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作者:朱 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原则,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8)02—0033—05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
       1.价值、价值观
       价值,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的本质是事物(客体)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人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万事万物进行价值评价和判断时所采取的哲学观点,它反映了人们对某种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和态度,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态。价值观是人们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价值观是由具体的价值观念构成的,这些价值观念是一种有着内在统一关系的、系统的存在。这种系统的存在,人们称之为价值结构或价值体系。
       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一般价值观,二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即核心价值观。
       2、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
       任何一个价值观念体系都包含多层面、多等级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这些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一个价值体系当中相互说明、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但各种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当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价值体系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和处于保护地带的从属价值观念所构成。一方面,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总特征,对于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起着统帅作用,它既约束着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又为其提供方向和根据,从而对价值体系的稳定和统一起着维护作用。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又离不开从属的多样性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一个价值体系而言,重要的是确立一种核心价值观念。
       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统摄性。一种价值观念要成为核心,就要能够把它之外的各种不同价值观凝聚在自己周围,并对它们加以正确协调、整合和引导。其次,普遍认同。价值认同即是价值主体不断将自己的价值结构同化于社会价值规范,并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以顺应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主导价值观作为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是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尺度、价值原则的集中反映,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向往。核心价值观如果缺少了人们对它的普遍认同,就会失去其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再次,理想性。它不仅要立足现实,反映现实,同时又要超越现实,成为引导人们进行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的价值理想和价值信仰,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最后,表达利益。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和本质,总是一定阶级和集团的价值思想体系。核心价值观由于在价值体系中处于支配、主导地位,因而它更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核心价值观不仅以法律的形式表现自己,而且还通过舆论、宣传、教育等引导方式,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价值规范和规则,并在这种规范的引导下,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向着共同的方向和目标去努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就是要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反映和表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而且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将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社会的进退治乱。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复杂多元的,会呈现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但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
       3、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是为共产主义奠定基础的历史阶段。那么,共产主义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呢?在这个问题上,尽管马克思有过许多关于共产
       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设想,但就其最基本的特征而言,可以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可以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共产主义最根本的价值。
       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我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只有同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有其现实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相对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三方面的内容是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同其他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科学体系。
       第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情感纽带、精神支柱作用,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规范、道德实践意义,其主导性、引领性是十分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它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又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主张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地位和激励作用,又不否认其他具体理想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既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不排斥其他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精神气质;既承认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作用,也没有将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
       第二,抽象性与具体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既能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又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较之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差异所在。然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又各自具有明确的内涵规定。
       第三,传统性与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文化建构活动。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同样离不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将民族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实际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必须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其主流导向、价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与时俱进品格、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含其中,鲜明体现了其面向时代的精神气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时代的诉求,也是时代的召唤。
       第四,稳定性与变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具有稳定性的一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会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一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内涵,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化,由此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扩展和完善。
       
       三、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辩证性,准确把握其先进性与广泛性、多样性与主导性、民族性与全球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当前,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2.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
       当前,由于经济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促成社会多样价值取向。在具体实践中,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不是要消灭价值观的差异性,而是要以主流的价值取向引导支流的价值取向。既大力倡导同社会发展进步一致的主导价值取向,又鼓励和保护那些积极进步的价值取向,要努力造就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认同感,进一步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文化,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不同思想领域核心价值组成的体系,为判断是非曲直、确定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又要以某种为世界各民族公认和接受的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必须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对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吸收世界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离不开对各国有益文化成果的学习与借鉴。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吸收一切积极文化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而且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人类文化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华文化中提炼人类文化的一般性,在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把民族性与全球性协调统一起来。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坚持重在建设,就是必须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注重用交流疏导、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等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不管处理、解决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重在建设,还必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通盘考虑、从长计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是一项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逐步推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生动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不断发展,促进其作用的不断发挥。
       2.加强党和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要经常关注,周密部署,精心指导,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常抓不懈。
       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深入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人们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横向的国际比较和现实的发展变化,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要积极引导各类公众人物,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的责任。
       4.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大中小学校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传统和优势。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之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之中,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努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
       大众传媒是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利用大众传媒传播自己的
       主流价值观念。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应当自觉地把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去,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广告类节目等也都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使网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
       6.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利用文化手段,以文化人、寓教于乐,能够使人们在娱乐审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悠久传统。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
       7.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立足基层、着眼实践、注重养成,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更好地发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和优势,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使人们在活动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紧紧抓住诚信建设这个重点,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扎实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文明风尚。礼仪活动对宣扬伦理道德、教化民众心智、传播主流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按照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特点,规范和建立涵盖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在内的各种礼节和仪式,强化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8.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道德模范以实际行动生动形象地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鲜活教材。要及时总结和宣传体现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把他们的感人事迹、先进思想和高尚精神变成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切实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 辛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