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论点集萃]国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演变及启示(摘要)
作者:曲炳静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契约理论;实证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到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本文回顾了国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会计政策选择基本问题的研究和契约动因研究),并在分析国外会计政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2—0201—02
       会计政策选择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重要命题。由于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外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产生了大量极具价值的理论研究文献。第一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是研究会计政策的目的、性质和原则等一些规范性问题;第二次是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特别是从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以来,上市公司的微观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一直是国外会计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并推动着会计研究的稳步发展。
       一、会计政策选择基本问题的研究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传统认识认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选择过程中奉行的是稳健主义。也就是说,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更为谨慎和稳健,以应对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等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会计学界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其主要标志是“收益均衡化(smoothing income)”假设的提出。Gordon(1964)第一个提出经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具有自身的经济动机。他提出了5个具体的假设,即:(1)管理当局选择行动的准则是提高他们的福利;(2)管理当局的福利随职务升迁、个人收入和公司规模的增长而提高;(3)管理当局的职务升迁、个人收入和公司规模部分取决于股东的满意程度;(4)股东的满意度取决于所报告利润增长率是否既高又稳定;(5)管理当局将会以确保会计报表利润增长率又高又稳的方法来采取行动。后来Gordon等(1966)对经理人员试图降低盈利变动的方差以使收益均衡化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收益均衡化假设引发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这其中也包含着对戈登分析的怀疑,因为它隐含着以下假设:投资者不能识别因会计政策不同而造成的盈余差异,也就是不能对各种备选会计政策计算的盈余作出充分地调整。而这是与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相违背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Watts和Zimmerman在1978年发表的经典文献——《建立有关会计准则决定因素的实证理论》中的研究表明,会计选择是一个受簿记成本、政治成本、契约成本和管制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不是像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笃信稳健主义或者追求收益数据的均衡化。随着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统计学相关研究方法的运用,实证会计理论发展起来,其标志性的文献是Watts和Zim—mermanl986年所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使得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围绕着会计政策选择的类型展开了研究。Christie和Zimmerman(1994)在《会计程序的效率型和机会主义型:公司控制权竞争》一文中,研究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两种类型:效率型和机会主义型。他们的研究以契约观为基础,研究发现:即使是在将被兼并的公司,经理人员操纵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都很少,从而证实了有效契约观。
       90年代后期,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观逐渐被学者们所认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William H.Beaver的《财务呈报会计革命》(1998)一书是系统阐述信息观的权威专著。信息观依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信息不对称也在企业中存在,会计政策选择作为一种信息用来揭示经理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与契约观不同,它并不直接影响现金流量。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研究
       运用契约理论来解释会计问题起源于西班牙杰出的数学家、法学家基耶戈杰里·卡斯基洛(1552)。他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契约,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反映契约双方的法律权利和要求。卡斯基洛开启了从契约理论来解释会计问题的先河,但是运用契约理论来解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却只是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之前,Jensen和Meckling(1976)分析了企业业主、经理人员和债权人各自对签订契约的要求,发现股东和债权人受到价格保护,使得经理人员有签订管理契约和债务契约的需要。由此,他们将企业定义为“一组契约的联结(a nexus of contract)”,这些契约包括正式的契约,比如企业经理人员与债权人签订的债务契约;也包括非正式的契约,比如企业经理人员之间非书面的工作安排。这些契约还包括企业的组织章程以及企业的评估及报酬计划。契约的签订、履行、变更都会发生成本,这些就是所谓的契约成本。Jensen和Meckling的研究为利用契约理论解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铺平了道路。Watts和Zim—merman(1986)根据契约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了三大假设:(1)报酬契约假设(Bonus Plan),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补偿计划的公司经理为扩大个人效用,更可能选择可将未来的盈余转移到现在的会计政策,以便提高其报酬的现值。(2)债务契约假设(Debt Covenant),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接近违反债务契约条款的公司,为避免违约成本,越有可能选择可将未来的盈余转移到现在的会计政策。(3)政治成本假设(Political Cost),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政治成本越高,越可能选择可将现在的盈余递延到将来的会计政策,以避免因高额利润而受到政府的管制。三大假设产生以后,会计界在20世纪70、80年代针对三大假设,围绕单一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政策组合选择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
       利用单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的研究证据有许多,如Watts和Zimmerman(1978)对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政治成本假设;Dyckman和Smith(1979)对于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油井勘探成本核算的二种方法,即完全成本法(full-cost method)和有效努力法(successful-efforts method)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Bowan、Noreen和Lacey
       (1981)对利息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被证实,而报酬契约假设未被证实;Daley和Vieland(1983)对研发费用是否资本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与报酬契约和政治成本假设一致;Dhaliwal、Salamon和Smith(198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的研究结果完全证实了上述三大假设。
       以上这些对单一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但由于一个企业不可能只关注一种会计政策,而且会计收益也是由多种会计程序来决定的,所以这些研究的说服力有限。在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有学者开始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组合式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的是Zmi-jewski和Hagerman在1981年的研究。Zmijewski和Hager-maR调查了四种会计政策的组合形式,这四种会计政策选择是:(1)存货政策: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2)折旧政策:加速折旧法还是直线折旧法;(3)投资税减免政策:递延法还是全额冲销法;(4)以往服务退休金成本的摊销期:长于30年还是不长于30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组合的选择是随着用来描述政治成本和负债权益比率的变量而发生变动的。
       90年代以后关于会计政策选择契约动因的研究更加深入。例如,Sweeney(1994)的研究发现,那些处于不履行债务契约临界状况公司的经理人员(通常是在净值、营运资本方面的限制)会采取可以提高收益的会计政策;Evans和Scridhar(1996)研究为报酬契约允许管理人员拥有会计操纵权提供了实际的理由:在他们的模型中,业主如要取消所有报告的灵活性,其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如果代理人能够通过操纵应计项目或实际交易而影响自身报酬,与对实际活动的操纵相比,应计项目的操纵对业主财富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少一些;Ittner(1997)等调查CEO奖励契约在多大程度上采用了非财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财务指标的依赖程度随着财务指标的噪音、管制、公司创新和公司质量战略而增加。从这些学者研究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90年代之后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三大假设的检验,而是从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角度来考察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机。
       三、国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的历史比较长,研究的内容相对广泛和深入,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引入会计研究之后,对于会计政策选择动因的研究,国外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著名的三大假设的检验研究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并且各个研究结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研究的对象以及这些对象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证券市场环境不同,并且这些外部的环境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已有的研究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鉴,使得我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少走了很多弯路。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逐步升温,使之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正在转变,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必须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背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文献,拓展后来者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美]R.L.瓦茨,J.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陈少华,黄世宗等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美]成廉H.比弗.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薛云奎主译[M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加]成廉姆R·司可托.财务会计理论,陈汉文等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06-11-11
       [作者简介]曲炳静(1981-),女,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