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古典诗词文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曲律
论闭口字第八
明 · 王骥德
下载:
曲律.txt
本书全文检索:
论闭口字第八
字之有开、闭口也,犹阳之有阴,男之有女。古之制韵者,以侵、覃、盐、咸,次诸韵之后,诗家谓之“哑韵”,言须闭口呼之,声不得展也。词曲禁之尤严,不许开、闭并押。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其音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词隐于此,尤多吃紧,至每字加圈。盖吴人无闭口字,每以侵为亲,以监为奸,以廉为连,至十九韵中,遂缺其三。此弊相沿,牢不可破,为害非浅。惟入声之缉,若合、若叶、若洽等字,闭其口则声不可出,散叶于齐微、歌戈、家麻、车遮四韵中,其势不得不然。若平声,则侵寻之与监咸、廉纤,自可转辟其声,以还本韵,惟歌者调停其音,似开而实闭,似闭而未尝不开。此天地之元声,自然之至理也,乃欲概无分别,混以乡音,俾五声中无一闭口之字,不亦冤哉!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叙
自序
论曲源第一
总论南北曲第二
论调名第三
论宫调第四
论平仄第五
论阴阳第六
论韵第七
论闭口字第八
论务头第九
论腔调第十
论板眼第十一
论须识字第十二
论须读书第十三
论家数第十四
论声调第十五
论章法第十六
论句法第十七
论字法第十八
论衬字第十九
论对偶第二十
论用事第二十一
论过搭第二十二
论曲禁第二十三
论套数第二十四
论小令第二十五
论咏物第二十六
论俳谐第二十七
论险韵第二十八
论巧体第二十九
论剧戏第三十
论引子第三十一
论过曲第三十二
论尾声第三十三
论宾白第三十四
论插科第三十五
论落诗第三十六
论部色第三十七
论讹字第三十八
杂论第三十九上
杂论第三十九下
论曲亨屯第四十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