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新花可喜 园丁可赞
作者:枚 川

《词刊》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春天来了,自然界的鲜花争奇斗妍,姹紫嫣红。我们词苑里的新花,亦含笑绽放,鲜艳夺目。现在让我们走进《词刊》这片春天的园地,欣赏“词苑新花”这些春天的使者。闻一闻那扑鼻而来的清新的香味和春天的气息。它会让你心醉,让你神迷……。
       
  先翻开2007年第12期,邵源的《把手放在心上》:“把手放在心上,/静静地问一问想一想。/谁为我们种地打粮?/谁为我们纺纱做衣裳?/默默辛劳的老百姓,/是咱衣食爹娘,/走到哪里也不能忘,/那一颗颗火热的心肠。//把手放在心上,/深深地问一问想一想。/谁同我们走过风雨?/谁盼我们奋发图强?/鱼水情深的老百姓,/是咱贴心爹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那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没有大话、空话,而是扪心自问、情于言表。当下写此类题材的歌词甚多,独以此词感人。它的朴实纯洁的语言,凝聚着深深的感情。著名词家倪维德先生说:“歌词姓唱,名叫动情。”斯乃是也。它没有花言巧语,没有豪言壮语,比那些空喊口号者,真实得多,平近得多。实际上,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你心向他们,平等待人,不欺压他们即满足了。那些讲大话、唱高调者,不一定会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甚至还可能是个戴假面具的人呢!
       
  这首小词突破了往日的窠臼,以创新的方式,表达了对衣食父母的深情,抒发了军民鱼水不能分的真情。尤其是B段的“谁同我们走过风雨?谁盼我们奋发图强?”问得好啊!问出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问出了老百姓“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辜负。这首新词出于新人之手,实为可喜。
       
  纵览近年来《词刊》所辟之“词苑新花
       ”栏目,所推之新人新作,窃以为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新颖、时尚。给人以新鲜、陌生的感觉。请看2007年第11期,那首《虫虫请回答》(作者徐翠霞):“相爱之意屏幕安家,/绵绵情话鼠标点发,/QQ图象为你闪亮,/在吗?虫虫请你回答。//……/网线传送浪漫佳话,/天涯咫尺彼此牵挂,/相互激励共同奋发,/网络空间升起一抹彩霞。//”完全新时尚,纯粹的网络语言,现代的谈爱方式。是一首上乘的通俗歌词,富有诗意,颇有韵律,“藏着温暖,藏着甜蜜”。还有2008年第2期那首《别踩痛了雪》(作者李学亮):“悠悠的云朵游过来,/冷冷的天上飘着雪,/我用最美最美的画笔,/把你灰色的天空涂上色彩。/陪你看翠竹在空中跳舞,/带你看腊梅在雪里盛开,/请千万记住哟,/最爱的女孩,/别踩痛了这满地的雪。//……/别踩痛了雪,/别打扰了恋爱的季节,/别踩痛了雪,/别改变了美丽的一切。/……//”,读着这首词,似乎进入了诗的境界。我们的眼前有一对新人在清冷的雪地里轻轻地走过,边走边欣赏雪中之景,翠竹、腊梅……在向他们祝福、致意。这美丽的意境,把新人衬托得善良、温柔、美丽高尚又新潮。尤以“别踩痛了雪”这一主旨显得格外新颖、别致。把自然界的雪生命化了。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美学、文学论文选集》185页)此词即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建立一个新的宇宙。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最近在《中国当代歌词精选》序言里又重申:“……从文学的角度讲,这些通过音乐得到广泛流传的歌词,才是真正活在人民群众心坎上和口头上的新诗。有些好的歌词,即便因各种原因未能插上音乐翅膀,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意味无穷的好诗。”“词苑新花”栏目内的歌词,无论从音乐感,还是从文学角度都配得上这一桂冠的。
       
  二是它的原创性,没有半点模仿的痕迹。当今词坛的“模仿”秀,“跟风走”,人云亦云,你说东,我也说东,你说西,我也说西,你写鸡,我也写鸡……这种“鹦鹉学舌”的词风,令人哭笑不得。据本人统计,自从腾格尔的《天堂》问世并传播后,紧跟着写“天堂“的在词坛上拥挤不堪,各地词报词刊上就有30多位。当然别人写过的题材你也可以写,但你必须创新,要超越,不能吃别人嚼过的馍。
       
  著名已故作家老舍告诫说:“青年作家们,应该有创造心理,不能模仿。比如说今天人家说‘祖国’,我也写‘祖国’,明天大家说‘大地’,我也写‘大地’,这是没有进步的。……”说到底,模仿别人的东西,实际是文坛上的“懒汉”,是没有出息的。诸位看看“词苑新花”里的新人新作,绝对原创,是属于他(她)们自己的心声,而且唱得新颖、独特,真正唱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真实感情。
       
  最近看了第十三届“青歌赛”,感慨颇多。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新歌。其美声、民族、流行的金奖得主均是唱的外国歌,中国“经典”老歌,这些歌在感情上得不到观众的共鸣,其审美距离似乎远了些。而中国唯一的公开的音乐文学刊物——《词刊》上的新词竟没有获得作曲家、歌手们的青睐。
       
  回到正题上来,“词苑新花”之所以盛开得这么艳丽,引人注目。我想与《词刊》的园丁们息息相关。首先是园丁们的“慧眼识珠”,善于发现美,鉴别美。在数以万计的词稿中,要精选出闪光的珍珠来,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可《词刊》的编辑老师不辞辛劳,日夜寻觅。终于一件一件清理,沉淀出来了。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说,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对于编辑老师来说,其中“鉴别”最为重要。因为他要从真假浑浊中发现并选出“真宝”来,鉴定其含金量。我们《词刊》编辑部的老师们,可以说是“识宝专家。”其水准是高档次的。
       
  二是园丁们的“绿叶精神”,甘为人梯的风格。作为编辑老师,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新人作嫁,从不张扬自己,当别人赞美他们时,他们总是泰然处之,当作者感谢他们时,他们总是婉然拒之。古人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今中外,默默者成大器,默默者创伟业,默默者天下之尊。《词刊》编辑部的老师们(园丁们),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