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从作品看作家
作者:胡廷武

《含笑花》 2005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春天在窗前读张兆阳的《牧野集》,仿佛浓厚的家乡的生活气息,从书桌前面的窗外扑面而来。而窗外水沟边的一烟柳色,这一个冬天就一直这样地绿着,现在正与春风欢聚,时令的消息多么地令人欣慰啊!
       在这个春天里,令我感到欣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我的朋友张兆阳出版了他的这本新书。据我所知,《牧野集》已经不是兆阳的第一本书,至少我先前见到的一本是他的长篇小说。兆阳的这本新书,包含着他近年所写的部分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表面上看来有点杂陈,但其中所体现的思想、观点、美感,以及一个人的人格、作风和生活态度,则是统一的。在我看来,作家的作品,大概地说都是在写自己,不是写自己的生活,就是在写自己的思想。当然,小说中的生活、故事和人物大多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离不开作家的生活经验。至于散文、随笔、小品一类文字,其中不一定有人物或故事,它们所透露的往往是作家的思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我和兆阳有同乡之谊,我们在同一个小镇上出生、长大,我们的经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我曾经是报人,兆阳则至今仍在报社工作,而我们共同都爱好文学,海明威说过,作家有一段新闻记者的经历是可贵的,但是海明威不知道,在中国,新闻记者又爱好文学,这个关系并不容易处理。兆阳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我认为他是善于处理这种关系的,不仅如此,他作为报社的负责人之一,与作为一个生活的爱好者这样一种关系,他也处理得很好。
       记者这种职业,其中称职的人物,必具有爱憎分明的气质,但在现实的工作中,歌颂和表扬比较容易,而批评则是非常困难和冒风险的事。在他的这本书中,收集了一些在报纸上发表的文字,这些文字歌颂美好的事物固然是主要的,但批评的篇章也不少,我觉得两方面都是一个负责任的、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的天职。表面上看来,他是一个温和、冷静的人,而实际上,他的内心却炽热如火。当他歌颂或表彰一些人或一些事时,常表现出诗人澎湃的激情,而批评人事时,他虽然不会拍案而起,但面对丑恶的东西,他的笔端会发射出一种愤怒。在一篇文章中,他批评在景区无理取闹者,说:“人的低级下流行为,是人类动物属性中的返祖现象”。我感觉到他是一位勤奋的记者和作家,生活中的许多事实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我们耳闻目睹的一些丑恶的现象,比如不正当的请客送礼、大办丧事、深夜扰民之类,他常有抨击的文章见诸报端。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个嗜酒如命的人,此人在自家的墙上挂着一副写有“醉生梦死”的条幅,表示他对酒的心甘情愿的沉溺,到他因喝酒过量,患上绝症而要离开人世时,临终遗言竟是:“让我带两瓶走!”在这里,一种幽默方式所表达出来的是非观念,和一种善良的、充满人情味的宽容精神,得到了恰当的结合。
       我在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张兆阳,我第一眼就认出他来,虽然明显地成熟了,但幼年时代的一些轮廓还在。他比我小几岁,也年近五十了,看上却儒雅而谦逊,已经是报社的一位领导。对他的工作情况我知之不多,我只知道他分管报纸的副刊,同时负责联系单位上的扶贫点,曾多次到那个偏僻的乡下去。有一次他向乡政府要求到一个穷困艰苦的村子去调研,结果在途中遇上了大暴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野里,经过半夜的摸爬,才到达目的地,而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是一个干部,下乡是一件严肃的事,但是他同时是一个文人,所以当他在下乡途中,见到并为一条河流的气势及其两岸的风景所折服时,就恭恭敬敬地向它鞠了一个躬,这在同行的人看来,也许是迂腐之举,而在他则是一种真心的崇拜。作为单位的负责人之一,他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来从事他所热爱的文学,他常常是借下乡或出差之后,写上一篇两篇散文或是游记,来安慰他的文人情怀。我同兆阳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每次见面,我总在他的言谈举止间,发现他的这样一种文人气质。
       作为作家,兆阳已经过了一些年月的锻炼,他的文字朴实无华,文思中含有很深的情感,有些篇章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他在一篇写昭通的散文里,给读者这样一个印象:云南高原上的这一个地处偏僻的城市,是古老而年轻的,生气勃勃的,如果有一天,它要做出什么惊人之举,那是完全可以想象和可以期待的。他这样来描写昭通的一条有代表性的街道:
       陡街两旁,青一色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门楼牌匾,题写悠远,大有“家家老字号,户户商百年”之气势,商业气息十分浓厚。人流中最夺人眼目的,要算那些身穿查尔瓦的彝家人和那些穿着长袍马褂穿街而行的老人,从他们的穿戴和言行举止看,所保留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民族特色,而且还能透析出这方热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他肯定是认真钻研过写作技巧的,这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得出来。比如他在一篇写普者黑的文章里,他要说明这是一个很热门的、游人很多的景区,但却没有这样地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东奔西跑地找旅馆而到处客满这样一个细节形容出来。另外,收在集子里的几篇小型报告文学也很感人,“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兆阳作品中所描述的环境,是我所熟悉的,所以他的作品让我读来十分亲切,在故乡的那些铺着石板路的街道两边的民居里,在小巷深处,生活着我们共同的乡亲们。这些乡亲也许是并不富裕的,但他们都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生活,他们是这样一种人:只要有一点吃的,必把它做得非常可口,并且津津有味地品尝之;只要有一点闲暇时光,就会去喝茶、聊天、钓鱼,或是到城边的林阴道上去闲逛。这一种生活态度,对我们有着深深的影响,这一点,在兆阳的《牧野集》中,有许多处自然的流露,这种生活方式令我留恋,并且我认为它是很有价值的。
       这便是我从《牧野集》里读出的张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