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缺损的人格
作者:孙少山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的祖父那一代人,他们在严酷的封建压迫下生长起来,形成了一种奴才型人格。逆来顺受几乎是每个老百姓一致的性格,甚至成了他们生活的信条。祖父给我的教育就是要听话,不听话要吃亏。当年日本人侵占了我的家乡,我的父辈们很多人都当了“二鬼子”——伪军。多年后,我和一个“二鬼子”一块锄地,歇息的时候,他抽了口烟回忆道,小日本那枪打得就是靠(准),我和一个日本兵一块儿在土围子上站岗,他指着四里外的一个挑担子的货郎咕哝了一句,意思是让我看他的枪法,他举起枪不用瞄,叭的一枪就把那人给撂倒,真他娘准呀!那人还是在高粱地里走,时隐时现的。
       多少年后我还能清晰地记起他的语气和眼神,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我到八女投江的遗址去过,现在大家都误以为八女投江是在牡丹江,其实是在乌斯浑河。在那里,当地人告诉了我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她们的部队在夜里宿营时由于天气太冷,架起了一蓬篝火取暖,被当地的一个农民发现了,这个农民连夜去报告了日本人,于是就在第二天早晨,演出了那感天动地泣鬼神的壮烈的一幕。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叫冷云,年仅22岁,最小的好像刚15岁,完全还是一个孩子。她们拒不投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冰冷的滚滚江水中。抗联第一路军司令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人解剖了他的尸体,从他的胃里只找出一点草根树皮,一粒粮食都没有,据说解剖的日本医生都流下了眼泪。前几年我又看到了一份报告,杨靖宇之所以被包围,直接的原因是他给了进山打柴的四个农民几块大洋,请他下山给买点粮食,结果这几个农民却拿着大洋去了日本关东军讨伐队。另一位抗联大英雄赵尚志则是直接死于他的同胞之手,一位假装要跟随他抗日的中国人混入他的队伍,从他背后开了枪。
       让中国人最没面子的不是不及中国十分之一的小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而是在所有电影电视片中,只要一出现日本鬼子的军队,后面总会跟着一队“二鬼子”——中国人的部队。这真让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丢尽了脸面。二战中别的国家好像都没有这么多的伪军。这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大清国统治二百多年最大的功绩,也就是他们最成功的事业——把中国人训练成了奴才。大清国的老百姓是一种奴才型人格。连王公大臣都要自称奴才,何况老百姓。既然身为奴才,哪来的祖国?
       祖国,在今天的小学生嘴里是常用的一个词,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在祖父的嘴里听到过。在父亲嘴里有时冒出这个词,听上去也是很别扭。在大清国的统治下,“祖国”这个词是犯忌的,你说这个大清国是你的祖国那就有要造反的味道,肯定是大逆不道。你若认为这个国家也有你一份儿,那是注定要被杀头的。既然如此,那么当“二鬼子”就跟今天打工一样,给谁干还不是干?于是我的乡亲们就当了“二鬼子”。
       在东北一个县里挂职的时候,我曾经代表县政府接受了一个老鬼子兵的忏悔。可以感觉到这个日本老人很真诚,连连躹躬,老泪纵横。前些天我去拜访了老邻居,一个85岁的“二鬼子”,谈起当年事,他一点儿也没觉得当“二鬼子”有什么不妥。而我这个后辈,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
       【王圭荐自《今晚报》2008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