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五   淋(第六十九)
元 · 朱震亨
下载:丹溪治法心要.txt
本书全文检索:
       淋有五,皆属热,解热利小便为主。山栀子之类同虎杖、甘草,煎汤服。小蓟汤,治下焦热结血淋。又有肾虚极而淋者,当补肾精及利小便,不可独泻。 淋证不可发汗,汗之必便血。老人亦有气虚者,人参、白术中带木通、山栀。亦有死血作淋者,牛膝膏亦能损胃不食,不宜多服。
       治淋,山栀去皮一两炒,白汤送下。
       治气虚淋,八物汤加黄 同虎杖、甘草,煎汤服诸药,中加牛膝。
       一方益元散加山栀、木通。夏月,以茴香煎汤调益元散服之。痰热隔滞,中焦淋涩不通,玄明粉。血气中有热者,八物汤加黄柏、知母。妇人、男子淋闭,血药不效者,川黄柏新瓦上焙,牡蛎火 ,上为细末,食前调服,或小茴香汤亦可。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卷一
   中风(第一)
   癞风(第二)
   伤寒(第三)
   内伤(第四)
   暑(第五)
   注夏(第六)
   暑风(第七)
   胃风(第八)
   湿(第九)
   火(第十)
   郁(第十一)
   伤风(第十二)
   时病(第十三)
   斑疹(第十四)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冬温为病(第十六)
   疟(第十七)
   咳嗽(第十八)
卷二
   痰(第十九)
   喘(第二十)
   哮(第二十一)
   泄泻(第二十二)
   霍乱(第二十三)
   痢(第二十四)
   呕吐哕(第二十五)
   恶心(第二十六)
卷三
   翻胃(第二十七)
   疸(第二十八)
   消渴(第二十九)
   水肿(第三十)
   臌胀(第三十一)
   自汗(第三十二)
   盗汗(第三十三)
   吃逆(第三十四)
   头风(第三十五)
   头痛(第三十六)
   头眩(第三十七)
   眩运(第三十八)
   头重(第三十九)
   头面肿(第四十)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心痛(第四十二)
   腰痛(第四十三)
卷四
   胁痛(第四十四)
   腹痛(第四十五)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背项痛(第四十七)
   臂痛(第四十八)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伤食(第五十)
   痞(第五十一)
   嗳气(第五十二)
   吞酸(第五十三)
   嘈杂(第五十四)
   劳瘵(第五十五)
   诸虚(第五十六)
   寒热(第五十七)
卷五
   咳血(第五十八)
   吐血(第五十九)
   咯血(第六十)
   衄血(第六十一)
   溺血(第六十二)
   下血(第六十三)
   肠风(第六十四)
   痔漏(第六十五)
   梦遗(第六十六)
   精滑(第六十七)
   浊(第六十八)
   淋(第六十九)
   小便不禁(第七十)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关格(第七十三)
   痫证(第七十四)
   健忘(第七十五)
   怔忡(第七十六)
   惊悸(第七十七)
   烦躁(第七十八)
   心病(第七十九)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茶癖(第八十一)
   疝(第八十二)
   耳(第八十三)
   鼻(第八十四)
   脚气(第八十五)
卷六
   痿(第八十六)
   (第八十七)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厥(第九十)
   诸目疾(第九十一)
   口疮(第九十二)
   骨(第九十三)
   咽喉(第九十四)
   天泡疮(第九十五)
   齿痛(第九十六)
   脱肛(第九十七)
   瘿气(第九十八)
   吐虫(第九十九)
   肺痈(第一百)
   肠痈(第一百一)
   乳痈(第一百二)
   骑马痈(第一百三)
   附骨痈(第一百四)
   肿毒(第一百五)
   结核(第一百六)
   瘰(第一百七)
   破伤风(第一百八)
   HT疮(第一百九)
   扑损疮(第一百十)
   杖疮(第一百十一)
   短朵(第一百十二)
   冻疮(第一百十三)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金疮(第一百十六)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疮癣(第一百十八)
   虫毒(第一百十九)
   中毒(第一百二十)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卷七·妇人科
   经病(第一)
   胎孕(第二)
   产后(第三)
   血气为病(第四)
   崩漏(第五)
   淋涩(第六)
   转胞(第七)
   带下赤白(第八)
   子嗣(第九)
   断胎法(第十)
   妇人杂病(第十一)
卷八·小儿科
附:医案拾遗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