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之窗]天天学习 天天向上
作者:陈耀明

《青年文摘(红版)》 1999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将折旧80%
       昨天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会电脑的人,那么,谁是明天的文盲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对“文盲”作出了新定义: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最近发表《论未来的教育》,提出一个“终身学习”的新概念,即:人的学习不能只限于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而应该终身接受教育。也就是说,面对崭新的21世纪,我们必须:天天学习、天天向上。
       知识折旧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葛罗夫甚至认为人类已进入“10倍速时代”,你今天所掌握的知识,说不定到明天就过时了。因此。现在有人提出一个“知识折旧论”,即: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将会折旧80%。
       据美国一家咨询顾问公司199r7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目前美国人平均每隔5年就得更换一次工作,因为当你干到5年左右的时候,你的“知识有效期”差不多已经快到期了,你必须主动下岗,迅速完成知识技能的新一轮补充、转换和升级。
       克林顿总统在一次演讲中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在美国爆发出无限良机,并改变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
       只有学习狂才能生存
       安迪·葛罗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然而,对于美国某跨国公司广州办事处的沈颖小姐来说,她更相信:只有学习狂才能生存。
       沈小姐在拿到博士文凭的那一刻,她曾如释重负地喘了一口气:“以后再也不用考试啦!”
       可是,当她进入这家跨国公司后,她才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需要应付的考试更多了。就拿1998年来说,她就先后参加了BEC(剑桥商务英语)认证考试和秘书资格考试。此外,她还在一所驾驶学校考到一张小型轿车驾驶证。
       沈颖感慨地说:“我担心自己患上了一种‘学习狂’,不参加考试,心里就发慌。”工作忙,学习也忙,所以沈颖说她最奢侈的休闲方式就是睡觉。
       老板只是说“Yes”或“N0”的人,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全自动、多功一能”的复合型人才,一个人才的知识结构也要“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联想集团广州市场部邵宁小姐说:“我们有时像研究人员。要时刻分析社会动态、产品趋势;有时又像财务人员,要反复核算,合理支配费用;有时又像销售人员,要四面出击,到处奔波;有时更像广告人,还得搞美术设计、文案制作……”那么。做到以上这些,你得有多少本事?联想集团的企业精神是:“每一天,每一年,我们都在进步。”而联想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想人“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学习”。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蔚然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学习市场,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境外培训机构也纷纷登陆,培训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产业。
       1998年4--9月份,中国华南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广东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两期“人力资源管理高级训练班”,共有86家企业的110人参加培训,其中75%以上的学员是自费。
       据一位培训业内人士分析,“培训热”表明,培训不再是简单的上课,而是与个人收入、机会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
       广州1998年还兴起一种“讲座式充电”,“谋事在人”的策划师王志钢、与“成功有约”的微软公司中国地区经理吴士宏、香港推销大王冯两努等成功人士的个人演讲会非常火爆,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明星们的个人演唱会。1998年9月在广州举行的“新世纪广告专题报告会”,由6位港台穗资深广告人主讲,一套门票高达300元,但也挡不住求知者慷慨解囊,甚至远在深圳、中山、顺德等地的年轻人也纷纷赶到广州充电。
       超高等教育:国际认证
       今天,开放的中国已形成这样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是跨国公司大量投资中国,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积极迈向国际。在日趋国际化的经济背景下,你仅有一张中国的博士文凭是不够的,你还应该取得国际化的资格认证。
       近两年来,西方知名资格认证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人进行“超高等教育”,比如SOA(北美精算学会认证)、MCP(微软专家认证)、CIT(剑桥信息技术认证)、LCCI(伦敦商业工会认证)、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认证)、CME(国际行销经理人认证)、HA(美国保险学会认证)……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了一些考试中心,为中国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已经取得MCP资格认证的张波先生说:“学历只代表你的文化程度,而资格认证可以代表你的工作能力。”所以,当他拿着MCP证书到深圳某知名电子公司应聘时,那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当场拍板:“你明天就应该到公司上班。”而免去了别人所必须经历的笔试、测评以及等待。
       MBA:成功人士的摇篮
       就在90年代初,MBA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如果你说起"MBA"’,他也许会和"IBA"’或"NBA"混为一谈;如果你说起“工商管理”,他也许会当成工商局的干部。可是今天,MBA就像80年代的“托福”一样,已成为一个耳能熟详的名词。
       MBA是哈佛大学近一个世纪的教育结晶创造的神话:《福布斯》造出的美国500大公司的前三把手,20%是哈佛NBA;哈佛毕业15年以上的MBA,75%拥有主管头衔;毕业25年以上的MBA,30%拥有总裁、董事头衔。
       今天,报考MBA已成为白领阶层的一大时髦。1996年,全国报考MBA的考生为1万多人,到1997年已达2万多人。
       金光晖先生曾在珠海、深圳做过生产厂长和地区销售经理,尽管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他还是在1997年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MBA。他说:“MBA注重实际商战训练,是培养职业企业家最理想的地方。”
       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能力
       总部在澳大利亚的蒙纳士蒙特丽莎商学院登陆广州3年多来,已为华南地区100多家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充电,其中包括安利、埃索、GE等跨国公司的广州员工。
       蒙纳士蒙特丽莎广州首席代表王玉女士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大陆学习市场兴起的背景:一方面是跨国公司为了降低人才成本,积极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另一方面是大陆管理人员大部分接受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不能与国际接轨。
       蒙纳士蒙特丽莎的主要培训项目有: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交叉文化管理、领导艺术及团队建设管理等。授课方法采用研讨、游戏、角逐、体验等“互动式教学法”,让学员身处商战实景,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决策。广东北电交换系统
       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邢芦留小姐在参加一次培训时说:“我有一种感觉,老师提供的几个方案仿佛就是前不久在我工作中发生过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到境外充电去
       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刊登的招聘启事上,许多公司把“境外培训”列入员工待遇之一。
       LOTUS广州办事处行政助理高文涛从1995年以来,已享受3次“亚太地区AA(行政助理)培训”。1995年的培训主题是“怎样管理好你的上司”,1996年的培训主题是“团队协作及我与众不同”,1997年的培训主题是“高效率人才的7个习惯”。
       境外培训的主题鲜明,形式也生动活泼,比如“团队协作及我与众不同”的培训方式是:
       导师在两根柱子间用绳子离地结成一张网.网眼数目与接受培训的AA人数相同,但大小高低不等。游戏规则是所有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网的A面穿越到B面,但每个网眼只能使用一次,而且不得触网。否则所有人都得返回A面重来。当大家冲过难关返回教室后,导师问大家是什么因素造就了成功?学员们各抒己见——
       A:要掌握游戏规则,避免犯规;
       B:不能一哄而上,各人应选好自己的位置;
       c: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游戏规则是任何一个人的失败都是大家的失败;
       D:要排除偏见,并最大程度地使用有利资源……
       导师最后总结说:大家的见解可以证明你们每位都有足够的智慧。大家已在刚才的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和强大能量,也非常精彩地扮演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
       美国最近出版的《聪明机器时代》一书提出: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它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已成为生产性活动的中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我们不仅要更新设备,也要更新员工的头脑。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投智”,国际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职业培训投入已占CDP的2.5%。摩托罗拉公司平均每年“投智”lO亿美元,每投入.1美元,即可增加30美元的经济效益。
       我国一些企业也把“人事部”悄然更名为“人力资源部”,这一微妙的变化标志着企业对员工已从“管理式”转向“开发式”。
       香港亚太领导力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在香港学习市场的培训费开价是:普通员工一天1500港币、经理级一天5000港币。今年该中心进入深圳市场,首期培训就吸引万科、润迅、联想、TCL等企业的积极响应,纷纷派员接受充电。
       广东科进公司去年投入人力资源培训费100多万元,公司总裁聂立东先生说:“人是生产力要素的核心。只有经过不断充电,才能提高人力的附加值。所以。培训员工应该是公司的长远投资。”
       深圳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每逢员工过生日的时候,就会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书。此举意在鼓励员工:天天学习、天天向上。
       (郭立军摘自《当代青年》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