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泛北部湾论坛]广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快开放发展的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
作者:课题组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广西的区位优势凸显,而作为推进自贸区建设重要措施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不仅确立了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广西加快开放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紧密围绕中国—东盟博览会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的聚集外部资源,是广西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广西;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6—0020—04
       一、广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快开放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国内、国际一些重要的博览会相比,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为使之更好地促进广西的开放发展,首要任务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博览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运应而生,广西要创造条件,使博览会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尤其是要推动博览会成为“10+1”建设中的第七大工作机制,区域合作的政治舞台,发挥博览会推进自贸区建设,服务自贸区的重要作用,使博览会成为服务广西开放发展的引擎。在未来,广西要通过对博览会运行机制的不断培育,最终形成展会专业化、展会组织与指挥协调、中国与东盟共办、政府的政策支持、资产运营与开发、客户沟通与服务、展会创新等机制,构建起展会的支撑服务体系,形成展会采购、展会营销、展会宣传、投资贸易撮合、客商接待、人才资源、展览服务与物流、信息网络等支撑平台,处理好国家战略需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专业展与综合展、中国举办与11国共办等关系;坚持和强化博览会的国际性、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提高竞争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二)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务体系
       要不断完善博览会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以便更好的为自贸区服务。作为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为客商提供完善的交易服务,把服务延伸到展前和展后。中国—东盟博览会刚刚起步,需要在会展营销、市场研发和交易撮合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形成竞争力,并应向制度化、机制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种长期持久稳定的服务机制。通过长效服务机制建设,不断强化会展服务的经济技术水平,尤其是培育出一种自我循环发展的服务能力,为长期性的博览会服务创造动力源泉。
       (三)建立各方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东盟十国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共同主办方,应在现有机制上,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广西和东盟方的作用,共同推动多国协商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一项重要的机制。要充分利用国家资源,促使博览会成为广西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广西应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要求和特点,办好博览会,围绕服务周边,服务“10+1”,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各方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促进体制和思维创新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发展的平台,必定推动广西的制度创新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发挥广西的地位和作用,广西就要借助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推进,运用好国家的政策,通过市场整合,将整个区域整合成为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圈,以此来增加对全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的影响力,迅速地提高广西在中国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二、广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快开放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总体构架
       1、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依托博览会,做好会展服务,发展会展经济,形成辐射力强的会展中心。根据广西对外开放的要求,应该面向东盟,充分发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和独特优势,发挥其产品交流平台、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功能,不断扩大影响。形成永久性的品牌。同时,依托博览会,积极整合展会资源,让更多的专业展览逐步做大做强,提高专业展会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一批本地的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会展品牌,把广西发展成为区域会展中心。
       2、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经济中心。广西要以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以旅游业和会展业为龙头,相关产业为依托,推进市场的一体化,促进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培育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物流基地、信息交流中心,由此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第一,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从世界会展的发展规律来看,产业是一个展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发达的制造加工业,博览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从广西和南宁的自身发展来看,既不是一个产业基地,又不是区域性的产品交易中心,缺乏办展会所需要的产业和市场支持,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使广西从过去交通网络的终端变为现在中国—东盟之间的枢纽、结合部,区位条件的变化使得南宁具备了成为区域性商品、产业集散中心的条件。因此,广西应采取措施,依托博览会,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要求,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贸易型加工制造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第二,区域性商贸基地。会展活动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沟通有无、配置资源,在市场的供求双方之间搭建沟通渠道,以利于各种市场要素在不同主体、不同地域之间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实现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广西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聚集各种门类的产品。汇集大量的中国与东盟的市场信息,吸引大批企业参与,从而产生一批不同门类的专业性市场,在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一些配套生产的加工制造业园区,促进产业的转移,从而最终形成针对专业市场产生的产业基地。同时,促进一批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立足广西、辐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贸中心。第三,区域性物流基地。会展业提供给城市的是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广西要从中国—东盟经贸交流的要求出发,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的步伐,加快与东盟物流体系的对接开发,充分发挥博览会的综合辐射功能。以会展物流为基础,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提升物流效率,构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结构。引导企业间的物流合作,实施市场化的重组,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以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物流区为依托、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辅助的现代物流产业群。第四,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从形成信息交流中心的条件和基础来看,广西处在东盟经济圈、泛珠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交汇点上。加上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举办,广西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信息高度密集的中国—东盟信息高地,信息源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初步显现。这为广西成为“信息交流中心”创造了
       基本条件,为尽快实现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广西应进一步重视和着力推动信息高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体系;尽快与东南亚各国密切合作,形成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互换机制,搭建面向东南亚的信息交流平台;与通信、邮政、广电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信息交流网络;加大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和技能;充分整合媒体优势,发挥信息引领的作用,在打造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过程中,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高地建设带动广西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制造基地等“三个基地”建设。
       3、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国际城市。通过博览会的发展,积极培育本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扩张和对外开放能力,建设连接中国—东盟“桥头堡”。带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第一,培育会展中心城市。会展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应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会展业需要城市提供产业和服务的支撑,同时,城市又从会展业的发展当中收到极大的实惠,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大约在1:4—1:5之间,而随着博览会的发展,这个比例将不断增长。因此要进一步办好博览会,以拉动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南宁市的开放发展。同时建设面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事务中心,推动南宁市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有关各类办事处的聚集地、国际外交使团生活区,从而使广西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集散中心、旅游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第二,推动广西环北部湾经济联合体的发展,激活沿海城市群。为了更好地发挥广西的作用,要通过组建沿海城市群,提高沿海城市群产业发展水平,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作为增强中国(珠三角)和东盟的经济联系的桥梁,推进“一轴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机制。沿海地区城市布局与规模结构的矛盾一直制约着广西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西要利用举办博览会的有利机遇,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心城市并使其担当起联系中国与东盟的桥梁。
       (二)建设步骤
       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历程及一般博览会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东盟博览会还处在成长的初创时期。要使博览会更好地促进广西的开放发展,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能逐步达到。
       1、快速发展阶段(2007-2010年)。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创建中国知名品牌展会,建立起保证博览会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构架和工作运行机制。经过头三届的“造势”以及后三届的“造市”后,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最终形成比较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与支撑体系。随着自贸区体系的逐步建成,关税壁垒消除,服务与投资相互开放,东盟博览会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出区域特色,在2010年自贸区建成之前,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场运行机制,起到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形成,实现区域内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多边共赢的巨大作用。(1)参展商群体的扩大。参展商的规模除了中国与东盟十国为主体外,可扩展到亚洲各国,如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还有欧美等国。加大力度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参加博览会,提升博览会的含金量。(2)举办规模的扩展。目前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年一届,一届三天。未来博览会可发展为一年一个综合性大型展览,每年举行几个专业展览,综合展与专业展连带发展。(3)举办形式的多样化。加强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会议方面的组织,除了目前的中国一东盟投资峰会外,还可不定时组织各种论坛及交流活动,内容可涉及到中国—东盟自由区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区域合作,提高博览会的影响力。广西在举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同时,要继续联合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电影协会等组织,进一步办好风情东南亚、东南亚时装节、东南亚电影周等活动,扩大其影响力。(4)开发相关产业。推进会展体制改革,做大做强会展龙头企业,大力促进交通运输、旅游、食宿、通讯、翻译、广告、印刷包装、展览工程等会展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协调好会展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同时以博览会为依托,大力发展会展物流、会展旅游、金融、交通、餐饮、宾馆、广告等相关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2、整合提高阶段(2010-2015年)。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第一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起完全专业化、国际化、公司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这一阶段,要不断培育和完善会展服务产业链,实现会展资源的科学整合,向知识密集型、高技能型会展业发展,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品牌展会。(1)突出优势和特色。突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国—东盟的双边交流。充分发挥博览会已形成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双向交流、合作与发展,促进展会规模、影响力及竞争力的不断提升。(2)构建会展布局体系。结合实施“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会展城市、品牌展会、专业展会”等多层次、广覆盖的会展布局体系,力争把广西会展业发展成为开放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布局基本合理并具有鲜明特色、较大影响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会展业强省之一。(3)起带动作用。在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扩大市场、保持领先,使广西成为会展业创新发展的平台,在全国乃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起带动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发挥平台效应,促进经贸合作
       一要积极打造中国和东盟合作与发展的平台。借助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办成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和文化交流于一体,服务全国、服务东盟、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博览会。着力打造货物贸易平台、投资合作平台、服务贸易平台、高层论坛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五个平台,为东盟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向东盟架起桥梁,促进双方商品、服务和投资的双向流动,全面务实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商贸基地。二要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发挥广西作为中国对接东盟国际大通道和枢纽中心的优势,扩大与东盟各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产业合作和相互投资。三要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产业互动,搞好产业对接。广西与东盟各国产业梯次明显,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广西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合作,形成自贸区框架下的产业互动发展格局。
       (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
       一要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优化
       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出口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二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优化投资环境,规范投资准入和核准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为国内外投资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建立开放有竞争力的投资机制。以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开发区为载体,以项目为中心,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引进外资特别是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到广西投资。三要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多边、双边援助,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窗口。鼓励和支持制糖、汽车、有色金属、纺织、电力、轻工、建材、制药和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互惠互利的投资、承包工程、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等国际化经营活动。
       (三)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通道建设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出省、出边高等级公路,打通两广省际高等级公路通道,全面融入珠三角。进一步整合广西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的优势,完善和提升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沿海大型组合港、促进沿海主要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方向加快发展,提高沿海港口竞争力;改扩建南宁机场和桂林机场,增加国际航线,建设国际区域性枢纽机场。形成广西通往东盟的东、中、西三条水陆交通通道及空中通道,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盟最便捷、综合效益最好的国际大通道。依托大通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中心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东南亚物流运作区,使广西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贸易中心及信息交流中心。加强口岸设施建设,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四)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优势转化
       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利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潜力巨大。广西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优势转化。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推进亚热带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尤其是临海大工业。着力抓好制糖、铝工业、汽车和工程机械、钢铁、石化、建材、林浆纸、锰业。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加快把海洋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开发高新技术,重点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服务业产业档次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为广西经济的新增长点。以全面启动和实施建设旅游强省战略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旅游业,把旅游业尽快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形象产业。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和商贸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房地产、会展、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特别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带动南宁、桂林、玉林等有条件的城市发展特色会展产业和会展经济。
       (五)优化项目布局,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利用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临海工业。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高起点、大规模地加快沿海石化、粮油、能源、钢铁、船舶修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工业,以大工业的发展带动工业新城的建设,依托临海、临港、临边工业,建设通道经济带,使之成为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经济走廊,以进一步扩大工业总量,大幅提高工业对广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二是加快区域合作项目建设。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精心组织一批条件成熟的签约项目,抓紧做好博览会项目、两广合作项目、桂港澳合作项目、桂浙合作项目以及已签约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使已签订合同的项目尽快开工。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百企入桂”为重点,围绕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加快组织筛选并实施一批交通、能源、优势资源开发、物流、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合作项目。
       (六)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广西新格局
       一要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承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与纽带作用。服务全国、服务东盟、服务世界。加快融入国内国外区域经济合作,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按照“立足华南、联合西南、拓展东南、对接中南”的区域经济合作总体构想,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把广西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区域合作。二要全面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等区域经济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区域内各省和港澳的产业、经贸、交通运输、科技教育、旅游、会展、物流、信息、水利、生态环保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市场开拓、产业对接和资源开发。巩固扩大与西南地区多领域经济合作。拓展与长三角、其它省区市及台湾的经贸合作。发挥民间商会桥梁作用。加强“百企入桂”工作,大力引进区外民营资本。
       (七)健全对外经贸法制体系
       一要做好涉外经济法规的清理、修改和制定工作。对不适应当前外经贸发展要求和不符合WTO规则的法律文件予以废止、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立法调研工作,适时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涉外经济的立法进程。二要尽快建立与完善外贸预警体系,减少贸易风险及贸易摩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特别是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海外商标注册的保护力度,鼓励有较大出口市场和出口潜力的技术成果在国外申请专利。加强涉外经济的管理执法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外经济法规体系,强化涉外法规的执行,加大对涉外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涉外经济活动的引导,使其符合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
       (八)建立对外经贸促进体系
       一要择优扶强,培育外向型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从资金、用地、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和跟踪,争取在三五年内将其培育和发展成为各市乃至广西出口数量大、产品竞争力强的重点外向产业和龙头企业。二要推进园区建设,培育出口基地。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商务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会展为平台,广交客户扩大出口。利用博览会这一平台,促进广西与东盟及世界各国贸易投资的双向流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吸引、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