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学研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以及山东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作者:王建香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山东省;现状和特点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长达半个多世纪,从其发展历程来看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一定能够发展;反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该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大时期、八个阶段,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4-0076-03
       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公有制以外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其发展是复杂、曲折的。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看,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存在和发展以及发展的快慢,与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演变息息相关。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两大时期、八个阶段:
       (一)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这一时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基本政策是:抑制发展。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党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限制、利用”并重。建国初期,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对私人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政策。为了利用其积极作用,采取的措施是:扩大加工订货、调整价格和经营范围、放宽限制管理措施、帮助私营企业渡过难关。结果使大部分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私营企业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针对其惟利是图劣行的抬头状况,对私营经济又进行了整顿,结果是私营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第二阶段:1953-1956年。党的基本政策是:“三大改造”。即国家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基本上被国营经济及农业合作社所取代。据统计,到1956年底,个体工商业仅剩16万人,私营工业产值仅占全国工业产值的0.04%,私营商业仅占全国商业批发额的0.1%,占全国商业零售额的4.2%。
       第三阶段:1957-1965年。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利用、限制、改造、调整。这一阶段,中央对残存的个体工商业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和两次大的调整。到1957年底,城镇个体工商业人数从1956年的16万人发展到104万人。1958年政策又发生了变化,中央提出继续对残存的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到1959年,个体工商业人数降到87万人。1961年下半年,又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实行“吐户”、“开笼放鸡”的政策,让一些原来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户从国营和集体企业中退出来,单独生产或经营。1962年城镇个体工商业恢复到132万人。1962年以后,特别是1965年,中央又提出对个体商贩进行改造的政策。结果个体工商业者人数又开始下降,到1965年底,减少到102万人。
       第四阶段:1966-1977年。党的基本政策是:取消个体经济。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错误地把残存的个体工商业视为资产阶级的温床和土壤,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割掉。十年中,经过两次清理、取缔,个体工商户濒临灭绝,所剩无几。到1978年底,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剩14万人。
       (二)第二个时期,改革开放后到现在
       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的基本政策是:鼓励、引导、支持和必要的监督管理。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6年。这一阶段,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基本政策:对个体经济是鼓励、引导,对私营经济是“等一等,看一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城乡市场的开放,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到1982年,城乡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4万人发展到319.7万人,4年增加了22.8倍。1983年、1984年又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到1986年底发展到1211.1万户、1845.9万人。随着个体工商户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超过雇工7人的个体户即私营企业。对此,中央采取的政策是“等一等”,“看一看”,既不提倡、不宣传,也不急于取缔。提出应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的合作经济发展。
       第二阶段,徘徊发展阶段:1987-1991年。这一阶段对私营经济的认识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基本政策是:允许存在,并加以引导和监督。1987年1月22日,中央首次发布了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即在《关于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明确提出对私营经济“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的十六字方针。但由于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还存在着种种顾虑,私营企业发展还比较缓慢。1989年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只有9.0581万户,比1988年国家工商局摸底调查的22.5万户少的多。1990年后发展到9.8万户,从业人数170.3万人,注册资金123.2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9.9%、8%、29.4%。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2-1996年。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基本政策是:鼓励、引导和必要的监督管理。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私营经济的政策也有了新的发展。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到1992年底私营经济发展到13.96万户,增加了3.16万户,比1991年增长29.48%;1993年猛增到23.8万户,比1992年增长70.39%;1994年又增长到43.22万户,增长81.68%;1995年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以51.43%的速度增长。到1996年底,私营企业发展到81.9万户、1771.1万人,注册资金3752.4亿元,三项指标分别比1995年增长25.2%、22.5%、43.1%,创造税收60亿元,个体经济创造税收397.8亿元,二者之和占全国税收的8.46%。
       第四阶段,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政策是:积极鼓励、引导、大力扶持。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把“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过去的“方针政策”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本来就不应该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统天下,而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大家庭,个体、私营经济和国有、集体经济一样,都是这个家庭的正式成员。所以,“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是简单的“补充”,而是“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重要作用”。虽然非公有制经济属于非主体经济,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可缺少、无法替代、关系全局的经济成分。1999年3月,九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以及山东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至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思想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人行为、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拓宽了思路,优化了环境。1997-2001年,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分别以年均20%、18.4%、37.23%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底,私营经济发展到202.85万户、2713.86万人,注册资金18212亿元,三项指标分别比1991年增长18.78倍、14.76倍、123倍。2002年到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提高。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数量上的稳定增加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步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和增长方式逐步转变。到2006年底,私营企业发展到498.1万户、6586.3万人,注册资金76028.5亿元,三项指标分别比2001年增长145.5%、142.7%、317.5%。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巩固,作用越来越突出,并日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工作中,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立足职能,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新《公司法》,深化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分层分类登记监管工作,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巩固招商成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个体、私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截止2006年6月底,我省实有个体工商户172.7万户,从业人员369.9万人,注册资金37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6%、3.7%和8.4%;实有私营企业34.4万户,从业人员488.9万人,注册资本(金)47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2.2%和26.3%。具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如下:
       1.个体工商户发展进一步趋缓
       2006年上半年,我省个体工商户受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影响,延续了近年来增长趋缓的态势。1-6月份,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3.9万户,同比减少10.3%;期末实有172.7万户,同比增长0.6%,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4.6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受新《公司法》实施的影响。新《公司法》实施后,有限责任公司门槛降低,最低仅为三万元,而目前我省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拥有量已在2万以上,使得部分投资者直接登记或转登记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影响我省个体工商户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二是受农村流动业户实行备案登记的影响。为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对农村流动商贩以及农民在集贸市场或指定的地方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实行备案制。仅青岛市,备案户数就有4213户。三是受加大对长期空挂业户清理力度的影响。各市结合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监管方式的推行,对辖区内个体“经济户口”进行挨门挨户的普查,对长期未年检和查无下落的空挂业户进行封存或吊、注销处理,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上半年,我省吊、注销个体工商户7万户,部分市、县实行先从统计数据中剔除,再按程序处理的方式,如德州市上半年清理空挂业户2.5万户,有关吊销手续正在办理中。
       2.私营企业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受新《公司法》实施、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加紧落实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影响,私营企业作为所有制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上半年,户数、资本(金)均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1-6月份,我省新登记私营企业3.9万户,同比增加4294户,增长12.5%;吸纳资本(金)546.3亿元,同比增加136.7亿元,增长33.4%。到6月底,我省实有私营企业34.4万户,同比增长13.6%;实有资本(金)4757.4亿元,同比增加990亿元,增长26.3%。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6月份我省新登记各类企业情况看,新登记私营企业户数、资本(金)分别占各类企业的86.3%和53.2%,即在上半年新登记企业中,有近九成是私营企业,全省五成以上的社会资金由个人筹集而来;从各类企业期末实有情况看,私营企业户数、资本(金)已占各类企业的64.3%和29.1%,同比上升4.2和3.6个百分点。
       3.个体、私营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平稳、快速的经济运行态势,使个体、私营投资者投资信念更加坚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06年6月底,我省个体工商户实有资金372.0亿元,同比增长8.4%,较户数增幅高出7.8个百分点,户均资金2.2万元,同比增加1600元。其中,采掘业实有户均资金最高,为12.4万元,同比增加3.9万元,增加绝对量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业户均资金较低,为1.6万元左右。到6月底,我省私营企业实有资本(金)4757.4亿元,同比增长26.3%,较户数增长幅度高12.7个百分点,户均资本(金)138.3万元,同比增加13.9万元,增长11.1%;新登记企业户均资本(金)141.1万元,同比增加22.1万元,增长18.6%。其中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和房地产业户均资金拥有量较高,分别为796.1万元和682.5万元,是平均水平的4.8倍和3.9倍;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和居民服务业户均资金拥有量较低,分别为58.5万元和68.1万元。
       大型私营企业迅速增多,呈规模化发展。到2006年6月底,我省已拥有近万户注册资本(金)1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为9777户,同比增加2987户,增长44.0%,其中注册
       资本在亿元以上的207户,同比增加68户,增长48.9%;实有私营企业集团626户,同比增加78户,增长14.2%。这些大型企业、集团是我省私营企业发展的龙头,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培植和吸引大量个体工商户和中小私营企业,有利于在当地形成产业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
       4.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迅猛,一人公司受到青睐
       新《公司法》中有关降低注册资本数额、允许出资分期缴纳、扩大出资范围、允许成立一人公司、取消公司转投资限制等方面的规定,符合国内企业发展要求,扩大了法人自治的空间,加快了我国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化的进程,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到2006年6月底,我省实有公司制私营企业25.7万户,注册资本44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28.3%,占私营企业总数的74.7%和93.4%,同比上升2.5和1.5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6月份,我省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户数占新登记私营企业总户数的90%左右,其中一人公司受到青睐,登记户数占到有限责任公司户数的20%以上。
       5.第三产业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领域,部分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第三产业因其投资少、见效快,一直是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主要领域,到2006年6月底,期末实有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84.3%。同时,近年来,随着我省《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和振兴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贯彻落实,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比重上升。2006年1-6月份,我省新登记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和资本(金)同比分别增长17.8%和49.4%,比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高8.4个和33.6个百分点,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59.3%和58.6%,同比上升2.7个和6.3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新登记从事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户数占新登记各类企业第三产业总户数的85%。由此可见,私营企业是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促进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第三产业中,一些新兴服务型行业竞争压力小,经营稳定,发展明显优于传统行业。如个体工商户中,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实有户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2.1%和8.8%,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实有资金同比增长1倍;私营企业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实有户数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资本(金)增幅在40%以上。房地产业,虽然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由于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良好预期,投资有增无减。2006年1-6月份,我省新登记从事房地产业的私营企业953户,同比增长15.0%,比平均增幅高2.5个百分点;登记注册资本(金)73亿元,同比增长69.2%,增幅居各行业之首,比平均增幅高35.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