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周慎斋遗书
卷六 寒
下载:
周慎斋遗书.txt
本书全文检索:
治伤寒,其要只在扶阳。病之所在,皆阳之所不至也,不知扶阳之义,无论汗、吐、下不能外,引而内之;春阳初发,引而发之;秋阳欲入,引而入之。阳之所至,阴寒自息。如物受阴寒之气而伤萎,一遇太阳则复其原矣,此为治伤寒之要法,不惟寒证为然,而风淫、暑热亦多类此,不过阴盛扶阳,阳盛扶阴。扶阳者,扶原阳也;扶阴者,扶真阴也。真阴所以配真阳,真阳亦人之原阳也。后之论阴阳者,以火为阳,而不知真阳非火;以水为阴,而不知真阴非水。盖一言水火,即系后天有形,必有过不及之弊,乃是先天一阳真气耳。纯得之则为仙,纯失之则为鬼,一有不到即为病。故治病必求其本。本者,元阳也。经云:苍天之气清静,苍者无他杂色也,纯乎阳者也;其余则为青、黄、赤、白、黑,分属五行而为后天矣。至于苍天之气,则为纯阳之本,扶之可以有生无死,此伤寒所以必顾真阳也。
伤寒过二、三、七日不愈者,因气不足也。扶原为主,从脾胃调理,庶不枉人性命。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赵序
吴序
卷一
阴阳脏腑
亢害承制
卷二
望色切脉
辨证施治
卷三
二十六字符机
卷四
用药权衡
炮制心法
卷五
古经解
古方解
古今名方录要
附:新方数则
卷六
寒热
辨内外伤
内伤
外感
寒
热·暑·燥
湿
求汗
求吐
求下
卷七
虚损
劳伤
阴虚
潮热
吐血
尿血
衄血
肠风
中风
似中风
半身不遂
痛风
疠风
鹤膝风
癜风(诸风附)
破伤风
羊癫风
大头风
卷八
痿
麻木
体强
身痛
肿
胀
伤食
伤酒
胸膈不宽
积聚
痞块
膈
嘈杂
郁
惊骇
不眠
汗
吐
自下
疟
痢
卷九
火
假火
疸
渴
喘
咳嗽
痰火
痰饮
痰核
心痛
腹痛
腰痛
胸痛
胁痛
头痛
臂痛
脚痛
疝
动气
头晕
头鸣
暴死
阳痿
遗精(白浊、沥精、遗尿)
淋
小便不通
二便不通
卷十
耳
目
牙
舌
喉口
妖媚
邪犬
卷十 妇人杂证
经水
血崩
带下
前阴诸证
胎前
难产
卷十 小儿杂症
发热
吐泻
惊疳
疳疮湿疮
湿癣
痘疹
外科杂证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