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道德建设(笔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
作者:梁周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编者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公民的道德建设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刊约请四位专家从不同侧面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以期推动该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5-0005-08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本质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主心骨,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具有强大的社会引导作用。任何一个社会,在其意识形态领域都必然存在着多种社会思潮,但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流社会意识,并以此引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多种社会思潮,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的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表现,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旗帜。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现实生活的观念反映,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现实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是社会价值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现实反映,在本质上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其四方面的要求中,既有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倡导,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既继承吸收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规定,它们相互联系、互相贯通,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内容,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道德认知功能发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道德规范的多样性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导下,认识功能的发挥有了统一性和一致性,教育功能富于包容性和感召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对国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召唤力和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各族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进取的精神动力。作为时代精神,它充分体现与时代发展大局的一致性,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同感,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国民应有的荣誉和耻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诉求,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人们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的准绳,是全社会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持,道德建设的正确发展,反过来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既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任重而又道远。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利益主体不断增多,利益多元化态势日趋明显,带来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状态,这种变化,使得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任务更显迫切。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道德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给我国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带来空前的活力,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冲击,迫切要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给予正确的引领和主导,为变化中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基本准则和价值导向,确保社会主义道德前进的正确方向。道德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制执行的,它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和推动,同时,道德发展又不断生成着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应对客观变化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紧贴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与中国人民的现实要求息息相通,引领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承继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果,同时又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和呼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道德建设,既体现理论引领道德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又能在充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的思想共识,体现道德建设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确保道德建设广泛性的要求得以体现,使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的导向获得广泛的认同,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所体现的时代要求。
       第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引领道德建设。建设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使全民族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用这一目标引领道德建设,使其反映这一目标要求的规定性内容,引导人们摆正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确立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会使公民的道德自律意识由于目标的认同而更加自觉和主动,道德实践活动由于方向的确认而更加规范和正确,这是道德建设的现实性要求和正确选择。毋庸置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和整合,将会产生广泛认同的合力,从而形成思想道德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的精神推动力。
       第三,用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引领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在今天的必然表现,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解决时代课题的有力武器,是我国主流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集中表现,道德建设要弘扬和凸现这种民族性和时代性要求。今天,由于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激荡,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及道德选择日益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这种客观情形不能任其随意发展而必须加以引领,使其获得正面的效应以利社会的健康发展。道德建设只有根植于民族精神的丰厚沃土,才能获得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道德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力量才能在广大群众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中产生积极的作用。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最鲜明、最突出的时代价值,道德建设体现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道德本身的负面因素、它的阻力和惰性就能得以涤荡,道德的保守性就能逐步消融。培育道德建设应有的优秀品质,会使道德建设在展现历史继承性作用的同时又闪烁着时代要求的生动光芒,不断提升道德建设新的历史高度,从而赋予民族精神以更加鲜活生动,更加饱满深刻的现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