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四圣心源
卷三 脉法解 脏腑脉象
清 · 黄元御
下载:
四圣心源.txt
本书全文检索:
五藏为阴,六府为阳,阴阳既殊,脉象攸分。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涩,肾脉沉。其甚者为藏,其微者为府。
《难经》: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其他脏腑,依此类推。甚者沉而得之,微者浮而得之。
大抵府脉浮数,藏脉沉迟。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是也。盖阳外阴内,一定之理。府气内交,藏气外济,则阴阳平而脉息调。府病则气不内交,是以但浮而不沉;藏病则气不外济,是以但沉而不浮也。观越人十难一脉十变之义,大肠、小肠俱候于心脉,可知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之误。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自叙
阳湖张琦序
丹徒赵克宣序
丹徒赵克宜序
长沙徐树铭序
湘潭欧阳兆熊序
长沙黄济序
完颜崇实序
吴郡顾复初序
江夏彭崧毓序
吴县曹元恒序
卷一 天人解
简介
阴阳变化
五行生克
脏腑生成
气血原本
精神化生
形体结聚
五官开窍
五气分主
五味根原
五情缘起
精华滋生
糟粕传导
经脉起止
奇经部次
营气运行
卫气出入
卷二 六气解
简介
六气名目
六气从化
六气偏见
本气衰旺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六气治法
卷三 脉法解
简介
寸口脉法
寸口人迎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
脏腑脉象
四时脉体
真藏脉义
浮沉大小
二十四脉
卷四 劳伤解
简介
中气
阴阳
阴虚
阳虚
阴脱
阳脱
精神
神惊
精遗
气血
气滞
气积
血瘀
血脱
衄血
吐血
便血
溺血
卷五 杂病解上
简介
鼓胀根原
噎膈根原
反胃根原
消渴根原
颠狂根原
痰饮根原
咳嗽根原
肺痈根原
卷六 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腰痛根原
奔豚根原
瘕疝根原
积聚根原
蛔虫根原
便坚根原
泄利根原
痢疾根原
淋沥根原
卷七 杂病解下
中风根原
历节根原
痉病根原
湿病根原
黄疸根原
暍病根原
霍乱根原
痎疟根原
伤风根原
齁喘根原
卷八 七窍解
简介
耳目根原
目病根原
耳病根原
鼻口根原
鼻病根原
口病根原
舌病
牙痛
咽喉
声音
卷九 疮疡解
简介
痈疽根原
瘰疬根原
癞风根原
痔漏根原
卷十 妇人解
简介
经脉根原
杂病根原
胎妊解
产后根原
药方索引
拼音索引
笔画索引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