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交点]开阔的智力空间
作者:■陈旭光

《人民文学》 2001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一个似乎最缺少诗意的现代物像--一个钢筋水泥的庞然大物--的心灵对话,是主体自我"反复观察"的"他审",更是自我省察、自我叩问和主客对话的智性表达。
       读这首诗歌,我们不必拘执于个别字词或诗语意象,比如,赛物的"外壳"是不是"白色"的?到底什么是"它"的所谓"微笑"?是否确有"挂在墙上的"、"复制的"尿壶?赛特的"大喇叭"在哪里?它的"响亮的一面"是哪一面?显而易见的正是,诗歌中"赛特"的表象与现实中"赛特"的联系是极为微弱的,但又不是无关系的。只要读者略具现代诗的阅读经验,且对生活不乏感知,就绝不会不知所云。究其实,诗歌中展示的诗性经验与现实经验,处于一种颇富张力的,介乎"似"与"不似"之间的微妙关系之中。对这种微妙的张力的追寻与感知,诗歌会把我们引入一个开阔而微妙的诗性空间。毫无疑问,在这首诗中,所谓的赛特也只是一个表达诗人的智性思考的中介与载体。诗歌对"赛特"(进入诗歌文本的)这一充溢着现代人的思索和主体精神的折光的"主体意向性客体"所展开的层层描述,与其说是描述,不如说是隐约的暗示,是经验的沉淀和日常感性的抽象,是"镜像中的自我呈现"。
       这也正如诗人在最后对自己诗作的解构:
       这就是反复观察的赛特
       无法描述
       实际上,诗歌展现了一个抱有古典情怀而又生活于当下和日常中的现代诗人的一次超现实的智性漫游,他"背着旧书包",怀着对"夜莺"的朦胧怀想,抒发的却是一种颇有力度的现代批判意识:嗅到了"阶级和药水的气味",看到人们之如"动物"的"狂欢"和被赛特购物中心的"吞咽",以至于生发出"一只夜莺跌进天井"的宿命的悲凉--
       在这里,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甚至是充满矛盾的,有叩问、追思的怀疑,有无奈和认同,更有批判性的审视与超越--而这一切主体意向性都是通过诗性经验来得以诗意地传达的。
       〔责任编辑 商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