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精品之路
作者:童祥龙 蒋基华

《人民文学》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走进中国西部云贵高原黔中腹地的贵州开磷集团,笔者被这里开发建设的火热场面深深感染。跨越近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贵州开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荣获“全国清洁文明矿山”荣誉称号;九十年代被树为“全国学吉化赶开磷标杆单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建成了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磷复肥生产基地,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开磷人攻坚克难,用高镁磷矿石生产出了绿色环保的精品二铵产品,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作者题记
       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消失得无影无踪,坚守多时的云翳和雾霭退却得不露一丝痕迹。大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天气格外地晴朗。
       息烽南山脚下的磷化工基地,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声鼎沸。
       2006年11月9日,秋风送爽的季节。这一天,开磷集团正在举办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型用户座谈会。
       上午11时许,来自全国各地的450名经销商乘坐13辆“金龙”大客车,兴致勃勃地来到开磷合资公司磷酸二铵车间外广场。精明的经销商手抚刚刚下线、尚有余温的二铵产品,心情激动、众口一词:“今天我们看到的开磷二铵,本色自然,颗粒圆润,晶莹剔透,不愧是国产磷酸二铵中的精品啊!”
       在现场,一贯挑剔的经销商们蜂拥上前,摄像的摄像,拍照的拍照,留下这一美好的瞬间。更多的人则急不可待地装上一袋袋样品,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认真推广,全力销售开磷二铵。
       看到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压在开磷人心头的阴霾终于散去。合资公司的领导和工人们悲喜交集,心潮难平。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实在是盼望了太久太久。
       是啊,作为开磷人,应该高兴。客户手中捧起的岂止是人见人爱的精品二铵,捧起的分明是一座晶莹剔透的化肥世界!
       一、心雄泰华
       建国初,曾被周恩来总理喻为“三阳开泰”之首的开阳磷矿,现在叫开磷集团,1958年建矿,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负重攀越“三步走”,开磷有心雄泰华。2001年初,以屈庆麟、成元明为首的开磷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响亮提出了“用三个5年时间,使开磷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把开磷集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商场如战场,开磷人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负重攀越,勇往直前。
       2005年隆冬,高天滚滚寒流急。从全国不同地区磷肥销售市场传来信息:开磷二铵产品滞销,形势严峻。主要问题是:产品粒子外观差,难以销售,个别经销商开始退货;产品易结块,许多地方市场萎缩,产品积压。对结块问题,调侃的营销人员给公司领导发短信:“建议开磷实行有奖销售磷酸二铵,并配赠一把击打结块肥的大木锤!”
       人们感到无比的震惊!磷酸二铵可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完全主宰化肥市场的主打产品。
       “同志们,凭我们产品的内在质量,去年和前年在市场上还能卖得动,今年难卖了,为什么?货卖一张皮,缺的就是卖相!2006年如果产品外观问题还不解决,就拿下合资公司总经理周俊生的帽子。”一言九鼎,讲这话的是开磷集团的董事长屈庆麟。
       人们为之一怔。向来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博学儒雅的屈庆麟,今天的火气为何如此之大?
       在计划经济时代,开磷生产的磷矿石,是国家部委统管统配的战略物资,也是全国几百个化肥生产厂家争相追捧的“皇帝女儿”。
       那时,开磷的磷矿石异常紧俏,厂家派人到矿区来坐等矿石的人络绎不绝。开磷的日子自然也过得滋润。
       开磷人抱着—个金娃娃。在国家规划矿区内,开磷拥有磷矿资源总量6.54亿吨,品位在32%以上的富磷矿储量占了全国的78%。
       天有不测风云。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场影响,多年来以磷矿石生产采掘为主的开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受进口化肥冲击,1985、1986两年磷矿石严重滞销,开磷的所有矿井全部封闭,靠省政府的支持发很少的工资。工人与企业间培养的感情血浓于水,许多老矿工含泪站在硐口边,久久不愿离去。
       市场不相信眼泪。1988年,开磷人痛定思痛,擦干眼泪,义无反顾地迈上了艰辛的磷化工发展之路。
       这条路不是坦途。
       刚涉足磷化工那几年,开磷人摸着石头过河,一路上被摔打得遍体鳞伤。后来的那几年,重钙厂化肥生产装置一直处于开开停停状态,职工收入受到影响,人心涣散……
       这时,有人发出疑问:开磷“磷化工”这面旗帜到底还能打多久?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屈庆麟,毅然挑起了重钙厂厂长这副重担。
       他把恩格斯“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的名言悬挂于工厂大门口,推行“用军队式的纪律管理人、用学校式的教育培养人、用家庭式的温馨关心人”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科技人员的创造潜能,挽狂澜于既倒,将一个严重亏损的化工企业一举扭亏为盈,被当时的中国化工行业喻为管理奇迹。
       2000年12月,集团公司新班子组建,屈庆麟被推上了开磷集团—把手的位置。高处不胜寒。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行动的步子也更快了。
       在集团公司现场办公会上,屈庆麟为什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他的爱将周俊生逼上梁山?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屈庆麟常常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磷酸二铵在化肥市场上深受农民朋友喜爱,国际、国内众多化肥生产厂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拼命争夺磷酸二铵市场。开磷集团的磷矿石是国内唯一不经选矿就可直接用于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原料,开磷人应该,不,开磷人必须用精品二铵踢开化肥市场紧闭的大门!
       开磷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面临的市场压力、生存压力、发展压力太大。这种压力必须层层传递,因势利导,点石成金。否则,宽严失当企业将会错失良机。
       企业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老企业,开磷是输不起的。
       “如果合资公司在年内还攻不下难关,生产不出精品二铵,我自动辞职。”中等个、小平头、身板壮实、作风硬朗的开磷集团总经理助理、合资公司总经理周俊生立下“军令状”。 对于多年从事磷化工煤化工生产的高级工程师周俊生来说,立下“军令状”的一瞬间,他就将麾下所有的磷化工“技术能人”在大脑里一一过滤。
       说干就干,周俊生亲自点将。当天,一个精干的技术攻关三人小组马上敲定:李凯,三十出头就当了合资公司副总经理,曾多次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杨秀国,生产部主持工作的副部长,1994年武汉化工学院高材生;戴凌云,磷酸二铵车间主任,是个传奇性人物,刚满36岁,但前额已出现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谢顶。善于思考的天性、敏于行动的本能和始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使他们结成一支骁勇善战、无坚不摧的团队,从团队中争取更大荣誉,成就英雄业绩。
       
       围绕在攻关小组周围的战将如云:工程部部长穆劲、设备部部长汪黔、中控部部长赵先明等,一个个敢拼、敢闯、敢打硬仗,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攻关小组的统—指挥下,从前方到后勤,从总工办、生产部、设备部、工程部、中控部到磷酸二铵车间、磷铵维修车间,一个由众多精兵强将组成的攻关方阵,迅速被周俊生这位年轻的总指挥精心调遣。
       二、山重水复
       从涉足磷化工那一年起,开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围绕磷化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养分含量、颗粒外形、色泽均匀、溶解度与吸湿性等问题进行设备、工艺、技术和质量攻关。在攻关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打了不少败仗,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1995年建成年产10万吨重钙厂;1998年5月,重钙厂当月生产重钙鲜肥10430吨,创建厂以来月产量最好成绩;1999年1月11日,重钙厂6万吨磷酸一铵工程上马,当年建成投产……
       2000年,开磷牢牢盯住主宰化肥市场命门的磷酸二铵产品,将重钙生产装置改为磷酸二铵装置。装置建成投产后第一次开机,两大罐酸液全部用完,产品始终达不到国际标准要求的二铵产品64%的总养分要求。在那些日子里,时任合资公司总经理的喻爱民、党委书记常本荣和车间主任袁平,整天围着设备转,认真对比分析,查找失败原因,最终使磷酸二铵养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产品粒子外观差的问题仍然存在。由于当时开磷的二铵产量较小,市场占有量有限,压力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到了2003年,磷酸二铵车间生产出的产品粒子外观还是不稳定,装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
       进入2004年,二铵装置又坚持开了一年,粒子外观仍然不稳定。但尽管如此,开磷二铵还是凭着过硬的内在质量和肥力,一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在化肥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时光转瞬即逝。2005年,由于磷肥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开磷二铵虽然货真价实,养分充足,水溶磷高,但由于外观品相差,在市场上居然出现了卖不动的现象,生产和销售单位顿时紧张起来。一直负责二铵产品总经销的中化集团,这时主动要求开磷集团营销总公司承担部分二铵产品的销售任务。
       营销人员认真算过一笔账:同样是国产磷酸二铵产品,开磷集团生产的磷酸二铵由于粒子外观形象差,每吨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比别人少100元左右,年销量如果是30万吨,开磷集团就要少收入3000万元;如果年销量是50万吨。就要少收入5000万元甚至更多!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由于产品外形不美观,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其他同类产品,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尽管如此,这一年开磷二铵产品出现了积压,占用了企业大量的生产流动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来自化肥市场的巨大压力,已经把合资公司逼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地步。
       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一次产品质量与市场营销分析会上,当谈到二铵产品外观质量攻关难度大责任重,营销总公司承受市场压力,销售步履维艰时,屈庆麟话语哽咽,喻爱民当场流泪。李凯为此也没少暗自流泪。他们一个个可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为什么我的眼睛饱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为了使生产车间的职工们真切地感受到化肥市场上的压力,周俊生派李凯专程到安徽带回一包粒子外观不合格的二铵产品。当周俊生脸色铁青地抓起那些板结、外观不好的产品粒子,在寂静无声的调度会上沉重地向与会者讲述风餐露宿的营销人员在市场上所受到的嘲讽、冷遇和挑剔时,戴凌云手捧这些卖不出去的二铵产品心情沉重,自咽苦水。
       自己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戴凌云、岳洪林、冯林等车间领导和职工们的心中在流血!
       攻关一时陷入僵局。总经理周俊生、总工何润林一边强化基础管理,注重生产工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一边组织李凯、杨秀国和戴凌云等人分别率领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取经;同时采取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工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争取攻关突破……
       2006年3月,春寒料峭。 一位国内著名的化工专家两次来合资公司,提出一套解决磷酸二铵粒子颗粒不匀、外形粗糙、花色混杂、产品吸湿板结问题的方案,开价50万元。该专家还要求,提供方案时必须先支付25万元。公司领导表态:钱没有问题,但必须确保按方案改造的生产装置稳定运行72小时,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后才能兑现。该专家感到仅有方案拿不到钱,投入生产对结果心中没底,最终还是没有谈拢。
       随后,公司按照另一位国内化工专家提供的方案实施磷酸二铵生产装置改造,但多次试车未果。该专家使尽浑身解数,二铵外观质量始终没有出现转机,他自觉心中有愧,最后干脆来一个老将不露面,连那10万元酬金都不敢要了。
       许多国内磷化工行业的技术能人和大专院校的化工专家也曾向攻关小组施以援手:
       贵州某大学的化工专家来过,用高镁磷矿石生产磷酸二铵外观质量的“方程”无解……
       云南的化肥生产专家也来过,用高镁磷矿石生产磷酸二铵外观质量的“方程”无解……
       安徽、江西等地的化肥生产专家也来过。用高镁磷矿石生产磷酸二铵外观质量的“方程”还是无解……
       用高镁磷矿石不进行化学脱镁处理直接生产磷酸二铵产品,是一个令国内外磷化工专家都感到头痛的新课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可谓把徐行山村时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兼备。这也正是当时开磷集团精品二铵探索者们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三、柳暗花明
       众多专家、教授通过对开磷二铵装置设备、生产工艺会诊后认为,生产原理是正确的,装置设备是标准的,系统工艺也是成熟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所用原料不同,因此得出结论:开磷磷酸二铵产品原料中氧化镁含量过高,是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同行业生产厂家使用的磷矿石原料与开磷不同,这些厂家绝大多数对原料进行了脱镁处理,使氧化镁含量大大降低。如美国、俄罗斯、摩洛哥等国家对高镁磷矿石先进行化学脱镁,再用脱镁后的磷矿进行制酸,最后才生产化肥成品。国内所有的化肥厂家也都是按此“通俗唱法”组织生产。  2005年初,中控部组织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开始对开磷二铵生产原料进行精确的样品分析,认真研究和探索磷矿石中氧化镁含量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带来的各种影响。为了给用高镁磷矿石生产精品二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找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他们在获得国家认证的试验室里,用美国大型离子发射光谱仪对高镁磷矿反复进行试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先对高镁磷矿石进行化学脱镁,然后再进行大工业生产,成本太高。
       开磷的矿石是天底下最优质的磷矿石,许多化肥生产厂家将之作为工业“味精”,美
       中不足的是氧化镁含量过高,但要除去原料中的氧化镁杂质又谈何容易!  攻坚克难,究竟路在何方?  这时,有专家出来说话了:“开磷有的是矿啊,何不准备10万吨低镁磷矿做试验,先将磷酸二铵粒子这一关攻下再说。”
       营销总公司总经理廖慧闻讯后,马上指示驻外公司积极准备外购部分低镁磷矿石……
       负责矿山专业化生产的矿业总公司领导姚金蕊、杜吉书闻讯,立即组织力量准备低镁磷矿供应攻关试验所需,同时又如实表明态度:矿业总公司各个矿段生产出的绝大部分都是高镁磷矿石,要为磷酸二铵生产线长期专供大量的低镁矿,很难做到!  按攻关小组部署,中控部对磷矿石、磷矿浆和磷酸的脱镁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仅检测中心分析员王虹,从2006年2月至8月份,就为攻关小组采集到了3000多组试验数据……  进行脱镁处理成本高,使用低镁磷矿毕竟少之又少。再说,开磷虽有资源优势,但解决不了自身高镁磷矿问题,岂不被他人笑话?  科学原则就是简单原则。大工业生产也同此理,增加一个小小的生产环节,也就意味着增加成本。搞大工业生产决不能为试验而试验。如此说来,量大质优的高镁磷矿石对开磷来说,究竟是福兮、祸兮?!  古今战事,敌我双方战局僵持,高明的指挥者往往采取迂回战术。开磷人从中得到启示,用心趋利避害,在“镁”字上做文章。  科学研究发现,镁是一种参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近代医学研究证实,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妇女痛经、骨质疏松、抑郁症均与缺镁有关。镁是生物机体中含量较多的一种阳离子,它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次于钙、钠、钾居第四位。镁直接影响人体细胞的多种生物功能,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镁除了在医药领域越来越受重视外,同时也引起了化肥专家、农资经销商和农民朋友的重视。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专家叶铁林在其《化工结晶过程原理及应用》专著中特别强调:“磷酸盐类可以提高含镁这种物质的溶解度,进一步促进农作物对镁离子的吸收。”人吃了这样的谷物,自然就确保了人体内必需镁元素的供给。
       “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把移步换形后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当开磷人吟诵这句诗时,不单是欣赏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天道酬勤”,机遇、财富和成功总是垂青于勤奋之人。镁是一块宝,种地少不了。高镁磷矿石的真正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和利用。于是,开磷人独辟蹊径,大胆提出用高镁磷精矿生产精品磷酸二铵,并以此作为开磷在化肥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新卖点。  别人做得了的,我们做得了;别人做不了的,我们也能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开磷必须探索一条用高镁磷矿石生产精品二铵的新路子。”在集团公司会议上,屈庆麟董事长一锤定音。
       四、千淘万漉
       
       要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子,谁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接到攻关令的那一刻起,周俊生和何润林的心里就很清楚,他们要啃的是一块“硬骨头”——生产磷酸二铵用高镁磷矿石不进行脱镁处理,制出的酸液中就必然含有较高镁离子,由此生产出的二铵颗粒就会“五颜六色”,极不稳定,外形也会“歪瓜裂枣”,极不规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攻关小组通过“号脉”,决定先从设备改造人手,对链式破碎机、振动筛分机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国产的不行,干脆换成洋玩艺。
       因在二铵造粒机观察口工作的操作工表述信息不清楚,常导致系统控制滞后,攻关小组果断将主控室改到造粒机观察窗口正对面,主操手直接进行现场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调整供热系统,将原沸腾炉改造成手烧炉,有效改善了炉内温度,同时降低了煤烟烟尘对产品颜色的影响。  装置改造看似平静,细加了解撼人心魄。试撷取几个片断——  镜头一:改成手烧炉后第一次开机,热风炉风帽被堵停炉,车间副主任冯林第一个穿上热辐射防护服冲进刚刚停火的炉膛抢修。安旭松、王祖义、龚昌刚争先恐后进入炉膛,先用煤块和耐火材料垒起防火层,堵住热通道,再把那几百个被炉火烧得通红通红的风帽一个个抓出来,逐一清理后再放回。炉膛内上百度的高温烤得人头昏脑胀,眼睛睁不开火辣辣地痛。进去的人看到炉渣上层是燃烧过的白粉,拨开来下面尽是火红的煤屑……工人们戴上专用耐高温防护手套进去只抓上三五个风帽,防护手套就被烧穿了。当冯林爬出炉门,他那顶已烤得软绵绵的安全帽被人用手轻轻一捏,就成了“饺子”状。  镜头二:干燥机进料管堵塞,当班工人严勇钻进干燥机清理,在螺旋炒板上突然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在外面的工人听见“叮咚”一声,正要冲进去施救,只听他一声大喊:“不要进来,我还能坚持。”摔伤的严勇忍着巨痛坚持疏通进料管,等他从干燥机内爬出来时,他的那双被铁板刮伤的小腿还在汩汩地流血……  镜头三:一次停机清理造粒机,高浓度氨气熏眼刺鼻,简体上面灼人的料浆一滴滴地往下淌,热风炉工杨国彬穿上耐高温防辐射工作服进人造粒机内清理堵料。一脚踩下去,热料没过鞋面,热风吹得耳朵火烧火燎的,头顶上不停地滴下热料浆,把防护手套都烫穿了。当他被换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他的口罩已被熏成灰褐色,那双熟浸浸的手背上也烫起了许多水泡……  对车间来说,造粒机发生堵塞是常事。造粒机堵得最严重的一次,凝固的料浆几乎把筒体全部堵死,装置不得不停下来进行清理。卿兴寨、聂培祥、王平江、游正勇、甘长江等人用“车轮战术”轮换着,日以继夜地苦干了两天两夜,用风镐、铁锤、钢钎等工具,好不容易才挖出一个1.5米宽、3米长、2米高的槽子。  工人们最头痛的是清理文秋里管道。文秋里管子内径只有一米五左右,遇到管子堵塞,内径只有一米左右,堵料附着力强,管壁上方粘满了干粉粉,管壁下面全是稀浆浆,清理起来困难多风险大:一是管内充满残余氨气,二是布满大量粉尘,三是倾斜坡度较大,一不小心人就会跌进洗涤槽里。工人们戴着防毒防尘面具进去干活,出来时全身被粉尘包裹,只能看到一对滴溜溜转的眼睛,人整个就变成了一个滑稽的“大马猴”。
       攻关的过程艰辛而曲折。没有现成的,要靠自己摸索。工人们已记不清装置上的那些管道阀门拆了改改了拆,前前后后究竟折腾了多少次。经常是攻关小组今天叫你装上去,明天又叫你拆下来。
       在攻关的那些日子里,从生产部到主控室,再到磷酸维修车间,“拼命三郎”李凯、杨秀国、戴凌云天天盯在现场。开始偶尔还回家休息休息,后来他们干脆抬一根长条凳放在现场,困极了就在条凳上“拉伸”躺一下。
       
       屈庆麟董事长曾半开玩笑地对李凯说过:“精品二铵出不来,你就到股份公司去当班长吧。”无形的压力之下,李凯整天不是进办公室与周俊生总经理推敲二铵技改方案,就是与杨秀国、戴凌云等下车间了解攻关进展。心中再有多大的压力,李凯从来不在妻子面前表露,但是他的妻子杨桃心里最清楚:一年多来,李凯天天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临睡前总是要推开窗户看看二铵车间的烟囱冒不冒烟。只要不见烟囱冒烟,马上就拿起电话询问,一旦有什么情况,立即披衣出门。对于李凯,一日不出精品二铵,他就无法睡上一个安稳觉。
       其实,感到压力大的又何止是李凯。每确定一个改造方案,杨秀国就要发动生产部相关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力量抓落实,马不停蹄跑现场。妻子讲到自己老公时,总是情不自禁:秀国天天忙得很晚才回家,许多时候睡在床上还在想他的二铵攻关,好不容易合上眼,又常常被猝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幸亏他的身体还不错,不然早就累得趴下了。
       企业家发现,单靠出勤考评不能激发出员工的全部潜能,于是在企业内部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对产量、成本、质量、安全的考核,确定一个单位内每一个员工的收入。开磷集团近几年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在合资公司执行的就是集体计件浮动式的绩效工资制。
       频繁的拆装改造,意味着车间产量很低或根本就没有产量。按照经济责任制规定,没有产量就没有工资。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开磷集团的各级领导,都善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主要领导的胆识、班子的共识和群众的认识有机地融为一体。
       攻关的那些日子,工人们每天干的活不少,拿到手的工资不多,但他们不计较,因为当他们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与个人的当前利益放到天平上时,他们知道孰轻孰重。
       时已深秋,天空中散发着逼人的寒意,但技改攻关现场却热火朝天。这天,值班长兼主操手钱勇白班转夜班,班里的工人7点半来,8点钟开机。钱勇一进主控室,看见屈庆麟、李凯等领导早就到了主控室,屈庆麟正向当班的主操手仔细了解流量、参数、压力等数据……
       钱勇不会忘记,那天夜班1点来钟,他从主控室大玻璃窗后面看到屈庆麟董事长背对着他,正弯着腰在造粒机门口用铁锹一铲一铲地回铲着漏料。目睹董事长胖胖的背影,回想起最近他一直在为精品二铵攻关操心劳神,钱勇心潮澎湃,眼睛马上湿润起来。
       屈庆麟、周俊生每次到车间,都要到燃烧炉和主控室检查了解攻关进展情况。他们一到车间,就要到成品栈桥皮带上抓一把二铵颗粒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然后再到主控室与主操手们一起观察、分析、调试生产工艺指标,并推心置腹地与工人们谈心拉家常,为他们鼓士气提干劲。
       秋老虎把空气中的水分子都吸干了,人们稍微活动一下都会出汗。攻关现场的工人们每天出大力,流大汗,累得口渴就大量饮水补充体液,技改现场一桶桶矿泉水都被喝得精光,可就是不见有人上厕所,那些喝进去的水全都变成了汗水。前方将士冲锋陷阵,时时牵动着大家的心。当合资公司党委副书记杨进听到攻关人员反映他们吃的保健饭太干,希望能有点汤喝,杨进立即组织保健食堂为一线将士们送饭熬汤,补充水分、增加营养。
       爽直义气、粗中有细的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刚,带着他的两位得力干将林龙、张俊赶到二铵车间支援。刘刚紧紧地握着戴凌云的手说:“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多年从事二铵生产操作的林龙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大胆摸索,他和张俊无私地对二铵工艺设备改造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令人不解的是,二铵车间的这套生产装置及工艺技术都是先进、成熟的,但偏要跟合资公司过不去,别人开得好我们却开不好,职工们感到耻辱。车间主任戴凌云握紧了拳头。从牙缝中蹦出几个字:“我们要雪耻!”话语如珠落盘,掷地有声。
       五、狂沙吹尽
       综合分析攻关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攻关小组认为,造粒是生产工艺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它可以使结晶产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重大改善。攻关的重点是造粒,难点在结晶。必须紧紧抓住产品“造粒”和粒子“结晶”这个核心问题。
       有人大胆设想,“钻石形成”理论可为我们研究二铵造粒提供借鉴。岩石之所以成为钻石,硬度高,有结晶,取决于岩浆喷出时的温度和压力。“物质结晶本同一理”,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大家的心里。
       攻关小组分析后认定,成功“造粒”和产品“结晶”的核心在管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的作用如何,对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开始使用玻璃管式反应器,装置容易堵塞,敲又不能敲,掏又掏不出。于是就换成高锰钢的,效果还是不佳。外请专家今天说你安装角度或高度有偏差,明天又讲装置的长短尺寸不对头,经常是安装上去试用几个小时不行,又拆下来重做。如此反复,不胜枚举。
       一日凌晨3点,专家指点王宁拿着刚拆下来的管式反应器到维修车间钻孔,他一直干到清晨7点,李凯风风火火地赶来打听改装好没有。王宁将改好的管式反应器交给李凯后自己便下班了。下午4点钟王宁接班就问:“我改好的那套管式反应器使用得如何?”李凯说:“用过了,还是不行,现在已重新换上了另一套在做试验呢。”
       王宁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因频繁拆装调试生产装置,车间工作量大大增加。今天这样改不行,明天那样改也不行,把人折腾得晕头转向,车间部分职工渐渐对反复进行的试验失去了信心和激情。戴凌云觉察这一苗头后,马上做工作,并用实际行动激励大家。他与工人一道,冲在技改第一线,不断给工人们鼓劲,告诫大家千万不要泄气,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凡是国产的管式反应器都试用过了,不行!
       又买来进口的管式反应器用上去,也不行!
       攻关到了最艰难的一步。静静的夜啊,从来没有这么黑。
       那段时间,攻关小组反复试验改造过的各种规格、型号的管式反应器堆积如山,蔚为大观。有人风趣地说,这么多的试验品完全可以举办一个“管反展览”了。
       攻关是一个十分艰辛的探索、实践过程,探索者如何突破自己至关重要。作为攻关的主将,戴凌云深知,当一个人被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框起来而不知如何突破时,那是最为苦恼,也是最为无助的。
       戴凌云偏偏不信。于是,他对造粒机及管式反应器的结构反复进行研究。爱钻牛角尖的他,找来各种书籍资料,对照实物对各类管式反应器进行反复测量计算,绘制图纸,交给机修车间加工并投入试验。一次,由他自行设计的管式反应器安装上去出现了故障,他戴上防毒面具进入70℃高温的造粒机内,仔细检查管式反应器的运行情况。当找到导致试验失败的问题症结后,他又重新设计,重新绘图,组织加工,继续开始新一轮的攻关试验。
       试验进入冲刺阶段,戴凌云的父亲在黔
       西老家患肺气肿住院,节骨眼上,他无法抽身去照顾父亲。公司领导知道后,强迫戴凌云送父亲到贵阳医学院治疗,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他泣不成声,潸然泪下:“爹,我们的磷酸二铵攻关成败,关系开磷的生存和发展,我……”父亲安慰儿子:“凌儿,你娃在单位好好干,‘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你爹我懂!”
       实践出真知。工人们在反复攻关实践中发现,外面购买的管式反应器好看不中用,而自己制作的管式反应器外观虽不好看,但是很管用。按攻关小组部署,中控部在二铵车间设立测控小组收集实验数据,实行24小时监控。测控结果1小时反馈到主控室,4小时反馈到车间主任办公室,24小时反馈到成品包装库。同时,不断进行统计、分析、汇总。
       2006年9月,时序进入初秋季节。酷暑的余威丝毫没有收敛,空气中依然散发着令人焦躁和烦闷的热气。体力的消耗虽使人倦怠,攻关的步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此时,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二铵生产线栈桥皮带上源源不断地滚出了黑色的结晶粒子,在场的周俊生、李凯和攻关小组的将士们心中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出现“黑珍珠”结晶是一个好兆头。虽然后来的几天粒度和颜色也出现多次反复,但大家心中还是充满了曙光在前的激动和亢奋。
       2006年10月20日,开磷建矿纪念日,一个值得所有开磷人庆贺的日子。这一天,—个令开磷人激动万分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由于连续不断地调整工艺技术和反应温度,这天白班生产的二铵结晶粒子的颜色逐渐开始淡化。当天中班,主操手陈进工作到傍晚时分,发现造粒机观察口喷出了晶莹透亮的结晶粒子。合资公司董事长王开义、总经理周俊生闻讯赶到车间,他们欣喜地看到了二铵生产线栈桥皮带上正滚动着一条粒度均匀、晶莹剔透的粒子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晚霞映红了高低远近的峰峦,息烽磷化工基地错落有致的装置管道露出了亮丽的银白色。极目远眺,在满天霞光的衬托下,巍峨的南山在开磷人的眼中显得出奇的高大雄伟。
       攻关小组将从栈桥皮带上取来的二铵样品送到屈庆麟办公室,他忙用手撮几粒使劲地搓捏后放在玻板上,用杯子轻轻一敲,二铵粒子立即像小玻璃珠一样脆生生地进裂开来,荧光闪闪。
       “好!这就是我们的精品二铵。”屈庆麟情不自禁地说。
       2006年12月27日。室外,天寒地冻,朔风怒号。可在开磷集团三届三次职代会会场内,却是一派春天的景象。这里,暖意融融,鲜花盛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脸上写满了笑意。
       “二铵产品的外在质量问题,经过合资公司的艰苦努力,工艺攻关取得根本性突破,生产出了颗粒饱满、外观圆润、粒度均匀并具有开磷特色的精品二铵,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职工代表们聚精会神地听罢屈庆麟董事长满怀深情的叙述,整个会场响起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精品二铵生产成功了!”开磷人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开磷人的那个喜呀,那个乐呀,全都溶入了那红绸飞舞的身影中,汇入了那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
       《国际歌》的雄壮旋律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开磷的幸福,全靠开磷自己!
       集团公司党政班子做出一个重大决定,重奖合资公司100万元。董事长屈庆麟字斟句酌、亲自拟就《嘉奖通报》:“合资公司奋力拼搏,夜以继日,不怕失败,反复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开磷人‘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企业精神。”
       巍峨挺拔,凸显南山之雄;滔天巨浪,更壮磷海之阔。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磷人创造的“锚杆护顶分段空场采矿法”,奠定了开磷建设现代化大型矿山的基础,捧起品位高质地优的磷矿石,负重攀越的开磷人从此挺直了坚实的脊梁……
       2006年金秋时节,开磷人研制的“高镁磷矿生产磷酸二铵工艺”,绘制了开磷建设特大型磷化工基地的宏伟蓝图,直面广阔的化肥市场,勇往直前的开磷集团已经展开腾飞的翅膀……
       中国,注视着开磷;
       世界,注视着开磷。
       不懈努力的开磷人,一定会给中国和世界一个惊喜!
       [责任编辑 吉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