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不该忘却的“经验”
作者:任志萍

《词刊》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许多朋友写下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有的是生活的长期积累之必然流露,有的是生活之偶得,有的是对某一事物之有感而发,当然也有命题文章的成功之作。不论哪一种经验,都是值得借鉴、效法和学习的。
       
  就我而言,因为没有写出成功的作品,故而不可能有经验可谈,倒是另一种“经验”时刻在提醒着我,就是那些曾经让我为之反思几天几夜的“经验”,有必要把它纪录下来,经常读一读它,对我以后的创作是不无裨益的。
       
  我最初涉猎创作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维族风格的歌词,其中写到了乐器冬不拉。当时并不知道错了,因为此词谱曲后,演唱效果还不错,及至一位熟悉新疆生活的同志提出来,“冬不拉是哈族使用的乐器”时,才恍然大悟,这是因为对生活过份生疏所至。反思起来,对生活生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略了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便匆忙投入创作之中,那是难免要出问题的。这一“经验”虽然产生在三十几年前,如今想起来,依然是十分不安的。后来,凡遇到约稿,而对于约稿地区一无所知时,宁可不写,再不敢犯这种幼稚的错误。
       
  在我后来创作的《多情的土地》一词中,其中有这样一句:“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杨槐”,于是有人提出,这“杨槐”是“洋槐”的笔误,还是杨树和槐树的简称?就我的本意而言,当然是写一棵老槐树,就因为写成了“杨槐”二字,让人家误解是并不为怪的。这说明,在写作上应当是十分严谨的,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乔羽先生说,歌词是不足百字的文章,在这不足百字的文章中,理应过细推敲,认真对待。在我检查我曾经的“经验”时,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凡出现问题的地方,不是因为生活底子不扎实,便是因为马虎、草率所至。
       
  记得有一位居住在北京牛街的朋友,希望与我合作一部反映回族儿童生活的组歌或大合唱。我并未和他仔细研究,自己也并未认真考虑,仅用一天的时间,便草成六首词作一部组歌。当我将这草稿拿给这位朋友看时,他唏嘘不己,却不知说什么为好,我自知没趣,收起那堆废纸匆匆上路了。像这样匆忙草成的“作品”,不仅是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任,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后来我再不敢“赶制作品”了。我这么说,并非反对创作上那些值得尊敬的高手、快手,他们由于生活功底深厚,创作技巧娴熟,在极短时间内写成佳作,是完全不奇怪的。我所举例子不过是我个人的问题,那是必须摒弃的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再有,深入生活不等于就能抓住创作题材,深入生活不等于就能写出好作品。为什么?因为人去了生活当中,情感还游离于生活之外,或者缺乏创作的“悟”性,即便是遇到一个好题材,也可能写的一般化,无新意,淡如白水。我想,遇到一个题材是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的,因为悟到的哲理不同,倾注的情感不同,当然作品的水平或曰质量就有极大的不同。乔羽先生面对黄果树瀑布,可以写出“人从高处跌落,难免气短神伤,水从高处跌落,偏偏神采飞扬”这样内涵深刻的绝唱。除了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写作技巧之外,其思考的深邃和超人的悟性,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非效法所能学到的大家风范。面对这样一类拍案叫绝的精典之作,我只能哀叹自己的肤浅和笨拙。这不是谦虚,这是我应有的自知之明。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碰到有些题材的时候,常常显得束手无策,不擅驾驭。即便是写下来了,也写的十分苍白,或写的极为一般化。比如我所创作的《冰雪圆舞曲》,我就觉得十分苍白。“飞雪飘飘,华灯闪耀/冰场涌起了彩色的春潮/你来歌唱,他来舞蹈/我们相逢在醉人的今宵/跳吧唱吧亲爱的伙伴/松花江的冬天多么美好”。这一类写法,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没什么亮点,用“温生水”形容倒是比较准确的。说我写的一般化是因为全词不过是对现场情景的简叙,景未写出精彩,情未写到极致,当然算不上佳品。
       
  再如《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不妨抄录几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仙境西湖好风光/荡轻舟 游碧水/苏堤花港 断桥柳浪/登瀛州 步湖滨/亭台楼榭 曲径回廊/不知是天上人间/还是人间天上”。这是状写风光的词。除了景名的罗列,再无新意。我今天想,即使写不出(当然写不出)《黄果树瀑布》那样深奥的哲理,也应当写出几分真情吧,都没有,都没达到就是又一碗温生水。写景的诗词,前有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浪漫,苏轼写西湖的柔美,各有优势。今有《太湖美》的壮丽,《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雅致。这些都是有亮点,有韵味的好作品,当然是我应认真学习的。
       
  对于一名专业词作者来说,每首都写的精彩是做不到的,但是,出手的“作品”如果采取草草了事的态度,终归也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当然词作若想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单就词作本身研究,我想每首出炉的作品,都应认真锤炼。
       
  在我举出我创作上不足之处的同时,也常常想到努力的方向。就学习而言,其实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每每见到乔老爷的时候,他都说又读了一本什么什么新书,在学习方面,他不已经树立了一个榜样嘛。更有无数值得学习的词作,每天都诞生在我们词友的创作中。比如《走进新时代》浓缩的巧妙,《思念》形象选取的别致,《常回家看看》的亲切、真情、贴近生活,如此等等。
       
  在我回首往事,对自身创作十分不满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不该忘却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是经验,失败的教训我也称它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