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政治学研究]政府网站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
作者:陆小志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七大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之一。网络的崛起为扩大人民民主开辟了新的渠道。在信息化背景下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必须从做好政府网站开始,从技术和行动层面推动民主发展。
       关键词:党的十七大;人民民主;有序政治参与;政府网站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4-0032-04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之一,成为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国情民意的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的崛起为扩大人民民主开辟了新的渠道。建设电子政府,发展网络民主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的选择。在信息化背景下,怎样利用网络这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时代课题。
       一、扩大人民民主的信息问题及政府网站的作用
       (一)扩大人民民主的信息问题
       “信息是民主的货币”,信息在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自由流动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各种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知情权。公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和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有效性,是以对公共事务的了解为前提的。而要建立法治,首先要做到的是法规具有透明性。这就是说,立法要有公众的参与,法律要为公众所周知。如果信息不对称,民主就无从谈起。
       但从信息角度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却受如下三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公众的信息获取来源有限,即所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要有一个表达的渠道;三是获取信息和表达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法制的社会大环境中,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这主要因为,信息是一种权力,又是一种有用而稀缺的资源。信息不对称可以使一方相对于其他方处于优势地位。保持对信息的控制地位可以使个人、部门或组织保持他们对其他方的优势地位。政府手里掌握着大部分的信息,在传统官本位思想支配下,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对权力的过分贪恋必然导致对信息“权”的垄断控制,它们会利用手中特权千方百计掌握信息的所有权,从而“合法”的占有信息带来的收益。普通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成本都很高,从而导致参与热情不高。
       因此,必须着力解决民主参与的信息问题,只有政府信息公开才有公正,才有人民大众的参与。
       (二)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也使得民主参与的信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很好的平台,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在互联网环境下,民众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为获取信息和表达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进入渠道,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社会事务的知情能力大大提高,这是以往的其他手段难以做到的。以我国为例,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在中国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
       互联网有很大的平民性,具有一种民主的天然的性质。例如,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人,构成了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的交互特征,各种公共论坛应运而生。公众对事物的评论能力也在提高。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网络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这种“网络民主”所标志的直接民主形式作用的范围必然会持续扩大,作用程度也会愈益提高,这符合民主发展的方向。
       但从“网络民主”的特性来看,其作用的性质和方向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海量容量,网络传播的交互性、虚拟性及“把关人”作用的弱化,使各种有害信息似乎在网上找到了方便的传播渠道,不仅给网络传播的可信度和公信力造成了损失,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成为社会矛盾产生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建设和发展过程的整合、引导,以及进行必要的监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政府网站的作用
       通过“电子政府”建设去整合、主导“网络民主”的发展是近来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政府网站是我国各级政府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电子政府的重要内容和最佳切入点,其功能定位是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和在线办事。从民主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看,政府网站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第一,政府通过设立自己的网站提供各种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向公众公开政府非保密信息,将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公开上网,可以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公开、透明,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有利于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同时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可以有效地消除有害信息的影响,提高政府公信力。
       第二,通过政府网站开辟论坛、讨论区等互动栏目,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许多新的多向度的联系渠道,使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便利,有利于民众的广泛参与。一方面弥补了其他传媒的不足,减少了信息衰减,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大大增强行政过程的透明性、互动性,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的范围和形式;另一方面决策者能够迅速、直接、真实地掌握、了解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真实情况。从而增加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第三,通过提供在线办事功能,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进而提高民主参与的热情。
       第四,通过政府网站建设还能大大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公共信息的公开和制度的透明性,乃是建立法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制度的透明性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即产生立法的需求,促使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民主绩效”与问题
       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更多居民开始通过互联网寻求生活的便利。政府则对电子政务尤其关注,期望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政府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提高政府办公效率。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
       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其中即期望政府门户网站可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
       (一)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民主绩效”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自2002年起连续5年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这些权威部门的相关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各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和绩效水平持续提升。2006年,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比2005年上升4.5个百分点;政府网站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扩大公民民主参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绩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通过不断加强监管信息的发布,不断创新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的服务方式。方便用户查询获取信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政府网站将成为百姓了解政府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二是不断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宣传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是为了有效保障公众民主权利,各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努力创新政民互动方式,主动倾听民声,促进政府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如农业部、北京、青岛等政府网站加强了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咨询的回复速度与质量的,有效地满足了公众的互动需求,提升了互动质量。同时,各级领导高度关注与公众生活、工作关系密切的栏目,对来信进行亲自批示并监督落实,显著地提升了网站服务能力。如邯郸、颍上政府网站加强了对论坛等开放式交流平台的建设力度,注重对论坛的言论引导、主题划分,并将论坛的维护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评估考核内容,从制度上保障服务质量。随着互动交流渠道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公众会通过政府网站参与社会各项活动中,围绕公众参政议政的要求,政府网站逐步成为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与先进国家政府网站建设的水平相比,与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政府的目标相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政府网站的服务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扩大民主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无论从横向(地区)、纵向(政府层次)比较,我国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很不平衡。这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信息化水平等息息相关,而且相同经济水平地区在政府网站建设上的差距过大,更多地反映的是领导意识和重视程度的差别,需要加强督导。政府网站的不均衡发展,过大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业已存在的“数字鸿沟”。
       二是信息公开不充分,关键信息不足,更新不及时。政务公开是目前政府网站功能实现最好的一个,但除个别网站外,大部分网站还存在信息公开不充分的问题,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亟待提高,尤其深度和关键性政务信息的公开力度不够。由于各种保障措施不到位,造成一些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极不畅通,政府网站工作者得不到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只能转载媒体对政务活动的报导填充各个栏目,而且不及时更新。
       三是公众参与效果不理想。设置公众参与类栏目,推动政府与公众互动,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网上投诉”、“领导信箱”、“民意征集”、“在线调查”和“市民论坛”等栏目普及率较高,吸引了大量用户访问政府网站。但从效果上看,大多数网站做得很不理想。一些政府网站设置的互动栏目纯为做秀。比如一些政府网站改版后征集网民意见时只问“您最满意的是什么”,而不问“您最不满意的是什么”。由于缺乏政府的积极参与,一些网站的互动性栏目实际上成了摆设,群众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与反馈。
       此外,网站建设不规范,查询、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也已严重影响到了公众的使用效果。
       三、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促进扩大人民民主
       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落实政府网站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网站在发布政府信息、扩大宣传、树立形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等方面的作用,体现其对民主发展的潜在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把电子政务与发展民主政治结合起来
       现代电子技术是促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化的有效手段。但中国当前电子政务比较重视“行政监管”,不太重视“公共服务”,更不重视“民主发展”。为了使电子政务有它的坚实体制基础,就要把信息化与政治改革结合起来,使信息化起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机会。在世界电子民主发展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超越技术和工具的层次,从更宽广的视野深入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民主的发展,这对于民主尚不完善而正在致力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国来说尤为紧要。
       (二)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质量,切实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主导“网络民主”的发展方向与进程,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普遍缺乏与此相关的法规,所以绝大多数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不充分、缺乏深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使这种情况发生根本转变。政府网站建设应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依据,“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在全面梳理政务信息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分类体例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处理机制,提高信息公开的规范性。以信息公开目录为核心,加强对各部门、各地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目录体系建立关联关系,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最大限度保障,实现对政府更加有效的监督。同时,政府网站还要承担宣传教育功能,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公民民主参与能力,并努力主导舆论导向,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
       (三)加快建设政府网站的公众参与类栏目,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充分完善政府网站的公众参与功能,是扩大民主,保障公众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方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的互动交流渠道,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互动参与的效果。
       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互动效果,意识是前提,渠道是关键,制度是保障。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政府网站公众参与功能在政民沟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网站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加强沟通交流,将公民参与纳入决策全过程,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反映公众愿望和要求,切实保障公众的民主权利。其次,健全交流渠道,完善互动功能。政府网站应该建立起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不断完善渠道功能,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全方位服务通道。再次,要建立起完善的互动保障机制,明确落实各级政府部门作为互动交流责任主体的职责,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督问责,督促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网站互动,提高政府部门反馈效率和质量,避免公众参与出现“受而不理,有问无答”的现象。政府网站还应加强与主流媒体网站的互动,引导“网络民主”发展成为一种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
       (四)加快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立法进程,促进中国“网络民主”的法制化
       政府网站的可持续发展和“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制约,促进中国“网络民主”的法制化刻不容缓。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贯彻公正、诚实、平等、守法的网络理念,实现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伦理约束,以引导网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政议政,有序地参与公共生活。二是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权力透明化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确定信息公开的监督机构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为十七大报告中“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建立网络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政府网站安全的保障,保证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安全畅通。
       (五)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网络素质的干部队伍,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民主法治奠定人才基础
       这首先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不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过时。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上,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解释网络社会的各种问题,为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与稳定创造理论条件。其次要努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引导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最后要加强网络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其网络业务知识,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网络素质的干部队伍,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民主法治奠定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 赵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