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纪实]让和谐明天充满灿烂的魅力
作者:周家鸿

《含笑花》 2005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第一章 盘龙河畔计生缘
       人的机遇有时是难以说清的,我来到另一个大一些的城市,朋友介绍给我的住房,就在州计生委很安静的院子里。整理完行装,得以安然人眠,才发现,每天与我相伴的,除了只有数米的盘龙河,就是整天忙碌的计生干部了。
       河水有消有涨,有清澈或浑浊,像一个变化多端的生灵,时刻显示着它独特的风貌,将文山州经济、社会、环境汇合成流动的历史,这其中有水粉彩绘、也有淡墨国画,有动人的情感、也有繁杂的琐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文山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口因素所蕴藏的奥妙,却只有计生工作者最清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疆,总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8县114个乡镇,少数民族占56.6%,山高坡陡、峡谷遍布、河流纵横,是这一区域的特色。我身旁的这条河之所以称为盘龙河,那是因为它起伏的柔绵、河道的弯曲的形象称呼。来到沙坝地段,这条河就形成了大写的“U”字,将文山人口最密集的沙坝地围在了U字中间,州计生委就在这个地段的入口。看来,建设者巧妙的构思,肯定别有一番用意。
       那么,住进这个院子,是否就对文山的计划生育工作有着较为直接的接触了呢?
       居住于这样的环境,只是代表一个生活层面,只是让我重逢难以忘怀的老友们和蔼的笑靥,并通过他们,接触了一批工作在计生岗位上的新朋友。小小院子,从未出现过盗窃和打架斗殴事件,这不能不说是团结和睦的氛围使然。在这样的院子里,其实也就安上了构思与创作的好心情。每天,当湍急的河水轻快地歌唱着从我的枕边流过,了解计生、走进计生的愿望,又显得非常地强烈。
       2005年风雨聚集的盛夏,绿韵爽罩了院子外远方与近处的山脉,河边上,有泥土的地方,都长满了萋萋野草,开着无名的白色花朵。在这样的季节,我得以有机缘真正认识并走进文山州人口与计划生育,用一种解读的心理、用一种钦佩的目光,与这些为文山社会和谐发展、为边疆人口合理布局,顶风冒雨、流血流汗的人们对接。
       “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道德经》并没有对“道”的概念作刻意的划分,所谓“道”,应该是与人类发展相衔接的东西。那么,计划生育,应该是中华民族新时期呈现的“大道”了。
       作为边疆文山,欲理解此“道”的“不可既”,得先看一组人口变动情况:1939年人口604495人,到1950年,已达123万多人;1962年后的17年时间,文山人口严重失控,年均出生率36%,人口基数达到了243万多人;1978年后,文山人口基本按计划增长,妇女生育率明显下降,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文山州妇女平均生育5.65个孩子,到五次人口普查,降到了2.15个,人均少生3.5人,家庭户均人口也从5.78人,降到4.26人,户均减少1.52人;1953年,文山州人口密度为40人坪方公里,2000年,人口密度达到104人坪方公里。好一番猛长。这还是采取了相应措施,严格控制了人口过量增长的数字,否则,文山现在的人口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20人以上,总人口将超过400万人。
       这些人口数字里,究竟包含了怎样一种资源分配问题,不必作仔细概算,但是我知道,1—16岁的孩子,按最保守的算法,平均每人就需要教育费2.5万元,抚养费和资源占有情况,各人都可以算一算。
       那么,走进计生,其实也就扩宽了自己的眼界,将人口同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来一次深入学习;
       走进计生,使自己的心胸更开阔,更增加了在艰难环境里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走进计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公民自身应肩负的责任……
       第二章 愿将汗水与鲜血,唤醒沉睡的人口理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叶,文山州就设立了计生领导小组,主要以推广新法接生、防治妇女病、做好妇女劳动保护和儿童保健为主要工作,办公室先后设在州妇联、州卫生局,人员挂靠在相关单位。到1979年底,当时的文山州革委重新任命了计生办主任,机构、人员、经费从此单列出来。1983年,计生办升格为计划生育委员会,有了较为专业的独立机构和人员。从此,这批人跋山涉水,为文山的计划生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0多年间,全州共少生人口86万多人,人口出生率从1977年的36.28%0下降到2004年的16.5%。,下降了19。78个千分点。这个看似简单的变化,对于一个人口基数大,少数民族比例高的边疆民族自治州,应该算奇迹了——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将增加相当于两个砚山县的人口,那样,对于资源本就十分有限,一直处于贫困中的文山,将依托怎样的环境生存,社会结构又将是怎样一片杂乱景象?
       然而,最初的计生工作举步维艰,步履蹒跚,计生工作者要忍受着多少酸涩与苦辣,要付出多少血与汗的代价,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人知道?
       初期计生工作,实际上主要针对机关干部。要想让有五千年传宗接代思想影响和自由生育观念的中国人,突然间接受计划生育,困难和阻力是非常大的。而文山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由于长期封闭和保守,解放后的若干年,接受新事物和先进思想的能力,尚处于萌动阶段。在农村很多地方,由于愚昧落后,文化生活和娱乐环境差,无节制生育状况普遍存在,人的生物本能造就了人口的恶性循环,“英雄母亲”屡见不鲜,时代的悲剧越演越烈。偏僻落后的地方,文化与计生观念也越落后,他们沿袭着多子多福的观念,就像电影电视里描述的那样,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裤腿两边还拽着两三个。而文山州20多年前的山区人家更“壮烈”:家里米面都没有了,吃的是山上的野菜,夫妻早已在贫病交加中,疲倦得面黄气肿,只剩了一张皮包骨。可是他还要生。
       何况,西方一部分野心家,随时都在用审查甚至仇视的目光,瞅着这个泱泱大国的人口问题。计生工作者每完成一项工作,都如履薄冰,显得尤为不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与改革开放政策相吻合,同环境资源结合得最紧密的计生工作,在全国城乡全面铺开,1980年,中共中央给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公开信,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履行计生方针政策,成为新时代的表率和先锋。一批批计生小分队进驻农村,将计划生育国策推向农村各个角落。他们采取宣传说服,动员和讲政策的方式开展工作。那时的计生人员,是背着背包,带着干粮下到村庄里去的,为了减轻群众负担,他们在学校或村干部家里搭伙,在计生宣传员家里栖息,一户户地做工作,特别是那些“问题户”,更是得反复十数次,甚至数十次地做思想工作。
       但是,来自山区的抵触情绪一时间很难消除,对计生工作者的谩骂和侮辱常常发生,有的人家,只要见到工作人员(不一定是计生人员),撒开腿就飞跑,瞬间消失在漫漫灌木丛青纱帐里,溜得渺无踪迹,让
       你好不生气。有的村庄,知道计生干部要来,全村关门闭户,无一个人影,都跑到深山老林里去了,只放出几只狂吠的狗,在房前屋后的阴影里踯躅。而我们的计生干部,面对这样的情形,总是把极大的宽容和忍让装进心里、把笑容挂在脸上。有的女同志,碰到难以忍受的挖苦和攻击,还要表现出镇定自若的神态,事后,只好偷偷地躲在某个角落痛哭一场,哭完后,又得阳光灿烂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是啊,作为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历史上遭受过太多灾难,如今终于走向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但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发展的最大阻力,在一些地方,别的不说,就是生存最基本的饮水都出现了极大危机。人口的极度膨胀,已经使中国面临困苦深渊,谁也不能保证中国人口的过量增长,不会影响世界的发展,不会危及周边的稳定?仅凭这一点,任何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无理指责,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是一种“急刹车”式的工作,而且是在惯性非常大的情况下进行的,要使这艘疾驰的人口巨轮安全停泊,就必须有艰辛的付出,必须吃最难吃的苦,必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仔细想过,文山州的计生干部更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着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世界的明天负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又苦又累还得不到理解,他们也会用名言解嘲地自励。而若干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这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又何尝不是一项大任呢?
       1990年6月4日,文山县坪坝乡计生办一行4人,带着任务到村子里工作,尚未来得及讲一句话,超生了数胎、屡劝不听、对计生干部怀狠在心的罗朝忠,就用猎枪打死其中一人。随后,罪犯又带枪到计生宣传员家报复,宣传员不在,罗竟将离家不远,在菜地中劳动的宣传员妻子当场开枪打死,造成了震惊全国的“6·4”大案。愚昧的举止,恶劣的情节,悲惨的场景,让人听而寒心,见而流泪。不在圈内的人,根本无法想象,计划生育最先的路子是多么艰难,计生干部白天辛勤工作,到夜晚,还要担惊受怕,而人们往往还会投来令人难以忍受的白眼,通常,到村庄里辛苦地服务一场,疲劳和饥饿早巳爬上了面容,他们多想在农家讨一口冷饭吃啊,可一听说是计生干部,回报的是“砰”的关门声,冷漠无情地把计生干部拒绝在寒风四起的村道上,排斥在炎热难耐的季节里。
       那是计生工作最凄苦的日子,而大多乡镇计生办,那时只有一位专职人员。家在农村的计生工作者,房屋被炸、庄稼被毁、烟苗被砍的情况不时发生,父母孩子被欺负、自己被打骂已是经常事,甚至,有人还会将粪便等秽物投到家里来,稍不留意,家人养在圈里的禽畜,便会莫名其妙地失踪或死亡……事隔多年,整理往事,长期工作在计生战线、现为助理调研员的刘先会,脸上写满了肃然的表情,过去工作岁月的沧桑,刻在了他为计生事业浮思绵延的脑海中。而曾经担任过文山县计生委主任、后为州计生协会秘书长,性格一向温和的张光云,似乎还留着难以淡化的委屈,因为他和他身边的同志,都受过这样的“待遇”。然而,艰辛的步履,在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却又悄然度人了一个崭新时期。这一切,自然也该有人去回忆。
       第三章 从光芒初现到温暖的太阳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文山州的计生干部,为了我们和谐美好的明天,正一代接一代地从事着崇高的事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经常性工作为主的计划生育“三为主”,得以在全州铺开。这是一个硬性指标,也是云南省提出的计生工作新举措,这项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凡是有育龄妇女的村庄都要作仔细登记。想一想,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哪里又没有育龄妇女呢?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足迹,于是遍布了全州各地的山山水水。各级计生部门为每一位育龄妇女建立的台账,整理出的统计表,像一目了然的清单,哪一户是一孩户、哪一户是二孩户、哪一户做了节育手术,都能从台账上反映出来,每一村的生育情况,都能从统计表中查寻到。一个复杂繁琐的大难题,被简化成了清楚易懂的格式。而这其中,又融入了计生干部多少创造性劳动?
       上世纪末期,国家计生委、农业部、全国妇联等10个部委联合发文,提出了认真抓好农村计划生育“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时任州计生委主任的王占明,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了“扶贫到哪里,计划生育,三结合,推行到哪里”的口号和工作思路,这一思路,很快得到州委州人民政府的肯定,并要求:“所有单位要对扶贫点的计划生育和,三结合"工作全面负责,把‘三结合’列为部门工作的职责范围。”将扶贫项目、技术和资金优先放到计生户手里。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始与计划生育挂上了钩,扶贫资金和技术进入了计生对象。这一做法,后来还作为全省的好经验推广,《中国人口报》和省州各种媒体都对此作了宣传报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1年7月,祝正武被任命为文山州计生委主任,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考察,他保持了以前切实可行的路子,还提出了“一降两提高”新举措,紧紧围绕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思路,抓好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他非常注重班子团结,凡大事都要经班子讨论,得出措施后上报州政府,使新时期计生工作显示了五彩缤纷的新气象。
       为使计生工作真正达到行政、协会、技术服务“三腿并立”,全州逐步建立健全了计生管理机制,完善服务网络,1985年第一个县级服务站在富宁成立,如今全州8县和104个乡镇成立了服务站所。技术服务人员进村人户,全州9辆计生服务车跑遍了全州所有乡镇和1145个自然村,为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服务对象达388886人次,每年免费服务金额400多万元。计生知识和少生优生观念,犹如星星之火,开始在农村点燃。1988年后,州、县相继成立了计生协会,10数年时间,13636个村庄成立了村级计生协会组织,共吸收会员37万多人,成立会员之家619个,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10个。各级计生协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各地建立了义务宣传队,多次组织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培养了一批乡土文艺人才,丘北县计生协会业余文艺队75岁的卓会仙老人,长期坚持义务宣传演出,从家乡演到了州府,又到各地轮回演出,去年还到省城昆明进行了宣传演出。近几年,州计生协会还争取到滚动资金近35万元,为贫困母亲发放“幸福工程”、“少生快富”项目款,到去年底,共在砚山、广南、西畴等6个县滚动使用,已惠及1000多户计划生育户,得到项目款的计生户,用这笔资金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了富裕道路,从另
       一个角度广泛地沟通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各级计生部门的力量也得到加强,计生服务工作真正进入了村村寨寨,村庄里设立了人口学校,为育龄妇女讲解卫生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这些作为,为文山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随后,全州建好1个优质服务先进县,各县每年建1个“双优乡(镇)”,抓1个后进乡镇,建一个合格计生服务所的“四个一”工作措施,像一枝枝浸透了芳香的花朵,开在文山大地。同时,采取了计生综合治理,解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大力倡导婚育新风,树立男女都是传后人的观念,建立“关爱女孩”试点;严格依法行政,推行和完善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各项管理;大力推崇干部学习制度,使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稳定了队伍;在州级财政困难,没有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在全州实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成为云南省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做得最好的一家。计生宣传力度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加强,各县和乡(镇)都办有计划生育宣传栏和黑板报,并摄制了《为了明天更美好》、《涌动的春潮》等10多部电视专题片在州县电视台播放,编辑了《进村入户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材料,使计生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如今,只要进入文山农村,“党和政府心系老百姓奖优免补情暖千万家”等宣传标语处处可见,既规范醒目又布局合理,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文山州的计生干部们,越来越成熟,更加意识到身负的重任,他们广泛联系各级各部门,取得社会支持,发动更广泛的人员参与计生工作;他们利用报刊媒体,开专栏、拍摄专题片、印刷宣传提纲;成立业余宣传队,走村进寨,书写标语口号;调查摸底,设立试点,以点带面;投入帮扶资金,为群众建设小水窖、沼气池,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为计生户制定种养计划,深受群众欢迎,计生工作的道路越来越广阔,前景越来越美好。一部分计生重点户在这些服务政策的引领下,开始走向自强不息的道路,逐渐摆脱贫困,突现出了少生优生的优势,并成为各个村庄学习的模范。而一直对计生工作不理解的群众,也开始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全州计生工作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艰辛的旅程,伴着默默无闻的奉献,定会取得让人瞩目的成果,也让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开始认识这支队伍,并投以信赖的注目。这一系列的业绩,像春种秋收一样顺理成章,像溪流人海一般自然而然。“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文山州的计生干部们,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知音。
       第四章 “奖优免补”——五彩缤纷促成花朵的阵香
       风雨过后的春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在孕育着勃勃生机。
       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国的进一步贯彻,2001年12月,我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4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办法》,“奖优免补”这样一个以人为本、贴近群众的计划生育新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实施。这是文山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福音,州委州人民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并在文山县率先进行了“奖优免补”试点。这项计生新政策,标志着中国的计生工作,转到了以奖励为主的时期。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将受到更多实惠:不再为年老体衰后的生活问题担忧,免除了公益事业的义务工和酬劳,不必为独生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操更多的心,独生子女升学还有照顾分。计生干部们更加严格程序,强化管理,对奖励户实施张榜公布,接受监督,该奖的一个不漏,不该奖的一个不奖,还利用街天为新领证的农户披红挂彩,公开兑奖。
       在县上担任领导期间,就分管过计生工作的祝正武,深知这一政策意义深远,贯彻得好,将使计生工作迈人崭新天地。工作起步的前两个月,文山州计生委的领导班子,就深入到全州大部分乡镇,祝主任及班子成员,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跑了75个乡镇,每到一处,他都要与乡镇的主要领导面谈,扳着手指头与他们算人口与环境、经济、资源的账,直到大家都有了.认识。已在州计生委副主任位置上工作了10数年的苗族干部杨朝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论是抽派工作队,还是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他总是勤勤恳恳,以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过的经验,真切地为群众办着实事。分管业务技术的卢兰云副主任,从1999年4月调到州人口与计生委工作后,在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狠抓全州计生服务站所的规范性管理,把“在好人身上做手术”的各级计生服务站,建成真正让群众信赖的平安健康家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有了一个团结的核心集体,计生干部们信心更足了。财务科科长孙天杰多次有调离的机会,可她深知计生工作的重要性,舍不下这份计生情怀,一直兢兢业业地为计生工作当好家理好财,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宜教科科长郭忠对计生宣传工作有一本清单,此次采访中,他忙出忙进,提供了很多历史材料。法规科科长鲁传明恳切地说:新的计生法规,其实也是对工作人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执行难度肯定加大,但对群众有利,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团结能产生力量,文山州计生工作从全省倒数2至3名,一跃而到了前列,近两年都得到了一等奖,在全省的计生工作座谈会上,州委州政府领导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从2004年6月1日起,文山州共有1.44万户农业家庭自愿放弃了生育二胎,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证数是过去20多年总和的6.5倍。共争取国家和省州县配套资金1430.395万元,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享受免费教育的中小学生3600多人,符合养老补助条件的4783位,6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户老人领到了生活补助金。马关县2004年,就有30%以上的农村一孩户办了证。就连广南县这样有70多万人口的大县,也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些数字,融注了文山州计生干部上百个不眠之夜,也预示着全州群众多年的期盼正在实现。从2004年6月1日“奖优免补”政策实施后,全州人口与计生部门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甚至国庆长假也在加班加点,开展调查、动员、登记、办证、兑奖、微机录入等工作。他们抓重点、突难点、推亮点、抓两头、带中间,多方面积极争取补助资金,为8县计生局和80%的乡镇新配置了微机108台,使“奖优免补”工作开始了信息化直通车管理。
       “不要小看这1.44万人口,这相当于少生了一个乡镇的人口、少办了10所完中、少占了1万多亩耕地……”祝主任对人口与资源的辨证关系了如指掌,听过他的讲话,便进入下一种崭新的精神境界。是啊,文山州“奖优免补”新政策的实施,“忽如一夜春风来”,拂动了“千树万树梨花开”。马关县坝尾村的卢梅夫妇正苦于无钱送女儿上学,“奖优免补”政策的实施,为她们驱散了心中的愁云,他们高高兴兴办了独生子女证,领回了奖金,便把女儿送进了学堂。“得道者多助”,一些群众享受到实惠,从内心深处感谢党
       和政府,为了表心意,他们杀鸡宰狗,请计生干部光临自己正在奔向小康的庭院,完全消除了过去那种对抗的状况。有的还买来长长的鞭炮,到计生办门前燃放,用中国最古老、也是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由衷的敬意。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享受到“奖优免补”好政策的群众,见到计生部门的同志来到村里,便自发地组织起来,燃旺火堆、弹起三弦、唱响山歌、跳起舞蹈,颂扬此生此世真正来到农家的幸福,那种热烈而奔腾的场面,使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5年1月6日,是我国的13亿人口日,已经更名为“文山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机关干部,充分抓住时机,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咨询活动。3月,中央电视台到文山州拍摄了“幸福工程”项目专题片,将丘北县310位受助母亲的致富事迹,在5月母亲节期间通过第七频道,向全国作了宣传,引起了强烈反响。6月底,国家“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宣传万里行活动”在全国东、西、中部各选一个省启动,西部地区选择了云南,而云南又选择了文山启动,国家计生委财务司司长张汉湘等领导,在州党政领导陪同下,到砚山、麻栗坡、丘北等县送政策送温暖,6名北京和省城来的医疗专家和9辆计生服务车前,育龄妇女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享受来到家门口的政策和健康咨询服务。通过走访视察,张司长发出了感慨:“西部的计生工作水平,并不比中部、东部差,文山的计生工作就做得很好。”
       处于前进中的自治州,终于为西部计划生育队、伍争了光,文山的计生工作,也将从此被人们另眼相看,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带动,灵活多样的计生工作方式,与时代的发展步伐相吻合,更增添了计生工作的魅力。
       第五章 美丽的石榴与冬桃献给谁?
       七月流火,七月又是阴晴无常的季节,一忽儿晴空万里,一忽儿倾盆暴雨。20日上午,刚从文山县计生局出来,便下起了大雨,赵红副局长担心找不到人,边走边用手机与古木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张运尧副镇长联系,原来古木根本就没有下雨。文山地区十里不同天,人文与自然当然也有特别的区域差异。  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大黑山与红石洞两个苗族村庄,不仅房屋互相交接,土地山林也都相互交替,300多户人家的村子显得很团结。车子在一间砖房前停下,杨忠林、杨忠帅两兄弟便迎了出来,热情地问候。殊不知,这一场雨水竟紧跟着车子,一起来到了红石洞村,本想仔细参观一下这个森林覆盖极好的村子,看一看计生模范兄弟创下的产业,却因为雨水来临,不得不移步房内。
       这是一个苦难的家庭,父母早亡,大哥大嫂义无反顾,坚强地担起了抚养弟弟的任务。人口与土地的悬殊,让他们尝尽了经济拮据的苦头。1991年,大哥忠明生下孩子,次年,在县乡计生部门的鼓励下,他毅然冲破苗族同胞“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要为苗家做个样子”,决然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自愿做了节育手术。他的这一举措,不仅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也影响了即将成年的弟弟们。1998年,忠林、忠帅哥俩双双结婚,又相继有了孩子,并在大哥的鼓励下,相约到乡上同时办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000年,四弟杨忠帅结婚,三年后,生了女孩,他大胆摒弃“男孩才是传后人”的观念;在几个哥哥的影响下,观念有了更大进步,认为女孩不比男孩差,当年就办了证,并高高兴兴地捧回了政府“奖优免补”奖励。如今,他们哥四人虽已分家另住,但非常团结,只要谁有困难,都集中起来,共同商量。
       尝到了“少生快富”甜头的四兄弟,由于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都相继办成了自己的产业,分别修建了蓄水池,在几个弟弟的协助下,大哥的砖房已经盖好,二弟三弟则在承包地里分别种起了冬桃,并用农闲时间经营汽车修理和苗族服饰生意,如今他们已买来摩托,用上了手机。四弟成家时间短,住在老屋里,除了搞好种养,还学会了做小牲畜生意,为了美好的前景,他正在仔细地策划着。
       冬桃尚未成熟,是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培育成长的过程,但听说我专为宣传计划生育而来,最善于言辞的杨忠帅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要留下一个最大的冬桃,让我去品尝。说罢,还用手夸张地圈了一下,他圈出的冬桃样子,差不多有小南瓜那么大。但是我相信!实行计划生育后的杨家四兄弟,肯定有比这个冬桃还大的成果。只是,这样的硕果,应该送给文山州各级计生干部们!
       车子返回开化镇。镇计生办谢红美主任领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幢别墅式高楼,站在楼下仰望,不知者绝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彝族农民兄弟盖的楼房——这就是只生了一个孩子、并新办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晏华明生活的庭院。才进门,旁边的同志就告诉我,一个星期前,晏华明刚被选为村民小组长。这又是一个好消息,“能人当村官”,真正体现到了这位思想进步的现代青年身上。从前的晏华明,住的房屋也同其他村民一样,是普通的老民居,近几年,由于他与妻子早就有“君子约定”——只生一个孩子,腾出了更多精力和心思,用于发家致富。他先种三七药材,又种了数亩草莓,现在是多种产业共同运行,不仅发展了石榴7亩,每年还坚持种植粮食,人均有粮达到近千公斤。有了钱,他也有了新划算,几年前,先投资数万元建盖了耳房,去年又投资10多万元盖起了三层现代化装饰的3格正房。如今,晏华明在外工作的哥哥姐姐不时回来看看,嫁到砚山的妹妹因在文山做生意,在家的时间更多些,他们四兄妹都只生了一个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是一个真正的小康之家。  晏华明一再告诉我们,不久,石榴将成熟,让我们一定抽时间去尝一尝。我不禁从内心里感慨:这就是计生政策从摸索阶段到成熟,农民真正尝到甜头后的表现;这也是全州计生干部真情奉献,尽职尽责,认真履行“三个代表”,为人民谋利益的回报。  我一定会有机会去品尝他们种植的冬桃和石榴,因为,我和我周围的人们,都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受益者,不然,文山州再增加几十万人口,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又将是怎样的概念?我们如今的社会,又将是怎样一种状况?  20多年的漫漫计生路,犹如弹指一挥间,文山州计生系统的干部们,终于走过了一道道充满荆棘的山梁,绕过了一弯弯布满沼泽和泥泞的险滩,燃旺了一轮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太阳,这轮太阳正放射着耀眼夺目的金色光芒,那就是:文山的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深入民心,文山的人口与资源环境,正朝着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方向发展,文山的经济和社会,正朝着人们预定的目标前进。  未来几十年,文山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将承受着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人口总量高峰的巨大压力。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为文山州人口与社会的和谐而做出贡献的人们,就是真正的功臣——  邓新义:计生办单立后的第一任主任;  汪兴敏:1983年后任州计生委主任;  朱光文:1986年后任州计生委主任,  王占明:1997年底后任州计生委主任;  祝正武:2001年7月至今任州(人口与)计生委主任;  不论他是谁,现在身在何处,我们都将牢记心里。  潦草之笔,挂一漏万。但我们相信,绿叶衬托的是香甜的果实,蜜蜂酿就的是诱人的回味,文山州计生人走过的路,既充满艰难险阻,也回旋着意味深长,仿佛一首荡气回肠的诗,也如一幅悲壮精美的画,值得人们去观赏、去解读。
       请让他们的足迹引领着、让他们的光芒照耀着——接过了计生工作接力棒的一代新人,将继续肩负祖国和人民交给的重任、走向新的征程!
       本栏责编 王豫文