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原则探析
作者:杨运秀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自市场经济产生至今,西方经济伦理道德反映并维护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经济伦理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原则,要求既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又要超越一般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实现人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追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主体;经济伦理;伦理原则
       经济伦理就是对经济发展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系统审理,它关心的是人类如何不以自身异化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并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的健康、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经济伦理古已有之。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与发展,数百年来,为探索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与伦理冲突的方案,产生了众多的学派和观点。亚当·斯密、李嘉图,历史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等都试图从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去统一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和伦理的关系。尤其是历史学派最为明确地把经济行为归结为道德,把道德作为协调经济行为的动因。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个“经济伦理学”运动,原因是当时美国的经济丑闻不断,理论界因此掀起了经济与伦理是否有关的一场辩论,基本达成了经济领域是社会领域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的制约和指导的共识。继美国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也不断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经济伦理学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伦理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1995年,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出版了《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他充分肯定了伦理学在经济选择中的作用。自此之后,1999年刘伟教授等所著的《冲突与和谐的集合——经济与伦理》、2002年韦森先生所著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纬度与道德》、2005年湖南师范大学的王泽应教授所著的《义利观与经济伦理》、中山大学的章海山教授所著的《经济伦理及其范畴研究》、2006年武汉大学的张传有教授所著的《伦理学引论》等著作陆续出版,代表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阶段性的最新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在这方面学者们达成了共识。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伦理内涵、伦理价值观等问题,但在这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性的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仍在探讨之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经济社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失控、失范、失衡的现象,令人困惑担忧。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就是对社会现状反思的结果。“中国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为整个社会提供一套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避免一般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负面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就要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的构建,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原则。本文拟从西方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发展反映并维护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伦理的支撑入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作一些探索。
       一、西方市场经济伦理反映并维护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
       西方市场经济自产生以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作为其观念形态的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发展反映并维护了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数量较小,市场主体较多,科学技术进步有限,资源的开发和流动比较缓慢,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是自由竞争。这时候,古典经济伦理就是“经济人”的假设,其核心就是自利最大化。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把人的价值物化为抽象的赚钱的能力,以利润最大化为价值选择,实质就是物本主义。这一时期社会所认同的就是赚钱越多越道德的经济伦理原则,利己主义在经济关系中地位重要乃至占主导地位。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拥有的资本数量越来越多,资源开发和流动的速度加快,市场交易日益频繁,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参与市场活动经验的积累,市场主体对在市场运行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市场规则的认识逐步加深,加上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律的制定,法治精神得以确立,自由、平等、竞争、等价交换、诚实、节俭等经济伦理道德原则的逐步形成,实行极端的利己主义已经行不通了。人们在市场参与交易活动时结下契约,规定在追求私利时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利己但不损人,为实现自我的利益,自觉履行对他人的义务,就成为市场主体的基本道德责任,这时候,合法赚钱就是社会所普遍认同的经济伦理道德原则。
       在西方,合理的利己主义是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人人为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和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突出,极端利己主义充分暴露时出现的。合理的利己主义认为,个体的本性是利己的,把尊重个人利益置于首要的地位,以谋取个人私利为宗旨,主张在尊重共同的社会规则和他人同等权利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实现个人的利益;认为促进公共利益就是增进个人利益,要做到不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不赞成极端利己主义者不择手段地侵害他人和集体的共同利益。合理的利己主义要求对市场主体利己的行为有所约束,这是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表现。
       1929~1933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过后,经济利他主义就作为国家的一种强制性的公共理性出现在西方世界,保险、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在西方国家确立并不断完善,用以弥补利己主义的缺陷所带来的困境。
       现代市场经济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人性化趋势,以人为本、以德治商等伦理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和不断推行,表明一旦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和完善。非经济因素中的人的智力、道德等文化的因素的作用就会日益凸显出来。生产状况的变化,资源环境危机的加剧,促使人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就凸显出人的素质的重要性,人的素质成为首要的生产力。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主张,对经济评价和行为预测中,要把伦理因素考虑进去。这种伦理因素不是外在于经济,或者是由外部输入到经济中的,而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增长力。经济发展内含有科技、道德、人文的因素已成不争事实,表现在道德因素日益内化在生产力中,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知识经济、新经济的勃兴,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非经济因素中的文化道德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在实践上已不再忽视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伦理的支撑
       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权
       威,保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是市场主体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受利益或利润至上动力机制的驱使,一些市场主体私欲膨胀,从事经济活动时不遵守市场规则和国家制定颁布的法规条例,实行极端的利己主义,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通过不正当竞争而获利,个人之间、经济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等经济关系不能相互调适,矛盾和冲突加剧的结果,就造成市场无序。
       市场无序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德国的政治家施密特曾说过:“市场,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是一种合理的机制,应当予以肯定,然而,市场不是主管道德的机构,它不会致力于社会公正,克服失业,或者确立金融理性或财政理性。因此,市场经济需要一种社会保障、税收和预算政策、金融和货币政策所构成的框架,需要一种竞争秩序,还需要种种安全条例,用于保护乘客、储户和环境,等等。市场本身并不树立个人的规矩和道德。”若市场无序,对个体、对社会都没有好处。市场无序会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使社会不公等现象更加严重,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被市场主体广泛认同的市场规则、市场机制伦理要求,便是市场主体和市场经济对市场保持正常秩序客观要求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不能没有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离开了伦理道德规范、约束和引导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必然远离人类的幸福与完善,同时也将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市场主体对市场行为的选择首先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受利益动机的驱使。个体行为动机的性质决定着行为的方向,并会影响行为实施过程和结果。市场主体从事有益于自身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时需要激励。市场主体行为的动机不仅仅在于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还有审美的、伦理的需要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满足自身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产生的源泉,可是人的需要尤其是对物质财富的欲求并不是无限的,仅为了物质欲望的满足才会产生的积极性也是不能持久的。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验证,认为并不能将现实中的人的行为动机简单地归结为利己,人类行为从一般意义上说有寻求行为合理性依据和追求人性完善的倾向,否则也就不会有科学的昌明、灿若群星的先哲圣贤的出现以及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有理性的一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美好的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还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个体是否在乎工作的绩效有很大关系。被称之为“四小龙”的东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其社会成员有为民族、国家、社会、企业的奉献精神分不开。他们有非常强的成就取向的工作伦理,高度的集体团结感存在于家庭和家庭以外的一些群体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塑造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健全人格、培养积极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就需要发挥市场经济伦理的激励作用。因为“当人们有道德的自我激励时,就会激发他们为公共利益与公共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的动机和热情,自愿地在个人利益和公共目标的冲突时把公共目标的实现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就会有进取心、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就会摆脱惰性、战胜困难,即使处于逆境之中也能恪守道德规则,也能使工作符合义理,更有成绩、更为出色”。
       现代市场经济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发展,与分工的深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密不可分。在涉及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时,如需要对重要项目或工程进行投资时,市场主体是需要激励的;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社会激励机构的激励,基于对市场状况、资本预期收益等利益方面的考虑,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这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例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经济也需要对市场主体以不同形式的激励。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经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经济活动,本身都存在着目的性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主要体现为经济因素支配非经济因素,注重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财富增加,而忽略了价值理性与人文精神,物本主义的盛行,使人们面临失去精神家园的危险。“道德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强调人的精神的完善,本身就是克服人们内心深处非理性的自利冲动的一剂良药,能够尽量避免人们因为各自自利冲动所造成的利益冲动,增强人们行为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从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费用的作用。”历史上斯密的敏锐和深刻就在于他紧紧地把握到市场经济制度所依赖着的两个东西:政治和道德,而根本是依赖着道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经济活动就需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作为价值目标,强调人的精神完善,引导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也注重事业的成就和责任的履行,体现人性的崇高,在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活动中实现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三、现阶段应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原则
       从世界范围看,市场经济在西方已发展了几百年,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发展成就斐然,至今有不少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我国选择市场经济模式,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因此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市场经济不仅内在地具有某些伦理道德的要素,而且要求社会伦理道德与之相适应,要求形成既能为市场经济辩护和论证又能引导和提升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经济伦理”。“经济伦理是直接规范和调节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独立的经济主体的存在,经济主体间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经济关系的独立存在,是经济伦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构建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市场经济伦理体系,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又要超越一般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现阶段,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表现为经济的发展也表现为人自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上,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对人的发展来说,经济的发展只是手段,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才是目的和尺度。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形成、扩大与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都建立在人所进行的生产交换活动的基础上。为了人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根本问
       题,市场经济制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能力,凸显和强化个体对利益的追求,为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动力机制;个体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实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目标的冲突随时随处可见。物本主义在西方盛行一时,经济发展了,人被物化了,人只是在作为劳动力使用的情况下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被重视;分工深化使人的发展更加片面化了,人格、尊严、权利、生命的价值被忽略了,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这是人的悲哀。
       人具有理性,追求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内涵。现实的经济活动是人所主导的实践活动,经济活动中有一定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人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事经济活动,就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繁荣,但是人不能忘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之目标。因此,要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规范,关注人自身的发展,而不能以自身的异化为代价发展经济,若那样的话,人只能置自己于更加可悲的境地,甚至可能是自我毁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人类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和伦理道德取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肯定个体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
       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谋利性源自于人的天性。人首先是个体性的存在,生物性的个人从事活动的出发点就是个人利益,不承认这一点就等于忽视了人的存在,人性利己这一永恒的本性在人的任何活动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领域就表现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自发性、创造性的活动是同他们的自身利益相联系的,为了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的自发性创造性活动,市场经济承认每个人对利益的追求是正当的。西方经济伦理传统中个人利益问题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认为个人利益总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利己主义是支配行为的动机。许多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之所以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中取得了成功,就是因为它形成了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这一动力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应当承认人性利己的合理性,肯定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应该认识到: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当前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都需要物质保障。肯定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理直气壮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通过勤奋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使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当然“自利也应当有所约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应当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因此形成的不是单纯的自利,而是‘共同富裕’、‘利己的同时利他的双赢’、‘秩序共同维护’的经济伦理道德思想,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应当体现出‘利义统一’和‘见利思义’的经济伦理观。”
       市场经济把利益特别是个人利益置于首位,市场经济的活力正是源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诱发个人追求利益的动机。在市场中人人追求自身的利益,从而保证社会利益的实现,利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的利益是在社会整体的合作状态中产生的,是人类协作的产物,如果缺乏他人的协作和应对,就无法实现个体的利益。利益的获得是一种创造,而不是巧取豪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是对利益的攫取,并不能使利益有丝毫增进。利益还意味着责任,不仅有所得也有付出,个体必须对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负责。利益的实现需要创造,个体必须有务实的态度和精神,用正当手段、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去实现自己的利益。
       3、大力倡导市场主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我国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并要求市场主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就主张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结合。理想的集体应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种集体是个人获得自由的前提。社会是个人生存的条件,个人正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自身,因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集体主义的基本含义,是人的社会性的具体现实化,内含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种认识和选择,集体主义使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获得最有效、最大限度的有机统一,它也不否认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强调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调节原则。所以,它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有利于和保护最大多数人的个人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个人应该也可能通过道德自律和自我的约束,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追求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总是通过市场联系起来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内部就包含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可能性。集体主义历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力倡导市场主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提倡并强化市场主体自立自主自强的意识
       市场经济建立在个体利益独立、享有自由平等权利的基础上。个体人身和政治上的独立是经济利益独立的前提,独立自主的经济利益是市场交换关系的基础,市场主体有独立的利益目标与价值追求。市场经济既承认市场主体利益的存在和独立自主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又要求市场主体承担经营的风险和责任。
       市场经济不是简单地肯定个人的物质利益,而是鼓励市场主体以自身积极的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市场主体自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怎样进行交易等问题的判断与选择,是自由地独立地经过理性的算计之后做出的。生产经营过程不仅是市场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也是市场主体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马克思曾认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挥和实现,实际上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非只是片面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其经济伦理要求本质上是市场主体的地位、权利的彰显和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现阶段,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大力提倡市场主体自立自主自强,引导市场主体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负责,关注自我价值的追求和人格的完善,从而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