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教育学研究]论日本大学的生涯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作者:杨 凡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近年来,日本高校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的变化等,促使日本大学就业指导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2006年,在日本全面实施的生涯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就业指导体制,大学教育的目的、形式以及内容等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可以说,生涯教育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应,它给日本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日本;就业指导体制;生涯教育;产学联合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7)05—0142—05
       2006年,随着生涯教育取代以往的就业指导、进路指导在日本的全面实施,日本教育正式进入了一个重视“心的教育”(即指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的时代。日本希望通过实施这一政策来解决近年来不断恶化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甚至希望通过它来“拯救日本社会”。围绕着生涯教育问题,日本文部省自1999年12月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日本政府改革的决心、社会的期待和教育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探索,都引导并推动着这一变革向纵深发展。可以说,实施生涯教育是当前日本社会达成的高度共识。毋庸置疑,就业指导体制改革的意义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的价值。深入研究日本大学生就业指导体制的变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笔者探讨的重点所在。
       一、日本就业指导体制的建立
       (一)基本概念
       1.就业指导。目前,日本高等院校通常进行的就业指导是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对学牛进行短期的旨在帮助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一员的指导。这一概念在日本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其指导对象、意义也不尽相同。
       2.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进路指导的旧称。日本《职业安定法》第5条规定:“所谓职业指导是指对欲就业者提供必要的实习、指示、建议以及其他指导,以便本人更容易选择适当的职业,以及提高对其职业的适应性。”
       3.进路指导。进路指导,在日语中“进路”意为前进的道路。为了区别社会职业中心的职业指导和学校职业指导,一般将学校的职业指导称为“进路指导”,其主要对象是初、高中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开展的进路指导,是教师通过学校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系统、持续的指导、援助的过程,旨在通过学校各阶段开展的与学生的人生道路有关的探索性、体验性的系列活动,切实拓宽在校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选择方面的视野,培养学生提高有关人生道路选择的能力等。据此,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并实现人生目标,继而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
       比较以上三个概念,即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进路指导,其中进路指导的内涵最为丰富,而就业指导的含义较为单纯,可以说就业指导仅仅是进路指导的一部分。
       (二)学校就业指导体制的起源
       素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加强和巩固道德品质的修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教授和训育。之后,其学生莱恩(Rein)将教育的目的归纳成两条,即教授和指导。不久,这一理念传到美国,把教授译作“instruction”,把指导译作“guidance”。指导,首先是从职业指导开始的,并且中学教育的两大功能——学习指导和职业指导的理念很快得到了普遍认同。同时,指导也从职业指导逐渐扩大到社会、人格、健康等诸多方面。
       日本在学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始于1923年,起初仅局限于小学,东京赤坂高等小学成为首所设置职业指导课的学校。日本文部省在1922年就已经开始举办职业指导讲习会,着手培养从事职业指导的人才。1925年,日本颁布了“少年职业介绍”(少年職業绍介/件)的法规,职业指导一词正式出现在法令、法规中。
       日本当时的学校职业指导模式并不规范,具有职业教育、职业介绍、职业帮助等多种功能,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避免与职业安置部门的职业指导相混淆,学校的职业指导的名称改为“进路指导”,作为专用词语。该词语在1957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报告——“关于振兴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科学技術教育の振興方策について)中正式亮相。
       二、生涯教育的导入
       (一)生涯及生涯教育的定义
       生涯一词来自英语“career”,其基本含义是“职业”、“生涯”。但是一些英汉词典对“career”的解释是:1)前进方向;2)成功;3)途径,路线;4)有出息;5)生涯经历;6)生活手段;7)生涯;8)一生的职业;9)职务经历;10)人经历的东西;11)前进的人构筑的轨迹等。毫无疑问,“career”是一个多义词。所以,日本在用词上仍然沿用了“キャリア”(“career”的译音)一词。在2004年,日本“推进生涯教育综合调查研究合作会议”上,“キャリア”被定义为:“每一个人一生中奉行的一系列立场、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维系自己与工作的联系,赋予其价值的积累。”
       生涯教育的定义在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200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前称文部省,下同)在“关于推进生涯教育综合调查研究合作会议报告书”(キャリア教育の推進に関する総合的调查研究協力者会議报告书)中,就生涯教育的定义作了如下说明:(1)“极端地说,是指‘培养每个儿童、每个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2)“按照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1999年12月)定义:‘在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观、劳动观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积极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态度的教育’”;(3)“本合作会议对生涯教育的理解为:基于‘career’概念,‘支援每个儿童学生的生涯发展,培养(他们)必要的热情、态度和能力、以便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生涯’”。
       (二)生涯教育的背景及其核心思想
       近年来,日本大学大专以上的高学历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就业、就不了业或就业后又马上离职的现象对日本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教育与社会相脱节的现象的批评不绝于耳。一方面,实施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针对初、高中学校的进路指导,其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中学进路指导逐步演化为以升学或就业选择为中心的指导时,大学的进路指导更多地体现出功能单一的以就业指导为中心的特征,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进路指导本来的方向。另一方面,“零工族”、“啃老族”等与大学毕业生有关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原有的大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激变的社会。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贯制的青年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中缺乏必要的学习和准备,因而加大了个人对前
       途选择的风险。所以,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建立并实施包括就业指导、进路指导在内的教育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生涯教育,正是在教育和社会相脱离时应运而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是日本整个教育的核心。生涯教育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两点:(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职业观,促进个体自主、有序的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2)逐步实现从以前的就业重心到以职业教育为重心的转变,即由进路指导到生涯教育的转变。
       三、生涯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
       日本高校的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使日本的大学就业指导体制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空前挑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形式,将日本高等教育带入重大转型时期。其影响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教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所谓教养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不分学科的各类基础知识的教育。重视教养教育一直是日本众多大学追求的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日本高中升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陡然增加,使旨在培养精英的教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因为,大学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即大学的教育内容与职业的关联性在大学教育中并未体现出来,致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所需严重脱节。
       1998年,小杉礼子(日本劳动政策研究机构)以1989年到1991年间就业的人为对象实施的调查表明,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力,特别是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应具有的“判断力、决策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在大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培养。这也从反面证明大学应该重视职业教育,那种只强调教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随着日本生涯教育的实施,大众教育和职业教育已初步得到实施,能否使教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成为检验新型大学的标准。人们对教育转型期的教养教育重新作了定义:“在变化激烈的社会里,在互相尊重不同的生存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自律性地生存下去的力量”,并试图通过新的教养教育方式培养“市民精英”。小杉礼子和藤田晃(筑波大学)还提出,生涯教育即是“现代教养教育”的观点。可见教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产、学、官联合”进入新时期
       近年来,“产、学、官联合协作”(以下简称“产、学、官联合”)一词在日本的使用率非常高,它已经成为日本的日常用语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产业、政府、大学乃至全社会竞相谈论的热门话题。所谓“产、学、官联合”是指,企业界、产业界、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界和政府的联合协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产”、“学”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自20世纪末,日本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技术革新成为国家与企业的新目标。企业重点开发的新项目,在某些领域,从立项、研究、开发到产品投入生产,其周期不断缩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求大学不仅可以提供人才,而且还能成为研究开发新项目、培养人才的委托对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不断深入,要求大学培养企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日本出现的经济问题、财政问题,国际间、地区间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和生涯教育的实施等,都促使产、学、官三方联合的进一步加速。
       为加强学生职业意识教育,拉近学生与职业人的距离,学校邀请各行业现职人员走上讲台向学生讲授生涯和职业的体验,鼓励学生直面人生。另外,不少大学正在加速职业教育研究生院的建设,全力打造专业职业教育人才。
       学生实习作为生涯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作为“产、学、官联合”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政府、企业、大学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人们希望通过学生的实习拯救日本的教育和经济。因为,学生的实习对教育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大学教育模式、保持大学教育的有机性等,还为学校掌握企业界的需求信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为学生的发明创造运用于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日本的“产、学、官联合”发展迅速,内容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资料显示,到2004年为止,日本国立大学等与企业共同研究的项目数量增长了1.33倍;共同研究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34倍;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占学分)的学校的数量达418所,占全国大学总数的59%,比2000年增加了25.5%。预计今后以上各项指标增加速度会更加迅速。
       “产、学、官联合”作为日本国策之一,将成为今后日本增强国力、发展科学技术、振兴经济与教育、培养各类人才以及解决就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最佳选择和有效途径。这一潮流不可逆转。
       (三)学科重组如火如荼
       生涯教育政策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紧密化了。这种紧密化意味着日本大学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学在保持独立自律的同时,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大学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调整教学计划,大规模开展学校、院系及学科重组、置换,是日本大学近期工作的又一重点。比如2004年,日本成蹊大学经济系将经济和经营两个专业合并为经济经营一个专业,用组织与人间、企业与战略、金融与会计、社会与环境、经济与政策五门新课程置换掉了传统课程。2006年,日本东海大学海洋学院置换的新学科达二分之一。
       据统计,2005年日本有4所公立大学合并,新建大学、短期大学12所,新增、改组院系52个,新增、改组专业84个。在此基础上,2006年又有不少大学申请加人这一队伍,而私立大学在这支队伍当中表现得最为活跃(见表1)。
       
       大规模的学科重组是伴随着生涯教育而出现的必然趋势。因为,大学教育必须顺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才是教育存在的最好理由。
       四、结语
       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大学就业指导体制及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包括就业指导和进路指导在内的、旨在解决教育与社会相脱节的状况,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职业观的生涯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这一改革,表面看是对就业指导体制的改革,而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重心的重新定位,它给日本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日本的大学为应对生涯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涯教育的深化,其影响还会不断地增强。以“就业”与“教育”为中心的日本高等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与我国非常相似,这无疑也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责任编辑 焦薇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