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剧本]陈寅格与柳如是(节选)
作者:徐 迅

《十月》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内容提要
       《陈寅恪与柳如是》是文化学者徐迅的一次跨文体写作,作品以陈寅恪先生揭示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之谜为主要线索,描述了王国维以一死殉中国文化而令千秋怅望。陈寅恪先生偶然得到常熟白茆港钱氏旧园的一粒红豆,于是成为《柳如是别传》的缘起。陈寅恪在作品中被描述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与明代秦淮名优柳如是成为异代知己。作品虽采取了剧本形式,但学术功底深厚,是一部熔戏剧、历史、学术、诗歌于一炉的跨文体的文本。作品由托命、寻梦、史辨、国殇、招魂、遗恨、时空七幕构成,本刊选取了相对独立的第七幕“时空”。
       时 空
       人物介绍
       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胡适饰
       历史学家:陈寅恪饰
       梦游者:陈子龙饰
       女孩儿:柳如是饰
       乡老坎:僧道人饰
       诗人:钱谦益饰
       导演:支愍度饰
       当进化论和科学主义介入中国历史之后,中国人通过对未来的相信与盼望而审视当下,让未来影响现在。这种充满企盼和希望的历史观,指导着中国人遥指着未来。从此,中国原本的历史在中国人的新思维中被粉碎了,进化论和科学主义被宣布为“义”,由此“义”构成的历史成为中国从苦难中死里复活的事件。中国新人集体性狂热地迷恋进化论和科学主义,向往一个全然“平等”、“博爱”、“公正”的社会,从而构想出第一个中国“新世纪”,而革命则是“初熟的果子”。这个事件已经渐行渐远,我们也许只能从繁体字(正体字)依稀感觉到自己遥远的过去。
       历史学家 今年是公元多少多少年?为什么我要追问今年是多少多少年?今年可以说成任何一年,但是,当我问到今年是公元多少多少年,就有很大不同了。
       霍金 我们也不知道这—时刻发生在宇宙中更远地方的事: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霍金《时间简史》)
       乡老坎 那是很久以前/你不能说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那是很久以前/你不能说出/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你不能说出风和信约/是从哪里开始/你不能确定它。(吕德安《吉他曲》诗句)
       历史学家 因为今年发生了事件,使得今年才有了意义。你们说得对,任何一年都有很多事件发生。那么,今年发生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霍金 例如,假定太阳就在此刻停止发光,它不会对此刻的地球发生影响,因为地球的此刻是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光锥之外,请看图示。我们只能在8分钟之后才知道这一事件,这是光从太阳到达我们所花的时间。只有到那时候,地球上的事件才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将来光锥之内。(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今年以全民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全面彻底完整准确地恢复使用汉字正体字,即繁体字;全面彻底完整准确地废除使用汉字异体字,即简体字”的决议。
       [盛大节日般的欢呼声。]
       历史学家 很多很多年前,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写了一部著作《柳如是别传》,但他提出了一个怪异的要求,他的著作的出版必须是繁体竖排。而公民投票通过了“全面彻底完整准确地恢复使用汉字正体字,即繁体字;全面彻底完整准确地废除使用汉字异体字,即简体字”的决议,这两个事件如此巧合,也许其中构成什么所谓的“历史”。尽管极其偶然,我们还是隐约感到了其中可能有什么意义。
       [历史学家的眼睛潮湿了。也许没有其他职业的人像历史学家对汉字更为敏感,他走到陈寅恪先生遗像前,焚香,三叩九拜。]
       霍金 如果人们知道过去某一特定时刻在事件P的过去光锥内发生的一切,即能预言在P将会发生什么。空间·时间的其余部分即是除P的将来和过去光锥之外的所有事件的集合。这一部分的事件既不受P的影响,也不能影响P。请看图示。(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另一个极其偶然的巧合是,今天六幕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搬上舞台。这样两个巧合只与—个人有关,这就是陈寅恪先生。这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欢呼声,叫嚣声。]
       霍金 这使我想起一大群猴子敲打打字机的故事。猴子们大部分所写的都是废话,但是纯粹由于偶然,它们可能碰巧打出莎士比亚的一首短诗。这就是著名的“莎士比亚的猴子诗人”理论。我的意思是说,类似地,在宇宙的情形,是否我们可能刚好生活在一个光滑和一致的区域里呢?初看起来,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光滑的区域比紊乱的无序的区域少得多得多。然而,假定只有在光滑的区域里星系、恒星才能形成,才能有合适的条件,让像我们这样复杂的、有能力质疑为什么宇宙是如此光滑的问题、能自然复制的组织得以存在。(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今天,这么多朋友聚集在一起,又是极其偶然的巧合。这么多极其偶然的巧合被整合在一起,说不定又会产生出什么事件P来。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大群猴子聚在一起。
       霍金 [紧张地计算]我可以告诉观众朋友们,如果有足够多的猴子,以及足够多的计算机,即使这些猴子胡敲乱打,说不定也能写出《柳如是别传》来。
       [欢呼声:“我们喜欢听!”]
       历史学家 这出话剧,由于涉及许多时空科学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这些争议如此之激烈,以致我们无法弄清楚他们在争论什么。但争论的理由是无懈可击的。我渴望这些争论,因为争论处理我们自身的经验,使我和他人相遇,我们和他们相遇,现在与过去相遇。虽然这个社会充满了幸福,但我和他人,我们和他们,现在和过去则充满了断裂。现在,社会中充满了有用的常识,但也充满了有用的必要的错误。这出话剧就是一个范例。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您能具体地描述这出话剧都有哪些是有用的错误,哪些是必要的错误?
       历史学家 只要存在的,就是错误的,只要是错误的,就曾经被使用过。想必你一定知道那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说的名言吧?
       观众 当然,这谁都知道。我并不想责怪那些引领过我的那些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有一种胸怀,用不着落井下石。
       历史学家 说得好。问题是,这出话剧不仅太啰嗦,太冗长,耽误了我们很多时间;而且也太像废墟,也太不符合我们的记忆,这就是我还在说话的原因。
       观众历史学家,您能不能说—说,到底都有哪些争论。
       历史学家 争论什么并不重要,争论本身就是意义。
       霍金 1982年,一位印度研究生——萨拉玛尼安·强德拉塞卡——乘船来英国剑桥跟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爵士学习。爱丁顿爵士是一位广义相对论家,有一位记者告诉爱丁顿,说他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爱丁顿停了一下,然后回答:“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请问您是谁?您的话总让人感到其中似乎有—些东西。
       霍金 我还需要自报姓名和履历吗?
       历史学家 这只是我的问题。看样子您是外国人?
       霍金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国籍的概念……
       历史学家 虽然现在国家正在迅速消亡,但仍然存在着科学家鄙夷不屑的“民族感情”。
       霍金 我叫斯蒂芬·霍金。
       历史学家 就这些吗?
       霍金 难道还不够吗?
       历史学家 您能不能用英文,否则的话,我们很难知道您是谁。您知道,由于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翻译也多元化了,我们需要知道任何一个外来词的母语;而且,台下的观众的英文比他们的母语汉语要好,如果碰巧您的母语是英语。
       霍金 Stephen HawLing.
       [欢呼声。]
       历史学家 安静,安静。您是霍金先生吗子
       霍金 难道这有什么疑问吗?
       历史学家 请原谅,我还是要确认,您是那位《时间简史》的霍金先生吗?
       霍金 是的。
       历史学家 那如何证明您就是那位《时间简史》的霍金先生呢?
       霍金 请您看看我的相貌。
       历史学家 我不相信相貌。自从20世纪80年代有—个霍金写了一本《时间简史》,他的相貌就成为时尚竞相追逐的目标,如果根据相貌来判断的话,我估计现在世界上至少有一千多万个长得一模一样的霍金。这就叫做“时尚”。之所以禁止叫“霍金”的人仅凭相貌应聘工作,竞选总统,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就是因为无法鉴别谁是真的“霍金”。
       霍金 有这样的事情?您可以检查我的DNA。这应该是最可靠的,误差在亿万分之一以下。
       历史学家 但这还是有误差呀。
       霍金 先生,您懂不懂什么叫做数学意义上的“误差”?
       历史学家 霍金先生,请注意和我说话的态度和方式。这里不是理论物理研讨会。我想提醒您,语境决定一切。我的疑问是,按照您出版《时间简史》的年龄计算,您现在的年龄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霍金 难道这里有“年龄歧视”吗?
       历史学家 没有,绝对没有。换一句话说,您知道今年是哪年吗?
       霍金 您首先要告诉我您的参照系,因为在我的时空理论中,时间是变化的,绝对的时间观念在二百多年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历史学家 如果您连年龄都保密的话……
       霍金 如果您对我的年龄如此感兴趣,我可以告诉您,但需要您有最基本的常识,我没有把握您对“最基本的常识”是如何理解的。
       历史学家 您尽管说。
       霍金 相对论变革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这个被称之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不管观察者以任何速度做自由运动,相对于他们而言,科学定律都应该是一样的。这对牛顿的运动定律当然是对的,但是现在这个观念被扩展到包括马克斯韦理论和光速:不管观察者运动多快,他们应测量到一样的光速。这简单的观念有一些非凡的结论。可能最著名者莫过于质量和能量的等价,这可用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来表达(这儿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以及没有任何东西能运动得比光还快的定律。由于能量和质量的等价,物体由于它的运动所具的能量应该加到它的质量上面去。换言之,要加速它将变得更为困难。这个效应只有当物体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才有实际的意义。例如,以10%光速运动的物体的质量只比原先增加了0.5%,而以90%光速运动的物体,其质量变得比正常质量的2倍还多。当一个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上升得越来越快,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才能进一步加速上去。实际上它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因为那时质量会变成无限大,而由质量能量等价原理,这就需要无限大的能量才能做到。由于这个原因,相对论制约任何正常的物体永远以低于光速的速度运动。只有光或其他没有内禀质量的波才能以光速运动。(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霍金先生,我不想追究您是如何掌握如此流利准确的汉语的,虽然我对您的身份更加怀疑。我想说的是,您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如此复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年龄的人,这使得人类的交流发生困难。
       霍金 从我作为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的角度,复杂程度是和成就构成正比关系,懂得的人的数量与成就构成反比关系。
       [欢呼声。]
       历史学家 您看,分贝测量仪的显示为无限大,所以您的话绝对正确。
       霍金 你们是用这种方式衡量科学的吗?
       历史学家 不仅如此,也是用来进行投票、选举、表决—类最流行的事务。换句话说,谁得到的欢呼声越大,谁就越有可能得到成功。从我作为历史学家的研究工作的角度,无知程度是和成就构成正比关系,求真的精神与成就构成反比关系。您看,分贝测量仪显示的非常正确。
       霍金 我是物理学家兼哲学家,研究工作怎么能用分贝测量仪来判断呢?
       历史学家 您忽视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时间,您没有注意到今年是公元多少多少年。二是空间,这里不是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而是中国。
       霍金 我要纠正您的概念错误。时间-空间是一回事,简称“时空”。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变成为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时,或一个力起作用时,它影响了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空间—时间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作用的方式。在宇宙界限之外讲空间和时间是没有意义的。(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您说得很对,复杂程度是和成就构成正比关系。
       霍金 这是科普读物的最简单的表达方法,远远说不上复杂。
       观众我们有问题要问。
       霍金 女士们,先生们,我提请你们特别注意,说话要简短、明确,注意保持能量。我之所以活到这个岁数,就是能量消耗不到普通人的十分之—,甚至百分之—,这就意味着宇宙的熵的增加是由于我减慢了。现在是后宇宙环保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作出自己的贡献。
       观众 霍金先生,我们明白了,我们不问了。我们愿意和霍金先生一起为减慢宇宙的熵的增加继续作出贡献。
       诗人 关于“历史”的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历史学家 请问您是谁?
       诗人 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问题。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没有记忆,石头/空濛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石头,没有记忆/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龙和怪鸟也飞走了。(北岛《古寺》)在我看来,历史就是古寺,蛛网,消失的钟声,没有记忆的石头。荒草一年一度生长。
       [欢呼声。]
       历史学家 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听见诗人的声音了,他们仿佛从地球上消失了。我曾经发起过—个“抢救诗人运动”,再也不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现在连蚂蚁都受到法律保护,为什么诗人作为一个智慧的稀有物种就得不到
       关注?!在这个后宇宙环保时代,虽然人类和蚂蚁的区别越来越小,但是,“诗人”作为一个物种,其价值就在于“稀有”。看一看《柳如是别传》,看一看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看不懂,就是因为诗歌已经消失太长时间了。请注意我用了“时间”这个字眼,但我没有用霍金先生的“时间”概念。
       [欢呼声。]
       诗人 我想写一首诗/它的名字就叫西西弗神话/但我总想不好/第一句/以及更后面的句子/我就写到这里/我希望/你们看了后/能够记庄/西西弗神话/这个美丽的名字。(杨黎《西西弗神话》)
       [欢呼声。]
       历史学家 虽然您的表达多少显得朦胧,使霍金先生抓不到要害。您刚才的那两首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消失的钟声”那一首,是一个叫做“北岛”的人写的,题目叫做《古寺》;另一首“我想写一首诗”,是一个叫做“杨黎”的人写的,题目叫做《西西弗神话》。现在世界上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些很久很久以前的诗人和他们的诗了。诗人先生用自己的方式给历史做了一个注解。我特别注意到,“以诗证史”恰恰又是陈寅恪先生常用的方法,这中间似乎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另外,您的状态与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中某一位剧中人非常相像。我不愿意一语道破,而把这个判断的权利留给观众。
       观众 现在还有谁相信一个叫做“历史”的东西?“历史”绝对是一个可笑又可疑的词汇。还有什么比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重要的事情!“历史”无非是语言上的小聪明而已。
       历史学家 成为一个孤独的历史学家,是我一不小心造成的错误。我没有发出过一声叫喊。朋友,如果你是我的朋友,请原谅我,我总是无话可说。
       观众 可是你一直在絮絮叨叨。你的重要性就在于絮絮叨叨。难道“历史”就是絮絮叨叨吗?
       梦游者 我常常在午夜仰望星空,有一颗星星仿佛与我有关,我望着它,一直到它消失。河从天上一直流淌到人间。向下望一望那么多茫然的面孔。人们围成巨大的圈子,每个人都做着奇形怪状的表情。我寻找我的过去,就在那里。
       霍金 听您的话,好像您是从别的星球上俯视地球,很像是宇航员的视角。要特别注意,这里有真正的“时空”问题。
       梦游者 我在寻找。据说有可能我是双胞胎,不知道我是哥哥,还是弟弟。多年来,我一直遇见她,但她也不知道她是姐姐还是妹妹。在我的怀抱之中,她曾露出谜底似的笑容。我不敢确认,这件事到底是否真的发生过。
       霍金 考虑一对双生子,假定其中一个孩子去山顶上生活,而另一个留在海平面,第一个将比第二个老得快。这样,如果他们再次相会,一个会比另一个更老。在这种情形下,年纪的差别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以近于光速运动的太空飞船中作长途旅行,这种差别就会大得多。当他回来时,他会比留在地球上的另一个人年轻得多。这即是被称为双生子的佯谬。但是,只是对于头脑中仍有绝对时间观念的人而言,这才是佯谬。在相对论中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绝对时间,相反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并如何运动。(霍金《时间简史》第二章“空间和时间”)现在要考察的是,这对双生子是否其中一个孩子去山顶上生活,而另一个留在海平面,或者有一个孩子在以近于光速运动的空间飞船中作长途旅行。
       梦游者 有一次,她的箫声,那是一种竹制的乐器,燃烧起整个夏季,湖面跳动着远处天边的落日。她说:“我被遗弃在世上,/只身一人。/太阳的光线悲哀地/笼罩着我。”(翟永明《母亲》)夏季的正午没有太阳,当我回过头来,看见我已经在湖边的一棵树下死去。
       霍金 我需要弄清楚,你到底是在别的星球上,还是在地球上?可现在你就站在这儿。我可以精确地告诉你所站的位置的参数。
       历史学家 霍金先生,对不起,我知道那将是异常精确的,所需要的将是“基本的常识”,但在这个场合用不着。这里涉及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霍金 不对,不对,这个事件非常有趣,其实已经涉及我的研究。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你可以看到你的过去和未来。非常深刻的物理学问题。下面我已经说到“心理学时间方向”问题,我在《时间简史》中还写道……
       历史学家 对不起,我相信观众对你的《时间简史》文本比你还要熟悉……
       霍金 这怎么可能?
       历史学家 斯蒂芬·霍金这个名字在中国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西方。中国人可能不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他们会背诵,他们的记忆力好,他们能够记住他们不懂的东西。如果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建议你看一看《柳如是别传》。如果你没有时间,我就建议你看一看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第一幕。
       霍金 我现在就要看,我不允许我有不知道的事情。我要求给我提供资料。我也承认,正如我在《时间简史》里所说的:“在牛顿时代,一个受教育的人至少在梗概上掌握了整个人类知识。但从那以后,科学发展的节奏使之不再可能。因为理论总是被改变以囊括新的观察结果,它们从未被消化或简化到使常人能理解。你必须是—个专家,即使如此,你只能希望适当地掌握科学理论的一小部分。另外,其发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中学和大学所学的总是有点过时。只有少数人可以跟得上知识快速进步的前沿,但他们必须贡献他们的毕生,并局限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里。其余的人对于正在进行的发展和它们产生的激动只有很少的概念。”(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很显然,这位梦游者分不清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境。这位梦游者先生用如此有想象力的梦境向历史学和考古学提出挑战,但人类是否需要或者具备这样交流能力还是一个疑问。另外,您的状态与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中的某一位剧中人非常相像。我不愿意一语道破,而是把这个判断的权利留给观众。
       观众 分贝测量仪的显示是“零”。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霍金 在数学中,“零”是无法计算的。例如,在宇宙大爆炸时,宇宙的体积被认为是零,所以是无限热,宇宙的密度和空间·时间曲率都是无穷大。因为数学不能处理无穷大的数,这表明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宇宙中存在一点,正是数学中所称为的奇点。(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梦游者先生,虽然您的表述非常令人无法捉摸,使霍金先生完全无法理解,而观众又要保留他们判断的权利,我只好说,您刚才的关于梦境的描写,非常接近于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中,或者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中陈子龙与柳如是的关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试比较第六幕开始部分,尽管您用了另外一套语言。故此,我怀疑您走火入魔,进入了剧情和角色,以致整个观众用“哑口无言”表达他们的震惊。在这种场合,请允许我用一个方便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就是“incest”。恐怕您的问题将不再是传统的所谓“梦境”与“真实”的问
       题,换句话说,也许科学家霍金先生会认为这个问题科学将拒绝回答。
       霍金 我反对。科学没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姑且用“梦游者”来称呼这位先生。这是一个对现代科学的态度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梦游者是从哪一个星球上俯视地球的。
       乡老坎 [口吃]有,有一次我带一个西方的汉学家去一座寺,寺庙,/那寺,寺庙筑在高崖上。/他问寺,寺庙为什么都在景色好的地方。/我说因,因为得选择风水。/风,风是流动的,水也是。/而风,风动无影水流无形。/流动是自然之本,/他,他,他,他说他怎觉不到这流动/我说那非,非俗人所能领悟/他问能讲讲,讲讲么/我说老子早就说过/道,道,道,道可道,非,非常渺他问什么叫道,道,道,道可道,非常道/我说就是咱们别,别,别,别再废话了。(阿坚《有关风水的对话》,诗句有改动)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乡老坎演示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风水示意图,等等,嘴里念念有词。霍金先生紧张地进行计算,无数的算草纸从他的笔下飞奔而出。]
       历史学家 我估计这位老乡还会奇门遁甲,麻衣神相,大六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人事,熟谙中医。诸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可以请教这位乡老坎先生,当然也可以请教霍金先生。另外,我怀疑他知道自己的前生。
       霍金 我反对滥用物理学的观念。什么叫“前生”,什么叫“后世”,这需要有严格的界定。当然,我可以根据统—场论进行假设。
       女孩儿 什么叫“前生”,什么叫“后世”?当时又开始下雨。我看见他了,我清楚地忆起了他。我们还这样年轻……而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向所有的人]
       [有些人变老了,有些人变得更老了,一些老人看到另外一些老人。]
       霍金 不要惊慌,镇静,镇静,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发生作用。我在《时间简史》中说过,有一个“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霍金《时间简史》)只要理解了这一点,惊慌就是多余的。
       女孩儿 雨滴的声音。雨停了,真的,雨停了,只是有了风。
       霍金 你知道蝴蝶效应吗?你知道这里“雨停了,只是有了风”的原因吗?
       女孩儿 你是说“春日酿成秋日雨”吗?
       霍金 但是我一定要告诉你。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你要考虑那是在南美洲有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
       女孩儿 但是我更愿意这样想:“雨停了,只是有了风”,他仍然在忧郁的雨季,他的脸上雨滴和泪滴流在一起,只是他不知道在绿水青山的地方是否一直在下雨。
       霍金 当然,这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必然的联系,但这需要研究。
       女孩儿 后来,他就死在那儿,死在忧郁的雨季,最后倒在红豆树下的时候,一片暗绿色的树叶柔软地飘落在他的身上。有一朵白云,依依不舍地勾留在雨后的天上。
       梦游者 夜晚湖边,枯萎的荷叶,有一棵红豆树。那是一个希望的雨季,我在等待那个正在结果的红豆。早晨醒来我看见,红豆树下,有一个青年,他已经死了。
       霍金 这个时空关系比较复杂,非常复杂,异常复杂,需要归纳出真正的物理学问题。
       历史学家 有一句俗话,历史就像一个女孩儿,你想把她打扮成什么样,她就是什么样。今天,发生了一个特例,也就是,在一个空间,时间在不同的人身上,向不同的方向演化。有些人老态龙钟,有些人焕发青春。物理学定理在这个时刻完全失效。请参照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以及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第四幕。
       霍金 [举起了手中的书本]我抗议,这违反科学研究的规则,这非常违反科学研究的规则。看,《陈寅恪与柳如是》第一幕里,胡适先生就说,“首先我们要造成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就是要肯认错,要大彻大悟地承认我们自己百不如人,要死心塌地地去学人家。”这个“人家”,就是科学。他说,问题就出在汉字上,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这个我不懂,我认为科学的语言就是数学。他说,要全盘西化,全盘西化之不足则充分世界化。我认为,要真正沟通,无障碍沟通,最好的方法是用数学语言。我已经注意到,我们在研究历史,可是除了我,所有的成员都没有表,也就是说没有时间观念。现在我宣布,送给每一个人一块铯钟。你们为什么不接受?这是科学。你们当然需要。时间的精确就是科学。否则我们在讨论什么?争论什么?在远古时期,人类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作为时间尺度;后来人们发明了地平日晷,一天差15分钟;后来,机械钟问世,并将昼夜分为24小时;到了17世纪,单摆用于机械钟,使计时精度提高近一百倍;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石英晶体振荡器出现,对于精密的石英钟,三百年只差一秒。但是,这对于天体物理学家远远不够。1953年,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诞生,这也是量子电子学的胜利。1963年13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铯原子Csm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震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1秒。此定义一直沿用至今。现在送给你们的表,其误差不超过万亿分之一秒。
       女孩儿 你看,天上的星光有多美!那曾是什么时候,夜也是这么静。所以,霍金先生,我不需要时间。
       霍金 在宇宙里,更多的夜比这儿更要安静,准确地说,是“寂静”,更准确地说,是“冷寂”。我在《时间简史》里是这样说的……
       女孩儿 霍金:先生,您太粗暴了。
       霍金 什么?你怎么能用这样的字眼?
       女孩儿 我给您念一首诗。题目是《雪白的墙》。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还要洁白的墙,/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它还站在地平线上,/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爱洁白的墙。/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梁小斌《雪白的墙》)
       霍金 这说明什么问题?
       女孩儿 您对时间的描述,我感觉非常粗暴。你在雪白的墙上写了很多粗暴的字。
       诗人 我接受时间,我不能接受霍金先生的铯钟。“时间就是解放我们的那儿他向着我们奔来/分给我们一些金表/一些,腕上的禁锢/一些,怀中的秘密和秩序/我们是否接受了时间/我回答了:是的/但我不接受那只金表/掉在地上的金表,碎了/像一团小小的泥块/金表,滴答滴答地走着/全不是时间/你们怀着被解放的兴奋/在金表上目送时间的离去/我是否接受了时间/我回答了:是的/他一直奔进了我的心里/我和他一齐,向解放奔去/时间已把金表散尽/你们指着我的背影:那人/挥金如土,那儿已把我们抛弃/我回答了:是的/时间就只是解放我的那人。”(孟浪《时间就只是解放我的那人》)
       霍金 你的时间观念十分怪异,但你为什么不接受铯钟呢?
       诗人 因为我想起一首诗。“它提醒我它是为时间走动/现在,每天天亮之前/我都能准确无误地猜到/一切已经发生的事情/一切将会发生的事情。”(丁当《时间》)而且精确到亿万分之一秒。因为这些原因,我拒绝接受霍金先生的表,哪怕是一块金表。
       霍金 就因为这样一首诗?!
       诗人 我有一千条拒绝的理由,可惜就是没有一条接受的理由。
       霍金 可是,我们是做关于一个叫做“历史”的科学考察,需要准确的时间,更准确地说,需要精确的时间。
       诗人 我更愿意把科学考察当做流浪。我喜欢流浪,后面跟着一条狗,在流浪的路上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然后我写诗。
       霍金 诗人先生,你应该去写诗。你到这里来是一次历史的误会。
       诗人 我的一生都是误会。所有的诗都让人写完了,我写名誉,写勇敢,写平凡,写自由,我写青春沦落,写乱伦,写怨恨,可是你们看看,什么都被写过了。我那没有人读的诗,天呀!刚才历史学家说“以诗证史”,我没有诗,如何可以证明我的存在?!
       女孩儿 现在你可以有诗了。
       诗人 写一个女孩儿希望被人强暴……
       女孩儿 无聊,这是抄袭。写被诗人奸污,这是很久很久以前朦胧诗时代的话题。
       诗人 你看,所有的主题都被写完了。我的梦想就是这辈子能写一首诗,当我念我自己的诗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倾听。但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霍金 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
       诗人 霍哥,你说得太轻松了。我可以背诵上万首诗,可以倒背如流,可是我自己连一首也写不出来。我在梦中才思泉涌,仿佛是一个大诗人,诗歌如大江奔流一样滔滔不绝,不绝滔滔,可是,一醒过来,脑子里空空如也,“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历史学家 可注意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204页,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第四幕。
       诗人 “一夜之间我赌输了/腰带/我又赤条条地回到世上”。(北岛《履历》)
       霍金 诗人先生,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你抬头看一看,那是什么?
       诗人 灿烂的星空。
       霍金 你的眼光还应该更深邃一些。今天晚上是一个清澈的、无月亮的夜晚,这时候仰望星空,能看到的最亮的星体最可能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几颗行星,还有巨大数目的类似太阳,但离我们远得多的恒星。(霍金《时间简史》)
       诗人 那和我有什么关系?
       霍金 最近的恒星叫做普罗希马半人马座,它离我们大约4光年那么远(从它发出的光大约花4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大约23万亿英里的距离。大部分其他可用肉眼看到的恒星离开我们的距离均在几百光年之内。与之相比,我们离太阳仅仅在8光年这么近!(霍金《时间简史》)
       诗人 我还是不明白,我知道了这些又如何呢?
       霍金 我们的星系只是用现代望远镜可以看到的几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每个星系本身都包含有几千亿颗恒星。我们生活在一个宽约为10万光年并慢慢旋转着的星系中;恒星绕着它的中心公转一圈大约花几亿年。(霍金《时间简史》)
       诗人 霍哥,我更愿意这样想。“那西沉的永远是同一颗太阳/我要请你/看看这落日/我要请你做—回中国人/看看落日,看看落日下的山渺你可知夜色是一首哀伤的诗。”(西川《广场上的落日》)
       历史学家 诗人先生,您应该改正您的一个习惯,凡是引用别人的诗歌,就要说明来源。
       诗人 对不起,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做“西川”的诗人的诗句,题目叫做《广场上的落日》。
       霍金 老弟,我更愿意这样想,“我们的行星在茫茫的宇宙中微不足道,只不过是起点而已”,更何况我们人呢?!
       诗人 霍哥,我最不明白的就是“什么是人”,您给我唠叨唠叨。
       霍金 人?人是什么?当宇宙膨胀时,相对于将电子变成反夸克,这些力更容易将反电子变成夸克。然后,当宇宙膨胀并冷却下来,反夸克就和夸克湮灭,但由于已有的夸克比反夸克多,少量过剩的夸克就留下来。正是它们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由这些物质构成了我们自己。或者说,恒星将一些原先的氢和氦转化成像碳和氧这样的元素,由这些元素构成我们。(霍金《时间简史》)
       诗人 我真的不关心这些,您省着点儿吧。我只在意一件事,这辈子写出自己的诗来。
       霍金 你为什么把一辈子都搭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愿意说“写诗”就那么无聊。
       诗人 老哥,你可别这样形容我毕生的事业。您的那些玩意儿,我也不愿意说就那么无聊。
       霍金 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写诗呢?
       诗人 [非常庄严]只是为了让爱情显得更柔软,/而爱情果真就这么柔软了。/真他妈让人扫兴。(柯平《骑士1984》)
       霍金 爱情?你需要爱情?也许有一天科学可以计算出爱情的分子结构,如果你需要爱情,不管有多么柔软,或多么坚挺,我想都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诗人 我不需要你的这种爱情,我需要的是可以使某一个人落泪的诗篇,而不是设计的感情,霍哥!
       霍金 但是我想科学可以设计出每一个人都落泪的分子结构,你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
       诗人 霍金先生,你饶了我吧。我需要的是体验……这样和你说吧,你看那女孩儿,眉如远山,看你一眼,就如同“望穿秋水”。
       乡老坎 高,高,高处看水/矮,矮,矮处看,看山/她,她,她,不,不高,不矮但/很,很,很,很远。(吉木狼格《人群中我想见一个人》)
       历史学家 可注意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527页,钱谦益答柳如是,“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
       诗人 你看,这女孩儿,目睛定注,如雪之凝明。眼波动荡,如水之溶漾。那似乎是一个异样的寒凉的梦。
       历史学家 可注意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611页。
       霍金 科学研究也需要特殊体验的。
       诗人 老哥,那你说说,用我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我,科学研究和诗歌到底有什么不同?比如说有一句诗,“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要是科学研究,应该如何表达?
       霍金 首先,最主要的是,对事件的描述要精确。我们假设有甲乙两个人,分别从床的两边下床,甲在系鞋带,背对着他的乙也在系鞋带。甲的前面是一扇窗户,因此他看见了街景和一根横过来的树枝。树身被墙挡住了,因此他只好从刚要被挡住的地方往回看树枝,越来越细,直到末梢离另一边的墙,还有好大一截空着,什么也没有,没有树枝,街景也许仅仅是天空。甲再第二次往回看,头向左移了五厘米,或向前也移了五厘米,或向左的同时也向前不止五厘米,看到了更多的树枝,更少的空白。左眼比右眼看的更多。左眼和右眼之间的距离是三厘米,但多看见的树枝却不止三厘米。乙,从另一边下床,面对一只碗柜,隔着玻璃或纱窗,看见了甲所没有看见的餐具。为叙述的完整起见,还必须指出当乙系好鞋带起立,流下了本属于甲的精液。(根据韩东《甲乙》改编)你觉得我是不是说清楚了?
       诗人 我恨不得把你掐死。霍哥,我是人,虽然这是一个没有诗情画意的时代,我仍然希望能够有人爱一个诗人。
       霍金 爱一个诗人?在理论上,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诗人 你是不是觉得你自己是一架DNA分子结构的机器?如果世界上都是你这样的分子结构,我宁愿死一万次。
       霍金 为什么?
       诗人 你告诉我,这种到处都是笑脸,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幸福,到处都是英国式的花园,所有的霍金都在研究科学,你可以永远地活下去,你不觉得恶心吗?
       霍金 我为什么觉得恶心?我只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科学可以使人长寿,但是无论如何长寿,假定是一万年,也仍然有一个极限。比如说光速……
       诗人 滚你妈的“光速”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这张著名的脸了。我为什么到处都看到这张著名的脸![颓然倒在地上]我老了,再直不起腰身,最后看一眼星空,那已经不再灿烂的星空。我,一个没有诗的诗人;我,一生被别人的诗歌遮蔽了的诗人;我,一个制造了这么多虚情假意的诗人,老了。我就要告别我的梦想,也告别我那内心最深处的恐惧。霍哥,给我一个死法。
       霍金 您要改变宇宙中熵的变化?
       诗人 霍哥,说得好。你说如何个死法?有各种方法,悬梁?吞金?自刎?撞壁?投湖?悬梁,万一绳索断了怎么办?吞金,我想恐怕很难受吧?自刎,不能留一个全尸?……
       [踌躇。]
       历史学家 可注意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第四幕结尾处。
       [诗人先生掏出了手枪,霍金先生一惊。不要害怕,诗人的手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道具。诗人准备自杀了,开始瞄准,对准了真理,也许是虚空,犹犹豫豫,“他妈的!”喊了一声,在这没有诗意的午夜放了他一生中最致命的一抢。(北岛《履历》诗意)]
       诗人 当天地翻转过来/我被倒挂在/一棵墩布似的老树上/眺望。(北岛《履历》)
       霍金 诗人先生,不要害怕,生死只是宇宙中熵的变化。
       诗人 我爱上你们/我常想/这样的爱情/多么来之不易。(小海《岁月的花朵》)
       历史学家 很可惜,这首诗的作者叫“小海”,题目是《岁月的花朵》。
       乡老坎 [诵经]南无、喝啰怛那、哆哕夜耶。南无、阿喇耶,婆卢羯帝、烁钵哕耶。菩提萨捶婆耶。摩诃萨捶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崦,萨皤哕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堙、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哕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崦,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喇。摩诃菩提萨捶,萨婆萨婆。摩哕摩哕,摩醯摩醯、喇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哕陀哕。地唎尼。室佛哕耶。遮哕遮哕。摩么罚摩哕。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哕参、佛哕舍利。罚沙罚参。佛哕舍耶。呼嘘呼嘘摩哕。呼嘘呼嘘醯利。娑哕娑哕,悉喇悉喇。苏嘘苏嘘。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喇夜。那哕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哕耶。娑婆诃。那哕谨墀。娑婆诃。摩哕那哕。娑婆诃。悉哕僧、阿穆怯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哕、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哕谨墀、皤伽哕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哕夜。娑婆诃。南无、喝哕怛那、哆哕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嘘吉帝。烁皤哕夜。娑婆诃。崦,悉殿都。漫多哕。跋陀耶,娑婆诃。(《大悲咒》) 霍金您老在做什么? 乡老坎 大,大,大,大,悲,悲咒。诗人活得不,不,不,容,容易。
       [当诗人先生从有序变为无序之后,午夜在继续。]
       梦游者 他去了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
       霍金 没有时间的地方?不可能。当我们说到“空间”的时候,就一定在说“时间”;当我们说到“时间”的时候,就一定在说“空间”。所以,你的问题是“有没有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我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回答你:没有。
       梦游者 那是一个不是地方的地方……
       霍金 不可能。从逻辑上看,“地方”是一个肯定的所指,而“不是地方”是对这个“所指”的否定。所以一个肯定的所指不可能同时又是一个否定的所指。
       梦游者 但是,我确实知道那个地方。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器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霍金 这是你所说的地方吗?你说的是“牛郎星”,它是天鹰座α,离地球16光年远,比太阳要大1.6倍,更要亮10.5倍;织女星是天琴座α,质量是太阳的2.4倍,半径是太阳的60倍,它与牛郎星之间的距离为15光年。
       乡老坎 牵牛星就是“天鼓”星,也就是“河鼓”星。古书说:“河鼓星,主军鼓,主斧钺,主外关州,又主军喜怒。”“河鼓旗扬而舒者,大将出不可逆,当随旗之指而击之,大胜。”
       霍金 你说的“银汉”就是银河。恒星散布在整个夜空,集中在一条称为银河的带上。大部分可见的恒星处在一个单独的碟状的结构中,便是今天我们叫做螺旋星系的东西。1924年,现代的宇宙图像才被奠定。我们的星系不是唯一的,还存在许多其他的星系,在它们之间是巨大的空虚的太空。(霍金《时间简史》) 历史学家 “银河”就是“银汉”、“河汉”,又称“汉水”、“星汉”、“天汉”。《诗经·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里多次考证“银汉”、“河汉”、“汉水”、“星汉”、“天汉”等词语。第91页,引陈子龙思念柳如是的诗句中有“河汉潆潆月可怜”;第135页引柳如是《男洛神赋》中有“乃瞻星汉,诉河梁”;第394页引柳如是《尺牍》第七通“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
       止桃花千尺也”比喻“义薄云天”;第400页引魏文帝《燕歌行》“星汉西流夜未央”及《杂诗二首》之一“天汉回西·流”,同页引杜子美《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河汉声西流”等诗人形容极高之语;第640页引钱谦益诗“寥寥天汉双星小,寂寂梨花一院深”;第657页引钱谦益迎接柳如是诗“朱鸟光连河汉深”;第799页引钱谦益诗“平翻银海填河汉,别筑珠宫馆女牛”,意谓今与柳如是同返常熟,如天上阻隔牛女之河汉已填平,无复盈盈脉脉相望相思之苦矣,等等,等等。
       霍金 历史学家先生,这些证据没有说明问题。在我发表《时间简史》的时候,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的主流,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远远超出您的描述。那时,天文学开始成为全波段的宇宙科学,我们可以考察大到150亿光年空间深度的天象,并追溯早于150亿年前的宇宙事件。对比一下,您提到的《诗经》,无非只有三千多年,还只把“银河”看成是天上的“河”。20世纪头十年,就已经产生了银河星团的星等—色指数图。我们发现了恒星分布的规律;我们发现了主序星的能源是氢变氦的热核反应;我们发现了太阳型恒星百亿年的演化过程;我们计算出银河系直径约81,500光年、厚约3,300~6,600光年,太阳距银河中心约32,600光年,等等,等等。
       历史学家 霍金先生,您是否注意到,在有关“银河”的词语中,“河汉”、“汉水”、“星汉”、“天汉”都有一个共同的字,这就是“汉”字。您是否会关注,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里所引用的诗词,“银河’’都有重要的含义?
       梦游者 那里/有一株红豆树,树下有三生石。“整个夜晚/我都孤独地醒着/窗户敞开着/玫瑰花怒放/随即凋零/黑暗灿烂着”。(贝岭《整个夜晚》)那里有一种命里注定的东西,你没有必要改变它。有时候饥饿,有时候困倦,有时候忧伤,有时候无可奈何,有时候默不作声,有时候沉思冥想。
       女孩儿 他说他发现了一株红豆树,让我的心动了一下。于是我想,这回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在雨季,我感到那一望无际的温柔。偶尔回过头,嗅到了一种香气,似乎那是一种遥远的记忆,我不曾和她相遇。这一次,我仿佛说了什么。那是一个不再多梦的时节,突然,我知道了那香气。在夜间开出了红豆花,在我的故园,在那夜最后的雨声中。
       历史学家 你们都谈了些什么?
       女孩儿 整个下午都谈到死,整个下午都在谈一首词,是一些很凄美的词句,都暗示着死,以及如何去死。那天细雨濛濛,他说,是这首词感动了他。当濛濛细雨纷纷化作往事的瞬间,这是命定的感伤时刻,他走了,只回头一笑,我知道他永远地走了。
       乡老坎 旷地里的那列火车/不断向前方/走着/像一列火车那样。(于小韦《火车》)
       梦游者 我醉意朦胧地游荡在秋日的荒原/带着一种恍若隔世的惆怅和慵倦/仿佛最后一次聆听漫山遍野的金菊的号声了/丝绸般静止的午后,米酿的乡愁/原始的清淳的古中华已永远逝去/我再不会赤着脚返回大泽的往昔/我衔着一枚草叶,合上了眺望前世的眼睛/故国啊!我只好紧紧依恋你残存的田园/再次回过头,疏黄的林子已渐渐暗淡下来/风,正轻抚着我遗忘在树枝上的黑色绸衫。(黑大春《秋日咏叹》)那时候,最后的回眸一瞥,向她会意地一笑,说,你看,那么多的萤火,在这银河的河面上。
       女孩儿 这地方静悄悄的,你听到那时间的声音了吗?
       梦游者 我听见了,在银河深处幽暗中叹息的声音。
       女孩儿 听说淹死的人是孤魂野鬼,他们是无辜丧生的人们,所以他们的灵魂没有归所。那些一个一个的萤火是不是曾经都是一个一个的生命?有这么多的萤火,难道有这么多无辜丧生的人吗?
       梦游者 那些在生活的河流里/被淹没的人们/生命在流逝的时间里缓缓浮起/灯火一盏盏熄灭/那许许多多的受难者/不必再那样长久地,在大地上游荡。(林莽《湖上灯火》)那只是因为,我找到了。
       历史学家 注意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184页。
       女孩儿 那些叹息好像是希望和等待。
       梦游者 你希望红豆,你想象红豆,然后见到它,原来红豆就是这样。你见过了红豆,但你从来没有希望过,你就仍然不知道红豆就是这样。你梦想过,你见过,你还喜欢,于是,就变成了你的命运。
       乡老坎 桌上的烟盒内/还有一支香烟/最后的一支香烟/与第一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抽它之前/会想到/抽完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邹静之《区别》)
       历史学家 注意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一章“缘起”。
       梦游者 于是,我最后回眸一瞥,会意一笑,再回过头来,于是,我看到了我的面孔,我端详我所看到的我的面孔。我没有把握我所看到的这张面孔就一定是我的。我总是触摸到另一只手,我也没有把握那是不是属于我的,我伸出十指,长短不一,似乎它们不属于我。
       霍金 任何粒子都有会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则,你们两人都会在一个巨大的闪光中消失殆尽。(霍金《时间简史》第五章)
       乡老坎 那天的确也是这样/先是一个乡老坎牵来一头牛/让我们拍,晖/后来别的乡老坎听说了/也把他们的牛从牛圈里牵出来/牵到雪地上/让我们拍,甲/副县长说,够了,够了/别牵来了记者们没有胶卷了/但乡老坎们还是把所有的牛都牵了出来/他们都想给自家的牛/照一张相。(何小竹《不是一头牛,而是一群牛》)
       女孩儿 那时,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前生,有时候是一条鱼,有时候是一只鸟,一生一闪就过去了,所有的欲望都停留在那颗红豆上。
       梦游者 黑色的影子在大地上移动着,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的。我一个人在午夜里发问。然后夜晚过去了,影子渐渐地变淡,我投射在大地上的影子消失了。我什么也看不到了。我失去了影子,我越来越无法抵挡蔓延过来的黑暗,一瞬间我就进入了一个无边的黑雾之中,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女孩儿 我有种预感/我会死/但不是很普通的死/也不是在今年死/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后年/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汽车撞死/而是自己找死/一个人死/一个人。(丑石《预感》,引自《网络诗典》)
       霍金 这正是我的“黑洞”问题。我证明了黑洞,我驯服了黑洞。我的黑洞理论优美,疯狂,然而自恰,即使有人质询它是否真实。黑洞就是由这种恒星的坍缩和围绕它们的强大的引力场所产生的。你说得非常正确,这是一个“奇点”,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在此奇点,科学定律和我们预言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你一定要去那里,你要有思想准备,那里的引力非常巨大,使你无法逃脱,甚至你的所有信息都将被黑洞淹没。那是另外一个世界。(参见霍金《时
       间简史》第六章“黑洞”)
       [梦游者仍然选择了黑洞,而女孩儿迷恋自己的预感。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这种选择来自何处,或者真的和人的死亡一起湮灭。中国的历史学家面对西方的物理学家,相对无言。]
       导演 霍金先生,这样是不行的,你不能让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霍金 事情正是这样结束的。不幸的是,这又一次证明了我的“黑洞”理论。
       导演 但是,这样的结尾观众看了是不舒服的。看看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件的结尾?
       霍金 导演先生,您对科学有一种深刻的误解。科学是一套规则,你可以说它冷酷,但它非常严密。只要相信科学,或者说,相信数学的计算,其结果只能如此。
       历史学家 导演先生,你的顾虑恐怕是多余的。中国人从科学身上,看到了时间的终结,而且相信了,所以他们会相信这样的结尾。
       导演 我只是希望结尾更乐观一些,更给你以希望,我也不一定追求大团圆式的结尾。
       霍金 其实这正是一种积极参与而不是悲观消极的等待。这是选择的自由。科学是没有价值观的,不判断善恶好坏。如果说那些信仰科学时间观的人,对我的“黑洞”理论及其推导的结果有所怀疑的话,那我非常遗憾地说,这不是科学精神。
       历史学家 自从那个事件以后,中国人也就发展了自虐的倾向,不顾一切地严责己恶,不计一切地迫害自己以赎罪,同时又充满了进步乐观的情绪,即使那是在果壳里的乐观。
       霍金 果壳的意象出自我的一部书《果壳中的宇宙》。这一书名出自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认为,即便把宇宙关在果壳中,它仍然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在我看来,从广义上看,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都和果壳相似,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现代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一个果壳状的量子演化而来,果壳上的量子皱纹包含着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
       历史学家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霍金 我的确说过,“在谨慎乐观的基础上,我仍然相信,我们可能已经接近于探索自然的终极定律的终点。”但是仅此而已。在科学的意义上,历史是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事件,没有你所说的“新旧之分”。那么,什么叫“事件”?在物理学上是有严格的定义的。“一个事件是发生于特定时刻和空间中特定的一点的某种东西。这样,人们可以用四个数或坐标来确定它。从一个事件散开的光在四维的空间一时间里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圆锥,这个圆锥称为事件的未来光锥。以同样的方法可以画出另一个称之为过去光锥的圆锥,它表示所有可以用一光脉冲传播到该事件的事件的集合。对于空间一时间中的每一事件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光锥。(参见霍金《时间简史》第二章《空间和时间》)
       历史学家 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长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荡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之二》)
       [声音渐杳,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对话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他们最终都变成了思想化石,一种无机物。也许其中的作为信息的思想被储存在茫茫宇宙的一个不可知的空间。那是一个无法验证的地方,也就是没有时间的空间,和没有空间的时间。]
       观众 不好,这样的话剧太沉闷了,没有想象力,没有人愿意花上两个小时看这种东西。我们强烈要求改写这出话剧,至少是结尾,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
       导演 这样的结尾的确不被观众欣赏。霍金先生,现在请您用您的方式设计一个结尾。
       霍金 我不知道所谓的结尾应该如何。譬如说,如果并不存在宇宙的最终理论,仅仅存在一个越来越精确地描述宇宙的无限的理论,那么,这个认识过程也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但我可以宣讲我的最新研究成果。我还写了一部书,书名是《果壳里的宇宙》……
       观众 这些都是过时的常识,小学生都知道。我们要听故事。
       霍金 当事件被讲述,就成为了故事。当初我是一个正在尽力寻求一个问题可用之完成博士论文的研究生。两年之前我即被诊断得了ALS病,通常又被称为卢伽雷氏病或运动神经细胞病,并且我被告知只有一两年可活了。在这种情况下,看来没有很多必要攻读我的博士学位了——我预料不能活那么久。然而两年过去了,我没有糟到那种程度。事实上,我的事情还进行得相当好,还和一个非常好的姑娘简·瓦尔德订婚了。但是为了结婚,我需要一个工作;为了得到工作,我需要一个博士学位。
       观众 我认为你没有病,什么ALS病,什么卢伽雷氏病,什么运动神经细胞病,都不是真的。为了推销你的《时间简史》,出版商给你精心设计了轮椅,一下子让你这张脸名满天下,结果《时间简史》卖了几千万册。
       霍金 你们怀疑我没有病,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小事体。但你们可以相信我的科学研究。上个世纪整个70年代我主要在研究黑洞,但在1981年参加在梵蒂冈由耶稣会组织的宇宙学会议时,我对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问题的兴趣重新被唤起。天主教会试图对科学的问题立法,并宣布太阳是绕着地球运动时,对伽利略犯下了大错误。几个世纪过去了,它决定邀请一些
       专家就宇宙学问题提出建议。在会议的尾声,所有参加者应邀出席教皇的一次演讲。他告诉我们,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是可以研究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过问大爆炸本身,因为那是创生的时刻,因而是上帝的事务。那时候我心中暗喜,他并不知道,我刚在会议上作过的演讲的主题——空间-时间是有限而无界的可能性,就表明着没有开端、没有创生的时刻。我不想去分享伽利略的厄运。我对伽利略之所以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其部分原因是刚好我出生于他死后的300年!(霍金《时间简史》)现在我愿意回答问题。
       观众 霍金先生,您相信不相信上帝?
       霍金 看来科学揭露了一组定律,在不确定性原理极限内,如果我们知道宇宙在任一时刻的状态,这些定律就会告诉我们,它如何随时间发展。这些定律也许原先是由上帝颁布的……(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这么说您相信上帝了?
       霍金 但是看来从那以后上帝就让宇宙按照这些定律去演化,而不再对它干涉。但是,上帝是如何选择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结构的?(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不相信上帝了?
       霍金 一种可能的回答是,上帝选择宇宙的这种初始结构是因为某些我们无望理解的原因。这肯定是在一个全能造物主的力量之内。(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相信上帝了?
       霍金 但是如果上帝使宇宙以这种不可理解的方式开始,何以他又选择让它按照我们可理解的定律去演化?(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不相信上帝了?
       霍金 大部分人相信上帝允许宇宙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而不介入其间促使宇宙触犯这些定律。然而,定律并没有告诉我们,宇宙的太初应像什么样子——它依然要靠上帝卷紧发条,并选择如何去启动它。只要宇宙有一个开端,我们就可以设想存在一个造物主。(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相信上帝了?
       霍金 但是,如果宇宙确实是完全自足的、没有边界或边缘,它就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它就是存在。那么,还会有造物主存身之处吗?(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不相信上帝了?
       霍金 真正的问题是,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个统一理论吗?或者我们也许仅仅是在追求海市蜃楼。如果存在一套完整的定律,这将侵犯上帝改变其主意并对世界进行干涉的自由。这有点像那古老的二律背反:上帝能制造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不能将其举起的石块吗?(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霍金先生,您到底信不信上帝?
       霍金 上帝可能会改变主意吗?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假设上帝存在于时间里。上帝可能存在于时间里吗?
       观众 您是在问我吗?
       霍金 时间只是上帝创造的宇宙的一个性质。是否可以设想,当上帝创造宇宙时,上帝应该知道他企图做什么?
       观众 你想让我回答“Yes”or“No”?
       霍金 你认为上帝是不是有完全的自由去选择发生了什么以及宇宙是如何开始的?
       观众 您能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您的科学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霍金 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与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的研究表明,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上帝的精神”?因此您不能肯定您是否应该相信上帝?
       导演 停,停!历史学家先生,现在只好请你按照你的方式再设计一个结尾。
       历史学家 观众先生们,今天我们有幸聚会在一起,是为了探讨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大公案。观众先生们,你们寻求历史真实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你们的激励下,我终于研究出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了。[欢呼声]我注意到分贝测量仪的读数,这给我充足的勇气和信心,公布我的研究成果了。[更大的欢呼声]我又注意到分贝测量仪的读数,这给我更充足的勇气和信心,让我可以非常认真负责地说,静安先生,也就是王国维先生,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儒,是被谋杀的!历史书上所说的,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先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杀,完全是子虚乌有!观众先生们,这就是我的研究成果。我现在愿意回答问题。
       [全场大哗。]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您是在说后现代评书吗?
       历史学家 您也可以这样看,我不在意,什么都可以成为历史,您甚至可以大说特说正说反说真说假说论说戏说,关键不在于真实,关键在于秘密。陈寅恪先生发现了这个历史秘密,于是,他写了《柳如是别传》,把所有的线索都隐藏在里面。
       观众 请历史学家先生告诉我们,《柳如是别传》都提供了哪些线索?
       历史学家 你们注意到没有,诗人是怎样死的?
       观众 诗人先生说他想写一首自己的诗,但写不出来。
       历史学家 梦游者为什么要进人黑洞?
       观众 梦游者分不清真实和梦境。
       历史学家 那女孩儿的话有什么隐喻?观众……
       历史学家 乡老坎表达了什么意思?观众……
       历史学家 如果你们没有注意到,那些线索就将成为永远的历史秘密了。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不能给我们提示一二三四五吗?
       历史学家 即使我给你们提供六七八九十,也没有用。陈寅恪先生把线索写进了每一个字。你不读懂每一个字,你就不会发现那些历史的秘密。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您说到王国维先生死于“谋杀”,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这场谋杀起源于一个“阴谋”。
       历史学家 是的,而且是过去两千年来最大的阴谋。
       观众 那您说这个所谓的“过去两千年来最大的阴谋”是什么?
       历史学家 非常遗憾,我不能告诉你,我不能透露这个秘密。因为这个“阴谋”与超越时空最负盛名的一段历史有关。
       观众 您是如何发现这个阴谋的?
       历史学家 关于这桩阴谋其实是一种传言,而且是秘密流传的,通过各种形式,包括艺术、音乐以及文学的语言,由于充斥了神秘的象征主义,所以很难解读。
       观众 您是从哪里获得这些灵感的?
       历史学家 我不依靠任何公开发表的文字档案资料。
       观众 究竟是什么使您决心去探讨这样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
       历史学家 我选择它只是出于个人的原因。
       观众 那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学家 如果你要接触“历史阴谋”是非常危险的,但对有些人是命里注定的。
       观众 您为什么不公布您所发现的阴谋呢?
       历史学家 因为涉及太多的人。
       观众 一个“谋杀”怎么会涉及太多的人?
       历史学家 因为这是一次“集体”谋杀。
       观众 所以您感到恐惧?
       历史学家 不是,而是不愿意让更多的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您的话太耸人听闻了。既然您不愿意不能够说出凶手是谁,您能不能告诉我们,谋杀王国维先生用的什么手段?
       历史学家 你们应该仔细研究陈寅恪先生写的《柳如是别传》,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研究陈寅恪先生写的《王国维先生挽词及序》,但是会丢失很多信息。如果有兴趣研究陈寅恪先生晚年的诗词,也许能激发更多的灵感。请你们原谅。我不是你们,我不能代替你们,你们应该有你们自己的判断。应该说,对线索的判断是非常主观的,也是非常自由的。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在我们的场合,也可以说,“判断不自由,毋宁死。”
       观众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是一部推理小说?
       历史学家 你自己去判断。
       观众 如果是推理小说的话,是否也隐含着王国维先生谋杀案的线索?
       历史学家 我只能说,话剧《陈寅恪与柳如是》没有显示出或者没有暗示这些线索和秘密,所以,仅就这一点而言,这部话剧可以说完全不真实,彻底失败,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如果想侦破谋杀案,应该读原本《柳如是别传》。
       观众 这次“谋杀”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历史学家 胆怯,懦弱,自卑,无能,自私,丑陋,虚荣,趋炎附势,崇洋媚外,妄自尊大,急功近利,数典忘祖……
       观众 不行,您一定要说出来,到底是谁因为什么谋杀的王国维先生……
       导演 霍金先生,您出来说几句。
       霍金 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无序度或熵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换言之,事情总是趋向于越变越糟:桌面上一个完整的杯子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而地板上破碎的杯子是一个无序的状态。(霍金《时间筒史》)
       [一片混乱,观众形成了若干派别互相争吵厮打,霍金先生被激动愤怒的情绪冲撞得东倒西歪,不小心面具滑落到地上。]
       观众 你不是霍金先生,你欺骗我们的感情!你是谁?你好像是胡适?怪不得你要引用胡适的话!你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胡适被更加愤怒的人群淹没了。]
       观众 历史学家,您在搞什么把戏?!您一定要说出历史真相!王国维先生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学家 事情很可能是这样的。“你设想你走过楼角/一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你走过去了/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于是你蹲在楼角/你在想/这回准有什么事情就要发生。”(封新成《犯罪心理学》)
       观众 你想用这种狗屁诗打发我们?我们不同意……我们反对……我们要投票表决……历史学家不能主宰历史……我们怎么能够这样回家……我们怎么睡觉……谁要是想玩弄历史,谁就是臭狗屎……屎壳郎……股票又跌停了……苍蝇……臭虫……
       导演 历史学家先生,你玩过了头。你太让人失望了,这些观众心地善良,思想单纯,他们只是来看戏的,没有必要对他们故弄玄虚。你看,你把这么多观众的心情都搞坏了,连野蛮女友都昏倒了。他们怎么回家睡觉?你为什么闭上眼睛,睁开你的双眼看一看,你把局面搞成什么样了?!
       历史学家 我看见了我的眼睛/我不可能用我的眼睛在看/我的眼睛闭着,为了看见。(树才《我的眼睛》)
       [一片混乱,分贝测量仪的指示为“无限大”。]
       [剧终]
       责任编辑 宁 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