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视野]避免国际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文化负迁移”
作者:葛朝霞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又反映着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国际商务环境下外语交际能力就是包括某种语言能力及其国家、民族、社会、文化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的语言交际应用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具体内涵有着许多种不同的阐述,但有共同之处。美国语言学家海默斯(Hymes)将其阐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形式是否合乎语法;语言形式是否可接受;语言形式是否得体;语言形式在运用中的现实性问题。现代语言学中的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流思想。语言是一种潜在的语义系统,由音位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组成。那么结合语言学家对语言自身特点以及交际能力的阐述,国际商务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在掌握扎实的语法基础上,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在特定的语境下,根据说话双方的身份﹑社会地位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流。
       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由于忽略社会文化的客观背景及语言交际环境,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负迁移”,从而造成“语用负迁移”,产生语用失误,出现许多语言交际中的不得体现象。语用学的兴起,就是要专门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要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效进行交际。同时,对一个国家文化的理解,影响到商务活动中以及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市场领域的选择。
       那么,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如何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应用者所学的语言知识﹑技能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会某种语言必须通过该语言使用的群体所处社会、社会实践、交际者所处交际情景来实现,要把交际语言中的用词与适当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文化造就了丰富的语言,由此产生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结构上,还体现在其内含的语义上。各种不同的语言词汇之所以丰富多彩是由独特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因此,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必然涉及文化对比研究,更涉及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这就要求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交际必然以相应的文化研究为基础。必须了解相应的文化传统。各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价值观、行为准则不同,语言交际就通过相应的结构形式加以反映。不了解文化就不能运用好
       *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立项科研项目“有效进行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项目编号:06VS009)研究论文。
       语言从而得体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
       一般人认为传统的中国人在商务谈判中精明、顽强。相对于西方人,中国商人更看重谈判的结果,其次是谈判过程,最后是谈判目的。在谈判桌上,如果要在“体面”和“利益”这二者中作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体面”;而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看重利益,在“体面”和“利益”二者中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同时,国际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交际”也显得日益重要。由于世界社会中的各个群体所处地域及历史、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审美取向、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社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交际习惯及语言规则,某—特定群体就形成一套交际规范,构成一种交际文化,不同群体就共享交际文化,并发展自己的特有文化。
       避免“文化负迁移”的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绍民族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差异,从而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这是国际商务环境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为了使交际双方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就必须注意语言背后引起误会和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并理解这些文化因素,自觉调整头脑中的固有模式,以免交际双方不自觉地把对方的信息进行主观的“割舍”,错误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对方从而造成不得体的交际。
       首先我们看—下价值观的差异造成“文化负迁移”、导致语用失误的情况。
       价值观主要表现为某些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群体所普遍接受的信念,它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在进行英语交际时要避免语用失误,比如面对面称呼上岁数的人为“old people”、“aged people”,均使人感到尴尬。而应该用一种比较“模糊”的称谓:senior citizen等。因为人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评价都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以此为前提评判不同人的观念及行为,比如:西方人强调个人的目的,强调个人的尊严、自主权、隐私权、自我设计、创造等。因此要对金钱、个性、效率、守时、爱幼、尊老等概括了人类文化典型意义的内容进行价值观对比研究,避免负迁移造成的语用失误。
       一些不符合语用规则的“问候”、“致谢”或“恭维”、“道歉”可能被误认为是很没修养的表现或触及隐私:“Where are you going”,“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every year?”等,会造成“不得体”的交际。
       另外,不同的审美取向、宗教信仰、文化现象、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也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
       非言语行为交际也应该引起重视。近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副语言学(Daralingulstics)、身势学(Kinesics)、近体学(Proxcmics)等新兴学科。所谓非言语行为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非言语行为作为信息、情感的载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精密代码;另一方面,又具有可变性,因为文字随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在谈吐中也还含有大量的属于非言语行为的副语言信号,如:非语义声音、停顿、笑声和交谈中的话语转接等。
       在对外文化适应方面,不论是以哪种方式,都要以自觉、自愿为主。要有效地进行国际商务环境的跨文化交际,就要提高对外文化的适应性,自觉调整好民族情结和文化情结。自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由“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负迁移”,以及由此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达到贴切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葛朝霞:上海电机学院]
       (责任编辑 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