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卷下 暴感风寒论
陆廷珍
下载:
六因条辨.txt
本书全文检索:
尝考《内经-九宫八风》等论,风有八方,位分八卦。故冬至后,风从干方来者为旺风,主长养万物。从别方来者,谓之偏风,逆面来者,谓之贼风,主伤害万物。是则立冬后风从北,立春后风从东,立夏后风从南,立秋后风从西,皆为正风。若不从其位,而反逆面来者,谓之贼风,不惟伤物,且易侵人。倘正气有亏,风必乘虚而袭。忽而头捕恶寒,鼻寒声重,咳逆痰多,但始终在肺,异于伤寒之壮热传变耳。盖寒必伤于冬,暑必伤于夏,虐痢见于秋,温热见于春,此四时之气,各随其令而见之。惟暴感风寒,虽盛暑炎蒸,长幼同居,久病卧床者,俱能染诸,故古人称为寒疫也。良以风必兼寒,先伤乎肺,肺气闭塞,则鼻息不利,声不显扬,但留连在肺,熏蒸熔炼,直至痰浓涕厚,鼻通气宣,庶得渐解。故治法只宜苦辛温解,以宣肺气,不可过于寒凉,而致壅遏上焦,邪留肺底,变成损法,医者慎之。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六因条辨卷上
春温辩论
春温条辨三十条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热条辨八条
六因条辨卷中
伏暑辨论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秋燥辨论
秋燥条辨十一条
冬温温毒条论
冬温条辨十条
温毒条辨四条
六因条辨卷下
伤温辨论
伤湿条辨十四条
暴感风寒论
伤风条辨七条
风温辩论
风温条辨五条
斑痧疹瘪辨论丹瘴附
斑疹条辨丹瘖附计十七条
白瘖条辨计四条
痧胀拟似变
阴症辨论
阴症八难
附方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