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他“背着一个破蛇皮袋离开故乡,那是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初春的风,吹在脸上,像小刀子在割。路两边,都是湖,湖睡在梦中,那么宁静,他的脚步声,惊醒了狗子,狗子就叫了起来,狗子一叫,公鸡也开始叫,村庄起伏着一片鸡犬之声。”他“在那一刻停下了脚步,回望家门,家里的灯还亮着。”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情景。三十年来,无数中国人在这样的清晨离开了他们的村庄,怀着对外面的广大世界的梦想开始漂泊与劳作。他们是“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他们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使“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创造着自身的生活和命运,他们梦想着奇迹,而前所未有的机会与自由在这个时代正向着人们敞开。
       ——这是王十月的小说《国家订单》中的一个片断。那个离开故乡的人后来成了“小老板”,成功一度近在咫尺,但又擦身而过。但这个情景大概也属于王十月自己,他也曾在一个清晨离开湖北的一个村庄,南下广东,十几年后,他成为了一个作家,在今年年初《人民文学》与深圳文联联合举办的“打工文学论坛”上,他被认为是“打工文学”的代表人物。
       当“小老板”回望家门时,“他在心底里发下了誓言,一定要发财,当老板,衣锦还乡”。我们不知道王十月当日心底的誓言,但应可断定,现在他决意做一个小说家:他经历、感受,他看着,努力辨认,然后讲述。
       王十月的讲述是“在场”的讲述。关于“底层”、关下农民工的生活,已经有了那么多起于书斋止于书斋的不在场的书写,“坐在城头观山景”,固然也激动、也热闹,但这种激动和热闹终究会露出“隔膜”。因为“隔膜”,很多事就看不见看不真切,就会走向事不关己的专断和简单。
       这篇《国家订单》不专断不简单。因为王十月和小说里那些打工者是一样的人,和小说里那个“小老板”也是一样的人,他知道他们为什么走出来,也知道他们是怎样复杂地酸甜苦辣地走到今天。
       通常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己的简单,但又麻木地习惯于对他人的简单,这是人之通病。小说家的写作正应疗救此病,小说使我们贴近定见和成见之下的生活,使我们恢复对“真实”的敏感。
       ——这一点,王十月做到了。看了《国家订单》,我们就会意识到,生活与人心超出了我们的认识和想象,而时下许多小说所凭依的其实是“隔膜”、是写作者的懒惰和轻率。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