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观点]我们为什么要感谢中国
作者:史蒂芬·罗奇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填补了美国经济中一个由华盛顿制造的大缺口。变幻莫测的世界再次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相对于呆滞的全球经济,中国以前的增长奇迹普遍被认为走运。今天,中国却被视为威胁,并已成为失调的世界经济无法解决的众多棘手问题的替罪羊。
       这种角色转换的情况既令人不安又与事实不符。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角色的转换可以说与西方本身有关而与中国无关。抨击中国的情绪主要源于全球富裕工业国家对就业无复苏的情况的焦虑,特别是美国,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工作岗位不断向中国输出——这个错误概念正诱使政客们利用危险的保护主义来“纠正”问题。
       中国的货币盯住政策——人民币与美元的联汇机制——成为当前争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在艰巨的全球经营环境下,中国明显享受着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因此向中国施压,试图迫使其修订汇价。
       在焦躁不安中,人们忽略了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给世界的非一般的好处——这是忘恩负义的世界应该感谢的好处,尤其是对美国而言。中国在填补美国经济缺口上就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正如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填平由里根政府预算赤字造成的缺口一样,处于布什预算赤字年代的中国正在扮演类似的角色。鉴于储蓄短缺,美国必须要扩大贸易赤字。假使对手不是中国,也可以是墨西哥、加拿大,或甚至是欧洲,而后果是成本较高的进口,这将相等于向美国消费者课税—— 一种足以削弱消费能力和毫无疑问将妨碍美国经济增长的赋税。
       其实,从中美贸易获益最大的正是美国消费者。200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总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价廉物美货品,此举有助遏制通胀率。不包括石油产品,美国进口货品价格在截至2003年12月的一年里仅仅上升了1%——对美元走弱和正快速增长的经济而言这是极为微小的一个升幅。低通胀给职位短缺和收入受压的美国消费者提供了额外的购买力,美国应该为此向中国表示谢意。
       应该就中国的快速崛起表示谢意的不仅仅是美国。跨国公司的迅速进驻,使中国融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两年,每年流入大陆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全球此类资金的最大受惠国。在中国过去10年的出口总增长累计增幅中,65%的贡献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子公司和合营企业伙伴单位。外包业务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效率战略中的一项日益重要的元素,利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生产,取代发达国家的高成本操作。最后,全球消费者都将能分享到由此而衍生的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其邻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我们不会从大声讨伐中国强劲出口的声音中认识到这个事实——秘密就是正在飙升的中国进口需求去年增长了40%以上。随着大量的现代经济基础建设,中国得为此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德国等地区和国家购买资本设备和技术。基于这些地区和国家正受困于本土需求不足,出口到中国的业务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事实上,在全球化年代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不确切的。中国没有从富裕的发达国家窃取职位,就业职位在中国出口行业不断增长是由于跨国公司扩展其在华的子公司业务,而中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正为世界其他地方的就业带来支持。中国也不应被指责利用偏低汇价在抢占市场份额上享有不平等的优势。惧外的美国国会议员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双边贸易盈余显然是前者操控人民币的有力证明。我们且不谈人民币盯住美元机制自1994年起就不曾改变过,更重要的是大额赤字出现在中国与大部分其他贸易伙伴的账目上。因此中国的总体贸易结余仅有轻微盈余。这表明中国货币价值可能是公平的——与强烈要求人民币尽快升值的看法刚好相反。
       总的来说,世界应感谢中国对改变其国有经济模式的坚持。对中国而言,这是通向持续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其他国家而言,这是探挖一个庞大市场的机遇。
       我们身在西方的人无需忧虑中国在改革道路上使出不公平手段。中国自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便是它将遵守一套以西方法规为基础的游戏规则的保证。
       为了贯切落实这个特殊的经济转型,中国已向全球其他国家发出挑战。的确,中国的成功也是一个挑战:它凸显了欧洲和日本僵化过时的经济也必须改革的事实,否则必将落后于转变日趋迅速的时代。中国谈不上是一个威胁,它是其他国家应该仿效的重要楷模。没有人会认为全球化是容易的,但它最终一定能击败其他可能选择。谢谢中国,给我们带头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