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语言学研究]“来”和come“去”和go对比研究
作者:姜 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来”和come,“去”和go在词性、词义、句法和搭配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对“来”和“去”、come和go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来”和“去”、come和go的使用,既涉及实际空间距离的理解,又涉及心理空间距离的理解。故在实际运用中,既不能把“来”和“去”、come和go绝对地对立起来;也不能把“来”和come、“去”和go简单地等同起来。
       关键词:“来”;come;“去”;go;空间距离
       中图分类号:H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8)05-0134-05
       收稿日期:2008-04-05
       作者简介:姜玲(1966~),女,河南固始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一般认为,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人们对词汇的研究历史悠久,也许可以说和语言的研究有同样长的历史。词汇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通常分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历时研究探讨词汇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共时研究分析词汇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历时研究需要借助共时研究的成果,了解词汇在不同时间段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剖析其发展历史。共时研究需要依赖历时研究的发现,了解词汇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更准确地解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学者们对汉语“来”和“去”、英语come和go的研究已经不少,主要有句法研究,语义研究和语用研究。但是,关于“来/去”和“come/go”的对比研究尽管齐沪扬早在10年前已经指出应该开展,但截至目前,国内的此类研究还是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来”和“去”、come和go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出发,对“来”和come、“去”和go,“来”和“去”、come和go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对比研究,并尝试从空间距离的理解角度对它们作移动动词时的用法给以解释,从而说明既不能把“来”和“去”、come和go绝对地对立起来,也不能把“来”和come、“去”和go简单地等同起来。
       一、“来”和come的比较
       根据CCD,“来”有三个词条,16种意义,可与其他字词组成词组或短语53个。根据DCAE,come有一个词条,9种意义,可与其他词组成短语或习语34个。在“来”的16种意义里,只有第一种表示come;同样,在come的9种意义里,也只有第一种表示“来”。所以,“来”和come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下面主要从词性、词义、搭配和句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词性方面,“来”既可以作动词,还可以作名词和虚词。“来”作名词时没有搭配能力,只能用作姓氏;“来”作虚词时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用在诗歌、熟语和叫卖声中作衬字,比如“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come只能作动词和名词。
       词义方面,“来”和come都是多义词,“来”的词义似乎更多些(达16个),表达意义更灵活一些;come的词义相比之下显得少一些(只有9种)。
       搭配方面,“来”和come的搭配能力都很强,“来”的滋生能力更强一些,同“来”组成的表达方式多达53个;come的滋生能力稍微弱一点,用come组成的表达方式只有34个。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来”组成的词组和短语中,“来”的意义比较单一,大都表示“到来”,比如“来宾,来潮,来电,来访,来稿,来函,来鸿,来回,来回来去,来火,来件,来劲,来客,来历,来临,来龙去脉,来路,来去,来人,来日,来日方长,来生,来世,来势,来书,来往,来文,来向,来信,来意,来由,来源,来者”,等等;而用come构成的短语或习语中come的意义多种多样,因而在理解come的搭配上,困难大一些。只有在in the days(weeks,months,years)to come,come and go,come back,come from,come over等搭配中能看出come的本义,其他搭配几乎都是不可分的固定搭配,整个短语或习语的意义很难从构成成分中分析出来,正所谓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句法方面,主要看一下作动词的用法。“来”用作动词时,既可以作不及物动词,也可以作及物动词。“来”作及物动词时,用来代替意义具体的动词,潘文、申敬善称之为代动词。所以,“来”可以单独作谓语出现在SV和SVO句型中。例如:
       SV:开春以后,农忙来了。(The busy farmseason comes when spring sets in。)
       SVO:何必来这一套?(Don’t give me that。)
       同时,“来”可以在很多词组或短语中作定语,如“来年,来日,来信”。
       再者,“来”可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说明第二个动词表示的是动作的意图、目的、结果、估量以及动作的方向等。(详见下文)
       “来”还可以用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如“上来,下来,进来,出来,过来,回来,起来”等。
       come作为不及物动词,一般可以直接作谓语用在SV、SVA和SVC结构中,表示“来”。但由于come可以和很多介词、副词搭配构成短语动词充当谓语,come也可以出现在SVO结构中。例如:
       SV:Come here and look at this.(过来看看这个。)
       SVA:He came to my party.(他来参加我的晚会了。)
       SVC:My shoelaces have come untied.(我的鞋带松了。)
       SVO:The dog came at me with its teeth bared.(那条狗露着牙齿向我扑来。)
       She came uD against a stone wall when she asked her boss for a raise.(她向老板提出要增加工资时碰了壁。)
       She came up with a good solution tothe problem.(她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去”和go的比较
       根据CCD,“去”有三个词条,15种意义,可与其他字词组成词组或短语14个。根据DCAE,go有两个词条,19种意义,可与其他词组成短语或习语47个。与“来”和come一样,“去”和go的所有释义中,也只有动词的第一种词义是相对应的,其他词义和用法均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词性方面,“去”和go都可以作名词和动词,但“去”作名词时没有搭配能力,只表示汉语四声中的去声,用在极其有限的表达方式中。
       词义方面,“去”和go都是多义词,go的词义似乎更多些,达19种,表达意义也更灵活多变一些;
       “去”的词义相比之下显得稍微少了一些,只有15种。
       搭配方面,“去”和go的搭配能力都很强,go的滋生能力明显强了许多,同go组成的表达方式多达47个,其中由动词构成的表达方式43个,由名词构成的表达方式4个;“去”的滋生能力则弱了许多,和“去”组成的表达方式只有14个。同时,在多数由“去”组成的表达方式中,“去”的意义比较简单,一般表示“除去、除掉……”,比如,“去火,去任,去暑,去雄,去职”;有些表示“去”的本义,比如“去处,去路,去向”;还有些表示“过去”,像“去年,去日,去岁”,意义比较容易把握。而用go构成的短语或习语中,go的意义比较多,只有在少数短语或习语中能看出go的本义,如go after,go ahead,go along(with),goaround,go away,go back,go by,go down,goin,go into,go on,go through(with),go togeth-er,go up。
       句法方面,由于“去”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它可以单独作谓语用在SV、SVA和SVO句型中,例如:
       SV:大势已去。(The situation is beyond sal-vation)
       SVA:他去了三天,还没有回来。(He has beenaway for three days,and has not come back yet)
       SVO: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Delete oneor two words。and the sentence reads more con-cise)
       同时,“去”可以在很多词组或短语中作定语,如“去年,去日,去岁”。“去”还可以在有些形容词、副词后面作状语,如“大了去了”。
       再者,“去”可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说明第二个动词表示的是动作的意图、目的、结果、估量以及动作的方向等。(详见下文)
       “去”还可以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方向,如“上去,下去,进去,出去,过去,回去”等。
       go作为不及物动词,常常可以直接作谓语用在SV、SVA和SVC结构中,表示“去”。但由于go可以和很多介词、副词搭配构成短语动词充当谓语,go也可以出现在SVO结构中。例如:
       SV:The motor went and won’t restart.(马达坏了,启动不了。)
       SVA:She goes to London twice a year.(她每年去伦敦两次。)
       SVC:The country will go nuclear in fiveyears.(该国五年后会成为核国家。)
       SVO:He promised to pay back my money,but he—went b—ack on his words and didn’t pay.(他答应还我钱的,但他食言没有还。)
       I went over the contract,then signed it.(我仔细读过了合同才在上面签了字。)
       作为名词的go,可以用作动词的宾语,或者用在另一个名词前作定语。例如:
       宾语:I couldn’t solve the problem,so I askedmy friend to have a go at it.(我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让我的朋友试一试。)
       定语:Our new budget is approved,so we havea go situation in hiring more people.(新的预算已经被批准,所以我们可以多雇一些人了。)
       三、“来”和“去”、come和go的比较
       这里主要探讨“来”和“去”、come和g0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作移动动词(verb of motion)的使用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假定“来”和come、“去”和go只有一种意义,即“来”和come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to move toward the speaker),“去”和go表示“从说话人所在地到别的地方”(to move to a place away from the speaker),这两对词在使用方面仍然存在区别。
       首先,尽管“来”和“去”意义相反,它们却具有相同的用法。而这些相同用法是come和go所没有的。
       第一,“来”和“去”在构词手段上很相似。它们都可以和某些字搭配组成词组,表示相反或相对的意义。例如:“来路,去路;来年,去年;来日,去日;来世,去世;来向,去向;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等。
       第二,“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另一个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例如:“你来念一遍”(Come on,read it),“自己去想想办法”(Go and figure out a way for yourself)。
       第三,“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另一个动词后面表示做某事。例如:“我们贺喜来了”(We’ve come to congratulate you),“他听报告去了”(He has gone to listen to a report)。
       第四,“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例如“他摘了一片儿荷叶来当雨伞”(He picked a lotus leaf and used it as an umbrella),“他提了一桶水去浇花”(He took a bucket of water to water the flow-ers)。
       其次,分别以汉语和英语作为母语的两个民族在使用“来”和“去”、come和go时对空间距离的理解不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把空间距离划分为实际空间距离和心理空间距离。顾名思义,实际空间距离是指两个地方之间实际上存在的空间距离,比如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纽约到华盛顿的距离;心理空间距离是指两个地方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在心理上的反应,也就是心理距离。无论对中国人还是非美国人的外国人,北京到上海、纽约到华盛顿的实际空间距离都是一样的,但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北京到上海、纽约到华盛顿的心理空间距离却不一定完全相同。对中国人来说,北京到上海可能显得较近;而对美国人来说,北京到上海可能就比较远。反之,美国人会觉得纽约到华盛顿比较近,而中国人会觉得纽约到华盛顿比较远,近和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来”和“去”、come和go的使用中,既涉及实际空间距离,也涉及心理空间距离。
       
       汉语中的“来”和“去”,在表示实际空间距离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表示的实际空间距离具有绝对性,“来”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去”表示“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所以,“来”和“去”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具有语义上的差别。
       第一,“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另一个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事。“来”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去”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例如:“大家来想办法”(Everybody here,please think about how to do it)表示大家就在说话人所在地想办法;“你们去考虑考虑”(You may goand think about it)表示人们离开说话人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考虑问题。
       第二,“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做某事。“来”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来做某事”,“去”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去做某事”。例如:“他回家探亲来了”(He has come back home tosee his parents)说明他是从别的地方来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他回家吃饭去了”(He has gone homefor dinner)说明他是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了。
       第三,“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表示由远及近,“去”表示由近及远。例如:“他摘了一片儿荷叶来当雨伞”。表示他从别的地方摘了一片儿荷叶来到这里;“他提了一桶水去浇花”,表示他从这里提了一桶水到别的地方去浇花。
       第四,“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发生的方向。“来”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去”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例如:“把锄头拿来”(Hand the hook over,please)说明是把锄头从别的地方拿到这儿来;“拿去”(Takeit away)说明把某种东西从这儿拿到别的地方去。
       第五,“来”和“去”都可以用在动词后面对动作进行补充说明。“来”表示结果或估量,“去”表示动作的继续。例如:“一觉醒来”(wake up after asound sleep),“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It looksthere will be no problem for us to overfulfill theoutput plan this year);“信步走去(一过去)”(take aleisurely walk toward or up to),“让他说去(一下去)”(let him talk on)。这也许是因为来到说话人面前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比较容易对它进行判断,看出它的结果;而离开说话人的事情是不容易估量的,姑且认为它还在继续。
       另一方面,“来”和“去”表示实际空间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对“说话人所在地”的认定。这里,“说话人所在地”既可以指“说话人所在的确切位置”,也可以指“说话人所在的比较大的位置”,甚至“说话人对参照位置的选择”。因此,可以认为,“来”表示“动作变化朝着说话人选择的参照位置”,“去”表示“动作变化背离说话人选择的参照位置”。比如说“他回家探亲来了”,“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可以是“他的家”,可以是“他的家所处的家属院、街区、村子、城市,甚至国家”。试想一下,如果“他”从国外回来,“他的家”在河南,“说话人所在地”在河北,说话人仍然要说“他回家探亲来了”,用“来”表示“由远及近”,而不能说“他回家探亲去了”,否则就会引起误解。当这个参照位置扩大到极点的时候,便是“听话人的位置”。这似乎也从对实际空间距离的感知变成了对心理空间距离的感知了。
       英语中的come和go在表示实际空间距离时往往只有绝对性,也就是说“说话人所在地”指的是“说话人所在的确切位置”,只要不是在“说话人所在地”就只能用go,而不能用come。所以,“来”和“去”、come和go在表示实际空间距离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然而,“来”和“去”、come和go在表示心理空间距离时似乎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现在“说话人对参照位置的选择不完全是客观的,有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心理上觉得“由远及近”就用“来”和come,如果心理上觉得“由近及远”就用“去”和go,有时“来”和“去”,come和go甚至可以通用。例如:“我已经告诉小张你明晚要来/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I have told Xiao Zhang that youare coming/going to his birthday party tomorrowevening);小张很想知道你明晚能否来/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Xiao Zhang wants very much to knowwhether you can come/go to his birthday party to-morrow evening)。
       英语中的come和go也有同样的用法,例如:Have you told Mary that you are coming/going toher party?9 Mary wonders if he,Il come/go to hergraduation.
       另外,家是人们生活休息的地方,是亲人团聚的地方。家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亲切的、甜蜜的。所以,家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亲近的。无论一个人与家的实际空间距离多么遥远,他和家的心理空间距离总是近的。因此,无论中国人还是英美国家人,不管他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当他邀请别人去自己家里做客时,他都会很自然地说“有空来我家玩”,Pleasecome to my home for a visit(请到我家里来做客),尽管说话人不在家的时候,他应该说——而且有时也会说——“有空去我家玩”,Please go to my homefor a visit(请到我家里去做客),齐沪扬认为,“来”和“去”、come和go的这种用法与时间有关,无论说话人在不在家都可以说“明天到我家来”,因为说话人把自己的位置定在“明天”这个时间内所在的地方,即完成动作“到我家”时自己所处的位置,并称之为遥远位置。而文旭则认为,这是因为“以家宅为基础”(home-base)的因素在起作用。有同样用法的处所词可能还有“工作单位”、“家乡”等。
       “来”和“去”、come和g0在表示心理空间距离时的相似性还表现在使用“来”时把说话人选择的参照位置从“说话人的位置”极端地扩大到“听话人的位置”,比如,小孩子叫妈妈时,妈妈总是说:“来了,来了,我马上就来。”这里,妈妈是把“小孩子的位置即听话人的位置”当成参照点了。英语中的come具有相似的用法,例如:
       A:Hurry up,Peter,We"re leaving.
       B:Go ahead,I"m coming.
       更为有趣的是,“来”和“去”、come和go在表示“希望”时形成有趣的对比。“来”和come常常表示[+希望],和改善相联系;“去”和go常常表示[一希望],和恶化、变坏连在一起,例如“好起来、升起来、亮起来,come right,come true;瘦下去,go wrong,go rotten”。高顺全也认为,“过来”表示转向积极意义的常态,“过去”表示失去常态。比如,“暖和起来、明白过来、改正过来、纠正过来;晕了过去,昏死过去”。这一切可能都与对心理空间距离的理解有关。
       但心理空间距离的使用不能与实际空间距离相矛盾,造成语义不通,比如:
       你打算用这个办法去帮我吗?(表示不合适)
       句中“我”是说话人,肯定在此地,不应该用表示“由近及远”的“去”,只能用“由远及近”的“来”。
       综上所述,“来”和come、“去”和go在词性、词义、句法和搭配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亦有不同之处;“来”和“去”、come和go即使只用作移动动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也各有不同,既涉及实际空间距离的感知,又涉及心理空间距离的感知,语言学习者、使用者绝对不可以不分场合而简单随意地将它们画等号。
       [责任编辑 姬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