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创意经济的形态和业态研究
作者:孙智英

《东南学术》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目前,我国创意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产业概念框架,就如何发展创意产业也没有明确的政策体系。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现状,扭转当前对创意产业的研究角度和思维,对创意经济的特征和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创意产业的业态特征,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帮助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瓶颈问题,孵化产业主体,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运作模式,使个体企业的小经济整合为集群式发展业态,逐步形成社会化的规模经济,从而加快创意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创意经济;创意产业;经济形态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08)06—0107—05
       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建立在物质原材料基础之上的旧产业模式转变为知识经济模式,创意经济也孕育而生。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新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阿特金森和科特认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1998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进而“创意”从传统的“创新”内涵中脱颖出来,并逐渐成为主流概念。随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与此同时,理论界也掀起了研究创意经济的热潮,从研究“创意”到“创意产业”再到“创意经济”以及当今有人提出的“创意阶层”,在逐步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创意经济的作用也得到更深层次的揭示。目前,我国对创意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等方面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就此作些探微。
       一、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内涵辨析
       创意与经济的结合,说明经济不只是理性的、精确的、可以量化的概念,经济当中也包含了非理性因素,蕴藏了人文艺术的内涵。“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但内涵不同。
       1,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其实质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增值手段,去挖掘财富增长的空间,通过知识产权保障收益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定义,“创意经济是植根于个人创造性、技巧和才能之中,而当利用这些因素对知识财富进行挖掘和发挥时,就可呈现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局长周一平认为,创意经济是以传统和现代文化为基础,通过现代通讯工具为手段,在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下的各个行业充分参与,个人和群体充分发挥创造力,不仅创造经济财富,还创造社会财富的新兴经济②。可见,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意经济的理解不同,但比较一致的是,创意经济必须建立在发挥人类创造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所以,创意经济就不单单只是一个产业问题,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创意经济的实质是以创意投入和创意资本化为主导的经济行为,囊括所有创意产业和产业创意化的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具有普遍意义。如策划,是将创意作为生产非内容产品的方法,并加以专业化;又如,广告、营销等创意环节能以商业化的方式促进其他环节更好地运行。目前,经济理论界对创意经济是否如工业经济等门类一样独立存在仍有不同看法,但它与社会经济的各个产业之间潜存的联系却是不容质疑的,创意经济已广泛渗透到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大产业之中,成为各大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并且与城市规划建设、商业发展、环境建设等也建立了直接的关系。
       2,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其实质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产业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文章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和划分主要依据英国标准。1998年,英国出台《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定义为“那些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该文件进一步把创意产业划分为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13个行业。这种界定是比较狭窄的,只考虑到创意产业的本身,而没有顾及到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其与文化产业的范畴基本一致,体现不出创意产业的特殊性。从创意产业的特征和功能出发,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大众消费服务,如信息、文化艺术、视觉艺术、时尚消费等;一类是为企业生产性服务,如设计、研究开发、软件、咨询、会展策划、印刷包装等。
       二、创意经济的形态分析
       霍金斯认为,创意必须符合四项标准:个人、原创、有意义、有用处。按此标准,创意不仅体现为创造性思想和行为,而且还要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200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了“了解创意经济”的专题报告,该报告指出,信息化、因特网、以及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等多种因素,催生了创意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的经济形态相比,创意经济意味着,从以效用为重心的经济,转向以价值为重心的经济;从以理性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活性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从以机械组织和秩序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有机组织和活的制序为基础的经济。在这样的经济组织形态中,价值、资本、技术、市场等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1,价值形态。创意经济强调通过人类的智慧、想象力和技能等进行创新、创造活动,自然涉及到理念、知识、科技、资本、产品、市场以及经济组织模式等创新问题。从经济学意义看,创意的经济价值,首先要体现为具体的现实存在。抽象的创意需要与各行业嫁接,转变为产品、营销、服务、商业模式等内容,才能形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一般将创意归属为劳动力价值中的脑力劳动价值范畴。从价值表现看,由于创意是人本价值导向的创新,创意经济就鲜明地体现为以价值为重心(而非效用为重心)、以生活方式主导(而非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异质性、个性化等人文内涵成为创意产品价值的重要内容。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指出,创意性产品的特性、风格等“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质量评估之外”。显然,创意产品除提供了具有其他一般产品的共性,为消费者提供实用价值外,还更注重产品或服务的精神性、心理性和审美性,即提供一种人文价值,这也是盖茨所说的“好的创意才是价值之源”的注解。
       2,资本形态。当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财富”的理解远远超出有形的资源、实物的资产和触手可得的资本时,人才、知识、技术、环境等非物质性创造力要素就取得与资金、资源等物质性要素一样的资本性质。弗罗里达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意力,这是人类发展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因此创意资本实际上是一种无限资源”,“对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来说,人类智力与想象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它就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正如1992年,当微软超过通用的时候,《纽约时报》的评论说,微软的唯一工厂资产是员工创造力。可见,个人智
       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物质性、活性资本(包括个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是创意资本的源泉,构成了创意资本的主体,在创意经济中具体表现为“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型、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等资本形态。这种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人的创意力为增值手段,获得财富增长的空间,具有低消耗资源、高附加值、低复制成本等特点。另一方面以知识产权为资本载体,通过知识产权交易保障创意在经济活动中的收益。为此,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是创意经济的财源形式。
       3,技术形态。创意经济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活”的创新,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新观念、新创造性灵感等创意内容,而这些往往是散发的、个体的元素,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整合和集成,并以整体的合力渗透到产业部门,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如电影、电视、广播、音乐产业、视觉艺术产业等创意产品,就是依托新科技和传媒技术手段而生产出来并不断被改进的。可见,在创意经济生产方式中,通过技术对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组合,使创意物化并获得额外附加值,现代性、不同质等技术选择至关重要。归结起来,对创意经济起推动作用的经济形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经验积累和灵感进发,表现为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型、新文化形式等原创性特征,可称之为原生态的技术形态;另一方面,是把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及创新活动贯穿到经济活动的过程,使科技、文化、创意、商品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强调对中间生产手段和管理等技术性转化,可称之为现代技术形态。在现代新经济中,要把原生态的技术形态与现代技术形态紧密集合,原生态的技术形态是基础,是一切创意的根源和出发点,而现代技术形态则是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科技,真正体现出创意的成果和价值。
       4,市场形态。工业经济生产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市场产品的供给,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已经步入了买方市场的时代,人们的需求方式和消费模式也随之改变。人们在满足生存需求后,享受开始逐步成为需求的主要内容,即心理消费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需求。创意和市场之间的有着清晰的尺度。当创意为产业特定产出和获得市场利润服务时,必须把创意转化为或用创意去改善市场所需要的商业产品,才能实现经济价值。创意与市场对接,需要依托一定载体把创意实物化、商品化,变成市场所需要的消费品。显然,创意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市场选择,能被市场认可的创意才是有价值的创意,其市场规模最终取决于消费品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消费开始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消费层次也越来越高,市场消费除了商品使用价值和实用功能外,增加了文化内涵、艺术审美、优质服务等创意市场需求。市场经济原则是:有需求就会产生供给。有人认为,创意经济是以注意力为市场目标的经济形态。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意等市场表现,更多的体现为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和审美需求,体现为一种精神价值的消费体验,正如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所说,“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对于咖啡的体验”。创意走向市场,是个人智力和创造力商品化,也是创意产业化的开始。
       三、创意经济的业态分析
       创意产业的崛起意味着经济范畴的转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创意成为了重要的经济资源。创意实业化以及由此所带动的产业发展,是社会生产高度集中化、专业分工精细化和产业协作紧密的必然结果,是多个产业之间相互合作,并集聚发展成为带有规模性质的新经济产业形态。
       1,文化质特征。当经济基础从现代性的“物质资本”转向后现代性的“知识资本”后,经济发展也随之呈现出哈佛商学院教授罗布·奥斯汀所说的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趋势。创意经济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对人的自我价值表达和新理念、创造性等在经济发展中的实践与表达,为经济概念注入了新的因素,即文化质。人类所突显的文化特质、文化背景、文化资源构成了创意经济的基本元素,并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成为创意经济的基础,影响着创意经济的产业功能。具体表现为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增强,其结果将文化艺术创造力和商品生产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融合,形成特定的创意产业。此外,历史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环境的文化输入也是影响创意产业集聚的重要外在条件。
       2,个性化和规模结合。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使用价值和实用功能外,文化内涵、艺术审美、优质服务等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求。这就提出了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问题。由于创意经济一端通向人性、个性节点,一端通向市场规模,“当存在横向区别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时,人们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在创意经济中,突出个性化的产品定制、个性品牌构建、不同质竞争等产业特点,能迎合消费者较高的个性化要求,并产生较高的附加价值,是一种典型的“定制经济”。但是,创意经济作为产业存在,与其他产业经济发展一样,也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才具有市场规模效益,这就提出规模化生产制作、产品复制的问题,即“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剖析了“创意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现规模经济的逻辑有所不同”。在传统物质生产的规模经济中,分工合作集成、模式固定化操作、流水线批量生产等构成了规模效益。创意经济表现出单体个性与总体个性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态,意味着要实现创意经济的规模效益,必须将个性化产品转化为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商品,实现“个性定制”与“规模生产”的结合,当然,这也要求社会化程度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区域性表现。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融入地区的产业中,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区域产业的优势,形成更高层次和更为紧密的区域产业集群,这就是创意产业的区域性表现,要求有强烈的区域适应性。比如,深圳市提出着力打造“设计之都”,就是利用本地及周边地区高度集中和发达的制造业在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对创意产业的巨大需求,以及制造业本身所具有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良好的基础,把设计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着力点,以满足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设计的巨大需求,从而形成了深圳较有特色的以设计为主打的区域性创意产业。此外,城市本身发展的功能定位,也构成创意产业区域性表现的关键因素。不同地区创意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创意经济模式,如美国洛杉矶凭借电影重镇基础发展电影文化艺术为主导的创意经济模式,弗吉尼亚则大力发展以艺术展览为主导的创意经济模式。显然,这些城市传统功能和历史的先发优势,为其主导性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和现实依据,使创意经济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4,集群性发展。由于创意产业属于智力、创造力高度密集行业,要求兼收并蓄各种创意思维,这会对所处的环境知识“溢出”产生大量的需求,而创意产业的集聚会产生对各种创意性
       思维的磁吸力,有利于各种思想的作用和融合,让各种思想互补共生。从实际看,创意产业在一些城市发轫之初,表现出“扎堆”的鲜明特点,说明一些城市因具备特定的条件,形成相应的“磁场”效应,吸引了一批创意企业自发地集聚到一起,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区,这是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表现。集群性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态势,具有三个方面的效应:一是规模经济效益。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单个创意企业的规模是极为有限的,无论在吸引人才、资金还是开拓市场方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依靠单个企业无法完成品牌价值链的构建和享受市场规模经济效益。多个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形成相对独立单体个性与总体品牌相依托的结构形态,具有集群合力和总体品牌价值,从而充分发挥出市场规模经济效益。“原本松散的个体品牌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凝聚,形成一股更强有力的品牌力量,吸引着更多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也就是产业园集聚效应带来的增殖价值。”这是“蚁群经济”衍生“大象效益”所然。二是外部经济效应。马歇尔把“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使不同的创意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通过一起在当地培训员工、开拓市场、创造专业化服务等方面,降低投资者的进入成本,减少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共同获得和分享中间产品、技术和信息。这种外部经济作用对于大量规模小、投资少的创意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三是优势富集效应。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状况往往会影响着该地区相关投入品和服务的提供能力。创意产业的发展很难通过单体企业行为来推动,更多的是要依靠企业的地理集聚和产业链互动。相关创意企业集聚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成果的扩散,以及通过技术外溢加速企业在当地的集聚,产生循环积累和自我强化效应;而且能通过区域性声誉,跨越市场现有空间,增强对其他投资者的吸引力,带来关联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创意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产业概念框架,就如何发展创意产业也没有明确的政策体系,在实践中表现出重形态轻业态的倾向。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现状,扭转当前对创意产业的研究角度和思维,对创意经济的特征和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创意产业的业态特征,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政府需要对这一产业进行扶助性介入,通过建立“创意基金”等形式进行引导性资金扶持,如北京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帮助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瓶颈问题,孵化产业主体,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运作模式,使个体企业的小经济整合为集群式发展业态,逐步形成社会化的规模经济,从而加快创意经济发展,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