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闻传播研究]高校社科学报地域性特色的凸显与营造
作者:毕凌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高校社科学报要走出发展困境,加强学报的地域性特色是解决途径之一。地域性特色可以体现在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等方面。要办出具有鲜明地域性特色的刊物,办刊者应转变观念、开门办刊;精心策划、审慎定向;善于经营,大力宣传推介;注重提高编辑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社科学报;地域性;特色;策划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5-0163-03
       作为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窗口,高校社科学报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和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学报的个性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地域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最容易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面,因此,如何营造和凸显地域性特色已成为各高校社科学报参与竞争的关键。
       1
       独特的地域位置造就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品格和社会文化韵味。这种特殊的文化就是地域性的体现。地域性的范围很广,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现状都可以反映出地方特色;再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努力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科研特色,这些,也可以形成地域性特色。社科学报如果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将与学校的办学方向实现良性互动,达到“校兴我荣”的境界。事实证明,许多成功的学报就是在选题策划、栏目设置及文章编排上,抓住体现地域性的闪光点加以开发,从而形成鲜明的地域性学术特色。因此,办好刊物的关键是高校学报尤其是地方高校学报能否立足本地,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挖掘本地的闪光点,给学报一个地域性定位,开设具有个性化和地方特色的栏目。调查表明,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社科学报都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开设了颇具地域性的特色栏目。许多学报还以此为契机,召开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不仅进一步推进了学报的建设和发展,还扩大了高校的声誉和影响。
       首先,根据学校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优势,可以给学报的办刊方向作一个全局性定位,从而形成引领该领域研究的有影响的刊物。在这方面,安阳师范学院的学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该校充分利用地处殷商故都、甲骨文发源地的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走专业化道路,将学报命名为《殷都学刊》,大力组织和发展对殷墟文化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相关稿件纷至沓来。他们依托学报召开学术会议,声誉日隆,影响渐大,现在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殷商文化研究阵地。
       其次,根据学报所处地理位置特色设置栏目也是体现地域性特色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更多。例如,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一直是南方重要的学术研究及教育中心,湖南大学社科学报就利用这个优势开办了“岳麓书院研究”栏目,研究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挖掘岳麓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与教育文化资源,探讨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如何古为今用的问题,栏目的创办对完善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推动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如《许昌学院学报》创设的“魏晋史研究”、“建安文学研究”,就源于许昌是三国文化的故乡,汉魏晋数十年间是许昌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一代英雄、政治家、思想家曹操关键性的政治、经济举措都是在这里策划和实施的,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都生活在这里或这个时代。所以学报选择设立了这两个特色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再如《宁夏大学学报》的“西夏研究”、《苏州大学学报》的“吴文化研究”,都是既能反映地方特色,又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丰富的专栏内容。还有《西北师大学报》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设置的“西北史地”、“西部文化”、“敦煌学”等栏目,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为学报带来了声誉,吸引了众多读者。
       再次,反映地方民族历史风俗习惯同样可以体现出地域性特色。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壮学研究”、“瑶学研究”、“南方少数民族研究”、“广西地方史研究”等。这些栏目就是根据民族院校的性质和地处民族地区的地域性特点,以“民族文化研究”为突破口,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广泛赞誉。又如,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区,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历史地理资料,广东嘉应大学学报有针对性地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客家学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相类似的还有《新疆大学学报》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西域史研究”等。特色栏目的创办,促进了学报的发展。
       复次,依托人文优势彰显地域特色。《湘潭大学学报》就把“毛泽东思想研究”作为自己的特色栏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则利用淮阴是周恩来故乡的独特优势,开辟了“周恩来研究”专栏。其他的还有《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鲁迅研究”、《呼兰师专学报》的“萧红研究”等,也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最后,依靠地域经济优势办出特色。如《深圳大学学报》的“特区研究”和《天中学刊》的“天中文化与经济研究”。前者以我国经济改革的最前沿为研究对象,以点概面,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后者抓住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驻马店又是河南农业中的重中之重的特点,将农业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农民问题紧密结合,很好的反映和折射出我国农村改革的新动向。
       值得一提的是,地域特色还可以根据高校的人才和专业研究优势来形成。如《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的“百年红学”,就是依托主编优势,创出名牌栏目的典型例子。众所周知,河南并非《红楼梦》或“红学”的发祥地,但《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却敢于在办刊理念和运作机制上寻求改革与创新,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他们打破学校、地域界限,利用主编的学术专长,及校内一批有志于红学研究的学者和教师,联络全国红学权威开辟了“百年红学”栏目,并以此为依托,召开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大大扩大了该学报的影响和生存空间。
       所以,依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恰当定位,开辟各种各样的专栏,吸引相关专家学者来稿,集中反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然能形成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从而使高校学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突出地域性特色,办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的学术刊物,必须抓好和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转变观念,开门办刊。传统的高校学报,定位在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一般不接受外稿或有选择地特约个别外稿。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办刊方式,缺乏对外交流,在学术上容易形成近亲繁殖,没有发展和竞争的活力。为了突出地域性的特色,应当在刊物定位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把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定位转变为本地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
       务的定位。这样,随着服务对象的扩展,其影响范围也必然扩大;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展,其生存活力也必然大大提高。这样做,与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并不矛盾,相反,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有活力,这样能够更有利于扩大本校教职员工的视野,激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本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同时刊物能够真正地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第二,精心策划,审慎定向。地域特色的选择和定向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情。一方面,定向要准,只有准确定向,才能真正切实地体现出地域性特色;另一方面,选题必须具有相对的长期性、稳定性、发展性,绝不能朝秦暮楚,朝令夕改。为此,必须精心策划,审慎确定。首先,通过广泛调查,搜集反映本地区地域性特色的各种要素,务必不使遗漏。其次,根据其社会价值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筛选、论证。不仅要考察地域性自身的价值,还要看其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同时,作为学报的一个栏目,还要看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明确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把那些具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并且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辐射力的项目作为备选项目。再次,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备选项目中确定一至两项进行策划包装,适时推出。其他备选项目则待条件成熟时再上,或供将来栏目更新之用。
       在策划和包装时,给刊物或栏目一个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学术价值的响亮的名称至关重要。因为好的名称是其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象征,更容易产生品牌效应。例如,安阳师范学院的《殷都学刊》,就利用地域历史和文化优势的号召力,以及自身研究的天时地利条件,把殷商学和甲骨学研究的学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刊物上来。又如《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的“百年红学”栏目名称既力图能反映红学作为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又有红学研究百年纪念的意义。因此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红学界权威和广大学报同仁的认可和好评。
       策划时要注意所搜集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虚假的、错误的信息将导致命题的草率和失误,进而导致刊物和栏目的先天不足,给以后的发展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必须审慎从事。另外,一个栏目,必然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所以在策划时要有前瞻性,不仅要看到它的光明前途,还要有忧患意识,及时选好后备项目,提前策划,以便防患于未然。
       第三,善于经营,大力宣传推介。学报定位明确以后,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善于和努力经营。首先,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其次,要组织好撰稿队伍,保证稿件的质量。这是刊物和栏目经营的核心所在。在基本撰稿队伍中,既要有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权威,又要有充满活力的年轻学者,还要能包容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再次,在适当的时候,以刊物和栏目为依托举办学术会议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以便继续扩大影响,聚集更多的学术同行支持刊物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作者和读者支持的一种回报,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注重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确保学报特色建设。期刊的策划和经营的质量、水平,要由主编、编辑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高素质为保障,而办刊者所具备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策划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更是办好刊物的前提。当然,能够办出优秀的刊物也是办刊者良好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定向和策划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及时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在别人注意不到的细微之处发现有价值的事物及其发展的契机。才能够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真实的信息,淘汰无用的、虚假的信息。只有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才能做出有价值、有前景的定向和策划,避免决策的失误和失时。对于身处同一个地方的学报来说,为什么有的能够很好地挖掘地方特色,充分展现自身优势,有的却对身边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坐失良机,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决策人员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策划能力是定向付诸实施的重要的主体条件。方向明确之后,如何有效的运作,要靠编辑精心策划。出版界所说的“有什么样的主编/编辑,就有什么样的刊物”,就形象地反映了对办刊者策划能力的要求。如前所述,反映地域性特色不是随意以某个名目在学报上设置一个栏目就可以的,栏目的选定需要策划、栏目的包装需要策划,栏目的运作也需要策划。总之,只有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现办刊目的。
       社会活动能力(或日交际能力、公关能力)是策划得以实施的关键能力。良好的定向和策划,只有通过社会活动才能变为现实。在确定了栏目,明确了思路后,主编或编辑除了做好编辑内务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努力为栏目的成功创办和运转进行相关的社会活动,例如宣传推介,组织基本的作者队伍,协调和解决各种矛盾,等等,这些也都需要主编和编辑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责任编辑 郑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