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杂志》第3卷第3期刊登了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D.A.柯比等人合写的《中国文化价值与企业家精神:一种初步思考》一文。文章把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西方学者总结出的企业家素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儒家思想从根本上讲并不支持企业家精神,但是中国文化对于企业家的成长仍旧是有益处的。现将文章内容编写如下。
前言
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期里,儒家思想在中国一直受到批判。西方的一些学者,如卫博(1905),把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归咎于儒家思想。然而,儒家思想的命运在最近几年又有了转机。最近二十几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儒家思想重新获得人们的喜爱,并且再一次成为中国主流文化之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企业家在中国的再次崛起、成长提供了机会。而在此之前,尽管华人家族企业在东南亚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华人的商业才能在中国大陆却一直遭到压制。
现代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统文化、共产主义信仰、西方价值观(近期才有)。传统中国文化包含不同的思想学派,如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以及许多地域性文化。但是,儒家思想无可争议地是最具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不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而且还提供了中国人人际交往的准则规范。
从根本上来讲,儒家思想是关于行为或道德准则的,它以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善良行为、工作态度的学说为基础。儒家思想规定出所有人的社会行为准则,指导社会中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人际交往。孔子认为有五大永恒的美德,即仁、义、礼、智、信。孔子划分了五大基本人际关系,并规定了每种人际关系的原则,称为五常。它们是:
君臣关系
职责与忠诚
父子关系
爱护与孝敬
夫妻关系
责任与服从
兄弟关系
榜样与效仿
朋友关系
信任
五大人际关系中,有三种是家庭关系,这清楚地表明家庭观念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并且这种家庭观念是伙伴理念的思想基础;孝敬与忠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与经营管理关系最密切的是第一种与最后一种,即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基于这两种关系的理念,产生了中国和日本的伙伴型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价值观
我们在广泛研究了中国文化及经营管理之后,归纳出中国传统价值观表。该表共包括59条价值观,分为七类:国民特征、人际关系、社会(家庭)准则、工作态度、商业准则、个人品质、对环境的态度。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所列出的大部分价值观是传统价值

团队精神 53
情绪稳定 51
睿智
将其与郝那德所列企业家素质进行比较时,以下四项一致:
34 毅力
31 勤奋
51 足智多谋
12 人情练达
与歌泊列表比较,有三项一致:
40 避免大风险
31 勤奋
30 领袖才能
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卡特那所列企业家素质无共同之处。因为,卡特那所讨论的主要是商业创新,而华人价值观则更多的是关于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的。
经比较,与企业家素质相冲突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有:
45(保守) 积极适应变化
25(尊卑有序) 创新进取
39(不谋利) 利益导向
57(听天由命) 坚信自己能主宰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最经常提到的企业家素质中的创造性、革新精神、灵活性却在中国文化中空缺。
讨论
一项关于传统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发现,儒家思想与22个国家1965年至1985年的经济增长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所谓的“四小龙”(新加坡、台湾、韩国、香港)以及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排在前五名。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儒家思想影响范围之内,他们的经济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小企业的驱动(日本除外)。因此有理由认为,儒家思想价值观与地区的企业发展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或者说,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企业家素质有一定的联系。研究人员经长期观察发现,一些地区的企业家行为多于另一些地区。那么,到底是中国文化有利于企业家的发展,还是企业家精神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呢?
对比的结果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不是”。虽然一些企业家精神可以在华人文化中找到,但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家素质却在华人文化中空缺或与其相悖。这倒不足为奇,因为,作为中国文化主要基础的儒家思想是封建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它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价值体系相差甚远。中国文化最为提倡的是和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如进取、创新、革新这些重要的企业家价值观会在中国文化的字典里找不到。进取和革新势必打破现存的秩序,并且被视为对社会和睦的一种威胁。
中国文化与企业家精神的另一根本区别是:前者主要是关于伦理、社会公德及个人修养的指南,几乎不涉及商业或其他赢利活动。毕竟,孔子所要塑造的是士大夫,而不是什么卓越的企业家。由于孔子的学说主要是关于治国的,所以儒家思想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谋求个人名利。与强调贸易主义的西方传统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贬低商业行为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支持企业家精神。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文化与企业家的成长毫无关联或对其毫无益处。那些关于人际关系的价值观、重视家庭与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以及关于工作态度和个人修养的价值观,是全面理解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理解海外华人商界,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华人家族企业和正在蓬勃发展的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所在。
总结
虽然从文化角度解释经济的这种做法颇具吸引力,但容易流于简单化、笼统化。现在有人将东南亚经济的成功归功于儒家价值观念,其推理过程通常是:
(1)文化因素对远东的经济奇迹有促进作用;
(2)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是由中小企业推动的,所以,企业家精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这些国家处在儒家文化影响之下;
(4)因此,儒家文化能促进经济增长并有益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不难发现如此推理的漏洞。诚然,文化因素确实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我们很难确切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以及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经济活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文化有其局限性,文化本身不足以解释经济。也许有人会说,华人天生是企业家,但事实却是,总体上看,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企业家的主要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与企业家素质之间的联系。这里所展开的讨论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传统部分,即儒家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尚有待于讨论的是:其他两种有影响的价值观,共产主义信仰和西方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我们只有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入研究,而不仅仅只是研究儒家思想,才可能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