一片荒凉,好像刚刚地震过似的。
       三点半钟我们一定要回来了,他们硬要留我再住几天,我也不想一个人住下去,一定要回。他们弄了辆车把我们送到火车站,队长和我从前要好的朋友都来送行,在车后塞了好多土特产:香米、糯米粉、芝麻、高梁米、煮熟的鸡蛋,还有自家田里种的蔬菜。
       后来上车走前,我塞了一个红包给队长老婆,她硬是不肯收,我放在桌上就逃上车了。农村老人很可怜,他们都七十岁了,没有退休金,全靠两个儿子一年给他们两百元钱。四百块钱要用一年十二个月!(农村女儿是不拿钱给父母的)。平时他们从不去镇上买菜。
       今天写了好长时间。我去睡了。祝女儿身体健康!
       妈妈
       2001年2月18日
       最想念的女儿:你好!
       今天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病将痊愈,我们松了一口气,也放下心来。我们一直担心着你。现在好了。以后千万要注意,不能再着凉、发烧!等你病好了,一定要好好谢谢贝蒂。要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话对任何人都适用!早在三十七年前,就是1964年,你妈响应党的号召去丹阳农村插队,那个时候的苦啊三天三夜都诉不完。幸好有队长一家和他们的大女儿白娥,那时她才十二岁,队长夫妇也才三十多岁,是他们一家处处帮助我,干活分配轻活,过年过节到他们家吃点好的,还让白娥帮我做农活!还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小姑娘,叫菊轩,她一直帮我做重活累活。这些我都不会忘。这次我回乡下,见到他们,真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虽然队长夫妇已经七十岁了,没有当年的威风,白娥也快五十岁了,菊轩更是老得干瘪了,看上去比我还老多少岁:但我还是没有忘掉他们。他们老年时能去看看他们,从他们内心我看得出是十分激动和安慰的!当一个人即将步入老年时,就会想到比自己更老的人的需求。我想你将来也会有这种感觉。希望你现在能珍惜和所有亲人朋友的感情!
       所谓的老鼠腌咸菜是这样的:当年我们七女五男十二个同学来到农村,那正是六十年代全中国最苦的时代。后来又来了三个老师劳动改造,这么多人哪里有东西吃?饭都吃不饱,更没有菜,田里也种不出菜。只好每人推一辆独轮车走几十里泥地到县城去买最便宜的老青菜,两分钱一斤,买上几百斤回来晒干后,洗干净,再买几十斤粗海盐,找来两只比人还高的大缸,在晚上收工后,大家开始腌菜。女生在菜上放盐,揉软,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穿着新草鞋爬到缸里用力往下踩,一层一层腌下去,当时大家有说有笑地感到特别幸福。因为有菜吃了,不用每顿吃酱油浇白饭!就这样每年春天去拉菜,吃一年,到第二年又重复,几年下来,直到老师四年后回校文化大革命。他们临走前觉得应该把吃了几年的腌菜缸彻底清洗一下,于是就把缸中的咸菜捞出来,再把缸底的咸水倒出来!就在这时,我们突然看到了几只被咸菜水腌了多时失去了皮毛只露出骨头的狰狞的大老鼠的残骸!!我们都惊呆了!这些老鼠是找水吃而误入缸中又爬不出来,最后才淹入缸底,而我们吃了几年都不知道。反正每年都有这种事发生。你想想,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还是活了下来,这还不是最苦的,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还有更苦的,我要是讲出来你还以为是编故事呢!等以后你需要时再讲给你听。
       队长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东海,在乡里放电影,日子很好过。当年他结婚我也带你去了,那时你还小。小儿子叫东波,开了眼镜厂、红木家具厂,日子更好过。两个老人为儿子造好了楼房,又为女儿办完了嫁妆,自己也老了,一无所有了。现在他们跟小儿子住,房子是刚造的,很高大,在乡下算是豪华的了。平时他们分开吃饭,两个老人独自开伙,但老母亲每天要替两个儿子家烧三顿饭,没有报酬,只是每年年底付两百元生活费。小儿子很孝顺,水电费都由他出。队长夫妇过得很艰难。但村里还有更难的,儿子每月只给三元、五元生活费!他们的日子更难过了。
       你生病刚好不要乱吃东西,更不要吃油炸的食物。一切自己当心!
       祝你身体健康!
       妈妈
       2001年2月18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看了这些天你的信和你信中所描绘的一切,我们又知道了你的近况。真难得女儿有这片孝心,虽然不能上网还是每天坚持写一封信回来。以后我会多多给你写的,从头一天去农村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每天写一段给你,也许能成为一篇“回忆录”,即使不能发表,也可以留在家里自己欣赏,将来等我的外孙们长大了给他们读一读,也让他们知道外婆的经历,这绝不是故事,是真实的经历!
       你说将来一回国,首先要大吃大喝十天十夜。我们刚才吃晚饭时讲到这话,你爸说我们会陪你一路吃过去,从常州吃到苏州、杭州……
       今天就写这些。明天再给你写“回忆录”!
       祝你愉快!
       妈妈
       2001年3月1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今天一大早我起床开电脑,马上就收到了你的信件。你把你妈夸得简直无地自容了,不会是你以为我在家实在闲得慌,故意找点理由让我每天写一段故事练练字吧?
       下面就开始写文章了。
       祝女儿幸福!
       妈妈
       2001年3月3日
       《下乡》 (一)
       1964年10月30日早晨,我兴奋地扛起极其简陋的行装,那只不过是一条用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长条花布拼接而成的所谓被面,粗布被里,中间夹了条当时凭票专供知识青年的被絮缝成的被子。我母亲又把我在家睡了十几年的老垫被拿到弹棉花的老头那儿弹了条小垫被。一只化(花)了七块钱买的帆布箱子(也是凭票买的)。里面装了我一年四季的破旧衣物和几本书,就这还没装满!一个网线袋里装了一只白搪瓷洗脸盆和一只竹壳热水瓶,这是到农村去必不可少的用具。
       我背起行装,两手提着箱子和网线袋,离开家门的一瞬间,我妈忽然哭了起来,我说:“我走了,你不用去送我了!”说完头也不回欢快地跑了,挂在行李包上的笛子和萧(箫)在我的背后清脆地互相撞击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当时我真的一点也没想到我走了以后我母亲的感受,也没想到为她的下半辈子打算!因为我还是个孩子呢!想不到三十六年以后我唯一的女儿离我而去美国的那一刻,在机场送她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当年我母亲的那种心情!
       到了火车站,负责我们乡知识青年工作的人已经在等着了,这是个又丑又矮的壮汉,三十来岁,常州知青办的。还有和我同去的同班同学何谓雄,这是个爱幻想的文质彬彬的有钱人家的公子,一表人才。还有一个女生吴利华,戴着副八百度的近视眼镜,在班里我们俩还算要好,她下午才能到,所以我和何谓雄先上车去丹阳了。
       下了车,丑汉不知从哪里弄了辆破手扶拖拉机,把我们的行李和人推上去,在乡村的小泥土路上颠簸了二十里地。当我们瘦弱的骨头快要散架时,丑汉说:“到了!”就在这时,拖拉机一歪,向路边的泥沟里冲下去,我们当时挺灵活的,立刻跳了下来,但是我那贫穷的被子包却掉到了泥水沟里。丑汉把它捞了上来,往车上一扔。我看着这个满是泥水的被包,才真正体会到我从此要面临的苦难!!这个情景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这个“到了”的地方是我们要落户的村子的乡政府,当时叫“公社”。它的名称是“丹阳县司徒公社”,我们要去的村叫后古村,离公社还有五六里路。当时有一种规定:知识青年到农村的第一顿饭是要公社请的。那时又正好是中午,在公社破烂的食堂大厅里,公社的烧饭大师傅专为我们俩人做了一桌大鱼大肉。烧饭师傅姓曹,胖胖的,一脸慈祥。他看到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过了多少年,他每次看到我还会提起这一天烧饭给我们吃的事),又赶紧去烧了好多好多菜,让我们多吃点。饿了一上午又看到这么多菜,我真想吃个够,可是,这是我一生第一次和一个男生单独吃饭,我不敢放肆了,只好装淑女。那何谓雄可一点不客气,一个人饱餐了一顿。饭后他充满幻想地对我说“但愿我们的村子也会这样欢迎我们!”下午,吴利华也到了。我们就准备到我们自己的村子——后古村。
       亲爱的女儿:你好!
       《下乡》(二)
       在公社磨蹭到下午三四点钟,我们村来了两个中年农民,每人推了一架独轮车来接我们。这种独轮车只有丹阳才有,造型非常的古老特别,因为只有一个木轮子,操纵它的人要有极强的臂力和平衡性,没有这个本事会弄得人仰车翻,甚至会折断骨头!现在城市里前卫的年轻人都会想方没(设)法找一个当年的这种车轮挂在房间里做装饰。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说是怀旧,那也应该是挂在我们这代人的房间里!但是我现在却绝不会,因为它从前给我的痛苦和屈辱我永不会忘!前几年我女儿也弄来了一个,可是我坚持不让它进我的家,个中感受只有我自己明白。
       我们把行李放在车上,告别了老曹和丑汉就跟着那两个农民去村子。走过一座三块大青石搭起的桥,推车人说:“前面就是属于我们村的地了。”只见两边低头干着农活的人们全都停下了手中的活,齐刷刷地向我们看过来,有的把下巴支在锄头柄上(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让自己劳累的头颅休息一下的动作),他们都在向我们指指点点,我们在他们的“注目礼”下进了村。几天以后,队里的人告诉我:那天我们在路上走过去时,几个生产队长在挑我们,因为我长得好看、又会唱歌又会跳舞,所以被样板队即十三队选去了,而吴利华只好到最苦的十五队,她很不幸!何谓雄是去十二队。
       推车人把我们领到村中央一座很牢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前,卸下行李就走了。我们进屋时,已经有好几个先去的同学在里面了。他们是我们同校的高三(1)班的5个女生和3个男生,现在再加上我们高三(3)班的3个就是11个人了。从这天开始,我们11个人就组成了一个新的“革命家庭”。男生住另一座抗日英雄烈士的房子,我们的小木楼是上海的一个富商盖的,一直没人住,我们去了就给我们住了。
       天已经黑了,轮流烧饭的同学煮了一大锅粥。下地干活的同学都收工回来了,相见过后,大家就开始吃晚饭。那是怎样的第一顿晚饭啊!不要说何谓雄的幻想彻底破灭了,连我这天真得可怜的小姑娘的泪水都忍不住掉了下来:他们每人都用一只硕大的碗去锅里舀了一碗粥,然后各自小心翼翼地把珍藏在床底下的高高矮矮的瓶子端到自己面前,打开盖,非常满意地吃了起来。我突然明白,那是他们的妈妈在他们下乡前给他们烧的“美味佳肴”!条件好的放些肉末、黄豆、花生熬一罐酱,条件不好的就是豆辨(瓣)酱和咸菜了。我和吴利华捧着一大碗粥,泪水在眼框(眶)里打转。家里再穷,我妈也绝不会给我吃白粥!同学们倒也客气,都说:“来吃我的”!我怎么能去剥削他们仅有的、一天比一天少下去的菜呢?我说:“不用了,谢谢!”我赶紧到锅台前,找到了酱油,倒了下去…
       这就是我——一个市一中高材生、准空姐下乡插队第一天的遭遇!
       祝女儿幸福!
       
       妈妈
       2001年3月4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今天又是双休日第一天,你那里还是周五晚上吧?现在你在做什么呢?该睡了吧?明天休息想去哪里?
       今天一早我们就去红梅公园了。这几天天气真好,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踏青的好时机啊!公园里的人很多,不过都是些老头老太太,兴高采烈地晨练、散步,看他们的神色,一个个都是那样的满足和幸福!也许在中国普通民众的心目中,这就叫老有所乐了吧?也许他们就不懂孤独,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自己的国家内,他们觉得自豪。不像你在美国看到的那两个踢网球的中国老人,那么孤独。
       我们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因为好天气!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好去处,有一个露天茶室,座落在公园景色最好的荷花池旁,面对一池清水,抬眼望去,是文笔塔,左右都是古亭、小桥、桃红柳绿。还有“人杰地灵”四个巨大的长绿树字。说到这儿你应该记起来这是哪里了吧?
       现在你爸又在呼呼了。我们的生活真的很丰富,又平静。
       我的一个同学,全家都去了美国。他把教育局的工作都辞了,去继承遗产,跟你差不多时间去的,可是上个月又回来了。他老婆说:“再不回来他就要发疯了!”他们把儿子留在美国,夫妻俩就回来了。现在他只好再回教育局打工,职位也没有了。幸好没把房子卖掉,留给亲戚看着,不然回来没地方住了。
       今天又不给你讲“下乡”了。
       祝女儿幸福、快乐!
       妈妈
       2001年3月10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看到伊娃的故事,觉得她很不容易,都说美国怎么怎么好,却还有整日为生计奔忙的大众,就连老年人也不能幸免。从这方面来说,中国的老人就比美国老人幸福得多了!
       我那个同学从美国回来后只有一个同学去看过他。我们没去,知道他极要面子,我们也不让他难堪。毕竟化(花)了这么大代价出去,却没在美国待长,回来又没有了工作。其实像他这么大把年纪了,出去真的没意思!可能是为了儿子吧。
       昨天吃饭时,好好的突然酒杯“叭”一声裂了。你爸爸连说“岁岁平安”,紧张得赶紧让我给你打电话,因为两天没你的消息了,人到了老年什么事都担心,想得也多,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当然我也是这样,昨天我一直在念唠(叨):两天了,怎么还不来信?中午又碰到酒杯的事。看把他急(的)得!
       祝女儿快乐!
       妈妈
       2001年3月12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这些天已是真正的春天了,气温上升到15度左右。我在冬天种的花都开放了,两盆风信子开着兰(蓝)色和白色的花,香味浓郁,晚上放在房间里觉得香味太浓烈了,又放回阳台上去,白天还看见蜜蜂来采蜜呢!还有石斛兰、西洋杜鹃、报春花……都在开着美丽的花。忙碌了一冬天,春天它们都用鲜花来回报我这个“园丁”了。
       你快要考试了?希望你这几天加把劲,争取过关。意大利面条怎么会有营养呢?要是在国内,就该买“脑白金”、“欧得活脑素”吃了。因为吃了脑子灵活,记得住。广告里是这么说的。
       我的“下乡”还要继续写下去!今天接着写,前几天因为网络不好,我也没心情写。
       你爸昨天还催着我写,并且自动提出来晚饭等他回来烧,好让我安心写作。你看他现在学乖了吧。祝女儿学有所成!
       妈妈
       2001年3月14日
       《开河》(一)
       初冬,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了,冬麦也在寒风凛冽中种下了地。
       每户社员都分到了自己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几百斤稻子(轧成大米就只有一半,另一半是稻糠,给牲口吃)和几十块钱。农村人忙了一年就分红这一次,全年的零花开销都指望着它,不够了就从鸡屁股里抠鸡蛋,用鸡蛋去小店换盐、灯油、牙膏……有一次我看到队长的小儿子跟妈妈要糖吃,哭着在泥地里滚,他妈在坛子里摸了半天,小心翼翼地掏出个鸡蛋来,到小店里换了几块叫糖的东西。儿子把糖块塞进流满鼻涕的小嘴里,幸福地笑了。
       我们家庭里的十一个成员也分到了满满的一囤稻子,堆得好高,都够到楼板了。在这以前我们也腌好了咸菜,在自留地里种下了菠菜,生活将会有起色,因为有咸菜就米饭吃,而且不用再在田里劳作了。
       谁知在这穷乡僻壤,永远也没有不干活的日子。全县每年冬季都要“全民开河”。规划中要开河的公社,无论多远,公社的全部人马都要集中起来,在平地上开出河来,为了来年的“丰收”,全县农民要用自己的双肩,担走整整几十公里长的几千万吨黄土,造福子孙后代!
       去开河也是轮流。每个生产队一次去十个人,每次半个月。最先去的又是强劳力,我们“家”第一批是许省三(那是个瘦小的日本小伙子)、徐三兴和黄忠兴三个男劳动力。他们担着自己的铺盖卷、挑河泥用的竹畚箕、米(县里有规定:每个开河民工每天的口粮是两斤半大米,其中县里贴一斤半,自己出一斤)。在村边自留地里,他们用铁锹挖了些连土带泥的菠菜就出发了。
       过了几天,堤岸上有人带口讯回来,说许省三他们三个累瘫在河堤上了,一天两斤半米不够吃饱,又没有菜吃,让我们捞些腌菜、轧点米让人带去。我们赶紧倒了点金贵的菜籽油,炒了满满一脸盆咸菜、舀了一口袋米让人带去。
       等他们半个月回来时,一个个又黑又瘦都不成人样了,倒像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似的。
       这个厄运在最后一批轮流中,降临到了我的身上。河堤在往下伸深,再也抽不出劳力去了。队长把目光移向我、张英和吴利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天还没亮,我们挑起了铺盖卷,和队长、十几个社员一起,踏上了去河堤的艰难历程。
       河堤好远好远,我们一行人在沿路陌生的,更荒芜的小路上低头疾走。中午过后,终于到了堤岸,找到了我们的驻地,那是多么壮观的情景啊!人山人海!站在堤上朝河底望下去,挑土的人就像一群群忙碌的蚂蚁,挑着一百多斤的土往上爬……那时候完全是人海战术,哪里有什么挖土机、运土机。
       女儿你好!
       昨天队长的小儿子东波来了,今天早上一起喝早茶。现在的东波可不是我昨天写的那个小东波了!他的派头比城里的小老板还大,钱赚得多也会花钱,几步路就招手要的士。从前的苦日子他今天还在提,他说小时候爸妈要下地,用一根绳子拴住他的脚,任他在地上爬呀滚呀,吃泥吃土都没人管。我说我知道,我都亲眼看着你那个样子呢。《小李飞刀》国内早放过了,我们嫌它不好看就没看,你还花二十美元租了来看!还不如早点睡觉。
       祝安好!
       想念着你的妈妈
       2001年3月20日
       《开河》(二)
       我们住的地方是河堤旁边一个穷困的小村子。村子本来就穷,房子破破烂烂,一下子来了几万民工,哪有房子住?于是就搭草棚,还把人家的猪圈牛棚都腾出来,扫一下铺上稻草就可以住几十个人。这样的“贵宾房”是照顾女民工的,男人就是钻草棚了。
       我们几个女的被安排住在一间又黑又脏、臭气熏天的牛棚里。放下铺盖就拿洗脸盆去打饭,饿了大半天也不讲究了,盛了碗饭夹了几筷青菜端到外面去吃,我一口还没吃完,就见那些人个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似的把饭菜抢了个精光,真像电影里的饿鬼似的!
       下午我就挑起竹畚箕上堤岸了。
       一到河堤,往下一看,已经快挖到底了。从河底到河岸己经有三四层楼房那么高!现在是最艰苦的阶段,因为越往下挖,土就越硬,堤岸就越难爬上来。这时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下去了。好不容易趟下河底层,挖了满满二筐土挑了往上爬,抬头望,只见河岸高高在上,沿路是洒落下来的烂泥巴,一不小心踩上去就会连人带担滑跌下去,真险!我两手抓住筐绳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挪,真比登黄山还要险、难。第一担终于弄上来了。看看别人都上下好几趟了,没办法,只好再下去,以后的几趟我都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再后来就是咬牙也咬不动了,你想想,挑着百多斤重的烂泥,从底层爬上三四层高的烂泥地,路上一刻不能歇,我几十斤重的女孩子能坚持多久?就在我又挑着一担土忍着眼泪进退两难之时,头顶伸过来一双大手,我一抬头,原来是队长,他见我实在没力气再往上迈步了,一把把我连人带土拽了上去。我掉下了感激的泪水。再以后,我又下去,底下是菊轩把我往上推,上面仍是队长把我往上拉……好不容易挨到了收工,太阳也下山了。回到牛棚屋,丢下竹筐,赶紧到池边洗了手脚,拿起饭盆抢了碗饭吞了下去。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开河民工每天吃两斤半米饭还是吃不饱?为什么许省三他们会累瘫在堤岸上?晚上,在没有一丝灯光的寒夜,劳累了一天的民工们一个个沉入了梦乡,陪伴他们的只有身底下草堆里的蛇虫百脚。
       第二天,又是下河底挑泥土。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队长让我去帮忙烧饭,我亲眼看到烧饭老头把大家凑钱买的一块血淋淋的肥肉洗也不洗就切了片往锅里倒,然后再倒进去几筐青菜。我恶心得直想吐。等大家收工回来,一个个居然吃得香喷喷满意极了!
       第三天,为了不让公社为我多出一斤半大米,队长把我打发回村了。我把带去的每天一斤的大米留给张英他们,和来时一样,挑着我的铺盖卷,跟着回村的社员灰溜溜地回了村。
       女儿你好!
       我马上要出去,先把“开河”(二)写给你看。乱写了一气,但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望女儿批评指正。
       我们一切都好,还没有收到你的信,我先发了。
       祝女儿好!
       妈妈
       2001年3月21日
       亲爱的女儿:你好!
       今天是你离家去美国整半年的日子。半年前的这一天也是在现在这个时刻,我们全家在机场挥泪告别,不觉已整半年!
       还有几个半年我们才能重相聚?庆贺你在这半年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异国他乡走好了第一步。希望你再接再厉,大获全胜!
       我们全家人还真是有通灵,昨天晚饭时我跟你老爸讲:“你也可以写写过去,让女儿也了解了解父亲。”谁知今天收到你的信竟然也是这么说!你说奇怪不奇怪?你爸爸读了你的信也有这种感觉,但他马上又表示不写,说是写东西太累了。我想我也不难为他了,我发现自从你离家后,你爸爸的身体越来越差,整天喊累,一回家就呼呼,吃东西没胃口,牙也不好。还有,他的记性也没有从前好了,一件事情要反复问好几遍。我每天给他喝参茶,服深海鱼油,但愿能有所改善。
       今天是你去美国整半年的好日子,我不写那些苦兮兮的乡下故事了,免得伤心掉泪!
       再一次祝贺你!
       妈妈
       2001年3月23日
       资料写作者:周兰英,女,1945年生于江苏常州,1964年下乡插队,七年以后回城,育有一女,1976年出生,2000年赴美留学,母女开始互通电子邮件,已有六十余万字。选载部分为母亲写给女儿的信。
       资料提供者:周洁茹,作家,现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