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第十一期。三十一年前,一九七七年的这一期,《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春江水暖,春雷初动,中国文学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作家们成为思想解放运动中披坚执锐的斗士,他们倾听、应和着万众心声,和中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迎来了中国文学的复兴和繁荣。
       在这一期上,我们约请一些青年作家重读自《班主任》起本刊发表的一系列重要作品,以此回顾中国文学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历程和成就。他们都不是文学史家,他们对作品的论断和评说出于各自的背景和偏好,或许是不持平不稳当,但是,他们都是写作者,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前行者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新时期文学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明证:那些作品经历了时间与历史的磨洗而依然鲜活,依然对后来者构成启发、挑战和考验,依然让我们感动和沉思。
       ——我们认为,这是最好的铭记和纪念。
       本期,我们推出了哲贵的中篇《金属心》和王华的中篇《旗》,两个新锐作者,他们的小说都有角度——这听上去是很低的要求,但真有“角度”的小说其实不多。很多时候,写作者没有自己的角度,他的眼光和你我并无不同,当然,他所看见的、所想象和表达的,也是我们早已熟知的。大家常说,小说应对生活有所发现,这个“发现”,常常就取决于“角度”。在哲贵那里,角度是乒乓球、是一颗冰冷的机器的心,是一个人感受心的温度;而在《旗》中,角度在于“旗”,在于—个人在孤独中向着世界的坚持和证明。
       ——有“心”、有“旗”,人就立住了,当然,小说也立住了。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