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颂歌·州庆50年专栏]顺甸河采风手记
作者:杨映雪

《含笑花》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绿色的波涛
       一股极香、极爽、极舒服的风把我从昏昏然的状态中吹醒,车子已进入了顺甸河坝子,看不到头的稻田铺在蓝天白云下,绿得一尘不染,绿得青翠欲滴,茂盛、葱茏,在阳光下璀璨得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汽车在蓝天绿野中缓缓前行。
       昨日立秋,稻谷们要抢在这个秋前秋后秋老虎最炽热的阳光下扬花、灌浆,结出沉甸甸的谷穗,兑现丰收的诺言。嫩嫩的谷穗急急忙忙从粗壮的禾苗心中抽出,似刚出生的婴儿,粉嫩而清香,风里,弥漫着蜜的甘甜,花的芳香。目光所及,除了绿色还是绿色,整个绿色坝子静静地躺着,微风吹来,一波一波微微抖动,像一股巨大的电流,触动了周边的山水树木一起流动,我感到浑身的血液也加快流速,合着这绿色的波涛起伏。
       壮家的花饭
       烂泥寨,坐落在顺甸河畔,掩映在绿树丛中共计76户人家的壮族村寨。壮家人喜爱沿河而居,本地有:苗家住山头,壮族居水头的民谣。壮家人的生活总与水分不开。
       这一带的壮族村寨刚过完本民族的盛大节日“六月二十四”红饭节,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我们的到来,房东杨大嫂说“很有福气”。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做花饭,即把淘洗过的糯米用植物的花或秆熬成汤后把米泡进去一会儿就染成,通常染成黄色、紫红色两种,用木甑子生蒸,甑熟的花饭颗粒圆润、集花的香味糯米的柔软甘甜于一体,色鲜味美,口感极好,绝好的绿色食品,用手捏成团吃,越吃越香甜。由于用木甑子生蒸,透气好,颗粒光洁不含水,可放一段时间不变色不走味。
       这个隆重的节日,不是统一的日子,而是一天一个寨子转着过,这样便于走亲戚。在壮族聚居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几天,都会有寨子过节,花饭就是节日期间招待贵宾和送礼的珍品。我们才坐下,大嫂就端出一甄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花饭,令我们食欲大增,顷刻,大家手里都捏着一个彩球,全没了坐在办公室里的斯文,说着笑着频频往嘴里送,大嫂看着我们的吃相,脸上爬满甜甜的笑意。
       壮家人热情好客。我们一行20余人,第一次走进这个寨子,两手空空来到杨大嫂家,受到如此盛情款待,这是衣食足礼仪兴的年代;在过去为温饱而奔波的岁月,你若走进壮族人家,他们同样是:人亲到,卖锅灶。就是卖了锅灶也要招待好客人。淳朴的民族,心地善良的壮家人,在他们面前,你会拂去一切杂念,心底干净得如眼前绿色的大地和这一碧如洗的蓝天。品着香香的花饭,心里顿生感悟,淳朴、善良都是我们神往和追求的美好境界,一旦拥有,要百倍珍惜。
       盛装打扮的妇女
       看一个家庭的富裕,首先看女人的服装和首饰。我们的到来,像风样一下就传遍了整个寨子,不一会儿,村头就汇聚了盛装打扮的妇女,她们头戴做工精致的手绣头帕,身穿镶有花边的姊妹装,长至脚背的百褶裙,皆配戴两个项圈,围腰花的小圆镜周边绣上玫瑰、牡丹、凤凰等吉祥图案,再配上精巧别致的围腰牌,围腰链,精美富贵,一套裙装少说也是几百元钱。过去只是富裕家庭的新娘才能拥有,如今的壮族妇女都有一套或几套昂贵的裙装。20来个妇女中有12位老年人的服装除了头饰的花纹略有区别,衣服裙子颜色式样一模一样,让我分不清谁是谁,房东杨大嫂也在其中,她衣着的突然变换,连她家的狗也对着她狂吠不止,令她哭笑不得。
       村头的小河一路欢快地流着,夏天水略浑浊,雨季一过就清澈见底,这条发源于老君山的小河,灌溉着数千亩良田和养育着沿岸而居勤劳善良的壮族人民,一路奔腾流入幕底河归盘龙河。幕底河水库的建成,这条水质最好的清亮亮的小河为其中的一部分,供应文山城的饮用水,文山城十几万人从此结束了吃盘龙河水的历史。满面春风穿戴一新的妇女们站在小桥上特地为我们唱着自编的歌,脚下是奔腾的河水,山间田野郁郁葱葱,这是再好的颜料再好的画笔都画不出来的一幅以自然景致为主的顶级佳画,画中有我,我在画中。
       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小康示范村,进村入户的路面已基本完成,“烂泥寨”将被崭新的村容村貌所取代。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拥护和渴望在她们即席发挥的歌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党的领导就是好,小康社会是目标。帮助我们修路盖房子,生产生活样样操。我们赶上好日子,活到八十九十不算老。今天你们来到我们家,杀猪宰鸡要待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党的好领导。”世间心与心相通最美,这些年,党的惠农政策光芒四射,覆盖了广大农村,农民也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乡镇干部的工作也直接服务于农民。他们与农民的熟悉程度,就像熟悉自己的家人。一直陪同我们的乡党委书记黄利,乡长徐建龙对喜古乡村村寨寨的乡情民情了如指掌,副乡长王炳润,看到蹲着照相的老人,特别提醒摄影师速度要尽量的快,老人不能蹲得时问过长。两名县乡下派的小康示范村工作队员也住在农户家,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让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以前工作队员与贫下中农战天斗地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细微的点点滴滴,都在提升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
       夕阳风情万种地把她美丽的华彩镀在这绿色世界,车子已准备启动,盛装打扮的妇女在车旁放声高歌,这是送客的最高礼仪。我们挥手道别,欲坠未坠的夕阳把光化成千丝万缕,照在她们慈祥的脸上,车窗外的歌声回荡在山间田野,跃入了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