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读《含笑花》反映农村生活的三篇小说
作者:张永权

《含笑花》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作为文艺作品载体的文艺刊物,也应当有所作为。在我省的文艺刊物中,文山州文联主办的《含笑花》,多年来立足于农村的广阔天地,开辟了“乡村风景”栏目,发表了许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的小说、散文、诗歌。今年以来,他们在学习了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和《云南文艺阅评简报》上的有关评论后,又在“乡村风景”栏目中,推出了一组反映农村题材的好小说。以顾文显的《冤家路宽》、张荣昌的《山魂》、张丽萍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我们便可以看到《含笑花》发表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品,的确是下了功夫的。正是这些作品,使《含笑花》以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贴近了农村的广大读者,为他们提供了美好的精神食粮。
       首先,这些作品揭示了边疆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变革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农民作家张荣昌发表在《含笑花》上的中篇小说《山魂》的背景是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如何把至今还生活在半耕半猎的贫困山民,引上一条温饱致富的新路。作品围绕给他们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设新村,动员他们搬迁引发出的各种矛盾,反映了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巨大阻力。这当中有民族的传统习惯势力和现代文明的碰撞,有生存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冲突,有大自然与人和谐相融的颂歌,也有旧的生活方式猎杀岩羊和岩羊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呼唤。作品没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图解化,也没有把为山民建设的新村和他们的搬迁简单化。民族的、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自然的种种矛盾交织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中。作品的结尾意味深长:搬迁到新村的山民,一夜之间因种种矛盾,又回到了岩羊寨,村中留下了一户叫岩露的青年农民。他在新村种辣椒发了,买了摩托,娶了汉家妇女为媳妇。门前那火红的辣椒,像一串火苗,又引来了岩羊寨人好奇的目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贫困山乡的希望之光。这样的作品,放在今天任何一家刊物上,都不会逊色。
       这三篇小说还较深刻地描写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人新风貌。曾经当过多年乡村教师的青年作家张丽萍的短篇小说《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自然、平安、亲和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位把青春献给乡村教育事业的山村女教师的动人形象。在菊花村村校任教多年的女教师林子,她不属于那种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她甚至也有培养出一个考进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调离村校的念头。但她的一言一行,却显示她的朴实、善良、真诚的品格。她用不多的工资,为贫困孩子买教材,给贫困的家长买药治病。细微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出光彩,林子的形象真实、感人、可爱、可敬。顾文显的小说《冤家路宽》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再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那种以德报怨,救人出水火的传统美德。这些作品,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这三篇作品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时,其艺术特色是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出发,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山魂》故事性强、情节结构既严整,又迭宕起伏,语言生活化、人物个性化,民族色彩浓郁,可让人一口气读下去。《蜡炬成灰泪始干》,细节真实感人,情节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戏剧化又生活化的情节,这也是作家多年乡村教学生活的积累的必然结果。《冤家路宽》把人物置于悬念之中,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而有张力。三篇小说,不仅写的是新农村、新人物,在艺术上也有新天地,很容易为农村读者接受。
       《含笑花》多年来坚持立足于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不断推出好作品。主编周祖平说:云南是边疆省,也是农业大省,文山州又是民族自治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作家大有作为,文艺刊物也同样有广阔的前景。他们多年来坚持办好“乡村风景”栏目,不仅培养推出了像张荣昌这样一些有成绩的作家,而且也使刊物办出了特色。特别是刊物的乡土气息,贴近了农村广大读者,《含笑花》的订户,也多是农村读者。以市场而言,农村也是文艺刊物不可忽视的一个天地。周祖平的话,是否对我省各地州的文艺刊物,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原载《云南文艺阅评简报》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